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平
(華電國際萊城發(fā)電廠,山東 萊蕪 271100)
300MW火電機組通流及供熱改造節(jié)能分析
李衍平
(華電國際萊城發(fā)電廠,山東 萊蕪 271100)
針對能源價格的持續(xù)上漲、舊機組效率低和供熱能力弱等問題,闡述了汽輪機通流改造的必要性和供熱系統(tǒng)的優(yōu)越性,經試驗驗證,3#汽輪機通流改造后,高中低壓缸效率都得到了提高,機組的熱耗率大幅降低,機組的經濟性和壽命都得到大幅提高。
汽輪機;通流;改造;抽汽供熱;熱耗率;軸封
隨著高參數(shù)大容量機組的增加,供電煤耗的大幅降低,國產300MW指標落后差距日益加大。為增強機組的性能指標,萊城發(fā)電廠對3#機組進行增容降耗通流部分改造。3#機組歷時百天改造,圓滿完成了汽輪機通流擴容及供熱改造項目。改造后,整組啟動順利、并網一次成功,高中低壓缸效率完全達到了設計值,機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領先。
3#汽輪機是按照美國西屋公司技術制造的300MW亞臨界、中間再熱式、高中壓合缸、雙缸雙排汽、單軸、凝汽式汽輪機。機組型號為:N300-16.7/538/538,通流部分共35級葉片,其中高壓缸1+11級,中壓缸9級,低壓缸2×7級。3#汽輪機組投產以來,機組經濟性較差,主要暴露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整體熱力性能低
2010年10月對3#機組進行的能耗診斷試驗表明:在額定負荷工況下,機組修正后的熱耗率為8322.6kJ/ kW?h,比設計值高出430.6kJ/kW?h(表1)。
表1 設計熱耗率與改造前熱耗率對比
2.通流部分經濟性不足
3#汽輪機額定工況下高、中、低壓缸的缸效率設計值分別為87.0%、92.05%、88.38%。
2010年10月對3#機組進行的能耗診斷試驗表明:額定工況下汽輪機的高、中、低壓缸效率依次為82.72%、90.64%、83.77%,分別比設計值低2.34個百分點、1.54個百分點、4.61個百分點(表2)。
表2 汽缸效率的設計值與改造前實際值對比
3#汽輪機的實際通流能力比設計值偏大較多,雖然增強了機組的帶負荷能力,但增大了正常運行時的調門節(jié)流損失,導致低負荷工況下運行的經濟性很差。調節(jié)級效率偏低,額定工況下僅為60.06%,若考慮調門的節(jié)流損失,低負荷工況下調節(jié)級效率更低。高中壓軸封等部位的泄漏問題也嚴重影響機組的熱力性能。影響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經濟性問題。
采用成熟先進的汽輪機通流部分設計技術和改造技術與經驗,對汽輪機高、中、低壓通流部分進行改造,使改造后機組的經濟性、安全可靠性、運行靈活性達到同類機組的先進水平,同時可向外抽汽供熱,滿足外部熱用戶的熱負荷需求。
(1)改造后汽輪機額定出力為320MW,最大連續(xù)出力不低于330MW。
(2)改造后機組在熱耗率驗收工況(THA)下,熱耗率不高于7882.2kJ/kW?h;在80%、60%、40%額定負荷運行時也能保持較低的熱耗率。80%額定負荷工況下的熱耗率不高于7962.2kJ/kW?h。
(3)改造后機組最大抽汽量不小于300t/h。額定抽汽量150t/h,抽汽壓力0.8MPa,抽汽溫度328.6℃。
(4)改造后汽輪機在額定工況時的高壓缸效率、中壓缸效率、低壓缸效率分別不低于87%、93%、89%。
(5)改造后機組在VWO工況出力運行時,各通流部分的部件滿足強度要求,調節(jié)級及各抽汽壓力不超過設計最大值。
(6)改造后機組具有良好的變負荷性能,能采用復合變壓運行方式,并能在120MW負荷長期安全、穩(wěn)定地運行,50%~100%T-MCR增減負荷速率不小于5%/min;閥門管理功能滿足單閥、順序閥以及各種閥點的滑壓運行要求。
(7)汽輪機通流改造部件的壽命不少于30年。
1.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
(1)調節(jié)級改造。
調節(jié)級由原來的反流布置改為順流布置,減少了汽流損失,提高了熱效率。調節(jié)級動葉緊固形式改為三叉 三銷型葉根并自帶圍帶形式,減少漏汽損失。靜葉采用先進的通流整體優(yōu)化技術(AIBT),減少出汽邊厚度采用全三元原理設計。
(2)汽封改造。
高壓缸隔板汽封及動葉圍帶汽封采用高低齒迷宮式鑲嵌汽封,端部汽封采用蜂窩汽封,平衡活塞汽封采用布萊登汽封。中壓缸隔板汽封及動葉圍帶汽封采用高低齒迷宮式鑲嵌汽封,端部汽封采用蜂窩汽封,平衡活塞汽封采用布萊登汽封。低壓缸隔板汽封及動葉圍帶汽封采用彈簧退讓式,端部汽封采用蜂窩汽封。改后大大降低了汽封漏汽,提高了機組內效率。
(3)高中壓轉子及動葉、低壓轉子及動葉改造。
轉子采用無中心孔、徹底消除殘余內應力的整鍛轉子。調節(jié)級改為順流布置,高壓轉子增加1級為1+12級,中壓轉子增加1級為10級,低壓轉子級數(shù)不變,仍為2×7級。高壓、中壓、動葉靜葉采用AIBT型線自帶圍帶,低壓動葉也是自帶圍帶,低壓靜葉改為馬刀彎扭葉片,低壓末級動葉采用905mm葉片。
(4)輔助改造。
改造部分有高中壓內缸、高壓蒸汽室、高中壓平衡活塞、中壓持環(huán)、低壓內缸、低壓持環(huán)、高中低壓靜葉、通流部分汽封、端部汽封、中低壓缸連通管、聯(lián)軸器護罩和蓋板、盤車大齒輪等。
2.供熱設備改造
(1)汽輪機排汽處設置1根供熱蒸汽管,采用打孔抽汽方式從中低壓連通管的水平段向下引出一根φ900mm×16mm抽汽管道,作為供熱汽源。最大抽汽供熱量不小于300t/h。在連通管上加裝三通以及抽汽調節(jié)閥,中低壓連通管標高不超出汽機房行車起吊時的提升高度,滿足機組現(xiàn)有安裝檢修條件。抽汽管自中低壓連通管引出后依次加裝抽汽逆止閥、安全閥、抽汽調節(jié)閥和帶快關功能的關斷閥。配備單獨的供熱抽汽系統(tǒng)的液壓供油及控制系統(tǒng),不與機組本身共用一套液壓系統(tǒng)。
(2)供熱控制系統(tǒng):在機組DEH系統(tǒng)中增加一套完備的供熱系統(tǒng)的運行控制和保護設備及其附件,如熱控上增加機組純凝工況和供熱工況的切換、抽汽調節(jié)環(huán)節(jié),抽汽調節(jié)邏輯、相關卡件、相關程序等。機組供熱以以熱定電的方式運行,抽汽壓力以連通管上的調節(jié)蝶閥控制,抽汽量以熱網抽汽壓力調節(jié)蝶閥控制。抽汽壓力不等率約10%。
(3)中低壓連通管上安裝1個抽汽調節(jié)蝶閥,調節(jié)閥采用液壓調節(jié),DEH配備閥門控制卡。供熱抽汽管上DN900的調節(jié)閥采用液控,關閉時間<1s。
(4)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和供熱改造所增加的熱控設備、運行控制功能等。
3.軸封溢流改造
原有的軸封溢流站簡化,增加一路溢流至8#低加汽側的管路,管路并設有疏水管道。高負荷時減小了冷源損失、加熱了凝水溫度,又提高了蒸汽利用率。
為全評價機組改造后的各項熱力指標性能,委托西安熱工研究院進行了改造后性能考核試驗,額度負荷熱力性能試驗數(shù)據(jù)對比見表3。
改造后機組在額定工況下的高中低壓缸效率都提高了。機組熱耗率比改造前降低了400kJ/kW?h以上,供電標準煤耗比改造前降低12g/kW?h。
(1)汽輪機通流部分增容改造后,機組1#~7#軸承振動在正常范圍內;軸承溫度穩(wěn)定。
(2)汽缸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大幅度降低了機組熱耗率、供電煤耗率,增強了機組競爭力。(3)增大了機組供熱能力,降低了冷源損失,為電廠增加了穩(wěn)定效益,延長了機組使用壽命。
表3 改造前后額度工況下主要指標參數(shù)對比表
[1]沈永流,朱寶宇.國產引進300MW汽輪機通流節(jié)能降耗改造及效益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1,23(2).
[2]王鳳良,富學斌,劉子烈等.600MW汽輪發(fā)電機組汽封改進與節(jié)能分析[J].黑龍江電力.2012,35(5):378.
[3]蔣松輝,張宏年,郝長春.哈三電廠600MW汽輪機組通流改造經濟性分析[J].黑龍江電力.2009,31(6):415.
[4]曾榮鵬.300MW汽輪機通流改造中汽封的選擇與調整[J].黑龍江電力.2012,35(5):395.
(二等獎獲獎征文)
TK26
B
1671-0711(2015)05-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