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空間與移動視角下的日語場所格助詞

      2015-12-20 03:08:30郜楓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9期
      關鍵詞:助詞落點起點

      郜楓

      引 言

      日語中的格助詞主要有10個:が、を、に、へ、から、と、まで、で、より、の等。在它們當中,大多數(shù)的格助詞與人或物體的空間移動相關,比如「花子は家にいる」「鳥が空を飛ぶ」「食堂でアルバイトする」「北京から上海まで三時間かかる」「図書館へ行く」中的「に、を、で、から、まで、へ」就概括了空間與人物移動構成的各種鏡像。而人類通常先有空間認知,然后才有時間認知,時間概念又是空間概念轉(zhuǎn)喻而來。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由于「に」「で」「を」「から」「まで」「へ」等表空間場所用法時的相似性造成了學習者易混淆、誤用多的情況,所以這些格助詞也常常成為日語研究者的研究對象,被從各個角度和層面分析總結。而語言研究的目的是透過對表象形式的解析,探究語義內(nèi)容的準確表述,其關鍵在于對本質(zhì)語義的認知。

      因此,筆者在諸多先行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從空間與移動的視角對場所格助詞「に、を、で、から、まで、へ」的基本用法進行整理,使每個格助詞的本質(zhì)語義更加清晰。雖然「に」「で」「を」等格助詞用法很多,但本文只歸納它們表示主體動作、作用進行的空間場所和移動方式時的用法,對其他用法不作進一步考查。

      和空間與移動相關的格助詞

      1.表“落點”的「に」

      格助詞「に」的用法大致有以下三種:①存在的場所、時間;②單向性動作的著落點;③被動行為的動作主體(杉村2002:40)。每一大類當中又包含許多小的分類,其中具體與空間及移動相關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機の上に本がある。(存在的場所)

      ⑵鳥が木の枝に止まった。(移動的落點)

      ⑶太郎が次郎に本をあげた。(給予的對象)

      ⑷次郎が太郎に(から)本をもらった。(給予的來源)

      例⑴的存在句中,「に」標示“存在的場所”,句子陳述了在某一特定場所中一個物體從無到有,并成為靜態(tài)存在的過程。例⑵中的「に」表示“止まる”這一動作的著落點,借助「に」由動及靜的功能,以空間和移動為出發(fā)點形象地描繪出一只小鳥輕盈地落在樹梢上的立體景色。在例句⑶和⑷當中,「に」與兩個授受動詞的組合標示了在一定的空間里“太郎”和“次郎”之間恩惠的傳遞以及這種傳遞的方向性。在(4)中如果強調(diào)前期動作的著力點就用「に」,而強調(diào)恩惠的來源就用「から」?!坝蓜蛹办o”的「に」標示出主體前期動作中的感情付出,而カラ僅僅表示“由靜及動”的動作起點。

      無論是存在的場所、動作的落點還是給予的對象或來源,在空間移動用法中的「に」都可以歸結為“落點”這一本質(zhì)意義(見圖1),即在特定空間中靜態(tài)存在或發(fā)生單向性移動的“點”。關于這一點,國広(1986)、堀川(1988)、山梨(1994)、杉村(2002)、許(2006)中均有所涉及,本文立場也與先行研究無較大差別,在此不再贅述。

      圖1 表“落點”的「に」

      2.表“范圍”的「で」

      關于格助詞「で」的語義,森山(2005)中提到「前景を構成する動作連鎖全體に対し,ある背景(事態(tài)成立の基盤やさま)を補足的に示す。プロトタイプとしては背景としての場所を表す?!?,菅井(1997)將「で」定義為「主格または対格に対する背景的側(cè)面の提示」,岡(2005b)則認為「で」的本質(zhì)語義是「出來事の存在する場所」,而杉村(2002)提出了「領域」的新概念,而在學校日語教育中更廣泛地使用“范圍”這一說法,各種學說都試圖對「で」進行更統(tǒng)一更簡單的說明。

      在「で」的各種用法中,與空間移動有關的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⑸北京でオリンピックが行われる。(事情發(fā)生的場所)

      ⑹學校で勉強している。(動作發(fā)生的場所)

      ⑺エベレストは世界で一番高い。(范圍的限定)

      例⑸中「で」提示了“北京”是奧運會舉辦的場所,⑹中「で」提示了“學?!笔恰皩W習”行為進行的地點,⑺中「で」限定了“一番高い”的比較范圍是“世界”。雖然它們在句中具體的用法和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但共通的是例句中的“北京”“學?!薄笆澜纭本皇且粋€點(區(qū)別于「に」),而是一種活動或認識發(fā)生的空間、場所,在此可以概括為“范圍”。范圍是一定的、靜態(tài)的、客觀的,但范圍內(nèi)的活動或狀態(tài)則是不定的、動態(tài)的、主觀的(周2013)。范圍由「で」來界定,而范圍內(nèi)的活動或狀態(tài)是由句中的動詞、形容詞來呈現(xiàn)。因此,筆者認為先行研究(圖2)中的箭頭所指向的語義是由動詞、形容詞等來實現(xiàn),并不是格助詞「で」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表示空間場所時也同樣。因此,如圖3所示,「で」只表示空間范圍而不表示人或事物的移動,「で」本身沒有任何方向性暗示。

      圖2 杉村(2006)「で」のイメージ

      圖3 表“范圍”的「で」

      3.表“穿越”的「を」

      益岡·田窪(1992)中曾指出「ヲ格には、動作や感情を向ける対象を表す用法、移動の場所(通り道)を表す用法、移動の起點を表す用法がある?!挂话銇碚f格助詞「を」的核心用法是表示「対象」,但也有表示「経路」「通過點」「起點」等的空間場所用法以及時間用法,而后者在語言實踐中更難理解。對于「を」的本質(zhì)語義,菅井(2005)認為是「過程」(時間概念),岡(2005a)則認為是「経路」(空間概念)。筆者借用周(2013)中的“穿越”一詞來對其進行分析。首先,與「を」的空間移動用法相關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⑻學校を9時に出る。(起點)

      ⑼夕方は公園を(で)散歩する。(經(jīng)過的路線)

      ⑽駅を過ぎる。(經(jīng)過點)

      ⑾鳥が空を飛ぶ。(穿越)

      例⑻的「を」一般解釋為表示“起點”,可用「から」替換,在移動的方向性上二者很相似,都是由“校內(nèi)”朝“校外”移動,但它們的根本區(qū)別在于「を」前面的“學?!笔且粋€空間范圍,主體在這個空間范圍內(nèi)是運動的,而「から」前面的“學?!笔且粋€點,主體在離開這個點之前是靜止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大學を卒業(yè)する」「北京を発つ」等,習慣上不使用「から」而使用「を」,主要原因就在于「を」的背后隱含了主體在脫離“大學”和“北京”的范圍前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是貫穿于整個空間范圍。例⑼的「を」標示的是后續(xù)動詞「散歩する」的經(jīng)過的路線,這時「を」也可用「で」代替,兩者的不同在于「を」表示主體在“公園”這個空間里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路線移動,重點在于“移動或穿越的軌跡”,而「で」則表示「散歩する」這個活動發(fā)生的空間范圍在“公園”內(nèi),至于是以怎樣的移動方式和軌跡并沒有凸顯。例⑽中「を」通常被解釋為在移動過程中經(jīng)過了「駅」這個點,但筆者認為此時的「駅」雖然在整個移動過程中可以看作大空間里的一個點,但它本身也是有距離有界限的一個空間范圍,主體的移動是靠“穿越”「駅」的整個范圍來實現(xiàn)“經(jīng)過”這個活動的。例⑾是「を」表示“穿越”的一個典型例句,通常翻譯成漢語的“掠過,穿過”等,移動軌跡的特點在于經(jīng)過整個空間。雖然「を」的空間移動用法在認知語言學研究中有被分為“有界的空間”和“非有界的空間”兩種情況,例⑾屬于“非有界的空間”,但筆者認為無論“有界”還是“非有界”,「を」表示對空間的“穿越”這個本質(zhì)意義并沒有任何改變。即使是“非有界的空間”,也可以理解為此空間里存在著復數(shù)的經(jīng)過點,「を」相對于這些復數(shù)的經(jīng)過點也進行了“穿越”(徐(2011))。類似的例句還有「雨の中を走る」等。

      因此,筆者在岡(2007)所示圖表(圖4)的基礎上,將「を」在空間移動用法中的語義特征簡化總結為圖5。由于“穿越”是一種實質(zhì)性的移動,故圖中箭頭為實線。

      圖4 岡(2007)「を」のスキーマ

      圖5 表“穿越”的「を」

      4.表“起點”的「から」

      「から」的主要用法有:時間的起點、空間的起點、順序、原因等,幾種主要用法都與某種“起點”有關,在眾多的先行研究中也無太多異議。諸多用法中與空間移動有關的主要是以下幾種:

      ⑿中國から來た。(起點)

      ⒀友達から本をもらう。(給予的來源)

      ⒁駅は家から(に)近い。(距離)

      「から」一般在空間移動中表示的是一個客觀的、具體的物理起點,標示著“由靜及動”的開始。比如例⑿句子主體由“中國”開始,做有方向性移動的過程,「から」表現(xiàn)出了由點及線的方向性運動的空間起點。例⒀表示“給予”的來源是「友達」,即動作的起點,物體由“友達”向“我”移動,這時在句中使用「から」和「に」的區(qū)別在上文當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贅述。「から」還可以表示一種判斷距離的標準,在例⒁中用「から」暗示“家”是起點,“駅”是落點,從“家”到“駅”的距離是近的。句中的「から」可由「に」代替,但用「に」時暗示“駅”是起點,“家”是落點,從“駅”到“家”的距離是近的(杉村2002)。由以上三個例句可見,無論是人的移動、物的移動還是判斷空間距離,「から」句中所涉及到的都是一種有方向性的移動,「から」本身表示客觀的、具體的起點,正是這個起點讓空間、地點、距離更加清晰,讓移動的方向更加具體。

      鑒于「から」在空間移動用法上與先行研究并無較大不同,故借用杉村(2006)中的圖示對「から」進行概括(圖6)。與「に」相同,它們的本質(zhì)都在于“帶有方向性移動的起點或落點”中的“點”上,雖然它們都有方向性暗示,但格助詞本身不兼具移動性語義,所以表示具體移動方向的箭頭為虛線。

      圖6.表“起點”的「から」

      5.表“界限”的「まで」

      「まで」有副助詞用法和格助詞用法,對于「まで」的認識在學術界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但與空間移動用法中格助詞「まで」只有一種,即例(15)。

      ⒂うちから駅まで歩きます。(移動的界限)

      「~から~まで」的常用搭配翻譯成漢語為“從~到~”,「まで」也自然而然地被理解為“移動的終點”,但與擁有“點”性本質(zhì)的「に」不同,「まで」隱含了從起點到終點之間的空間距離和移動的方向、過程,表示的是移動終止的界限。在例⒂中「まで」指的是“歩く”這個行為從“うち”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駅”這個界限點,整個移動過程包含了從起點到終點的距離。關于這一點(例(15)),杉村(2002)中還有以下例句可以說明:

      (16)a.マラソンでゴール{まで/*に}走り続けた。

      b.マラソンでゴール{*まで/に}走りこんだ。

      (16a)中的動詞「走り続ける」是一個持續(xù)性動詞,所以只能與性質(zhì)相同的「まで」搭配使用才能完整表達「マラソン」中主體持續(xù)移動的過程。反之,(16b)中的「走りこむ」是一個瞬間性動詞,并不包含主體移動的過程,所以只能接在表示著落點的「に」后面,接在「まで」后面則不正確。因此,可以將空間移動用法中的「まで」的語義歸納為圖7,圖中的箭頭表示移動的方向,右端的豎線表示移動終止的界限,由于「まで」的語義覆蓋了主體從起點到界限點之間的移動距離和移動過程,為了更好地與「から」「に」等場所格助詞進行區(qū)分,故表示「まで」的箭頭為實線。

      圖7 表“界限”的「まで」

      6.表“方向”的「へ」

      格助詞「へ」的主要用法是人或物的空間移動方向、時間推移的方向以及事物變化的結果等。其中與空間移動相關的有以下三種:

      (17)図書館へ(に)行く。(移動的終點)

      (18)北へ向かう。(移動的方向)

      (19)母へ手紙を出す。(接收者/地)

      例(17)中「へ」表示主體移動的終點是“圖書館”,此時「へ」通??梢耘c「に」互換,但從格助詞的語義上看,「へ」的重點在于主體移動的終點所在的方向,但最終是否一定到達了這個終點并不明確,而「に」的重點在于主體移動的著落點,即主體到達目的地“圖書館”這一點。雖然“方向”和“終點”有共通之處,但「へ」更強調(diào)主體移動的過程,它包含了從起點朝終點方向的實際距離和移動經(jīng)過。這一點與前述的「まで」相同,不同的是「まで」包括了界限點,而「へ」不包括或沒有界限點。例(18)中的“北”就是一個沒有界限點的方向概念。例(19)與(17)(18)的不同之處在于移動的主體不是人而是「手紙」這個物體,接收這個物體的不是具體地點而是「母」這個人。但究其本質(zhì),無論移動的主體是人還是物,它們都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nèi)朝著某個方向發(fā)生了具象性移動,這種移動凸顯的是移動的方向與過程,但不包含移動的終點或界限。

      通過對以上三個例句的分析,筆者借用杉村(2002)中的圖示對場所格助詞「へ」在空間移動用法中的語義進行了圖式概括(圖8)。對于「へ」的本質(zhì)義是表示「方向」這一點,在先行研究中并沒有太多爭議,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圖8 表“方向”的「へ」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將「に」「で」「を」「から」「まで」「へ」6個場所格助詞置于空間與移動的視角下進行了語義特征的考查,并嘗試用圖表來總結它們各自的本質(zhì)語義,即表“落點”的「に」、表“范圍”的「で」、表“穿越”的「を」、表“起點”的「から」、表“界限”的「まで」和表“方向”的「へ」。分析中剝離了各個格助詞與場所有關的用法和例句,未涉及每個格助詞的其他用法以及整體的語義擴展機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筆者將針對以上不足之處繼續(xù)探索和完善,以期最終能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1]周小臣、馮晶、周永利:《日語中的“格助詞”功能》,《外語教學》2013 年第5 期,第42-45 頁。

      [2]許慈惠:《試析格助詞“に”的點性本質(zhì)意義》,《日語學習與研究》2006 年第8 期,第7-10 頁。

      [3]徐靖:《移動與空間——漢日對比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4]杉村泰:《イメージで教える日本語の格助詞》,載『言語文化研究叢書』1,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2002,第39-55 頁。

      [5]岡智之:《認知言語學から格助詞》,載『東京學蕓大學紀要』総合教育科學系第58 集,2007,第467-481 頁。

      猜你喜歡
      助詞落點起點
      韓國語助詞的連續(xù)構成與復合助詞的區(qū)分
      基于空間分層組合設計的火箭落點實時計算模型
      日語中的“強調(diào)”表達研究——以助詞為中心
      日語中“間投助詞”與“終助詞”在句中適用位置的對比考察
      長江叢刊(2018年6期)2018-11-14 16:42:08
      弄清楚“起點”前面有多少
      起點
      我的“新”起點
      江永桃川土話的助詞
      美火星軌道器拍到歐洲著陸器落點圖像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拼搶第二落點新聞打好新聞競爭戰(zhàn)
      新聞傳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1
      佛学| 岐山县| 甘孜| 丰都县| 宜宾市| 日土县| 清远市| 南充市| 禄丰县| 旬阳县| 石泉县| 门头沟区| 聂拉木县| 连南| 清水县| 定结县| 六枝特区| 海伦市| 开化县| 敦化市| 凌海市| 临汾市| 桐梓县| 昭苏县| 桃园县| 都兰县| 岗巴县| 马鞍山市| 镇安县| 股票| 稻城县| 岗巴县| 岳池县| 镇安县| 昌都县| 黄龙县| 天水市| 卫辉市| 东光县| 兴安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