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代漢字的字詞關(guān)系探討——以“嬿”“鵠”“蚖”三字為例

      2015-12-17 10:45:39
      關(guān)鍵詞:大正藏鴻鵠音義

      曾 良

      隸變以后的漢字的隸楷階段(或稱今文字),唐蘭先生稱為“近代文字”。他認為“近代文字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并說道:“楷書的問題最多,別字問題,唐人所厘定的字樣,唐以后的簡體字,刻板流行以后的印刷體,都屬于近代文字學的范圍。西陲所出木簡殘牘,敦煌石室所出古寫本經(jīng)籍文書,也都是極重要的材料?!雹偬铺m:《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9頁。在漫長的漢字使用過程中,字與詞的關(guān)系較為復(fù)雜,還有不少可以研究的東西。有的字與詞之間的對應(yīng)未被今大型辭書所載錄;有一些俗寫相混的現(xiàn)象,因字形問題將A詞的意義給了B詞,從而音隨形變。如此等等,復(fù)雜多樣,值得我們在研究古籍時重視。黃德寬先生在研究漢字發(fā)展歷史時,也談到必須注意“漢字使用情況的全面考察”,指出:“漢字發(fā)展研究要注意通過動態(tài)比較分析,全面掌握某一時代漢字使用總量的變化,并將傳承字、新增字、淘汰字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個字使用的頻率列為基本內(nèi)容。漢字功能的變化調(diào)整也是在使用層面展現(xiàn)出來的。這主要表現(xiàn)為字詞關(guān)系和字際關(guān)系的調(diào)整變化。同時,不同時代出土文獻在文本層面展現(xiàn)的漢字書寫現(xiàn)象也反映著漢字使用的狀態(tài),如文本的書寫特征以及書寫原因造成的訛誤、類化、重文、合文乃至美飾(增飾筆畫、變形體、鳥蟲書)等現(xiàn)象,都需要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雹邳S德寬:《古漢字發(fā)展論》,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18頁。這里我們以敦煌文獻和其他古籍材料為例,對古籍文獻中的某些字詞關(guān)系作一點探討。

      一、嬿

      《敦煌寶藏》第35冊斯4325《出曜經(jīng)》卷一:“時有一男子,將從嚴駕,隨大導師,入海采寶,馀小賈人,以類相從,飲食嬿樂,施諸貧窮沙門婆羅門?!雹埸S永武:《敦煌寶藏》,第35冊,臺灣: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1~1986年,第344頁。古籍中有宴會、燕娛義寫“嬿”字者,今天的字書均不載錄這一情況,其實這是必須關(guān)注的文字使用現(xiàn)象。《后漢書·皇后紀》論曰:“及至移意愛,析嬿私,雖惠心妍狀,愈獻丑焉?!雹俜稌?《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404頁。《后漢書·文苑·邊讓傳》:“于是歡嬿既洽,長夜向半,琴瑟易調(diào),繁手改彈,清聲發(fā)而響激,微音逝而流散。”②范曄:《后漢書》,第2642頁?!斗ㄔ分榱中Wⅰ肪砦濉读榔ぶT天部·感應(yīng)緣》:“作夫婦經(jīng)七八年,父母為義起娶婦之后,分日而嫌,分夕而寢?!雹壑苁邋?、蘇晉仁:《法苑珠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148頁?!跋印弊植缓美斫?。此段文字出自《搜神記》卷一,《搜神記》作“燕”④干寶:《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7頁。,可從,謂燕會?!短綇V記》卷六一《成公智瓊》作“分日而燕”⑤所引《太平廣記》據(jù)《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愚謂《法苑珠林》之“嫌”當是“嬿”字之訛,蓋俗寫“兼”旁或作“”,與“燕”形近致訛?!豆疟拘≌f集成》清刊本《雙鳳奇緣》第四十九回:“一路程而進,早到了雁門關(guān)?!雹蕖峨p鳳奇緣》,《古本小說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38頁。古籍中表示宴會、娛燕或?qū)懽鳌皨鳌?,《大正藏》本《寂志果?jīng)》:“某有居跱,某館某舍某堂懷軀,某堂嬿處,某有宮殿,為精進行,某有堂館,無精進行?!?1/274/a)⑦《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簡稱《大正藏》),日本1934年印行。所引《大正藏》本直接標明冊數(shù)、頁碼和上下欄,下同?!稄缴讲亍繁尽渡彿宥U師語錄》卷十《落花吟》三十首之廿二:“士女休嬿多變態(tài),古今面目擲虛妝?!雹唷都闻d大藏經(jīng)》,第38冊,臺灣: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第384頁?!吨腥A大藏經(jīng)》本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六《六度集經(jīng)》“娛嬿”條:“上牛俱反,下一見反。”(59/766/a)⑨中華大藏經(jīng)編輯局編:《中華大藏經(jīng)》,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影印。所引本書直接標明冊數(shù)、頁碼和上下欄,下同?!洞笳亍繁尽读燃?jīng)》卷五:“便命四鄰學士儒生耆德云集,娛宴歡樂,并咨眾疑靡不欣懌,終日極夜各疲眠寐?!?3/26/b)《磧砂藏》本《六度集經(jīng)》卷五作“娛燕歡樂”(33/136/b)(10)《磧砂大藏經(jīng)》,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所引《磧砂藏》本直接標明冊數(shù)、頁碼和上下欄,下同。,卷末《音釋》云:“娛嬿:上音愚,樂也。下於見反,正作‘醼’?!?33/149/a)說明“嬿”“宴”“醼”異文同義?!吨腥A大藏經(jīng)》本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一三《佛般泥洹經(jīng)》“嬿坐”條:“上一見反?!?59/1017/c)《大正藏》本《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上作:“佛從宴坐起,出阿衛(wèi)聚,更坐一處。”(1/162/c)又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一四《大迦葉本經(jīng)》有“嬿坐”條:“上於見反。”(59/1097/c)而《大正藏》本《大迦葉本經(jīng)》卷上作“宴坐”(14/761/b)?!缎录亟?jīng)音義隨函錄》卷二一《出曜經(jīng)》“嬿樂”條:“上於見反,安也,正作‘宴’也。又於典反?!?60/193/b)《磧砂藏》本《出曜經(jīng)》卷一:“時有一男子,將從嚴駕,隨大導師,入海采寶,余小賈人,以類相從,飲食醼樂,施諸貧窮沙門婆羅門?!?89/134/a)《磧砂藏》本卷末《音釋》:“醼,音燕?!?89/135/a)蓋古人燕會往往有女樂、狎妓等,故或從女為“嬿”,又因飲酒或作“醼”。《詩經(jīng)》的“宴爾新昏”,“宴”字或有寫“嬿”者,《北史·柳彧傳》:“〔唐〕君明忽劬勞之痛,惑嬿爾之親,冒此苴衰,命彼褕翟。”(11)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623頁。“宴爾”與女子有關(guān),故或從女為“嬿”。娛嬿有時即指男女歡娛,如《新唐書·后妃傳上》:“中葉以降,時多故矣,外有攻討之勤,內(nèi)寡嬿溺之私,群閹朋進,外戚勢分,后妃無大善惡,取充職位而已。”宋本《藝文類聚》卷七十九“神”類引晉張敏《神女賦》:“于是尋房中之至嬿,極長夜之歡情?!?12)歐陽詢:《宋本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028頁。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八:“〔章〕沉共宿嬿接,更相問次,女曰:‘我姓徐,家在吳縣吳門,臨瀆為居,門前倒棗樹即是也?!?13)劉敬叔:《異苑》,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第80頁?!皨鹘印敝^男女交歡。同前:“甚羞,不及寢嬿之事,而其鄰人或知,以語徐氏?!币韵挛覀冊倥e一些“宴”“燕”寫“嬿”的例子,宋本《藝文類聚》卷二十一“友悌”類引宋顏延之《祖祭弟文》:“永懷在昔,追亡悼存,惟兄及弟,瞻母望昆,生無榮嬿,沒望歸魂?!雹贇W陽詢:《宋本藝文類聚》,第603頁。同前卷五十七“七”類引漢枚乘《七發(fā)》:“揄流波,雜杜若,蒙清塵,被蘭澤,嬿服而御,此亦天下靡麗皓侈廣博之樂也?!雹跉W陽詢:《宋本藝文類聚》,第1545頁?!度龂摹肪硭氖娜罴肚逅假x》:“假淳氣之精微兮,幸備嬿以自私。”③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1306頁?!度龂摹肪硭氖罴稑氛摗?“昔先王制樂,非以縱耳目之觀,崇曲房之嬿也?!雹車揽删?《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1314頁。宋俞德鄰《佩韋齋集》卷三《次韻龍仁夫種菊》詩之二:“寧復(fù)飲我酒,歡飲均嬿私?!泵鞔鷥啊额U庵文選》卷上《約齋記》:“夫婦嬿昵而無別,朋友凌傲以相高?!泵魍跎髦小蹲駧r集》卷十一《丘中丞夫人六十壽序》:“公間謂予曰:恒言‘學弛于內(nèi)嬿,仕敗于室謫’,予所以得有立而無歉于為人者,有內(nèi)友之助也?!薄睹魑暮!肪矶訇愂都耐罎u山書》:“伏承惠書惓惓,詞文藻繢,情致專篤,陳昔時嬿樂之悰,嘆數(shù)子飄零之跡?!?/p>

      二、鵠

      國家圖書館藏敦煌卷子“珠”字九七號《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爾時拘尸那城娑羅樹林,其林變白,猶如白鵠?!薄洞笳亍繁緯覠o讖譯《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作“猶如白鶴”(1/369/b)?;哿铡兑磺薪?jīng)音義》卷二五《大般涅槃經(jīng)》“白鵠白鶴”條:“鵠,胡木反?!队衿?似鵝,黃白色。又云黃鵠,形如鶴,色蒼黃。詳此經(jīng)文,其林變白,何得類于黃鵠?應(yīng)為鶴字,何各反?!雹莼哿?《一切經(jīng)音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第962頁??梢娀哿湛吹降谋咀幼鳌鞍座]”,而他認為當作“白鶴”,故在條目上特地補出“白鶴”二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時人“鵠”“鶴”難辨?!吨腥A大藏經(jīng)》本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四《大般涅槃經(jīng)》“白鵠”條:“何各反,正作鸖。又胡沃反,俗用?!?59/679/b)《法苑珠林校注》卷三二《眠夢篇·善性部第三》:“五、有四白鶴飛來向王?!雹拗苁邋?、蘇晉仁:《法苑珠林校注》,第1020頁。又“五、四白鶴來者,跋耆國王當獻金寶,后日日中當至”⑦周叔迦、蘇晉仁:《法苑珠林校注》,第1021頁。?!斗ㄔ分榱帧反藘衫苞Q”字,據(jù)《大正藏》本,原經(jīng)《雜寶藏經(jīng)》均作“鵠”(4/490/a);《磧砂藏》本《雜寶藏經(jīng)》卷七《迦旃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亦均作“鵠”(90/621/a)。按:古籍中“鵠”字或作“鶴”的俗寫用,有許多語例可以證明這一點,研讀古籍尤宜注意?!洞笳亍繁尽堕L阿含經(jīng)》卷二二:“七大國北有七大黑山:一曰裸土,二曰白鶴,三曰守宮,四者仙山,五者高山,六者禪山,七者土山?!?1/147/c)??庇浽?“鶴”字,宋本、元本、明本作“鵠”。宋本《玉篇·鳥部》:“鵠,胡篤切,黃鵠,仙人所乘?!冻o》:黃鵠之一舉,知山川之紆曲;再舉,知天地之圓方?!雹唷端伪居衿?,北京:中國書店,1983年,第444頁。古人對鵠、鶴是一種還是二種動物,看法也不盡相同。宋代羅愿《爾雅翼》卷一三《鶴》:“然《本草》云:鶴有玄、有黃、有白、有蒼蒼者,今人謂之赤頰玄,則鶴之老者;百六十年則有純白、純黑之異。若黃鶴,則古人常言之。古書又多言鵠,鵠即是鶴音之轉(zhuǎn)。后人以鵠名頗著,謂鶴之外別有所謂鵠,故《埤雅》既有鶴,又有鵠。蓋古之言鵠不日浴而白,白即鶴也。鵠名哠哠,哠哠,鶴也。以龜龍鴻鵠為壽,壽亦鶴也。故漢昭時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而歌則名《黃鶴》?!渡癞惤?jīng)》鶴國有海鵠,衛(wèi)懿公好鶴,齊王使獻鵠于楚,亦列國之君皆以為玩。其余諸書,文如‘蕙帳空兮夜鶴怨’,《楚辭》‘黃鵠一舉’及田饒說魯哀公言黃鵠,或為鶴、或為鵠者甚多。以此知鶴之外,無別有所謂鵠也?!鼻妩S生《字詁》“鵠”字條云:“鵠,胡沃切,《說文》云:‘鴻鵠也?!稄V韻》云:‘黃鵠。又射鵠?!瘞煿抛ⅰ断嗳缳x》云:‘水鳥?!Q,曷各切,《說文》:‘鳥名。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稄V韻》:‘似鵠,長喙,朱頂。’《詩注》:‘似鸛,善鳴。’據(jù)此,則鵠與鶴自是二種。然古人多以鵠字作鶴字用。如高祖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西京雜記》‘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曹洪馬名白鵠,晉《拂舞歌》‘高舉兩手白鵠翔’,阮籍詩‘黃鵠呼子安’,諸鵠字,皆即鶴字。若《廣韻》云‘鶴似鵠,長喙,丹頂’,則似謂不長喙丹頂者為鵠。然此鸛也,非鵠也。若師古云‘水鳥’,與古多以鴻鵠并言,則似是鴻雁之類。若《周禮·司裘》‘設(shè)其鵠’,注:‘鵠,小鳥,取其難中’則謬。鵠果小鳥,豈得與鴻并稱?今人呼鵠為谷,則蒙古韻所轉(zhuǎn)也?!雹冱S生撰、黃承吉合按:《字詁義府合按》,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8頁。黃承吉按:“鵠即是鶴,從來以為兩種者,泥于字形,昧于字聲也。不知鶴、鵠正是一聲,非可以字形拘別,承吉《經(jīng)說》中詳明之?!苯裉斓霓o書一般都把鵠、鶴以為兩種:鵠指天鵝;鶴指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長者?!谤]”字,《漢語大字典》曰:“鴻鵠。又名‘黃鵠’。即天鵝,也叫黃嘴天鵝。形狀像鵝而形體較大,頸很長,嘴尖黑色,基部黃色。羽毛純白或黑色,有光澤。飛行高而迅速。群棲于湖泊沼澤地帶?!读鶗省游锶?‘鵠,遼人謂之天鵝?!宥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鳥部》:‘鵠,黃鵠也。凡經(jīng)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薄稘h語大詞典》:“通稱天鵝。似雁而大,頸長,飛翔甚高,羽毛潔白。亦有黃、紅者?!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釋為“天鵝”。今天的字書均解釋“鵠”為天鵝,屬鵝雁類。鵝雁類與鶴類有一個典型區(qū)別,鵝雁腳有蹼;鶴的腳細長,無蹼。今天的字書都無視“鵠”字作“鶴”用的現(xiàn)象。“鵠”作“鶴”字用的更多語例,可參吳玉搢《別雅》卷五“鵠鶴也”條。即使“鴻鵠”并言者,也間或有認為“鵠”正字當作“鶴”,如《大正藏》本《佛說如來智印經(jīng)》:“琴瑟銅鈸簫笛聲,擊鼓鳴貝眾妙音,緊陀羅聲迦陵伽,哀鸞鴻鵠拘翅羅,鞞節(jié)箜篌俱暢發(fā),不及如來一妙音?!?15/471/c)校勘記曰:“鵠”字,宋本、元本、明本、宮本作“鶴”??珊椤缎录亟?jīng)音義隨函錄》卷六《佛說如來智印經(jīng)》“鴻鵠”條:“戶各反,正作鸖也。又戶沃反。”(59/748/c)《大正藏》本《佛本行集經(jīng)》卷二五:“水中鵝雁鴻鵠鴛鴦,充溢諸池?!?3/767/c)例中“鵝雁”與“鴻鵠”并舉出現(xiàn),不應(yīng)該是同一種類,否則語義重沓??珊椤缎录亟?jīng)音義隨函錄》卷一四《佛本行集經(jīng)》“鴻鵠”條:“上音洪,下又作鸖,戶各反?!?59/1081/b)《大正藏》本《起世經(jīng)》卷七:“一切眾生,受卵生者,所謂鵝雁鴻鶴、雞鴨孔雀、鸚鵡鸜鵒、鳩鴿燕雀、雉鵲烏等,及余種種雜類眾生,從卵生者,以彼從卵而得身故,一切皆以觸為其食?!?1/345/c)《磧砂藏》本《大莊嚴經(jīng)論》卷一三:“額廣白毫相,今以盡消滅,如鵠在花上,為火所燒滅?!?51/176/b)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一一《大莊嚴論》“如鵠”條:“戶沃反,又音鶴,俗?!?59/963/b)《大正藏》本《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一二:“人卵生者,謂如世羅、鄔波世羅,生從鵠卵。”(29/883/c)“鵠卵”即鶴卵,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二〇《阿毘達磨顯宗論》“鵠卵”條:“上音鶴,又胡沃反?!?60/147/a)《大正藏》本《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一二〇:“昔于此洲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鶴,形色偉麗,奇而悅之。遂生二卵,于后卵開,出二童子,端正聰慧。年長出家,皆得阿羅漢果。小者名鄔波世羅,大者名世羅?!?27/626/c)如上例子,戶沃反是“鵠”字讀音,戶各反是“鶴”字讀音,可見社會上對“鵠”“鶴”二者很難分辨。

      今辭書“鵠”字只釋為天鵝是無法解決古籍的具體實際的。明《正統(tǒng)道藏》本《抱樸子》內(nèi)篇卷三《對俗》:“千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于木;其未千載者,終不集于樹上也?!雹诟鸷?《抱樸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第15頁?!端膸烊珪繁尽侗阕印?、四庫本《山堂肆考》卷二百十一引《抱樸子》等均作“千歲之鶴”,而《太平御覽》卷九百十六、《記纂淵?!肪砭攀咭侗阕印纷鳌扒q之鵠”。我們不能說《抱樸子》寫“千歲之鵠”時是天鵝,寫“千歲之鶴”時是鶴。又如《西京雜記》卷一:“始元元年,黃鵠下太液池。上為歌曰:‘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衣肅兮行蹌蹌……’”《白孔六帖》卷九十五、《太平御覽》卷五九二與卷九一六、《廣博物志》卷四四、《古文苑》均作“黃鵠”,《初學記》卷三十《鶴第二》引《西京雜記》作“黃鶴”③徐堅:《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727頁。。在這樣的具體文獻異文中,“黃鵠”“黃鶴”顯然指的是同一鳥類。關(guān)于《黃鵠歌》,《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案:“鵠、鶴,古率通用,故此鵠或作鶴?!雹馘謿J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108頁。安徽大學黃繼省博士幫助收集了一些語例,謹致謝意。唐人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黃鶴樓的“黃鶴”也與“黃鵠”同義,故《別雅》云:“衛(wèi)懿公事亦以鵠為鶴,今武昌黃鶴樓下曰黃鵠磯,亦一證也?!?/p>

      《玉臺新詠》卷一古樂府詩《雙白鵠》:“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②徐陵:《玉臺新詠》,成都:成都古籍書店,影印民國24年刊本,第9頁?!毒偶壹⒍旁姟肪砣濉躲~官渚守風》、《杜詩詳注》卷二十二引古樂府并作“飛來雙白鶴”?!段脑酚⑷A》卷二百六梁孝元帝詩題《飛來雙白鶴》,原注:“一作‘鵠’。《莊子》鵠、鶴通用?!彼闻硎逑摹段脑酚⑷A辨證》卷八:“《石鎮(zhèn)罔兩賦》:‘雖鳧鵠而異稟,將斷續(xù)而則悲?!],《莊子》作鶴。鄭愔《送金城公主適西蕃》詩:‘貴主悲黃鶴?!Q’,《漢書》作‘鵠’。按《玉篇》:鶴,何各切;鵠,胡篤切。似是二物。然《莊子》‘鵠不日浴而白’,陸徳明音義直云:‘鵠,又作鶴,并胡洛切。’則是一物。又《藝文類聚·鶴門》亦有鵠事,樂府《飛來雙白鶴》一作‘白鵠’,則鵠、鶴通用,不可輕改?!鼻迕纨g《續(xù)詩傳鳥名卷》卷三云:“鶴與鵠通字?!秶摺肺何暮钍公I鵠于齊,一作‘獻鶴’;漢時黃鵠下太液池,一作‘黃鶴’;故《別鶴操》亦名《別鵠操》,樂府《飛來雙白鶴》亦稱《雙白鵠》,甚至劉孝標《辨命論》直稱‘龜鵠千秋’,曹《搗衣》詩亦云:‘開缊舒龜鵠。’因有疑此鶴字是鵠字,以為鹙鶴不倫,惟鴻鵠鹙鸧皆水鳥一類,不知鶴亦水鳥,生淮之海州?!痘茨献印贰欩]鸧鶴’,《吳都賦》‘鹴鵠鶄鶴’,未嘗不并稱也。鶴、鵠本兩鳥,但古字相通耳。今作字書者,必彼此交訐,謂鶴即是鵠,謂鶴必不是鵠,皆拘墟眇通之言?!?/p>

      三、虺、蚖

      斯3330《毛詩故訓傳》之《斯干》:“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庇?“維虺維蛇,女子之祥?!雹邸队⒉囟鼗臀墨I》,第5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6頁。作為毒蛇的“虺”字,《說文》作“蟲”。《說文》:“蟲,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薄膀场弊忠蜃鳌啊?,往往或訛作“蚖”?!斗ㄔ分榱帧肪砣摹稊z念篇·引證部第二》引《雜阿含經(jīng)》:“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有四蚖蛇,兇惡毒熾,盛一篋中?!雹苤苁邋?、蘇晉仁:《法苑珠林校注》,第1078頁。此“蚖蛇”即虺蛇,非有蚖和蛇兩種。后文有“爾時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驅(qū)馳而走”之語,可知“蚖蛇”即毒蛇?!洞笳亍繁尽峨s阿含經(jīng)》卷四三作“蚖”(2/313/b),而??庇浽?宋本、元本、明本、圣本均作“虺”?!墩f文》:“蚖,榮蚖,它醫(yī),以注鳴者?!蓖W是屬于蜥蜴類,無毒?!墩f文》另有“虺”字,《說文》:“虺,虺以注鳴?!对姟吩?胡為虺蜥?!薄墩f文》的這個“虺”也是屬于蜥蜴類,跟毒蛇無關(guān),這里不論。以下所說的“虺”均是指虺蝮的意思。翻檢今諸大型辭書,“蚖”字有毒蛇的義項。我們認為“蚖”字的此義來自虺蛇的“”,蓋古籍中“”“蚖”訛混所致?!稜栄拧め岕~》:“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惫弊?“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為蝮、虺?!毙蠒m疏:“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孫炎曰:江淮以南謂虺為蝮,廣三寸,頭如拇指,有牙最毒。”可見,虺才是毒蛇。

      《大正藏》本《佛本行經(jīng)》卷五:“吾何為久與,此蛇虺篋俱?強曳無返復(fù),仇怨對已盡?!?4/98/a)《中華大藏經(jīng)》本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卷二十一《佛本行贊》“篋”條:“上許鬼反,下苦協(xié)反。”(60/189/c)可洪《音義》的“虺”字已經(jīng)從“元”了。《卍新續(xù)藏》本《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經(jīng)略疏》卷下:“蝮,蚖蛇;蝎,蝎虎。此二若觸則螫?!?23/792/a)用“蚖蛇”解釋“蝮”,“蚖”字顯然是“虺”。

      《大正藏》本《諸經(jīng)要集》卷一二《欲蓋部·五欲緣第二》:“蚖蛇含毒,猶可手捉;女情惑人,是不可觸?!薄巴W蛇”當作“虺蛇”??珊椤兑袅x》卷二十三《諸經(jīng)要集》“虵”條:“上許鬼反,正作虺?;蜃魍W,五官反,毒虵也。又五骨反,蛤蟹也,誤。”(60/302/a)“”即“虺”的俗字?!柏!彼讓懽鳌啊?,或許也是易訛為“元”的原因之一?!兜氐澜?jīng)》:“是身為譬如地孔,虺止會?!笨珊椤兑袅x》卷二一《地道經(jīng)》“虺止”條:“上許鬼反,虵也,毒虵也?!?60/211/a)故訓“虺,毒蛇也”。當“”訛成“蚖”之后,便讓“蚖”字有了毒蛇的義項,于是被后世字書、韻書載錄?!墩f文》《玉篇》中“蚖”字均無毒蛇的意思,說明“蚖”字最初沒有此義。在《廣韻·桓韻》《集韻·桓韻》有“蚖,毒蛇”的釋義;《類篇》“蚖”字有“蚖,毒蛇”的義項。《康熙字典》“蚖”字條:“又《韻會》吾官切,音刓,《廣韻》:毒蛇?!侗静荨?蚖與蝮同類,即虺也?!薄犊滴踝值洹窇?yīng)該是認為“蚖”的毒蛇義即是“虺”。我們來分析一下字詞關(guān)系。在古文字階段大概是用“蟲”字表示虺蛇義,所以到《說文》中一直還是如此;而在《說文》中“蚖”“虺”二字都是表示蜥蜴類,大約古文字“元”“?!保嘁粰M少一橫沒有什么區(qū)別,參《戰(zhàn)國古文字典》“元”字條。何琳儀先生云:“故兀、元為一字分化(均屬疑紐)。”①何琳儀:《戰(zhàn)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1015頁。又如“軏”或作“”。從音韻上說,“蚖”“虺”又常陰陽對轉(zhuǎn)?!墩f文》:“元,始也,從一,兀聲?!倍巫?“徐氏鍇云:‘不當有聲字?!憎諒呢B暋脑暲?,徐說非,古音元、兀相為平入也。”表示虺蛇義的“蟲”字為什么會寫“虺”字?我估計是因為“蟲”“虺”音同,便借用“虺”表示毒蛇義,如《詩經(jīng)》的“維虺維蛇”、《爾雅》的“蝮虺”,即其例。在隸楷階段“元”“?!币扬@示文字的區(qū)別性,不再是多一橫少一橫沒有意義區(qū)別了,故一般用“蚖”字表示蜥蜴類,“虺”表示毒蛇,字形的使用上有了分工。但由于俗寫“”“蚖”往往訛混,故將“(蟲)”的毒蛇義給了“蚖”字,并音隨形變?!洞笳亍泛鬂h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jīng)》卷中:“蚖蛇含毒誠可畏,見彼行者毒疾除?!?13/913/a)《大正藏》后漢天竺三藏支曜譯《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jīng)》:“坐蛇蚖之地,心念舍遠之徑?!?15/453/b)

      四、結(jié) 語

      中國古籍汗牛充棟,研究漢語史一定要與古籍打交道,這樣研究漢語的歷史就自然回避不了文字方面的問題。從漢語史的角度看,必須注意不同時期的漢字與詞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或許會有些調(diào)整變化?!皨鳌弊衷谥泄藕徒鷿h語時期的古籍中,常作“宴”的異體使用,而現(xiàn)代漢語中“嬿”字已無此義項。大量的語例證明,古籍中“鵠”“鶴”往往混用,以“鵠”字作“鶴”用為多,今大型辭書沒有反映古籍的這一使用情況,顯然是不合適的。今辭書“鵠”字只釋為“天鵝”是無法解決古籍的具體實際的。從古代《說文》等字書看來,“蚖”字最初無毒蛇義,因“蟲”(許鬼反)或作“虺”“”,而古文字中“兀”“元”旁上一橫的有無,意義無別,這種書寫習慣,造成“”字或俗寫成“蚖”,這樣后世“蚖”字既表示蜥蜴義,又表示毒蛇義,而且音隨形變。我們從這一例子也可看出文字對詞音、詞義的影響。

      責任編校:徐玲英

      猜你喜歡
      大正藏鴻鵠音義
      早期刻經(jīng)、寫經(jīng)的文本流變及其語言文字學價值
      以北齊響堂山石刻佛經(jīng)看《大正藏》文本變化
      北齊響堂山石窟刻經(jīng)與《大正藏》用字比較研究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雄雞與鴻鵠
      鴻鵠展翅 鵬程萬里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3-12 16:10:55
      張鴻鵠《決戰(zhàn)胡麻嶺》
      佛經(jīng)音義同形字輯釋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攜孫逛街
      塔城市| 长乐市| 陕西省| 黎城县| 峡江县| 宜黄县| 庆云县| 淳化县| 吉隆县| 浪卡子县| 锡林浩特市| 松溪县| 正镶白旗| 容城县| 区。| 筠连县| 张家界市| 商丘市| 亳州市| 安国市| 文山县| 霞浦县| 鄂尔多斯市| 尚义县| 花莲市| 宁陕县| 丹巴县| 黔江区| 沂水县| 调兵山市| 志丹县| 平邑县| 天长市| 都江堰市| 陈巴尔虎旗| 游戏| 万年县| 泊头市| 泰州市| 钟祥市|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