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燕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掩護戰(zhàn)術配合是籃球進攻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籃球戰(zhàn)術配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現(xiàn)代籃球運動對防守的日益重視,防守的強度日益提升,及隊員間的協(xié)防能力日臻默契與完善給進攻造成較大的困難。如何提高進攻的成功率成為每支球隊關注的重要問題。
表1 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子籃球隊與對手6場比賽場戰(zhàn)術配合運用情況對比
表2 第29屆奧運會中國隊與6支對手掩護配合基本類型統(tǒng)計
表3 第29屆奧運會中國隊與6支對手掩護類型統(tǒng)計
表4 是第29屆奧運會中國隊與6支對手掩護基本戰(zhàn)術配合時機把握情況統(tǒng)計
該研究以第29屆奧運會中國隊及中國隊的六場賽事的對手作為研究對象。(美國,西班牙,安哥拉,德國,希臘,立陶宛)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知網查閱有關文獻,獲得相關研究資料,同時在校圖書館查閱相關籃球書籍,并對所獲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歸納、整理,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中國男子籃球隊在29屆奧運會的6場比賽錄像進行數據記錄,獲得所需的研究資料。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查閱的相關資料數據利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tǒng)計。
1.2.4 對比分析法
對獲得的數據及相關參數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需找解決辦法與策略。
掩護配合作為籃球進攻的基礎戰(zhàn)術配合是突破與擺脫防守取得進攻機會最有效的手段,在當今籃球比賽日趨激烈的對抗,攻防間高強度的合理身體沖撞,個人防守能力與集體防守能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掩護配合成為球隊進攻主要的得分手段,同時,一支球隊掩護配合的質量對球隊進攻節(jié)奏、進攻的流暢性、進攻的效率及球隊的勝負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表1是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國外6支球隊在掩護配合方面的數據情況。
從表1中來看,中國隊的戰(zhàn)術配合中掩護配合占總配合比例的52.92%,6支對手戰(zhàn)術配合中掩護配合占總配合比例的63.04%。從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掩護配合在這四種戰(zhàn)術配合中運用的比例最高,占到進攻戰(zhàn)術配合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進攻的首選策略。同時,6支對手的掩護配合運用次數高于中國隊87次,表明6支對手球隊更為重視掩護配合的運用。而中國隊由于擁有姚明這位世界級中鋒的內線優(yōu)勢,中國隊在策應戰(zhàn)術配合上做得較好,策應項數據明顯高于對手。在傳切配合方面,中國隊沒能得到較好地發(fā)揮。從整體上講,中國隊由于姚明的存在使得進攻戰(zhàn)術選擇與運用上更為協(xié)調。
掩護戰(zhàn)術配合根據運動員的跑動路線及站位的方式可以把掩護劃分為:前掩護、后掩護、側掩護三種形式。還可以根據進攻隊員是否持球把掩護分為:無球隊員給有球隊員掩護、有球隊員給無球隊員掩護及無球隊員給無球隊員掩護三種形式。按掩護的行動特征分類為:定位掩護、行進間掩護、背向掩護、假掩護、交叉掩護。表2、表3是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國外6支球隊在各種掩護配合形式方面的數據情況。
從表2看,6支對手的各型掩護配合數量多于中國隊,差距最大的是前掩護,中國隊少于對手87次,其它兩項差距不大。
從表3看,中國隊在有球掩護方面在有球掩護上是101.3次,對手為131.6次,少于對手30.3次,而無球掩護中國隊是212.8次,對手為136.3次,多于對手76.5次。無球間掩護中國隊為107.5次,對手為95.6次,多于對手11.9次。從數據看國外球員主動創(chuàng)造機會能力好于中國隊員,中國隊員盡管在無球掩護數量上多于對手,但功效性卻不如對手,這表明中國隊需要在掩護的實效性上下功夫,提高掩護的成功率。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中國隊員較多的無球掩護跑動造成球員消耗較多的體力,導致球員在后程的比賽中體力明顯下降,影響球隊的攻擊效果。
掩護配合的時機選擇對戰(zhàn)術能否成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由于掩護配合的形式多種多樣,運動員必須根據賽場上具體情況選擇掩護的戰(zhàn)術方式。一般來講,掩護配合的時機多數出現(xiàn)對方采取全場、半場人盯人和局部區(qū)域的人盯人防守時采用。這時采用的掩護配合多在二人、三人或多人之間展開。運用掩護的時機一般在局部區(qū)域內攻防雙方形成二打二或三打三時,這時掩護隊員可以與有球隊員進行掩護配合,也可以與無球隊員間進行反掩護配合;其次是外線隊員與中鋒間進行掩護配合,通過策應配合擺脫對手制造進攻機會;其三是通過與同伴間的假掩護構成交叉形式的掩護進攻。掩護進攻切記行動的隱密性,不使對方察覺才能收到較好的戰(zhàn)術效果。同時,動作要果斷、規(guī)范、迅速,避免造成犯規(guī)。表3是第29屆奧運會中國隊與6支對手掩護基本戰(zhàn)術配合時機把握情況統(tǒng)計表。
從表3中看出,中國隊在比賽中戰(zhàn)術運用較為豐富。但中國在上述多組中除中鋒掩護策應配合占有一定優(yōu)勢外,其它項都有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球員配合成功率較低,希望教練員能強化運動員這方面的能力。
(1)中國隊掩護配合在合作意識、時機選擇、掩護取位等方面與對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中國隊在掩護質量上與6支對手間存在差距,中國隊過多的無效掩護跑動消耗了大量體力,導致球員賽程后段體力下降,影響球隊成績的發(fā)揮。
(1)加強球員的基本體能的訓練,很多球員由于專項力量水平的相對較差,導致強對抗下技術動作變形,影響球員的技戰(zhàn)術發(fā)揮。同時,從實戰(zhàn)出發(fā)提升球員的對抗能力。
(2)提升掩護戰(zhàn)術成功率。面對日益嚴密的防守,中國隊應加強球員的戰(zhàn)術協(xié)作意識的培養(yǎng),規(guī)范掩護配合的動作,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1]楊宏興.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與競爭對手技術對比研究[J].山西體育科技,2009(2):4-7.
[2]王威.第16界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隊攻防能力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0(4):21-23.
[3]王新力.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進攻能力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0(5):5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