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華
佛教徒以佛教為宗教信仰,是佛教的信徒,包括出家者和在家者,也即僧尼和居士。佛教徒生活于現(xiàn)代社會,是現(xiàn)代社會的成員,如何管理佛教徒,涉及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對佛教徒的身份定位,是管理佛教徒的前提條件。作為佛教徒和佛教界領袖,趙樸初對佛教徒的公民身份的論述,具有重要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
佛教徒,尤其是出家者,在傳統(tǒng)社會是與世事無涉的。不僅出家者自己這么看,就是統(tǒng)治者以及一般民眾也這么看。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包括出家者也即僧尼在內(nèi)的佛教徒,在趙樸初看來都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公民。他說:“只有做一個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才能夠做一個好的佛教徒”①趙樸初:《在全國政協(xié)宗教事務組舉行的中國佛教協(xié)會成立會議全體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趙樸初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趙樸初文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年,第55頁。,“要做一個好的佛教徒,首先必須做一個好的公民”②趙樸初:《佛教徒必須重視學習,努力學習》,《趙樸初文集》,第70頁。。這里趙樸初明確指出佛教徒有兩種身份,一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一種是佛教徒的身份,在這兩種身份之間,佛教徒的身份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然后才是佛教徒的身份。因此,佛教徒只有成為“一個好的公民”,才能成為“一個好的佛教徒”。判斷佛教徒是否是“一個好的教徒”,不僅要看其是否遵守佛教教規(guī)、戒律,更要看其是否承擔公民的責任,盡公民的義務,“做一個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也就是說,“做一個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是“做一個好的佛教徒”的前提。
在談到佛教徒必須要重視學習、努力學習時,趙樸初還從佛教徒公民身份的角度加以論述。他說:“為什么要學習呢?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一分子,我們享受公民的權利,我們也應當盡公民的義務,我們首先就應當懂得什么是我們的權利,什么是我們的義務,不學習,就不懂得”③趙樸初:《佛教徒必須重視學習,努力學習》,《趙樸初文集》,第67頁。;“作為今天中國公民的一分子,如果不學習的話,是會喪失公民的資格的”④趙樸初:《佛教徒必須重視學習,努力學習》,《趙樸初文集》,第68頁。。這是說,佛教徒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以及自己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否則,佛教徒就不知道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就會喪失自己的公民意識。由于佛教徒是公民,趙樸初說:“我們佛教徒要關心時事,要參加政治生活,首先是因為我們是人民一分子”①趙樸初:《如何能使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趙樸初文集》,第102頁。;“佛教徒是人民大眾的一部分,佛教徒與人民大眾的關系正如大海中一滴水和整個大海的關系一樣”②趙樸初:《佛教徒應該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趙樸初文集》,第264頁。。這里,趙樸初從佛教徒公民身份的角度,論述佛教徒要關心時事、參加政治生活的原因,并用大海與大海中一滴水的關系比喻人民與佛教徒的關系,說明佛教徒是公民,是人民的一員,而不是離開人民的特殊群體,人民是由包括佛教徒在內(nèi)的所有公民構成的。
由于佛教徒是公民,而不是“公民”之外的特殊群體,以及由于佛教徒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佛教徒,趙樸初認為,佛教徒既要愛教,更要愛國。愛國不僅不妨礙愛教,在愛國與愛教之間,愛國高于愛教,只有首先愛國,才能真正愛教。進而言之,愛國就是愛教。為此,趙樸初還批評了將愛國與愛教相提并論以及將愛國與愛教相對立的錯誤觀點。他說:“通過學習,批判了愛國愛教相提并論的看法,明確了愛教必須首先愛國,而愛國就是愛教,兩者不是對立的”③趙樸初:《上海市佛教界人士的學習情況》,《趙樸初文集》,第75頁。;“認識到宗教的利益必須服從國家人民整體的利益,如果從狹隘的宗教感情、本位主義出發(fā),離開了愛國孤立地強調(diào)愛教,就不能很好地考慮國家人民的整體利益,表現(xiàn)在行動上也就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民的利益,在政治上就易犯錯誤,甚至被敵人利用,表面上是愛教,實際上是害教”④趙樸初:《上海市佛教界人士的學習情況》,《趙樸初文集》,第75頁。;“認識到宗教徒不愛國也就不能愛教,愛國是愛教的基礎。認識到只有在祖國日益強大下,祖國人民的宗教信仰才更有保障”⑤趙樸初:《上海市佛教界人士的學習情況》,《趙樸初文集》,第76頁。;“中國佛教徒是具有愛祖國、愛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我們必須發(fā)揚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每一個愛國佛教徒都應當和全國人民在一起共同負起建設祖國的光榮任務”⑥趙樸初:《堅決擁護總路線,認真學習總路線,為貫徹總路線而奮斗》,《趙樸初文集》,第85頁。;“對佛教徒來說,愛國和愛教是完全統(tǒng)一的。愛國不礙愛教,愛教首先必須愛國”⑦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棲霞寺僧伽培訓班開學致詞》,《趙樸初文集》,第525頁。;“從我們信奉的佛教教義講,尤其是從公民應盡的義務和天職講,佛教徒應該而且必須熱愛、維護世世代代哺育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可愛的祖國”⑧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三十年》,《趙樸初文集》,第558頁。。
這里,趙樸初不僅論述了愛教必須首先愛國,愛國是愛教的基礎,愛國就是愛教,而且還論證了愛教必須首先愛國的原因:從政治高度看,宗教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因此,愛教必須服從愛國,愛國是愛教的基礎。孤立地強調(diào)所謂愛教,就會失去根基,就會失去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會犯錯誤,其結(jié)果則是害教。從歷史的維度看,中國佛教徒有著愛國、愛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佛教徒從來都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南宋時大慧杲禪師是一位愛國僧人,他說自己‘愛民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相等’?!蠡坳蕉U師之可貴,不在于他是一位大祖師,而在于他愛民憂國的忠義的血性。血性是成佛種子,三世諸佛都是血性男子做的”⑨趙樸初:《佛教徒應該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趙樸初文集》,第268頁。。因此,真正愛教的佛教徒理應繼續(xù)發(fā)揚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認識到愛國與愛教的完全統(tǒng)一,愛教首先要愛國。從佛教教義上講,“佛教徒對祖國和人民有報恩的義務;‘報國土恩,報眾生恩’,是我們每天都要憶念的經(jīng)文,而‘不惜身命,為令群生咸得安樂’,則是佛教徒的誓愿”(10)趙樸初:《從朝鮮停戰(zhàn)談判談到宗教徒當前的任務》,《趙樸初文集》,第65頁。。同樣,“‘佛種從緣起’,就要重視時節(jié)因緣,所以我們要認識時代;就要重視國土因緣,所以我們要報國土恩,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愛護祖國;就要重視眾生的因緣,所以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①趙樸初:《如何能使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趙樸初文集》,第105頁。。從佛教徒的公民身份上講,佛教徒是公民,而愛國是公民的義務和天職,因此,佛教徒要履行愛國的天職,盡愛國的義務。
二
基于佛教徒既是佛教徒又是公民,佛教徒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佛教徒,趙樸初說:“我們新中國佛教徒,首先是新中國公民”②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三十年》,《趙樸初文集》,第558頁。,并且呼吁黨和政府重視、保護佛教徒的公民權利,讓佛教徒與其他宗教徒及廣大人民一樣不僅享有公民權利,而且享有同等的公民權利,體現(xiàn)佛教徒在公民權利方面與其他宗教徒及廣大人民的平等性。為此,趙樸初主張“佛教同其他宗教一樣,廣大信徒享有同等的公民權利”③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三十年》,《趙樸初文集》,第551~552頁。。
在趙樸初看來,佛教徒有其作為公民的權利,也應有其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因此,趙樸初多次要求佛教徒“作新中國的好公民、好教徒,大愿大力為眾生服務”④趙樸初:《佛教徒應該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趙樸初文集》,第268頁。,為人民服務。他說:“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和中國佛教徒,我們必須和全國人民一道,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為維護世界和平這個共同目標貢獻力量”⑤趙樸初:《學問無止境》,《趙樸初文集》,第705頁。,“我們作為一個公民,要有振興中華,把我國建設成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理想”⑥趙樸初:《在中國佛學院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趙樸初文集》,第794頁。。這是說,“作為一個佛教徒的職責和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職責是完全一致的”⑦趙樸初:《佛教徒應該盡一切力量保衛(wèi)人民的利益》,《趙樸初文集》,第115頁。,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就是佛教徒的責任和義務,佛教徒在任何時候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要為社會主義建設、為改革開放、為國家統(tǒng)一、為民族團結(ji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因此,佛教徒的理想就是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強國。
既然佛教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那么,在大是大非面前,佛教徒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因此,趙樸初說:“佛教徒應站穩(wěn)人民立場,提高政治認識,遵守《共同綱領》,嚴別敵友,分清邪正”⑧趙樸初:《全國佛教徒一致起來,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而奮斗》,《趙樸初文集》,第29頁。;“佛教徒只有一個立場,就是人民的立場,我們必須站穩(wěn)人民立場;在敵我界限上不能有中間,在人民立場外,不能另有立場;我們必須嚴格對待這個問題才于人民有利,于佛教有利”⑨趙樸初:《從朝鮮停戰(zhàn)談判談到宗教徒當前的任務》,《趙樸初文集》,第66頁。;“通過學習,學員們也批判了有些人強調(diào)所謂佛教立場是錯誤的,認識到我們和全國人民是一致的,立場只有一個,這就是人民立場,不可能自外于人民地另有個佛教立場”(10)趙樸初:《上海市佛教界人士的學習情況》,《趙樸初文集》,第76頁。。這是說,佛教徒是公民,是人民中的一員,因而佛教徒在大是大非面前只有一個立場,那就是人民立場,不存在游離于人民立場之外、超越于人民立場甚至與人民立場相對立的所謂佛教立場。佛教徒堅持人民立場是一個政治問題,不能打著宗教的旗號混淆是非、混淆敵我,更不能以宗教的幌子做違背人民意愿的事。
何謂人民立場?趙樸初雖未明確界定,但其觀點是明確的。這一點,我們從趙樸初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期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來。趙樸初說:“愛國守法,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不進行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也就是要做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對我們宗教徒的要求”(11)趙樸初:《學習〈鄧小平文選〉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趙樸初文集》,第548頁。;“佛教徒必須愛國守法,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12)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三十年》,《趙樸初文集》,第558頁。;“全心全意地接受共產(chǎn)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受得起考驗,真正成為愛祖國、愛人民的佛教徒”;“更加緊密地團結(jié)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的周圍,為把我國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強國這一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事業(yè)、維護世界和平,盡到我們的力量”①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趙樸初文集》,第452頁。;“佛教徒愛國守法,擁護黨和政府的領導,積極為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②趙樸初:《團結(jié)起來,發(fā)揚佛教優(yōu)良傳統(tǒng),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作貢獻》,《趙樸初文集》,第814頁。。由此可以看出,在趙樸初看來,所謂人民立場就是愛國守法的立場,就是堅持、擁護黨和政府領導的立場,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立場,就是為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的立場。
綜上所述,趙樸初認為佛教徒是公民,在佛教徒與公民這雙重身份之間,佛教徒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佛教徒。因此,趙樸初要求佛教徒具備公民意識,明確自己的權利、責任與義務,愛國,堅持人民立場,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在愛國與愛教之間,要首先愛國,因為愛國才是真正的愛教。趙樸初的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今天加強佛教徒的教育,管理佛教以及其他宗教事務,都有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