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國的重要海洋利益①

      2015-12-13 14:42:13
      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利益海洋核心

      胡 波

      論中國的重要海洋利益①

      胡 波

      中國要建設海洋強國,從戰(zhàn)略設計及政策規(guī)劃角度而言,首先必須厘清中國的重要海洋利益。在此方面,國內外學界泛泛談論中國海洋利益的很多,具體闡述中國海洋利益的較少;現有研究還存在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缺乏比較的視角和發(fā)展的視野。本文嘗試以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海洋利益需求與面臨的海洋挑戰(zhàn)及威脅兩大維度,作為確定中國海洋利益重要性的參考,通過比較的方法全面分析中國當前及未來重要的海洋利益清單。根據重要程度、武力偏好和影響權重三大指標,本文認為,中國有五大核心海洋利益、四大重要海洋利益和三大次重要海洋利益。

      中國 海洋強國 重要海洋利益 核心利益 比較分析

      海洋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國家利益所擁有的一切內涵與特征。國家利益是“指一個民族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總體利益,包括一切能夠滿足民族國家全體人民物質與精神需要的東西。在物質上,國家需要安全與發(fā)展,在精神上,國家需要國際社會尊重與承認”②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11頁。。簡單而論,國家利益包含生存、發(fā)展和榮譽三大方面的內容,國家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或處于不同的國際環(huán)境,其主要利益關注點也有很大差異。無論是制訂國家大戰(zhàn)略,還是進行日常的政策實施,都必須首先確定國家利益,因為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外行為的根本動因,也是國家制訂對外戰(zhàn)略與政策最重要的依據。

      海洋利益與網絡利益、太空利益等的分類方法相似,是基于地理空間或虛擬空間范圍而進行歸類的國家利益。海洋利益的產生及發(fā)展都在海洋空間或與海洋活動密切相關,這是區(qū)分海洋利益與其他空間利益的唯一重要標準。海洋空間包括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區(qū)域,以及海島或巖礁。之所以將海島納入海洋空間,是因為一個海島的歸屬最大可能會影響約43萬平方公里海域的管轄權①若某一島嶼歸屬某國,該國可以最大取得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近似以該島嶼為圓心、以200海里為半徑求圓面積,粗略估算延伸的海域面積約為43萬平方公里。當然,這是該島嶼海域不與其他地貌海域發(fā)生劃界沖突前提下的理想狀態(tài),現實中,多數島嶼因與相鄰或相望地貌離得太近而無法有此最大主張。此外,《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巖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qū)或大陸架”,雖然該規(guī)定有爭議,但至少說明并非所有島礁都能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或大陸架。;而且,處于重要地理位置的海島,通常還能對海上交通、海上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人類的海洋實踐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元,海洋利益牽涉面也愈發(fā)廣泛,幾乎涉及到國家的主權、安全、發(fā)展及榮譽等方方面面的重大訴求。

      在中國不斷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步伐的背景下,首當其沖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就是,中國的主要海洋利益有哪些?這些海洋利益對中國的重要程度如何?對此,有少數學者曾做過相關的努力。徐祥民和宋福敏論述稱,中國在海洋上存在主權利益、空間利益、安全利益、資源利益、交通利益、科學研究利益、環(huán)境利益、統(tǒng)一祖國、國家地位和國家角色等9類重大海洋利益。②徐祥民、宋福敏:《我國的海洋利益與海洋戰(zhàn)略定位》,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李杰和張慧指出,中國的主要海洋利益包括海洋產業(yè)、海洋運輸、近海油氣資源、海外企業(yè)和華人華僑利益、南北極的和平利用、海底礦產資源等。③李杰、張慧:《關注我國的海洋利益》,載《現代軍事》,2006年2月。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它們過于泛化,自身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列舉較為隨意,因而導致研究深度不夠、政策價值有限。

      從國家層面看,中國政府迄今為止同樣未對海洋利益清單特別是核心海洋利益清單做過全面的闡述。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發(fā)展太快,準確把握變動中的利益確實有相當的難度,模糊策略將為未來應對不確定性留有政策余地;另一方面,模糊也有些其自身的好處,在東海、南海等一些重大問題上保持模糊立場,不僅有利于靈活處理與他國的海洋爭端,也有利于緩解國內潛在的輿論壓力,減少不必要的政策風險。④Caitlin Campbell,Ethan Meick,Kimberly Hsu and Craig Murray,China's‘core interests’and the East China Sea,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2013,http://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Research/China%27s%20Core%20Interests%20and%20the%20East%20China%20Sea.pdf。

      然而,即便模糊策略有著上述重大的政策價值,清晰界定中國的海洋利益清單依然迫在眉睫。首先,如若不能對國家海洋利益有全面而客觀的認識,中國任何涉海戰(zhàn)略和政策的規(guī)劃設計都是空談,在中國加快走向海洋,全面建設海洋強國的新形勢下,列出這種利益清單的必要性更是與日俱增。其次,在現實的海洋實踐中,國家領導人、外交部、軍隊、海洋局等重要涉海行為體也需要有統(tǒng)一而明確的海洋利益排序,以對內凝聚共識,對外清晰化中國的戰(zhàn)略與政策。最后,利益的模糊必然帶來政策的模糊性和隨意性,這會極大制約國際社會對中國政策的清晰認知,最終將給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帶來重大負面影響。比如,“南海是否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話題就在2010年直接引發(fā)了一場無厘頭的爭論。①紐約時報2010年4月23日報道,中國政府在2010年3月首次向美國政府高官正式表明立場,稱南海是關系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據稱,中方是在3月上旬向訪華的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轉達上述方針的。隨后,西方媒體和美國官員頻繁炒作該話題,也有說法是在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官員向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提出的。由于缺乏權威報道,該消息真假難辨,中國學界傾向于認為中國官員未做此表述。對此,美國沒有披露進一步的證據,而中國官方則保持緘默。

      一、對國家利益進行重要性排序的標準

      國家利益的分類方法很多,對于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和政策執(zhí)行而言,按重要程度進行的分類無疑最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國家實現利益的手段和能力永遠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國家利益進行重要性排序,以為國家能將有限的資源用到最需要維護的國家利益上提供必要的依據。美國學者唐納德·紐克特萊因(Donald Nuechterlein)提出“利益強度”的概念,認為國家利益系統(tǒng)有主次強弱之分,他在此基礎上將國家利益分為生存利益、重大利益、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四個層次。②Donald Nuechterlin,“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s:A Time for New approach”,Orbis,Vol.23,No.l(spring 1979),pp.73-92.美國國家利益委員會曾將美國的國家利益分為核心利益、相當重要的利益和重要利益。③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July 2000,p.17,ht?tp://www.nixoncenter.org/publications/monographs/nationalinterests.pdf?;陬愃频姆诸惙椒ǎR平將國家利益分為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重要利益;④馬平:《國家利益與軍事安全》,載《中國軍事科學》,2005年第6期,第64頁。朱鋒主張應慎用核心利益,建議將中國利益劃分為“戰(zhàn)略利益、重要利益和次重要利益”。⑤朱鋒:《中國“核心利益”不宜擴大化》,載《國際先驅導報》,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1-01/10/c_13683711.htm。這些分類方式多大同小異,關鍵問題是哪些屬于核心利益或戰(zhàn)略利益,哪些又是重要利益?國家利益是個龐雜的體系,基于不同的認知主體、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時期,可能會得出差異很大的結論。因此,在列舉這些具體利益之前,我們有必要就分類標準達成基本的共識。

      核心利益意指國家生死攸關的東西,是國家生存不可或缺的,一般包括國家的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需要指出的是,核心利益是動態(tài)的,國家在生存需求未得到滿足前,生存是第一位的利益;而當國家解決了生存問題后,發(fā)展問題也可能變成核心利益。在國際關系的常態(tài)下,國家未必總是面對著“生死攸關”的問題。在不存在直接對抗或危機的情況下,國家往往會把自己的適意發(fā)展(包括超級大國維護自己的霸權)視為生死攸關的問題。①李少軍:《論國家利益》,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1期,第7頁。2011年發(fā)布的《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白皮書》將中國核心利益界定為: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保障。②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和平發(fā)展》(白皮書),2011年9月,第15頁。雖然這個概念仍相對抽象,但它是有關中國核心利益最為權威的官方表述,也是我們確定中國核心利益的重要參考。對于中國政府而言,主權、安全和全面發(fā)展將繼續(xù)是其三大主要追求目標。③Wang Jisi,“China's Search for a Grand Strategy:A Rising Great Power Finds ItsWay”,Foreign Affairs,Vol.90,No.2(MARCH/APRIL 2011),p.71.因而,是否直接關系到主權與領土完整、黨的執(zhí)政地位及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即成為區(qū)分中國核心利益與非核心利益的重要指標。

      除重要性程度差異外,應對方式(是否能夠談判、使用武力的原則)的不同往往是區(qū)分核心利益與非核心利益的另一重要指標。如美國國家利益委員會2000年發(fā)布的《美國的國家利益》報告,就把是否使用武力和使用武力的程度作為衡量不同利益的標準。④該報告指出,對于生死攸關的國家利益,即使在沒有盟友參與的情況下美國也要準備投入戰(zhàn)斗;對于極端重要的利益,美國只有在盟國的共同參與下才應準備動用武裝力量;對于重要的利益,美國只有在低代價和其他國家分擔最大成本費用的情況下才應參與軍事行動。參見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July 2000,p.17,http://belfercenter.ksg.harvard.edu/files/amernatinter.pdf。原則上,核心利益妥協(xié)讓步的難度極大,必要時候不惜堅決使用武力;非核心利益妥協(xié)相對容易,在維護利益過程中,武力的使用更為稀缺慎重。

      此外,核心利益通常有政治、經濟、安全等多領域的重要價值,具有戰(zhàn)略性或全局性。而且,“核心利益的實現將有助于國家非核心利益的實現,一旦核心利益遭受嚴重侵害,國家的非核心利益的維護也就失去了保障”。⑤王公龍:《國家核心利益及其界定》,載《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第76頁。與之相比,非核心利益往往僅在某一領域有重大影響,對其他領域少有外溢效應。

      關于非核心利益,我們還有必要進行進一步地區(qū)分,本文以為至少應有重要利益和次重要利益之分。前者涉及到某些具體領域的重大議題,諸如主權權益、國際政治權力地位等,通常對于某一領域具有很強重要性;而后者往往僅對某一領域具有較重要的意義,或是關系到一般性的全球治理問題。在維護捍衛(wèi)方式方面,它們也有著較大不同,重要利益的妥協(xié)空間相對較小,可慎重使用武力;而次重要利益的妥協(xié)空間較大,主要仰仗外交、國際法和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去維護。

      表1 核心利益、重要利益與次重要利益特征及分類標準

      二、核心海洋利益

      核心海洋利益涉及的是國家海洋事業(yè)基本的和長期的目標,諸如國家主權、國家安全、海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它們通常對海洋強國的建設具有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的意義。

      (一)內水及領海??湛臻g的絕對安全

      “內水”是指沿岸領?;€向陸地一面至海岸線的水域,是國家領水的組成部分,具有與國家陸地領土相同的主權法理地位,完全處在一國管轄之下,非經該國許可,他國船只不得進入。領海是指沿海國主權管轄下與其海岸或內水相鄰的一定寬度的海域,同樣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其空中、海床及上覆水域,均屬沿海國主權管轄。在領??臻g,外國船只享有一定的無害通過權,這是其與“內水”法理效力差別最大的地方。①《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二部分,http://www.un.org/zh/law/sea/los/article2.shtml。內水以及約38萬平方公里的領??臻g是中國陸地主權的直接延伸區(qū)域,其絕對安全關系到整個沿海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而且,這些空間還是中國海洋經濟及社會實踐的重要基礎,在近海、深海及遠洋開發(fā)沒有大規(guī)模進行之前,它們幾乎孕育或負載著絕大多數的海洋產業(yè)和社會實踐活動。

      (二)臺灣與大陸的統(tǒng)一

      臺灣涉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關系到中國的統(tǒng)一,具有重大政治價值。臺灣問題很容易勾起中國人民的痛苦記憶,因為20世紀50年代美國第七艦隊的阻擾,大陸解放臺灣的計劃被迫擱置,而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則極大激發(fā)了中國領導人的憂患意識,反“臺獨”和反美軍介入臺海事務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任務,很大程度上,臺灣問題的存在和發(fā)展也是中國近20年來軍事現代化最重要的動因。統(tǒng)一臺灣是中國海權發(fā)展的一重大使命,無論中國海權發(fā)展到何種高度,海洋強國有多“強”,但如果中國依然無法決定臺灣的前途,那么任何海權的雄心都最終是巨大的肥皂泡。將來,臺灣能否按照中國自己的意愿最終回歸大陸也是中國能否真正成為海洋強國的主要標志之一。①胡波:《中國海權策》,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頁。

      對于中國而言,臺灣還是防護大陸沿海的天然屏障,是保護海洋交通線的理想支點,是中國海軍突破島鏈封鎖,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伸的一把鑰匙,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芭_灣島橫亙在中國海岸線的中央,它能輕松阻止中國海軍分布在南北的艦隊進行戰(zhàn)略集中,而集中兵力是海軍應用的原則,它還是中國海軍在第一島鏈以外區(qū)域行動的障礙?!雹贘ames R Holmes and Toshi Yoshihara:Chinese Naval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The Turn to Mahan,New York:Routledge,2009,p.54.

      一直以來,臺灣也是最無可爭議的核心國家利益。實際上,中國官方有關核心利益的宣示也是從臺灣開始的。在臺灣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也就是“臺獨”形勢最為嚴峻的那幾年,中國明顯在臺灣問題上加強了核心利益的宣示和強調。③中國官方“核心利益”的提法最先見于時任中國外長唐家璇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2003年初的兩次會談,唐家璇在兩次會談中均指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1/20/content_697363.htm,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8546/802017.html。隨后在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中國對美交涉中、中國領導人涉臺講話中頻繁提及。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04/01/content_1396632.htm。21世紀初,中國對臺灣事務愈來愈強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核心利益概念的使用。④Michael D.Swaine,China's Assertive Behavior Part One:On“Core Interests”,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swaine_clm_34_111410.pdf。

      (三)釣魚島及南沙群島等爭議島礁的主權

      與臺灣問題相比,國內學界及政策層面對釣魚島及南沙群島等爭議島礁的重要性尚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一種觀點認為,釣魚島、南沙群島等島礁不關系到中國的生死存亡,最多只能算重要利益。①薛力:鳳凰博報訪談,走向海洋中國必須全面挑戰(zhàn)美國嗎?http://blog.ifeng.com/zhuanti/special/hyqg2015/。如前所述,我們需要用發(fā)展和比較的眼光看待核心利益,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若只將決定生死存亡的東西稱之為核心利益,則未免顯得過于片面。在世界維持總體和平的背景下,對于中小國家而言,可能依然面臨生存問題;而對于中美這樣的大國,基本生存并不存在大的問題,而生存之外的發(fā)展、權力、榮譽等訴求也可能成為國家對外追求的核心利益。關于釣魚島和南沙群島,中國的官媒《人民日報》等經常使用核心利益的說法,而中國官方則顯得謹慎低調。

      不過,在實踐層面,釣魚島和南沙群島顯然在中國政府的核心利益列表之中。它們的地位雖然不如臺灣,但也是神圣不可侵犯,中國同樣將會為此不惜使用武力。2013年7月30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提出要堅持維護海洋權益的12字方針——“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堅持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②習近平:“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31/c_116762285.htm。隨著中國越來越成為一個海洋國家,釣魚島及南沙群島在中國海洋強國中的地位更將大幅提升,并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將釣魚島和南沙群島界定為中國的核心利益,并不意味著中國將主動使用武力奪取被占的島礁。其政策意義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中國不能容忍任何國家繼續(xù)在這些問題上進行挑釁,中國將堅決運用一切手段來避免進一步的利益損失;二是對于歷史上形成的現狀,中國不會輕易接受,但仍主張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予以解決,武力的作用主要是威懾。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從歷史、地理還是從法理的角度來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9/25/c_113202698.htm。由于牽涉到日本侵華、戰(zhàn)后國際秩序安排等敏感問題,釣魚島還有很強的政治意義,處理不好甚至可能影響中國國內穩(wěn)定和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

      同時,釣魚島的戰(zhàn)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它是中國領土的最東端。日本侵占釣魚島后,就可以把其防御縱深向西南推進300多千米,還能以釣魚島為基地,對中國沿海地區(qū)和臺灣地區(qū)的軍事部署和行動進行抵近偵察和監(jiān)視,甚至還可以作為前沿預警陣地,防范來自中國的導彈。對于中國而言,釣魚島是一個很好的前置基地,因為它與臺灣島是中國實質性突破第一島鏈的戰(zhàn)略依托,控制釣魚島將大大增強中國走向深藍海洋的底氣。①胡波:《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5年版,第73頁。

      此外,釣魚島問題還涉及重大的海洋經濟利益。釣魚島附近海域擁有豐富的石油和漁業(yè)資源,其中,石油資源儲量約為30-70億噸;漁業(yè)資源年捕獲量可達15萬噸?!搬烎~臺列嶼的重要性絕對不能被低估,因為它不僅是日本爭取東中國海大陸架石油天然氣資源的踏腳石,而且是東亞地區(qū)戰(zhàn)略安全與和平的重要地點?!雹诟祶姵桑骸吨袊苓叴箨懠艿膭澖绶椒ㄅc問題》,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第7頁。

      《人民日報》曾刊文稱,日本“企圖對釣魚島附屬島嶼命名,是明目張膽地損害中國核心利益之舉”。③參見鐘聲:《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意志不容試探》,載《人民日報》,2012年1月17日第三版“國際論壇”。在2013年4月26日外交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表示,“國家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等”,而“釣魚島問題涉及中國領土主權”,④2013年4月26日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http://www.fmprc.gov.cn/m fa_chn/fyrbt_602243/t1035595.shtml。實際上以間接的方式表達了釣魚島為中國“核心利益”的觀點。

      中國最早發(fā)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并持續(xù)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南沙群島關系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占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包括南沙群島。《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國際文件明確規(guī)定把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島,1946年12月,民國政府代表中國恢復了對該群島的主權。戰(zhàn)后一段時期內,包括東南亞各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此普遍予以認可,越南、菲律賓等國對中國在南沙群島的主權也并無疑義。但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菲律賓及越南等國瘋狂侵占了南沙群島的大部分島礁,到80年代末,已經形成了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及中國臺灣地區(qū)五國六方的割據態(tài)勢。

      南沙群島對于中國海洋強國而言,還有著巨大的戰(zhàn)略意義。南沙群島位于中國領土的最南端,長期以來,就是中國在南海中南部政治、經濟、軍事等存在的有力支撐,也是中國力量向遠洋延伸的地緣基礎。

      南沙群島還直接關系到南海海域劃界問題,南海各方所爭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島嶼周邊的海域。盡管《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有關島嶼制度的第121條存在相當大的模糊性和彈性,沒有說明非群島國家的洋中群島能否劃定群島基線,導致南沙島礁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qū)的劃分方法、南沙群島可否作為一個整體確定領?;€等事項存在爭議。但毫無疑問,南沙島礁的主權目前依然是中國主張南沙周邊海域主權權益的重要依據之一。

      籠統(tǒng)稱“南海問題關系到中國核心利益”并非清晰而明智的表達,因為南海問題非常復雜,至少包括南沙島礁、海域劃界、歷史性權益等不同性質的爭端,它們對于中國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

      (四)近海地緣空間的戰(zhàn)略安全

      近海是地理概念而非法律概念,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近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島以東的部分海域”,①參見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40頁。即第一島鏈以內及其周圍的海域。中國追求毗鄰近海區(qū)域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并非是要在東亞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將美軍驅逐出東亞,而是出于積極防御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需要。因為,中國只有在近海取得戰(zhàn)略優(yōu)勢,才能捍衛(wèi)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統(tǒng)一、釣魚島及南沙群島的主權等核心利益。

      另外,周邊不能亂是所有世界大國成長中的首要安全訴求,美國、俄羅斯都是如此。近海安全與中國本土安全緊密相連,獲得近海戰(zhàn)略優(yōu)勢是保證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在需求。陸權強國在與海權強國的對峙中,在進攻與防御兩個方面均處于戰(zhàn)略劣勢。歷史經驗表明,只要中國近海為敵對國家所控制,中國國家安全狀況就會驟然緊張,因為敵對國家可以利用這片區(qū)域,在上萬千米的海岸線上隨處威脅中國大陸的安全。甲午戰(zhàn)爭之后的日本、二戰(zhàn)以后的美國都曾長期控制過這片海域,給中國的國家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因此,中國近海不僅僅是中國與美日等海洋強國的緩沖地帶,更是中國必爭的海上戰(zhàn)略安全空間。

      當前,中國在海上主要面臨著如下嚴峻現實安全壓力和潛在安全威脅:美日等國控制了西太平洋上幾乎所有重要的島嶼,并以這些島嶼為前進基地,構筑陸、海、空、天的立體優(yōu)勢力量威懾、遏制中國,戰(zhàn)略上,中國處于守勢;東部沿海地區(qū)是中國的經濟、政治及文化中心,在面對海上威脅時,中國缺乏必要的戰(zhàn)略縱深。另外,安全、穩(wěn)定也是一種心理訴求。國家安全是一種感覺,對于曾遭受長期外部侵略的中國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中國無法保證近海的安全與穩(wěn)定,就很可能會在與對手的較量中喪失底氣,而外部勢力很有可能通過優(yōu)勢海上權力加大中國的不安全感,從而逼迫中國妥協(xié),損害中國政治、經濟等其他方面的國家利益。①胡波:《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5年版,第12-13頁。

      (五)世界主要海上通道的安全

      通道自古就是海洋的最重要職能之一。當今世界海洋通道攸關整個全球開放經濟體系的維系,因而美英等傳統(tǒng)海洋強國無一例外,都將世界主要通道的安全視為自己的核心利益之一。

      21世紀伊始,隨著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特別是石油等戰(zhàn)略資源進口依存度的大幅提升,中國掀起了研究海洋通道安全的熱潮??傮w上,大家通常認為海上通道對中國很重要,但一般將其界定為中國的重大利益之一。②李兵:《國際戰(zhàn)略通道研究》,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海上通道安全課題組:《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時事出版社2005年版;梁芳:《海上戰(zhàn)略通道論》,北京:2011年時事出版社;馮梁、張春:《中國海上通道安全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載《國際問題論壇》,2007年秋季號。最先明確將海上通道問題確定為核心利益的是李忠杰和李兵,他們認為,“國際戰(zhàn)略通道是關系到中國經濟安全、社會穩(wěn)定和軍事安全等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也是和平發(fā)展進程中必須面對且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③李忠杰、李兵:《抓緊制定中國在國際戰(zhàn)略通道問題上的戰(zhàn)略對策》,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第5期。中國政府和軍方近些年明顯加強了對通道安全的關注,持續(xù)6年多的亞丁灣護航行動就是重要體現。與此同時,通道問題也頻繁進入到中國的各類重大戰(zhàn)略規(guī)劃文件中,在《2013年國防白皮書》中明確將維護國際海上通道安全作為中國軍隊的重要職能之一。④中國國防部:《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 -04/16/content_4442839_4.htm。

      即便如此,在該問題上,大部分學者和官方的認知和闡述還是稍顯保守,反映了大陸文明的思維模式。實際上,海上通道安全攸關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無論中國未來能不能成為海洋強國,該問題都會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且無法回避。

      中國已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的和平發(fā)展嚴重依賴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和暢通的國際海上交通線。中國貿易貨物運輸總量的85%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早已是高度依賴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經濟大國。海上交通線哪怕出現一丁點兒的阻礙就會立刻影響國內的經濟發(fā)展。伴隨中國改革開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中國非常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海上通道的最大利益攸關方。

      海上通道的暢通與安全是任何世界性體制或實體得以生存、發(fā)展的必備條件,用生死攸關來形容也不為過。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中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影響力要持續(xù)走向世界也都離不開世界主要海上通道的暢通。

      三、重要海洋利益

      重要海洋利益,涉及到軍事安全、海洋政治、海洋經濟等具體領域的重大利益,諸如主權權益、國際政治權力地位等,通常對于某一領域具有很強重要性。

      (一)專屬經濟區(qū)與大陸架的資源開發(fā)權益及生態(tài)安全

      專屬經濟區(qū)權益包括,“以勘探和開發(fā)、養(yǎng)護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不論為生物或非生物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關于在該區(qū)內從事經濟性開發(fā)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等其他活動的主權權利。”①《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五十六條,http://www.un.org/zh/law/sea/los/article5.shtml。大陸架權益包括“自然資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于定居種的生物,即在可捕撈階段海床上或海床下不能移動或其軀體須與海床或底土保持接觸才能移動的生物”。②《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七十七條,http://www.un.org/zh/law/sea/los/article6.shtml。中國經濟發(fā)展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目前,陸上資源已不足以支撐中國的國民經濟發(fā)展,許多重要的資源及能源產量大幅下滑,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未來海洋資源將漸漸取代陸地資源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支柱。根據《公約》的規(guī)定和中國的一貫主張,中國擁有約30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qū);中國還在東海東部、南海北部地區(qū)擁有部分外大陸架權益。這些可管轄海洋空間是中國未來進行海洋大開發(fā)與大發(fā)展的基礎。

      海洋環(huán)境問題日益成為一大全球治理難題,中國可管轄海域的生態(tài)安全不僅關系到中國海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還將嚴重影響中國大陸沿海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由于長期的粗放式經營和掠奪式開發(fā),中國管轄海域的環(huán)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扭轉,海洋防災減災形勢嚴峻。部分海域污染嚴重、赤潮多發(fā),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逐步成為制約海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

      (二)重要海洋規(guī)則的話語權

      當今海洋秩序正處于和平演進過程之中,以《公約》為代表的海洋機制雖已成型,但遠未成熟,今后仍有賴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大沿海國的不懈努力。另外,取得應有的海洋政治權力也是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在世界海洋中的最終收益狀況將取決于中國能多大程度影響世界海洋秩序演進發(fā)展的方向及其規(guī)則的塑造。因此,在世界海洋秩序的演變過程中,中國應該堅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盡可能讓新的海洋秩序體現中國的利益、價值觀念和政治理念。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包括美、中、俄、歐、印、第三世界國家集團在內的多極海洋政治格局中,中國必須成為舉足輕重的一極。

      (三)和平利用公海、海底區(qū)域及南北極地的權利

      公海是指各國內水、領海、群島水域和專屬經濟區(qū)以外不受任何國家主權管轄和支配的海洋部分,約為2.3億平方公里,占全球海洋總面積(3.6億平方公里)的60%以上?!昂5讌^(qū)域”是指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底土,即各國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以外的深海海底及其底土;“資源”是指“區(qū)域”內在海床及其下原來位置的一切固體、液體或氣體礦物資源,其中包括多金屬結核。①《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一三三條,http://www.un.org/zh/law/sea/los/article11.shtml。公海、海底區(qū)域是人類的共同空間和共同財產,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國人口多、管轄海域面積小、發(fā)展壓力極大,公共海洋空間是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的必要戰(zhàn)略依托。

      南北極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其在世界海洋科考、通道、資源開發(fā)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要成為海洋強國,就必須更積極全面地參與南北極地的各類和平活動。中國是《南極條約》、《南極礦產資源活動管理公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的成員或締約國,也是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這些國際制度或機制賦予了中國和平利用南北極地的權利。

      (四)傳統(tǒng)海洋權益

      除內水、領海、毗連區(qū)、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外,中國在南海還擁有“斷續(xù)線”所界定的歷史性權益,它是中國先民長期實踐的結果,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及政治象征意義。目前,國際海洋法學界在“斷續(xù)線”法律效力問題存在較大分歧,海疆線、島嶼歸屬線、歷史性水域線是三種較為流行的解釋。本文傾向于認為“斷續(xù)線”為中國“傳統(tǒng)海域”即歷史性水域線,它圈定了中國在線內水域的歷史性權益。隨著專屬經濟區(qū)及大陸架制度的形成及實踐,“斷續(xù)線”內原有的法律事實演變成了三大類:一是島嶼主權及其領海;二是依據《公約》主張的島嶼專屬經濟區(qū);三是法律效力待定的傳統(tǒng)海域,即歷史性權利或權益,這也是爭議較大的部分。

      “斷續(xù)線”并非領海線,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這樣界定過,這是現有海洋法體系無法詮釋的法律事實。對于這類傳統(tǒng)疆域或根據歷史實踐形成的權益,作為國際海洋基本法的《公約》并沒有做出任何規(guī)定,也沒有對此類實踐和既成的法律事實予以明確?!豆s》雖在第15條及第298條第1款(a)項提及歷史性權利,表明《公約》是承認歷史性權利的,但并沒有條款說明何為歷史性權利。中國的“斷續(xù)線”主張之所以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也實屬無奈,這是《公約》自身條款規(guī)則缺失的問題,不能歸咎于“斷續(xù)線”實踐。

      “斷續(xù)線”是中國在南沙諸島及其周邊海域行使主權權利的一重要法律基礎。“中國政府在1947年為防止外國勢力入侵而劃定的南海斷續(xù)線顯然起到了一些重要的效用,它不僅確定了中國在南海的管轄范圍,還向世人反映了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①李金明:《中國南海斷續(xù)線:產生的背景及其效用》,載《東南亞研究》,2011年第1期,第46頁。

      四、次重要海洋利益

      次重要海洋利益涉及海洋產業(yè)發(fā)展、海外基地的安全、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及投資利益等較為重要的海洋利益;或是關系到廣泛的、全球性的利害關系,諸如維護地區(qū)和平、應對全球性海洋問題等。

      (一)重要海洋產業(yè)的發(fā)展與安全

      強大的海洋經濟是海洋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海洋經濟強不強關鍵看海洋產業(yè)。據測算,201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5993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全國涉海就業(yè)人員3554萬人。②國家海洋信息中心,《2014年海洋經濟統(tǒng)計公報》,http://www.coi.gov.cn/gongbao/nrjingji/nr2014/201503/t20150318_32241.html。海洋漁業(yè)、海洋交通運輸業(yè)、海洋船舶工業(yè)等傳統(tǒng)產業(yè)屬于勞動密集型,其健康發(fā)展關系到重大的國計民生問題。

      而一些新興產業(yè)則攸關海洋強國建設的成敗,要打造海洋強國就必須擁有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海洋產業(yè)。近海應圍繞綜合立體應用,著力打造海洋生物醫(yī)藥、裝備制造、濱海旅游、近海養(yǎng)殖等產業(yè),大幅提升各大傳統(tǒng)行業(yè)的科技水準,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空間利用效率。在深海及遠洋,中國應重點加大在深??碧?、海洋生物、海洋觀測、海洋遙感等領域的科研投入,提高深海開發(fā)技術與裝備水平,如深潛器技術、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綜合探測技術和海洋油氣平臺技術等,積極探索新的海洋未知空間和已知空間的新領域。

      (二)公海自由與安全

      自荷蘭法學家雨果·格勞秀斯提出海洋自由的觀點以來,公海自由即成為世界海洋秩序的重要原則精神?!豆s》界定的公海自由包括6項內容:航行自由、飛越自由、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建造國際法允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捕魚自由以及科學研究的自由。①《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八十七條,http://www.un.org/zh/law/sea/los/article7.shtml。隨著中國海外經濟活動的增多,公海的航行自由與安全越來越與中國的國家利益密切相關;而維護公海的航行自由與安全也是世界海洋強國的重要職責和義務,這也是中國承擔國際責任,做負責任大國的最重要標志和象征。

      (三)海外海洋權益

      隨著中國海洋產業(yè)大規(guī)模走出去,中國在海外的海洋經濟權益將越來越多,人員活動范圍和深度都急劇擴大;同樣,伴隨中國軍事力量走出去,海外軍事基地的布局愈發(fā)不可避免,中國也將逐漸在海外擁有一定的軍事權益。這些海外權益正逐漸成為中國海洋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們大多是根據政治協(xié)定或商業(yè)合同而獲取的,因而容易遭到所在國政府更迭、政局及社會動亂等影響。

      表2 基于重要程度的國家利益分類

      結 語

      本文根據打造中國海洋強國的總體需求,在全面系統(tǒng)分析世界已出現的所有類型海洋利益的基礎上,按照重要程度不同,列舉了中國三類共計12項主要海洋利益。核心海洋利益中,主權、安全及發(fā)展訴求都有體現,且發(fā)展訴求的地位還在快速上升;重要海洋利益中,主要是發(fā)展權益和政治權利;次重要海洋利益中,有產業(yè)安全、國際責任、經濟利益等內容。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安全及發(fā)展的訴求最為豐富,三大類中均有體現,只是各類之間在重要性上有較大差異;主權訴求最為特殊,往往集中在第一類,但其附帶的權益會向其他類利益擴散;榮譽訴求最為克制,中國的海洋政治利益主要是依據國際法及合約而主張的合理要求,中國會積極承擔國際責任,但不應像美國那樣,將追求海上主導地位作為自己的重要甚至是核心利益。

      沒有選取的海洋利益也絕非不重要,對于國家的總體海洋事業(yè)而言,其重要性顯然不如現在所列舉的海洋利益。這項研究僅是個開始,中國海洋利益包羅政治、經濟、軍事、安全、文化、環(huán)境等全方位的利益訴求,既有世界所有海洋國家所擁有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準確客觀把握的難度很大。

      國家利益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重要海洋利益的研究更是如此。未來該項研究應遵循以下兩大路徑:一是結合中國的先天稟賦、整體戰(zhàn)略、國際環(huán)境、時代特點等進行比較分析和邏輯推理,這種路徑解決的是“應該怎樣”的問題,本文的研究即是這種努力,若有更多的爭鳴,結論將更趨客觀;二是進行田野調查和問卷統(tǒng)計,解決“大家或重要人物認為是什么樣”的問題。具體方法諸如跟蹤統(tǒng)計領導人、政府官員等政策部門關于海洋利益的表態(tài),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對重要部門的涉海官員進行訪談,選取學生、公務員、海洋從業(yè)人員等一些特殊群體做問卷調查等。

      兩大路徑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促進的。前者的使命是力求準確客觀,并著力影響政策部門和大眾,推動基本共識的形成;后者的使命在于尊重主觀認識和經驗,以數據和第一手實踐信息驗證或校正邏輯推理的結果。

      [修回日期:2015-08-21]

      [責任編輯:馬博]

      胡波,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研究員

      2015-07-26]

      ①感謝匿名評審專家與朱鋒教授提出的寶貴意見,文中若有不妥之處概由本人承擔。

      猜你喜歡
      利益海洋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觀天和核心艙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軍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海洋的路
      當代音樂(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愛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fā)
      小學科學(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環(huán)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利益鏈與新壟斷
      大庆市| 巫溪县| 永修县| 威远县| 凌海市| 方山县| 太和县| 昭平县| 克东县| 顺昌县| 宜州市| 云梦县| 贵阳市| 丽江市| 大连市| 嘉定区| 柘城县| 万源市| 苍溪县| 神木县| 米泉市| 巴南区| 濮阳市| 南平市| 辽阳县| 右玉县| 宽甸| 民勤县| 筠连县| 南宁市| 安阳市| 乌拉特前旗| 长岭县| 珠海市| 汶上县| 社会| 桂东县| 平顺县| 蕉岭县| 中超|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