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雨 張連群
1)山東莘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莘縣 252400 2)山東聊城市腦科醫(yī)院聊城 252000
腦囊蟲病腦積水臨床分析
張憲雨1)張連群2)
1)山東莘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莘縣 252400 2)山東聊城市腦科醫(yī)院聊城 252000
腦囊蟲病;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
腦囊蟲病主要由豬肉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引起,是臨床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寄生蟲病。腦囊蟲病可造成蛛網膜炎癥,從而造成腦脊液在腦表面出現回吸收障礙,進而引發(fā)腦積水[1]。我院地處魯西北地區(qū),長期以來,腦囊蟲病的發(fā)病率較高?,F選取26例腦囊蟲病繼發(fā)腦積水患者,通過藥物、腰穿及手術治療,獲得較好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腦囊蟲病患者26例,影像學顯均有一定程度的腦積水癥狀,并經外科手術與相關臨床病理后確診為腦囊蟲病。男16例,女10例,年齡37~72歲;病程2周~3.5a。
1.2 主要癥狀 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13例,癲癇發(fā)作1例,肢體共濟失調16例。
1.3 影像學檢查 患者術前均經CT檢查,其中18例同時作MRI檢查。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雙側側腦室、第三腦室或第四腦室、中腦導水管均有腦積水癥狀。其中腦囊蟲鈣化11例,雙側腦室積水擴張21例,單側側腦室顳角積水擴張2例,單側側腦室枕角積水擴張3例。
1.4 實驗室檢查 26例患者行血清及腦脊液囊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結果顯示,26例患者中陽性15例。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嗜酸性粒細胞增高2例。經糞常規(guī)檢查顯示,絳蟲卵呈陽性4例。
1.5 外科手術 26例患者均確診為腦積水型腦囊蟲病,并利用手術摘除囊蟲。根據實驗室檢查與腦脊液檢查,并對照既往CT及MRI資料,判定腦囊蟲已死。然后,做好術前準備,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并行腰椎穿刺生理鹽水腦脊液置換。同時,利用生化分析儀對顱內壓、腦脊液作相關分析,以選擇適宜的手術時機與分流管壓力。(1)第四腦室腦囊蟲:從顱后窩中線位置入路,顯微鏡下行囊蟲摘除術。將囊蟲和周圍的相關組織分離開,再將其完整取出。若囊蟲包膜較薄,有較大張力,通常用細針將囊液吸取后,然后借助吸引器便可輕易摘除囊蟲。(2)第三腦室囊蟲:入路可從胼胝體進入,或從額中回皮質切口進入。(3)枕大池囊蟲:入路與第四腦室囊蟲摘除術入路一致,剪開枕大池蛛網膜便可發(fā)現囊蟲,將其摘除。(4)腦底池囊蟲:一般從翼點入路。(5)如腦室內囊蟲或腦池內囊蟲在行摘除術后仍有腦積水現象,應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
1.6 藥物治療 26例患者術后均通過藥物治療,以吡喹酮藥物為主。對于有癲癇史患者,還應配合相關抗癇治療。若發(fā)現顱內壓上升,應給予脫水劑與皮質類固醇治療。對于腦室腦囊腫者,應在腦室鏡下行囊蟲摘除術,同時,切除腦室內的相關粘連組織,避免腦積水加重。
1例行腦室鏡腦室內囊蟲摘除術,25例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大部分患者手術效果良好,僅3例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患者再次行側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其中1例行3次分流手術,考慮蛛網膜粘連形成多個分隔所致,見圖1、2。
圖1 第3次術前
圖2 第3次術后
3.1 發(fā)病機制 我國囊蟲病屬于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極大危害。目前,該病分為6型,包括癲癇型、腦實質型、蛛網膜下腔型、腦室型、混合型、亞臨床型等,分為外源性感染與內源性感染兩種[1]。當蟲卵進入胃中,在胃酸影響下會孵化出六鉤幼;這些幼蟲會鉆進十二指腸腸壁,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腦內而發(fā)病。囊尾蚴在腦部的位置不同,所出現的臨床癥狀也有所差異。腦室內的囊蟲會釋放很多毒素,導致蛛網膜粘連,從而引起腦積水。另外,其還會堵塞三、四腦室而引發(fā)梗阻性腦積水。大多數囊蟲在腦實質,常導致附近腦組織出現水腫或占位,癲癇發(fā)作。
3.2 外科手術治療 對腦囊蟲病引發(fā)的腦積水,可采用顯微外科手術療法。應結合具體的臨床類型及特征選擇相應的術式。要在準確定位的前提下開展手術,在顯微鏡下將囊蟲與組織剝離。為避免囊腫破裂,一般可抽取一些囊液,使囊內壓力降低。對于已破裂的囊蟲必須把頭節(jié)與囊壁碎屑清除。術中囊液溢出會使周邊的腦組織受到污染,從而導致無菌性腦膜炎。因此,可在摘除術前準備多層棉片起到保護作用。另外,棉片還能避免囊蟲脫出被遺漏的問題,避免日后復發(fā)。囊蟲摘除后,還應檢查囊內,尋找是否有頭節(jié),確保摘除的完整性。對于和重要腦功能區(qū)粘連緊密的囊壁,如果全切難度大,則不宜勉強牽拉??山柚@微鏡將粘連分開,防止腦功能受到更多的損害。腦池底的囊蟲蟲體一般呈葡萄狀,其會進入附近的一些血管及腦內神經,從而導致顱底蛛網膜炎及纖維化。摘除囊蟲時,應電凝其和神經、血管間的粘連點,再分別剪斷[2]。觀察是否有殘余的蟲體碎片,同時使用生理鹽水對術野反復沖洗。多數急性腦積水型腦囊蟲病由腦室系統(tǒng)中的腦囊蟲引起。一般可利用手術治療,便能明顯改善腦積水癥狀[4]。
腦囊蟲死亡與吸收的過程較緩慢,蛛網膜在長期的刺激影響下,粘連現象較嚴重,有的甚至出現數個分隔,從而造成交通性腦積水。本組1例患者發(fā)病時雙側側腦室發(fā)生擴張,腦室邊緣腦組織水腫明顯。采用右側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效果明顯,雙側側腦室均有所減小,2a后左側側腦室擴張明顯,附近腦組織在壓力作用下出現水腫。采用左側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效果明顯,術后1a右側側腦室再次擴張,對分流管腹腔端檢查,并未發(fā)現堵塞,但有腦脊液流出。因此,可能由于右側側腦室內有分隔粘連。因此,在右側側腦室額角行第三次腦室腹腔分流手術。
分流管是否堵塞在很大程度上由腦脊液中含有的蛋白數量決定[3]。因此,分流術開始前,若患者病情允許,應利用腰穿生理鹽水腦脊液置換改善腦脊液蛋白含量,從而降低堵管率。本組患者分流術前均采用腰穿生理鹽水腦脊液置換,使堵管率明顯下降。行腹腔分流術后17例患者出現腹膜炎,大大高于外傷、腦出血等腦積水分流患者。筆者認為,可能與腦脊液中炎性滲出物有一定聯系。另外,患者術后出現的癥狀以惡心、嘔吐、腹部脹痛、胃部不適為主。其中3例有腹腔積液,并伴高熱。通過有針對性的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1例嚴重腹膜炎患者,取出腹腔端引流管外接引流袋,并配合抗生素治療[4],14d后腹部癥狀有明顯改善,回置腹腔肝膈面,效果良好。
3.3 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為降低腦囊蟲病的發(fā)病率,必須從源頭抓起。首先,要重視對豬的飼養(yǎng)管理,注意對糞便的管理,才能真正切斷傳播途徑。其次,要積極宣教,讓農民群眾認識到放養(yǎng)的弊端,建立專門的豬圈。同時,要改變習慣,多修建廁所,禁止隨地便溺,從而防止帶蟲卵的糞便污染環(huán)境。再次,完善肉類檢疫制度。加強生豬及肉類制品的管理,嚴格把關,杜絕“米豬肉”進入市場。最后,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將生砧與熟砧分開,糾正不良的烹調習慣,改正爆炒肉類、生吃肉等不良習慣[5]??傊?,對于腦囊蟲病引發(fā)的腦積水,由于病情多變,個體差異較大,應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同時,要配合藥物治療,才能取得明顯療效。
[1]劉焦枝.腦囊蟲病的MRI表現及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5):3 196-3 197.
[2]Jimenez-Vazquez OH,Nagore N.Cisternal neurocysticercosis[J].Br J Neurosurg,2008,22(6):774-775.
[3]李雍龍.人體寄生蟲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41-147.
[4]步星耀,劉猛,張建國,等.腦積水型腦囊蟲病的外科手術治療研究[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9,18(3):193-195.
[5]方應洪,周雄鄂,韓金安,等.立體定向顯微手術切除腦實質內豬囊蟲病灶[J].當代醫(yī)學,2010,16(20):83-84.
(收稿2014-04-20)
R742.7
B
1673-5110(2015)03-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