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巍
【摘要】 隨著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推進,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要與新課程改革相適合。為此,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選擇好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高中 體育教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9-079-010
隨著高中體育課程新一輪改革的到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都已不再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如何上好高中體育課程,真正實現體育新課改的有效性,成為擺在每一位體育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下面,就對這一現實問題進行探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體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有著較大的差別,其主要活動場所是廣闊的操場。因此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主要是以語言的形式進行的,沒有固定的模式,除了教師給學生講解課程計劃和運動步驟之外,大部分交流都是隨機的。但看似隨意的教學卻有很多多變性因素,它是隨著客觀環(huán)境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在這么靈活多變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就更需要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才能保證課堂環(huán)境的有序、和諧。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有那么一點點自我和輕狂。如果一旦對體育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就會極大地影響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教師就更要重視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語言上,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教學上要更為注意。
二、選擇好教學內容
體育教師在授課之前,要盡量選擇行之有效的課堂內容,保證學生能通過精選的體育運動,達到發(fā)展的教學目的。按照新課標額度要求,不是摒棄傳統(tǒng)的技能教學,而是賦予技能教學一種更重要、更合理的定位。這就要求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體育教師不能淡化技能教學,應該有側重點、有選擇地對技能運動進行強化。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有效教學之前,一定要精選教學內容和項目。其中,田徑、體操和球類運動是體育鍛煉的首選項目,很多新型的和民間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也應同時引入課堂教學的范圍。但是教師們要注意的是將運動項目進行教材化處理,將教材與運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在價值。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鑒于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容易對很多不同和未知的事物產生興趣。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自主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例如籃球課程,我設置了一些類似闖關的游戲。在做了準備活動以后,將學生帶到活動場地。首先讓學生分成四縱隊,前后學生之間空余兩個手臂的距離,然后施行比賽制的方式,學生左右手交替運球穿行于隊伍之間,然后投籃,比一比同樣的人數哪個組進球最多。規(guī)則是在運球過程中必須在隊伍中繞行,在繞行過程中沒繞過一位同學就要交替使用左右手,并且在運球過程中球一旦滾落就要回到起點重新再來。 運用這種游戲教學,學生的運球和進球技術得到了鍛煉,學生們玩得很開心。
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體育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和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運用所學過的體育知識編制一套健美操的動作,然后在課堂上輪流展示。在健美體操課教學中,當學生掌握基本的步伐動作的時候,給段音樂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編一段健美操。學生很感興趣,也很認真,他們會主動和老師探討動作編排的問題,組員之間也在認真地排練,組與組之間還有了那么一點競爭意識,誰都想在這個自我表現的機會中做得最好。
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機會,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僅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還能將學生被動接受的思想逐步轉換成主動探索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在寓教于樂中互相學習、互相補充、不斷完善、共同發(fā)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和能力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途徑。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已深入人心。創(chuàng)造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才素質的核心。所以,創(chuàng)新應是素質教育的著眼點,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不僅給學生傳授現成的知識,更需要引導學生對求知領域的探索,自己尋找獨創(chuàng)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點撥思想火花,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通過授課引導、講座報告、身體誘引、典型開導等方式讓學生不斷提高認識,激勵創(chuàng)新動機,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
但我們的現實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長于知識的接受與模仿,缺乏的正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當今的教育教學方式又往往是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絆腳石。面對知識經濟,面對教育現實,許多有識之士在探索素質教育的方法,探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六、正確使用評價手段
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是衡量課程是否有效的手段之一,集中體現了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價值取向,影響整個課程的發(fā)展方向,特別是對于課程目標主體取向提出評價,能夠準確的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省意識和反省能力。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運用全面評價的方式,能及時樹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信心,有效促進學生對自身進行反省,從而不斷提高體育水平,保證體育教學的順利實施。
總之,在課程改革形勢下,今后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提高新課程意識,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需要去合理有效地安排體育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產生、維持和強化,以此提高新課標的進一步實施和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晨軍.對體育新課程的再認識[J].成功(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