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清
【摘要】本文以陜西關中地區(qū)的伊斯蘭建筑為研究范圍,簡要介紹了陜西關中地區(qū)伊斯蘭文化和伊斯蘭建筑裝飾藝術,并進一步探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陜西西安伊斯蘭清真寺,歸類為三部分進行詳述??偨Y出關中地區(qū)伊斯蘭建筑及回坊清真寺的建筑裝飾藝術特點。
【關鍵詞】陜西關中地區(qū);伊斯蘭建筑;裝飾藝術
建筑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它不僅反映著人類的文化,也包含了民俗、民風和工藝技術等諸多方面,具有傳承社會文化的重要歷史作用。一般來說,在伊斯蘭教的建筑中很難看到繪畫和雕刻等工藝美術作品,因為在伊斯蘭教中曾規(guī)定:“禁止膜拜神像,并禁止把人物以及鳥獸作為禮拜的對象來描繪”,所以在大部分伊斯蘭建筑中運用一種高度提煉的裝飾美,主要表現為抽象紋樣,常見的有幾何紋、植物紋、文字圖案三類,單獨構成或復合構成裝飾與建筑,起到了與其他裝飾方法完全不同的變化和效果。這樣充滿詩意的藝術語言成為伊斯蘭建筑裝飾的一種審美意識,盡管伊斯蘭教散布各地,其建筑也存在著地域差異,隨著絲綢之路的互通與傳播,逐漸融合古絲路上的其他國家裝飾藝術,然而在中國,文化和藝術確有著獨有的包容性和特殊性。由于中國文化五千年發(fā)展未曾間斷,外來文化須得融入中原文化才能得以留存,因此中國絕大多數地方的伊斯蘭建筑都是遵循當地建筑的基本原則修造的,在裝飾藝術上也結合中國式風格,出現了忍冬紋、如意紋、蓮花紋、梅花紋以及回紋等等,另外其他宗教的符號也隨之出現,例如“卐”字符等。
二、陜西關中地區(qū)的伊斯蘭建筑
根據《中國土木建筑百科辭典》對伊斯蘭建筑的定義: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以西亞為中心,分布在歐、亞、非三大洲,號稱東方三大建筑體系之一,自公元七世紀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就其整體來講有鮮明的特征而區(qū)別于其他體系建筑。伊斯蘭教多處吸取地方文化,加以改造和利用,從而形成了風格各異的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獨特體系。在伊斯蘭教盛行地區(qū),建造了龐大、華麗的宮殿、陵墓、清真寺建筑,至今仍享譽世界,如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印度的泰吉瑪哈爾陵、土耳其的阿哈默德清真寺、伊朗的伊·霞清真寺,均堪稱世界最優(yōu)美的建筑。
由于伊斯蘭教本身具有的獨特性,其建筑在適應中國本土文化的時候對自身有著多方面調整與變化。陜西關中地區(qū)的伊斯蘭建筑以清真寺為典型代表,它在融入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中國古建的精髓。這些建筑既發(fā)揮了伊斯蘭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也實現了建筑藝術的地域性與特殊性的完美結合。關中地區(qū)的伊斯蘭建筑非常多,如西安的北廣濟街清真寺、紅阜街清真寺、咸陽清真寺、渭南的一青里清真寺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位于西安市鼓樓西北化覺巷和大學習巷清真寺。
三、地域文化下的建筑裝飾特色
中國傳統(tǒng)閣樓式的邦克樓是陜西伊斯蘭建筑所獨具的,而阿拉伯地區(qū)伊斯蘭建筑中常見的拱券和大穹頂在陜西關中地區(qū)是不存在的,這一地區(qū)伊斯蘭建筑裝飾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手段,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磚雕裝飾是關中地區(qū)伊斯蘭建筑最重要的裝飾手法,這種裝飾手法在關中地區(qū)的其他建筑如民居建筑、寺廟建筑中也比較多見。究其原因可追溯到明清時期,是該地磚雕藝術發(fā)展高峰,在當時以制磚雕刻是非常常見的手藝
第二、就裝飾紋樣內容而言,由于前文所述原因,以幾何紋樣、植物紋樣和文字圖案為主,雖然傳統(tǒng)伊斯蘭建筑是反對對個人偶像崇拜的,但在漫長的歷史沉淀中,當地的穆斯林也逐漸采用中國傳統(tǒng)吉祥符號來裝飾他們的建筑,以祈求吉祥平安,因此該地區(qū)的建筑也有逐漸融合傳統(tǒng)的龍鳳紋、麒麟紋、纏枝卷草紋等形象。例如西安回坊的化覺巷清真寺中除多見的幾何圖案、書法圖案磚雕裝飾外,也可見象征祥瑞的祥龍雕飾,另外屋脊裝飾也采用了螭吻寓意必火。凸顯該地穆斯林不避世俗,注重現實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第三、文字圖案裝飾不再局限于書寫《古蘭經》的字句,而是由長期生活在關中平原的穆斯林工匠汲取漢字書法藝術,用吉祥文字“?!薄暗摗薄皦邸薄跋病钡任淖?,組成吉祥的文字圖案,或是師從儒家經典,遵習天方之禮,在建筑中運用大量的楹聯(lián)書法作品為裝飾。
綜上,關中地區(qū)的伊斯蘭建筑裝飾與穆斯林世界的傳統(tǒng)樣式有傳承也有改變,使伊斯蘭建筑文化融入鮮明的中國元素,加入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加入了一些喜聞樂見的植物、動物紋樣,突破宗教禁忌,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民俗藝術,不僅豐富了伊斯蘭建筑的裝飾紋樣,成就了關中地區(qū)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