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章輝
(黑龍江省地質礦產(chǎn)測試應用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難浸金礦石的處理方法分析
何章輝
(黑龍江省地質礦產(chǎn)測試應用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我國黃金儲量較為豐富,但還存在著一些難處理的金礦,在我國金礦資源中占有較大的比例,這類金礦如果采用直接氰化浸出,則浸出率較低,所以常規(guī)的氰化法有效浸出金礦石具有不適用性,對于難浸金礦石需要選擇適宜的處理方法。本文對難浸金礦石預處理后浸出法和強化氰化浸出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進一步對非氰化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難處理金礦石;浸出法;預處理;氰化浸出法
當前難浸金礦石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非硫化物脈石包裹金,在這種礦石中,其金粒較小,不能利用磨礦進行解離,從而導致金粒無法有效的實現(xiàn)與氰化液進行接觸;第二,硫化礦物包裹金,這種包裹金即使在細磨的情況也無法使其所含有的金粒與浸出液有效的進行接觸;第三,碳質金礦石,在對這類金礦石進行浸出時,礦石中所含有的有機炭會從溶液中將金氰化合物進行劫取。
1.1 焙燒法。使用焙燒法可以對金礦石中的硫化物進行有效的分解,同時其中所含的砷和銻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揮發(fā),含碳物質會失去原有的活性,形成顯微細粒狀的金富集。使用焙燒法的優(yōu)勢是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并且投入的成本較低,綜合回收效果較好。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在焙燒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生過燒或者欠燒的情況,就會生成氧化硫或者砷等物質,給環(huán)境帶來一定的污染。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比較常用的焙燒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在焙燒過程中利用兩段工藝進行焙燒,第一段以低溫焙燒為主,可以有效的將砷進行去除,而第二段則以高溫氧化為主,主要可以將硫有效的清除掉。(2)固硫固砷焙燒。這種方法是在礦樣中加入固化劑,通常所用到的固化劑主要以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鈉、氫氧化鈉、氧化鎂、碳酸鎂等為主,從而使礦樣中的硫或是砷形成硫酸鹽和砷酸鹽,利用這種工藝時不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而且還能夠使被包裹的金更充分的暴露出來。(3)球團包衣焙燒。這種方法主要是發(fā)揮砷硫固定劑的作用,將其覆蓋在砷硫精礦和粘結劑共同形成的球團表面,然后通過焙燒,使固定劑與產(chǎn)生的氣體發(fā)生反應,即可形成砷酸鈣和硫酸鈣的外膜,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4)微波焙燒預處理。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微波的加熱功能,使用微波對礦物進行加熱的過程中,是有選擇性的,待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在礦物和脈石礦物間的熱度到達一定的限度值時,在界面處就會形成裂縫,使得有用礦物得到有效的解離。此種方法時間短,溫度低,二氧化硫、砷和氧等物質不易形成。經(jīng)過試驗證明,經(jīng)過此種方法處理的難浸金精礦金的浸出率較高。
1.2 熱壓氧化法。(1)堿性熱壓氧化。這種方法對于碳酸鹽含量較高,而且硫化物含量相對較低的難處理金礦具有較好的適用性。(2)酸性熱壓氧化。這種處理方法需要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進行,由于礦石中的硫化物在酸性介質中會與氧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導致礦物結構中的金能夠充分的暴露出來,為氰化浸金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熱壓氧化工藝屬于濕法流程,整個過程中都不會有煙氣污染產(chǎn)生,而且所產(chǎn)生的氧化物出具有可溶性,可以對大小金顆粒進行解離,有效的提高了金的回收率,一些難處理的金精礦在熱壓氧化法下,其浸出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1.3 生物氧化預處理。這種預處理方法是借助于生物酶的作用來分解金屬硫化物,從而達到分離金礦物的目的。生物氧化預處理方法通常以槽式和堆式氧化為主。利用生物氧化預處理工藝時不會產(chǎn)生有害氣體,而且投資少,不需要較多的成本,具有安全、潔凈及操作簡便等諸多優(yōu)點,能夠有效的提高金精礦的金浸出率,具有非常顯著的浸出效果。
1.4 硝酸催化氧化預處理。硝酸催化氧化法在對高砷難處理金礦中具有非常好的適用性,而且金回收率較高,具有非常顯著的催化效果,但利用該方法時需要進行加溫和加壓,所以此種工藝不宜進行大范圍推廣。
2.1 多段浸出。采用此種方法浸出的段數(shù)是根據(jù)預定的指標而決定的,在每段浸出以后,含有雜質離子較多的溶液就會被浸出,然后再向其中加入含有雜質離子較少的溶液,使得雜質離子的含量降低,再一次對其進行氰化處理,如此直到符合標準為止。這種方法一般會用于含氰化溶液雜質較多的比較難選的金礦石中。
2.2 炭浸法。利用這種方法時,金的氰化浸出和離子活性炭吸附是在同一槽內(nèi)進行完成的,在金的氰化浸出時,可以將大量的活性炭加入到浸出液中,從而提高炭質物質的吸附力,有效的降低炭質物質的阻礙作用,這種炭浸法對于礦石中能夠吸附金物質的難浸金礦石具有非常好的適用性。
2.3 加壓氰化。這是一種利用動力學手段的一種強化浸出方法,通過在浸出過程中提高反應溫度和活性礦物晶格來確保浸出的順利進行。利用該方法對于含銻難浸金礦石進行處理具有較好的適應性。而且在利用加壓氰化法時,可以在整個過程中對浸出的壓力進行改變,并進一步對浸出溶液的氧含量進行增加,進一步對浸出時間進行延長,從而大幅度的確保金浸出度的提高。
2.4 攪拌強化。在浸金過程中可以通過劇烈、振蕩及脈沖行增攪拌方法來達到強化作用,這對于金礦石的浸出率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利用氰化物來對難處理金礦石進行處理,由于氰化物含有劇毒,所以利用非氰化浸出法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較為常見的方法有硫脲法、硫代硫酸鹽法、鹵化法、多硫化銨法和有機腈法等。非氰化法不僅可以縮短浸出時間,而且還會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但其生產(chǎn)成本較高,穩(wěn)定性也不是很好,因此目前非氰化法在工業(yè)上應用還較少,多處在試驗研究階段。
結語
金礦石開采質量對于金礦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對于雜質含量較高的金礦石需要對其進行妥善的處理,才能夠提高金礦石的質量,從而促進我國金礦行業(yè)的發(fā)展。對于一些中等難浸金礦石可以采用強化浸出法,其浸出效果較為明顯。對于一些含銅金礦石多會用到炭浸法和多段浸出法進行處理。但在今后黃金提取技術中,由于非氰化浸出技術污染較小,所以其必將成為黃金提取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1]冉長華.硫脲法處理難浸金礦石[J].科技傳播,2013(10).
[2]郝士濤,月日輝,林承杰.難浸金礦石預處理工藝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1(11).
[3]鐘俊.非氰浸金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現(xiàn)狀[J].黃金科學技術,2011(12).
TD9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