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
摘要: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非常適合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我校在聽力學專業(yè)《基礎聽力學》課程教學中采用了這種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PBL教學法;聽力學專業(yè);基礎聽力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2-0189-02
PBL教學法,1969年首創(chuàng)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學,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整體的把握和指導,設置復雜而有意義的問題,將學習設置于問題情境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實際的問題,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學會解決實際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其核心在于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真正的獲得知識。PBL教學法是把教學工作的重點由“以課程為中心”轉移到“以問題為中心”;把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1]。PBL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習者牢固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聽力學專業(yè)是一門醫(yī)學邊緣學科,它研究在正常和不正常狀態(tài)下聽覺功能的科學,它還包含在病理條件下聽覺功能的改變以及應采取的措施,它是一個為聽力障礙人士服務的應用型專業(yè)?!痘A聽力學》一直是聽力學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聽力學專業(yè)學生只有學好《基礎聽力學》才能夠在臨床上為聽力障礙人士檢查并進行初步診斷,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由于《基礎聽力學》課程包括許多聽覺功能檢查技術,各聽覺功能檢查技術之間并沒有太大聯系,而且各項檢查技術具有專業(yè)性強、操作性強和聯系性強的特點,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知識抽象、枯燥、課堂內容過多、感性認識少、掌握難度大等困難。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幾乎不參與教學過程,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枯燥而且學習積極性低下。因此,改變教學方法勢在必行。為了適應當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需要,我們在2014級聽力學專業(yè)《基礎聽力學》課程教學中采用了PBL這種教學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介紹如下。
一、科學安排PBL授課方法與傳統授課方法的課時
由于《基礎聽力學》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包括許多聽覺功能檢查技術,而且檢查技術之間并沒有太多聯系,學習難度大,而且中國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他們習慣于傳統授課的教學方式,而且關注于學習基礎知識,因此,我們只有循序漸進,先使用傳統授課方法講解基礎知識,讓學生初步了解后,再進行PBL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科學合理地設置傳統授課方法和PBL授課方法的課時非常重要。圖1是我們課時調整的情況。課時調整前,傳統教學方法授課課時占總課時的100%,沒有PBL教學方法的授課課時;課時調整后,傳統教學方法授課課時占總課時的50%,PBL教學方法授課課時占總課時的50%,且每章節(jié)檢查技術的授課課時先安排傳統授課方法課時,后安排PBL授課方法課時,將兩種授課方法緊密結合,以取得最大的授課效果。
二、PBL教學方法的實施
1.教學前準備。授課教師將學生分組并布置問題和確定完成要求。授課教師在課前1周將學生進行分組,每6人一組,共10組。分組后將精心選擇的問題發(fā)放給學生,每次課需要準備5個問題,如“哪些疾病會導致小兒出現聽力障礙”、“小兒聽力障礙的診斷技術有哪些”、“目前診斷技術的優(yōu)缺點”等。每個小組準備回答1個問題,其中2組學生問題一致,每組學生的問題由抽簽決定。對每小組的完成要求是必須準備一份內容豐富的PPT,并于下次課堂中由小組成員進行匯報,同時準備回答同學和教師可能提出的問題。教師會對學生查找資料進行一些指導,如關于這些內容的參考書籍有哪些、學校和學院的圖書館地址、網絡上如何進入學校圖書館網絡數據庫、主要的數據庫有哪幾個等,積極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查閱文獻,鉆研專業(yè)書籍和期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查找資料,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2.PBL教學過程。
(1)PPT匯報和自由提問與討論。在PBL教學課堂上,首先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由小組指派一名學生進行PPT匯報,PPT內容應圍繞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并闡述自己的觀點,闡述不足之處,同組學生可以隨時予以補充,匯報時間為8分鐘。問題相同的小組先后進行匯報,其他組同學可以對該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要求解答。教師會根據PPT的完成和匯報情況以及回答問題情況和同學積極發(fā)言的程度為其所在組進行打分,計入課程平時成績,以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教師歸納總結。教師根據學生PPT匯報情況和討論結果,指出不足之處,并應用PPT進行總結歸納,詳細地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會對PPT匯報情況做出評價,對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對學習被動和敷衍的小組和個人提出批評,督促其改進。
(3)課后要求。在進行完PBL課堂教學后,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應再次進行討論,記錄本組在查找資料、準備PPT過程中和討論問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zhàn),并且詳細記錄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小組討論和反思,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鞏固知識和改進學習方法。
三、PBL的教學效果評價
為了客觀評價應用PBL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在課程結束后,我們對6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為91.4%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93.5%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能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88.6%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能增進同學感情,培養(yǎng)很好的相互合作和溝通的團隊協作能力。
四、總結和反思
PBL教學方法,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非常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它由教師先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各種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地查找資料,而學生在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查找資料培養(yǎng)了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分工合作、討論和總結,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通過進行PPT匯報,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因此PBL教學方法學習效果非常明顯。但是我們應該看到,PBL教學方法的順利實施離不開設計者的精心準備和付出。PBL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基本功,需要根據授課的要求在課前精心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挑戰(zhàn)性,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盡可能覆蓋授課的重點內容,同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調動課堂氛圍,能隨時靈活機動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掌控整個課堂局面。所有的這些需要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非常高,有很強的隨機應變能力,而且各種知識全面而扎實。
實踐證明,我們在講授《基礎聽力學》課程時,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PBL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那是不是PBL教學方法能夠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方法呢?我們認為,在中小學教育一直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要教學模式的中國是行不通的。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傳統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2],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雖然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但是卻是他們最習慣和最愿意接受的教學方法。大學新生依然很適應傳統的教學模式,如果我們全面地采用PBL教學方法,一方面學生感覺壓力大,很難適應,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而且有些課程并不適用PBL教學方法,因此我們采取了傳統教學方法和PBL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但即便如此,在我們使用PBL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是有些學生很難適應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甚至有抵觸情緒,因此PBL教學方法的激勵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俊峰,加春生,劉志健.PBL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教研究,2015,(1),39-42.
[2]李玉芳,倪月秋,劉坤,楊宇.PBL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