•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百家姓之于姓

      2015-12-13 05:59:39袁義達(dá)陳建魁
      讀者(鄉(xiāng)土人文版) 2015年8期
      關(guān)鍵詞:于成龍于謙于右任

      文/袁義達(dá) 陳建魁

      百家姓之于姓

      文/袁義達(dá)陳建魁

      姓氏起源

      于姓在中國100個大姓中排名第38位,在山東和東北最有影響。當(dāng)今于姓人口大約占了全國總?cè)丝诘?.49%,總?cè)丝诮?00萬。

      當(dāng)代漢族于姓主要有兩大支:子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子姓。商朝時,盂器皿是當(dāng)時生活中的必需品,河南睢縣一帶生活著一支擅長制作盂器皿的部落,稱為盂部落,也稱為于方,即在甲骨卜辭中所屢見的盂方。到了商朝后期,盂方為商所滅,商王武丁之子被封為于侯。周初國滅,子孫以國為氏。于侯子孫分別遷于河南濮陽東南和山西盂縣。這是史書上最早記錄的于姓人群,于氏至少也有3300年的歷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武王姬發(fā)的第三個兒子被封于邘(今河南沁陽西北邘臺村),稱為邘叔,建立邘國。邘叔的子孫以國名為氏,姓邘。因古代邘、于同音通用,后來有人把“邘”字的“邑”旁去掉,成為于氏。當(dāng)代于姓多自稱為周武王的后裔。姬姓于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歷史。

      此外,兩晉十六國時期,居住在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的于姓人中,有人隨拓跋部北遷于代(今內(nèi)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融入鮮卑族,改姓萬忸于氏,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鮮卑姓都改為漢姓,萬忸于氏恢復(fù)為于氏。于姓還有一支系復(fù)姓“淳于”氏所改。唐朝元和初年,為避唐憲宗李純的名諱,復(fù)姓淳于氏,因“純”與“淳”同音而被簡化為于氏,為于姓擴(kuò)充了新的人口。

      傳承遷徙

      于姓早期主要在發(fā)源地河南北部一帶繁衍,在戰(zhàn)國末年開始向外地發(fā)展。其中,遷至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南)的一支,西漢時出了于公。于氏的嶄露頭角,正是始于漢代的于公。于公去世后,其子于定國子繼父業(yè),漢宣帝時升任丞相,被封為西平侯。東海于氏因于公和于定國等人而世代官宦,繁衍昌盛,形成東海望族。三國時魏國名將于禁、唐代中書舍人于季子,都出于東海于氏。這支于氏在北魏、北周世代高官顯宦,形成了于氏第二個著名郡望:河南郡。唐代京兆(今陜西西安)是于氏又一個聚居地,在高陵、三原、杜陵等地出了不少官宦人物,形成了于姓的另一個郡望:京兆。由于淳于氏主要繁盛于河內(nèi),因此,由淳于氏簡化而來的于姓以河內(nèi)為其郡望。宋元以來,于姓更是播遷四方,分布于全國各地。臺灣的于姓族人是明朝末年從福建遷入的,目前,臺灣的于姓族人大部分生活在臺南和嘉義等地。到了近代,一些于姓族人走出國門,遠(yuǎn)赴海外開拓發(fā)展,現(xiàn)僑居于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

      族群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于姓歷代名人85名。歷史上于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西平侯于定國;東漢方士于吉;三國時魏國名將于禁;唐朝時的三位宰相—太宗時的于志寧,高宗時的于頔,懿宗時的于琮;北宋水利家于涄;元代兵部侍郎于欽;明朝民族英雄、社稷之臣于謙,文學(xué)家于慎行;清朝“清官第一”的兩江總督于成龍,大臣于敏中;民國國民黨元老、書法家于右任,抗日名將于學(xué)忠;當(dāng)代文字學(xué)家于省吾。

      姓氏古村落及宗祠

      邘國故城 位于河南省沁陽市西北15公里處的西萬鎮(zhèn)邘邰村東。邘國故城分東城、西城。東城城址平面略成長方形,現(xiàn)存東垣和北垣,城墻由夯土筑成。北垣發(fā)現(xiàn)三處城門遺跡。城內(nèi)西北隅的“釣魚臺”,傳說為西周名相姜子牙的釣魚臺,高9米,占地1300平方米,似為宮殿建筑基址。城外分布有墓葬,出土有鼎、豆、筒瓦、板瓦等陶器。該城始建于西周,戰(zhàn)國、漢代曾予以增修。西城原有四門,南門刻石為“古邘城”。

      于成龍故居 位于山西省方山縣來堡村。被封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龍,就出生在這個普通的村子里。方山縣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于氏文物82件,收集有關(guān)于成龍的民間故事和佳話100多篇,于成龍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遺址尚保存完好。

      開封鎮(zhèn)河鐵犀 位于河南省開封城東北2.5公里的鐵犀村。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生于杭州,但祖籍是考城縣(今蘭考縣),又曾任河南巡撫,著名的鎮(zhèn)河鐵犀就是由他督造的。明洪武年間,開封河患嚴(yán)重,于謙被任命為河南巡撫,著力治河。為了鼓舞老百姓的治河信心,于謙命人鑄造了一只鐵犀,放在黃河邊上。鎮(zhèn)河鐵犀被放在鐵犀廟內(nèi),至今保存完好。

      杭州于謙祠 于謙生于浙江錢塘縣太平里(今杭州祠堂巷)。1457年,于謙被冤殺于北京。兩年后,于謙魂歸故土,義子于康扶棺南下,將其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臺山麓。于謙冤案平反后,為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謚“肅愍”,并在墓旁建祠紀(jì)念,取名“旌功祠”。500多年來,于謙祠屢毀屢建,現(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的舊跡,自1991年5月起,先后經(jīng)四次修繕。于謙祠為傳統(tǒng)型的祠堂建筑,白墻灰瓦,朱漆大門,“于忠肅公祠”幾個篆書大字顯得莊嚴(yán)肅穆。祠堂共有三進(jìn),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與正殿間,有南北廂房各一間,廂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間。庭院里草木蔥蘢、綠樹成蔭,是一處清幽之所。正殿是于謙祠的主體部分,也是陳列最具特色的地方,面寬21.8米,進(jìn)深14.15米。大殿正中是一座于謙全身立像,像高3.2米,基座1.3米,為海水浪花圖案。

      北京于忠肅公祠 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西裱褙胡同23號,原有門匾書“于忠肅公祠”。于謙被平反昭雪后,故宅改為忠節(jié)祠,后在祠中立于謙塑像。清順治年間,像毀祠廢,清光緒年間重建。祠內(nèi)東側(cè)建有奎光樓,為兩層小樓。上層為魁星閣,懸“熱血千秋”木匾。正房五間為享堂,硬山合瓦頂,內(nèi)供于謙塑像。1890年,義和團(tuán)曾在此設(shè)神壇。1976年,魁星閣在地震時被震毀,小樓亦被拆除。

      于氏雙樓 位于江蘇省江都縣塘頭鎮(zhèn)。于氏雙樓系清代末年翰林于齊慶故居。故居設(shè)計精巧,造型奇特,可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在古建筑中堪稱一絕。兩樓均為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黛瓦,正看為一樓獨立,旁看兩樓相連,其間有樓梯相連,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似一對俊秀的孿生姊妹攜手而立,故又得名為“姊妹樓”。

      天津于家大院 位于天津市北馬路東段南側(cè),北起北馬路,南至三義廟街,東側(cè)與大觀樓后、西側(cè)與北海樓后相通。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何、齊、于三姓在此聯(lián)合建房,形成里巷。房舍建成后,何、齊兩家將房屋一并賣給于家,故名“于家大院”。1982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名為“彩虹里”。

      濰坊于家大院 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qū)。于氏一族先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文登大水泊,后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遷入濰縣(今寒亭區(qū))。發(fā)展到十九世主人于學(xué)濂時(清咸豐、同治年間),于氏家族已成為當(dāng)?shù)仡H有影響的殷實人家。當(dāng)時,宅院占地大約兩萬平方米,目前,開放的院落分別是張雪巖紀(jì)念館、于氏名人館、民俗院落、起居院、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館、革命歷史展館等。

      于右任故居 位于陜西省三原縣城關(guān)鎮(zhèn)西關(guān)斗口巷5號,建于1879年。于右任先生是三原人,是國民黨元老,著名愛國詩人、書法家。于右任故居原占地約2000平方米,分為南北兩院,房舍數(shù)十間。由于歷史久遠(yuǎn),現(xiàn)大部分建筑已蕩然無存,僅保留有故居北院房屋3間,一株老槐樹及于家祠堂和5間磨坊。1992年,三原各單位、群眾、臺灣標(biāo)準(zhǔn)草書學(xué)會等各界人士,為紀(jì)念國民黨元老、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籌措資金,在三原縣城“西三”一級公路西側(cè)修建了于右任紀(jì)念館。紀(jì)念館1997年11月開館,占地近7000平方米,主樓為三層仿古建筑,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黃瓦灰墻,飛檐垂柱。

      本欄目協(xié)辦單位: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

      (下期百家姓之歐陽姓 敬請關(guān)注)

      猜你喜歡
      于成龍于謙于右任
      清朝出了兩個“于成龍”
      清廉山西建設(shè)·清官廉吏(三)
      ——于成龍
      成鷹之路
      意林彩版(2022年1期)2022-05-03 10:25:07
      果子單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00:07:26
      民國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陸
      于謙藏品欣賞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10
      廉吏于成龍的交際之道
      清官于成龍的人情往來
      于右任
      连州市| 浦县| 皮山县| 乌什县| 静海县| 加查县| 花莲市| 平谷区| 新竹市| 营山县| 封丘县| 乌拉特后旗| 临泉县| 马尔康县| 广河县| 中西区| 梓潼县| 鱼台县| 双城市| 京山县| 上杭县| 门头沟区| 柳江县| 大名县| 长葛市| 教育| 五莲县| 文昌市| 平陆县| 古丈县| 乌苏市| 涟水县| 宁陕县| 乌兰浩特市| 蓝山县| 荥经县| 道真| 正镶白旗| 南安市| 历史|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