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辨證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效果分析
阮彩蓮
(延安大學醫(yī)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關鍵詞〔〕中藥組方;更年期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271.9〔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陜西省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K13-02-06);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2010JK911);陜西省衛(wèi)生廳衛(wèi)生科研基金項目(2010H24)
第一作者:阮彩蓮(1974-),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解剖學教學和運動人體科學研究。
約有85%的更年期婦女出現(xiàn)更年期綜合征,25%的癥狀較重,需要治療。中醫(yī)認為更年期綜合征是腎氣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陰陽平衡失調造成。因此在治療時,以補腎氣、調整陰陽為主要方法〔1〕。本研究觀察生熟地等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療效。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門診就診的34~65歲的女性患者21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8例。治療組:年齡43~62歲,平均(52.4±8.7)歲;發(fā)病時間3~10個月,平均(5.6±4.4)個月。對照組:年齡34~65歲,平均(49.5±9.5)歲;發(fā)病時間1~6個月,平均(3.4±2.6)個月。
1.2診斷標準符合參照“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更年期綜合征的診斷依據(jù)”〔3〕;“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診斷〔4〕。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參照“絕經前后諸證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5〕。臨床癥狀評分標準:參照“Jern24 類更年期癥狀”〔6〕,每類按輕、中、重分別計1、2、3 分,累計72分。
1.3納入標準卵泡刺激素(FSH)>10μg/L。
1.4排除標準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焦慮癥、抑郁癥、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生殖器腫瘤等疾病。
1.5治療方法治療組給予生熟地10~30g、山萸肉6~12g、何首烏100g、山藥15~30g、丹皮0.2g、白芍5g等,上述藥物用水煎服,2次/d,1劑/d。對照組給予谷維素10~20mg/次,3次/d。治療時間1個月,服藥滿1個月而癥狀未見明顯改善者為未愈。
1.6療效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烘熱汗出、心悸、情志異常、失眠等癥狀消失;好轉:諸癥減輕;未愈:諸癥無變化。按Jern24 類癥狀總分≤9 分為治愈;總分10~40 分并較治療前下降20%以上為好轉;>40 分或較治療前下降<20%為未愈。
1.7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和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愈、有效率比較治療組治愈99例(91.7%),好轉7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8.1%。對照組治愈66例(61.1%),好轉37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95.3%。兩組治愈率、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比較治療前、后組間無顯著差異。兩組治療前、后Jern24 類癥狀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 Jern 24 類癥狀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3討論
引起更年期癥狀的原因就是卵巢功能退化,更年期最早的變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然后表現(xiàn)為各種激素的紊亂,從而引起更年期的各種變化。此時期卵巢功能逐漸降低,排卵逐漸減少。卵巢產生的雌激素減少,失去對垂體的應激功能,使垂體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FSH和黃體生成素(LH)升高〔7〕。在身體各部、內分泌腺體、心理及生理上發(fā)生各種改變,月經終止是最明顯的標志,所以也叫絕經期。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更年期是41歲開始。婦女更年期可長達20年左右,臨床可見到個別患者的更年期癥狀延續(xù)到65歲〔8〕。
中醫(yī)認為更年期由于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任虛損、精血不足、陰陽失調,出現(xiàn)陰不足或腎陽虛衰,經脈失于溫煦等腎陰腎陽偏盛衰現(xiàn)象,從而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故腎虛為致病之本〔9〕?!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撈贰捌咂呷蚊}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明確指出了腎與婦女月經、生殖和衰老有密切關系〔10〕。
更年期綜合征病因明確,當以補腎虛為第一大法。補腎的目的是為了延緩衰老速度,減輕衰老癥狀。更年期后“腎不用事”而以氣血為重。所以,治療應該順勢利導,重點在于調理氣血陰陽,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用藥講究柔潤,忌用剛燥?!侗静輦湟分^能“斂肺氣,滋腎水,益氣生津,退熱斂汗,強陰除煩〔11〕”。本研究所用的中藥組方可以養(yǎng)血安神、滋陰斂汗、可治陰血不足之驚悸失眠、潮熱盜汗等癥。故有益氣生津、補陽滋陰之功效,可治更年期烘熱汗出、心悸氣短、倦怠乏力、焦慮心煩、孔竅干燥、健忘、失眠等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研究證明〔5〕,生熟地對中樞神經有鎮(zhèn)靜作用,可滋陰、補血、強壯、強心、延長睡眠時間、延緩衰老過程、改善細胞代謝功能、促進生殖細胞增生和卵巢排卵作用。山萸:肉酸、澀、微溫。歸肝、腎經。用于治療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固精縮尿,止帶止崩、止汗,此外還可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健忘、遺尿、尿頻、崩漏帶下、月經不調、大汗虛脫、內熱消渴。何首烏:促進造血、免疫、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肝、延緩衰老、潤腸通便、使肝糖原明顯增加;用于治療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耳鳴、腸燥便秘。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用于治療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丹皮:歸心、肝、腎、肺經;用于治療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白芍:入肝、脾經;用于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諸藥配伍,可增強體質、延緩衰老、有效地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
4參考文獻
1JohnsonRR,BaehringJM,PiepmeierJ,et al.Surgeryforthirdventriculartumor〔J〕.NeurosurgQuartery,2008;1(3):225.
2陳貴廷,楊思澍.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4:661-762.
3中國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973﹒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6.
5沈魯平.抗抑郁治療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G蛋白的影響〔J〕.中華神經科學雜志,2002;35(1):25-7.
6ShibuyaM,TakayasuM,SuzukiY,et al.Bfmntalbasalinterhemispherieapproachtocraniopharyngiomaresectionwithorwithoutdivionof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J〕.JNeurosurg,2007;9(84):951.
7McCarthyJ,PatehettS,CollinsRM.LongtermprospectivestudyofHelieobaeterpyloriinnonuleerdyspepsia〔J〕.DigDisSci,2005;40(1):114-9.
8ShabanovPD,RoikRO.Evaluationofantidepressantactivityinamolelofdepressionlikestateduetosocialisolationinrats〔J〕.EkspKlinFarmakol,2005;68(4):273-6.
9CryanJF,MombereauC,VassoutA.Thetailsupensiontestasamodelforassessingantidepressantactivity:reviewofpharmacologicalandgeneticstudiesinmice〔J〕.NeurosciBiobehavRev,2005;29(425):141-3.
10AryanHE,OzgurBM,JandialR,et al.Complicationsofinterhemispherictranscallosalapproachinchildren:reviewof15yearsexperience〔J〕.ClinNeurolNeurosurg,2005;10(4):512-3.
11郭建友,李昌煜,葛衛(wèi)紅.抑郁癥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9;8(10):1932-3.
〔2013-10-19修回〕
(編輯安冉冉/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