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篳路藍縷先驅(qū)之路——試論我國第一代圖書館學人留美經(jīng)歷*

      2015-12-31 09:45:14鄭麗芬
      圖書館論壇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圖書館學美的大學

      鄭麗芬

      0 引言

      民國時期赴美的華人圖書館學者,無論是在“西學東漸”還是“東學西漸”中,均起到了橋梁作用:一方面他們引入西方圖書館學的理念和技術(shù),推動圖書館學教育,奠定了我國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的基礎(chǔ);另一方面,他們建設和發(fā)展海外東亞圖書館,保存和整理我國傳統(tǒng)典籍,促進了海外漢學的研究。程煥文將20世紀我國圖書館學人才分為“四代”:20年代奠基的第一代,30-40年代發(fā)展的第二代,50-60年代開拓的第三代,80年代探索的第四代。20年代圖書館學家的特征即為清一色留美[1]。對應程煥文“四代學人”理論,范凡將民國時期的圖書館學家群體分為“留美的一代”和“文華的一代”?!傲裘赖囊淮笔侵?0世紀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第一代學人;“文華的一代”是指1920年自武昌文華圖書科培養(yǎng)的圖書館學人才[2]。從“留美”這一視角看,“文華的一代”亦可對應為“留美的第二代”,因為20世紀30年代后赴美的圖書館學人大多畢業(yè)于文華圖專,很多文華學子在美國圖書館界產(chǎn)生了影響。

      第一代留美的圖書館學人數(shù)量不多,卻是我國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先驅(qū)。他們在圖書館學術(shù)上的建樹和圖書館事業(yè)上的努力,不僅使西方圖書館學的理念和技術(shù)在我國落地生根,也促進了我國圖書館學人走向國際舞臺,使當時顛沛的圖書館事業(yè)得到西方部分國家的同情和支援。通過對第一代圖書館學人赴美背景、在美學習經(jīng)歷的考證,可以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圖書館學“西學東漸”和本土圖書館學人才的培養(yǎng)歷程。

      1 第一代留美圖書館學人整體情況

      范凡在博士論文《民國時期圖書館學著作出版與學術(shù)傳承》中整理了“留美的一代”圖書館學人共10人,簡要列出他們的留學經(jīng)歷和主要貢獻。筆者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的史料搜集和考證,增補馮陳祖怡、徐燮元、王京生等3人,詳述他們赴美的途徑和經(jīng)歷。表1列出了民國時期留美的第一代圖書館學人群體名錄。

      表1 民國時期留美的第一代圖書館學人名錄

      2 第一代圖書館學人留美背景分析

      第一代圖書館學人留美的時間集中在20世紀20年代,這一時期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經(jīng)過晚清的醞釀萌芽進入成長期。民國四年(1915年)教育部頒發(fā)《圖書館規(guī)程》《通俗圖書館規(guī)程》,促進了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截至民國七年(1918年),包括巡回文庫,全國共有725家公共圖書館[3]。晚清以來的教育改革和傳教士辦學促進了國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圖書館的興建,各類圖書館館藏種類和數(shù)量不斷增長,原有的藏書樓式管理理念和手段已不能滿足新式圖書館的要求。圖書館雖為舶來品,但照搬西方圖書館的工作方法,也不能完全適合我國圖書館發(fā)展的實際。在這樣的背景下,取道他國培養(yǎng)本土圖書館學人才成為一時之選。

      1908年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建立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庚款留美”逐漸取代晚清學人留日潮流,留學名額多分配給理工科和經(jīng)濟學科。美國曾委托中華文化基金董事會管理庚款應用,1929年1月修正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章程》分配款項之補充原則第二條提出:對“促進有永久文化性質(zhì)之文化事業(yè)”的庚款,“擬暫以圖書館為限”[4]。該年“庚款留美”出現(xiàn)1個圖書館學名額[5]。除了庚子賠款,留學生的留學經(jīng)費還有兩大來源:政府官費和教會資助。但直到1946年才有官費資助圖書館學的留學名額,當年通過教育部留學考試錄取的只有3人[6]??梢娒駠鴷r期雖然圖書館事業(yè)有所發(fā)展,但政府對圖書館學教育不夠重視,官費赴美鮮有圖書館學的名額。

      3 赴美習圖書館學的途徑和動因

      13名留美圖書館學人中,有11名男性和2名女性。沈祖榮、胡慶生、洪有豐、李小緣、劉國鈞、徐燮元等6人赴美前已在教會大學圖書館就職,主要通過外籍館長的推薦,赴美接受圖書館學專業(yè)訓練;戴志騫、袁同禮、杜定友、楊昭悊等4人通過國立大學資助赴美;李燕亭是在美攻讀其他學位時輔修圖書館學課程。

      雖然民國時期普遍認為“圖書館員的職業(yè),于女子最為相宜”[7],但當時能接受國內(nèi)高等教育的女性是小眾,留學西洋者更是鳳毛麟角。早期留美習圖書館學的2名女性主要是受到他人影響,比如,馮陳祖怡由時任加州大學講師的江亢虎①安排;而王京生修讀圖書館學則是受其夫君楊昭悊的影響。

      3.1 教會大學的推薦

      教會大學為第一代圖書館學人赴美提供了機會。服務于教會大學的圖書館學人本身也接受了教會大學的西式教育,這使他們在語言上具有優(yōu)勢。比如,沈祖榮、胡慶生畢業(yè)于由美國圣公會等教會組織創(chuàng)辦的武昌文華大學,就職于文華公書林;洪有豐、李小緣、劉國鈞畢業(yè)于由基督教組織美以美會、浸禮會創(chuàng)辦的南京金陵大學,就職于金陵大學圖書館;戴志騫、徐燮元畢業(yè)于美國圣公會資助的上海圣約翰大學,就職于圣約翰大學圖書館。

      教會大學圖書館在發(fā)展初期,往往由基督教差會派遣外籍人士擔任館長或顧問,具體工作則由中國人負責。比如,文華大學館長為韋棣華(Mary Elizabeth Wood)女士;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為克乃文(Harry Clemons);圣約翰大學圖書館館長雖然為中國人,但由外籍教授擔任圖書館顧問,如華克(Prof.M.P Walker)、都孟高(Prof.M.H.Throop)、宓亨利(Prof.H.F.Macnair)[8]。外 籍館長在來中國前,大都具有圖書館的工作經(jīng)歷,但由于語言障礙和對中文圖書了解不足,還得依賴中國助手來解決管理中的問題,如分類、編目,因此必須培訓中國圖書館員。韋棣華1889年擔任美國紐約州巴達維亞圖書館館長,分別于1906年和1918年到紐約普拉特學院圖書館學校以及西蒙斯大學圖書館學校進修,沈祖榮、胡慶生進入美國州立圖書館學校學習均得益于韋棣華的推薦和幫助??四宋?913-1927年擔任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同時擔任該校英語教師,洪有豐、李小緣、劉國鈞都是他的學生。洪有豐1916年從金陵大學畢業(yè)后成為克乃文的第一個學生助理館員,1919-1921年克乃文準許洪有豐三年的假期,安排他進入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學習。1921年洪有豐歸國后,接受新成立的東南大學圖書館的職務邀約??四宋挠窒蚣~約州立圖書館負責人Dr.James I.Wyer推薦李小緣、劉國鈞。任職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的圖書館員徐燮元雖然與韋棣華和克乃文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也通過類似方式到美國學習圖書館學[9]。

      3.2 國立大學的資助

      民國時期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開始發(fā)展,國立大學紛紛建設圖書館,對圖書館人才需求漸大,于是派遣館員出國接受圖書館學教育,戴志騫、袁同禮、杜定友、楊昭悊便是早期的代表人物。

      戴志騫1907年畢業(yè)于圣約翰大學預科[10],1909年秋應聘為圣約翰大學圖書館館長,1914年夏任清華學校圖書館館長。清華學校是1911年仿效美國學校而建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建立圖書室,1916年4月由校長周詒春主持建造新圖書館[11]。1917年8月戴志騫以留美學生監(jiān)督處(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書記員的身份隨清華學校校長周詒春第一次赴美,主要任務是考察圖書館[12]。同年晚些時候,他進入Albany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就讀。1919年秋戴志騫回國,繼任清華學校圖書館館長[13]。1924年8月他與挪威籍夫人Julie Rummel hoff(中文名戴羅瑜麗)等作為清華學校留美學生護送員,再次赴美考察大學圖書館[14]。

      戴志騫赴美期間,館長職務由袁同禮代理。袁同禮1916年從北京大學預科英文畢業(yè)后,進入清華圖書館參考部工作。此時期北京大學有派遣畢業(yè)生赴歐美留學的資助政策,1920年袁同禮與北京大學商定服務合同,由北京大學“每年補助美金四百八十元,以三年為期,川資費、治裝費等由袁君自籌”[15]。通過蔡元培的推薦,袁同禮先插班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獲得文學士學位,后在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學習圖書館學。1923年袁同禮從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畢業(yè)后,請求北京大學的資助延期一年,以到歐洲游歷學習和考察圖書館,得到北京大學總務長蔣夢麟的批準:“在合同規(guī)定之期限外,延長一年,其余條件概不變更。”[16]

      1918年2月20日,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興建圖書館,因有一筆捐給該校圖書館的善款存于菲律賓,學校圖書館董事會提出派一名學生赴菲律賓研習圖書館學,作為人才儲備。校長唐文治選中杜定友,簽訂赴菲律賓大學專修圖書館管理科的合同。合同規(guī)定,每年從圖書館捐款中撥付杜定友學膳宿費及書籍費西班牙幣610班沙(Peseta,菲幣),共計4年,報銷赴菲旅費70元、回國旅費50元,另給整裝費200元;杜畢業(yè)后須在該校圖書館服務6年。囿于經(jīng)費,該校雖無法派遣杜入美國大學,但也提到,若2年后圖書館經(jīng)費充裕,可轉(zhuǎn)派杜入美國大學。菲律賓大學由美國于1908年在馬尼拉城設立,管理與課程均仿美國大學制度;圖書館學專業(yè)由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圖書館學校、從事圖書館事業(yè)40余年的Miss Mary Polk親執(zhí)教鞭,杜定友接受的是美式圖書館學訓練[17]。

      楊昭悊1915-1919年就讀于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在該校圖書館工作,他在工作之余譯介日本學者田中敬的《圖書館學指南》,在當年北京高師圖書館學暑期講習會上被作為教材;第二年他參考國外圖書館學專著撰寫了《圖書館學》。1921年他由交通部派往美國留學,沿途考察日本圖書館。1922-1923學年楊昭悊在南加州大學攻讀政治學碩士學位的同時,在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學校選修圖書館學課程。1924年他申請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學院學習,由于在北京法政大學的學分不為美國大學承認,他作為一名特殊的學生入學。他本應于1925年7月獲得圖書館學學士學位,由于生病未能參加最后的考試,沒有拿到學位。他于1926年回國,1929年就職于江西省立圖書館。

      3.3 個人興趣及他人影響

      第一代留美圖書館學人中,還有幾位是出于個人興趣或受到他人影響而修讀圖書館學,如王京生、李燕亭和馮陳祖怡。

      王京生是楊昭悊在美國的同學,后來成為他的夫人。王京生是福州人,1919-1921年就讀于基督教美以美會創(chuàng)辦的華南女子學院,1921年9月由教會資助進入美國南加州大學習生物,1923年6月畢業(yè)。1924年她插班就讀于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學院二年級[18]。

      李燕亭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在李大釗等介紹下,以半工半讀形式赴美留學,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化學碩士學位。他于1923年在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學校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并與楊昭悊一同翻譯《圖書館員之訓練》。他修習圖書館學課程,應該也是受到楊昭悊的影響。

      馮陳祖怡是我國第一位赴美留學的女圖書館學人,畢業(yè)于北京女子師范學校第一期。1917年暑假,時任加利福利亞大學講師的江亢虎受美國國會圖書館委托回國收集地方志,在上海組織“留美儉學會”,為自費出國留學學生提供途徑?!皥竺邿o論男女,以12-18歲為限,不問現(xiàn)在程度如何,以將來能在美國高等學校畢業(yè)為限。每人須備川資、整裝費約400銀元,年費600銀元?!盵19]江亢虎負責護送并安排他們的學習生活。馮陳祖怡即為第一批報名自費赴美13名學生之一[20]。她抵美后進入加利福尼亞圖書館學校學習。其選擇圖書館學,應與江亢虎的影響和安排有關(guān)。

      4 第一代圖書館學人在美經(jīng)歷

      美國在20世紀20年代有圖書館學校約16所,最早的是麥維爾·杜威在1887年創(chuàng)辦于哥倫比大學的圖書館學院,兩年后杜威轉(zhuǎn)任紐約州立圖書館,該院遷至Albany,稱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21]。1926年該校遷回哥倫比亞,與創(chuàng)辦于1911年的紐約公共圖書館學校合并,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服務學院。第一代圖書館學人中,除劉國鈞于1921年在克乃文的安排下進入威斯康辛大學接受圖書館學訓練,杜定友1921年在菲律賓大學獲得圖書館學位外,其他赴美者多就讀于紐約公共圖書館學校和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如沈祖榮、胡慶生、徐燮元、戴志騫、洪有豐、袁同禮、李小緣。

      美國早期圖書館學校有的由大學興辦,有的由州立公共圖書館興辦,一般只有1-2年的圖書館學基本課程。附設于大學的圖書館學校的入學資格較嚴,要求必須大學畢業(yè),成績優(yōu)良。第一代圖書館學人赴美學習時間一般為1-2年,除徐燮元只是短期學習,楊昭悊、王京生、李燕亭等只修習圖書館學課程而沒有拿到學位外,大都獲得圖書館學學士學位(B.L.S)。戴志騫則不到12個月,克服語言困難,修完原本需要兩年時間的專業(yè)課程。

      在美國,一般認為圖書館員應是某種學科的學者兼圖書館學的專家,因此赴美的圖書館學人很多在獲得圖書館學士學位的同時還兼修其他專業(yè)。比如,胡慶生除研讀圖書館專業(yè),尚修教育學一年[22];袁同禮先后獲得歷史學和圖書館學士學位;李小緣獲得圖書館學士和歷史學碩士學位;杜定友以圖書館學為主系,以教育學為輔系,獲得圖書館學和教育學學士學位,還考取高師畢業(yè)證;戴志騫和劉國鈞在完成圖書館學學士學位后,分別獲得教育學和哲學博士學位。

      第一代圖書館學人大多學成即回國,鮮有在美國圖書館界長期工作的經(jīng)歷。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較重的學業(yè)壓力;另一方面,不少圖書館學人與派遣的學校有合同約定,學習時間有限,畢業(yè)后大多旋即回國服務。美國圖書館的東亞書籍收藏雖然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取得重大進展[23],因此對中文書館員的需求并不明顯。洪有豐是在美國從事圖書館工作的第一個中國人,曾于1920年7-8月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編目部實習。李小緣則在赴美的第二學年以工讀的形式在紐約州立圖書館任助理編目員,1922-1924年暑期在國會圖書館兼職。戴志騫于1918年夏從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畢業(yè)后,因清華圖書館尚在建設,先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短暫工作,當年10月又轉(zhuǎn)到愛布頓軍營圖書館工作,翌年秋才回清華大學圖書館履職[24]。1923年夏袁同禮畢業(yè)后申請延期回國,也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擔任一段時間的實習編目員。

      5 結(jié)語

      隨著第一代圖書館學人赴美接受圖書館學專業(yè)訓練,我國圖書館學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邁出了取法西方的第一步。他們在國外的學習和活動樹立了我國圖書館學人的口碑和形象,促成了20世紀30-40年代更多的圖書館學人赴美,為后來中美圖書館界的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礎(chǔ)[25]。更重要的是,他們發(fā)展了我國圖書館學理論,促進了圖書館管理技術(shù)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推動了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然而在圖書館學研究相對繁榮的今天,這些對我國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有著開山之功的前輩學者,很多已經(jīng)不為后學者所知,他們的學行、著作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傳承。王余光曾指出,當前圖書館學專業(yè)學術(shù)傳統(tǒng)缺失,專業(yè)學術(shù)史研究和學術(shù)史教育未能很好地開展[26]。1949年后早年赴美的圖書館學家或遠渡重洋,或隔絕兩岸,留下來者亦歷經(jīng)磨難,其學術(shù)研究不僅未被繼承和發(fā)展,還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甚至因為留美背景而被斥為“資產(chǎn)階級貨色”,很多可資借鑒的文獻被銷毀。鑒往知今,研究這些圖書館學人的學行,既是對我國圖書館事業(yè)和學術(shù)史的梳理,又能促使我們更好地反思當前圖書館事業(yè)和圖書館學教育。我們不僅要發(fā)現(xiàn)和繼承這些圖書館學先驅(qū)的思想,還應在新時期把他們締造的事業(yè)推向前進。

      注釋

      ①江亢虎(1883-1954),原名紹銓,號洪水,亢廬,曾留學日本,環(huán)游各國。曾供職京師大學堂,1905年起在北京創(chuàng)辦內(nèi)城、外城、中城三處女學傳習所,1908年清學部接管內(nèi)城女學傳習所,成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從這個意義上說,馮陳祖怡算是他的學生。

      [1] 程煥文.圖書館精神[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78.

      [2] 范凡.民國時期圖書館學著作出版與學術(shù)傳承[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29.

      [3] 張樹華.20世紀以來中國的圖書館事業(y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7.

      [4] 蔣致遠.中華民國教育年鑒: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戊編) [M].臺北:宗青圖書公司印行,1991:88-89.

      [5]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清華大學史料選編 第1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1:56-71.

      [6] 蔣致遠.中華民國教育年鑒: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鑒(第二編) [M]. 臺北:宗青圖書公司印行,1991:92.

      [7] 李大釗. 李大釗全集第三卷[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344.

      [8] 孟雪梅. 近代中國教會大學圖書館研究[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9:262.

      [9] Kuang-Pei Tu. Trans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Knowledge and Values:the Shaping of Library Service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D].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6 :221.

      [10] [13]顧燁青,鄭錦懷,曹海霞. 探究圖書館學家戴志騫轉(zhuǎn)行與歸宿之謎[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 (1):119.

      [11] 韋慶媛. 圖書館學家戴志騫的激情與無奈[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3):21.

      [12] 寰球?qū)W生會歡送赴美學生[N].申報,1917-08-16(11) .

      [14] 清華赴美生放洋前之酬酢[N].申報,1924-08-13(14) .

      [15] 北京大學教授評議會檔案,檔號BD1919002[B]. 北京:北京大學檔案館.

      [16] 北京大學教授評議會檔案,檔號BD1923010[B]. 北京:北京大學檔案館.

      [17] 王子舟. 杜定友和中國圖書館學[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197.

      [18] 湯旭巖. 續(xù)寫我國早期圖書館學家楊昭悊[J]. 圖書情報論壇,2009(1):8.

      [19] 留美儉學會之簡章[J]. 教育周報,1917 (174):22.

      [20] 紀歡送留美儉學會第一次出洋諸君[J]. 寰球,1917,V2(3):7.

      [21] 楊昭悊. 圖書館學[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425.

      [22] 湯旭巖.孤光自照表里澄澈———胡慶生先生二三事[J].圖書情報論壇,2008(4):10.

      [23] 威廉·汪舍. 艾·裘開明和華裔美國人的圖書館學[Z].圖書館學情報學參考資料,1981(1):70.

      [24] James L. Wyer Memorial Edition. 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 register, 1887-1926 [M]. New York: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 Association,inc,1959:186,193, 195-196.

      [25] 嚴文郁. 嚴文郁先生圖書館學論文集[M]. 臺北: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1983:259.

      [26] 王余光. 圖書館學前輩學術(shù)著作的傳與承[J]. 圖書情報工作,2005(1):3.

      猜你喜歡
      圖書館學美的大學
      2023 年寧夏圖書館學會年會順利召開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都市麗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中國圖書館學之當下:反思與瞻望
      圖書館論壇(2014年9期)2014-03-11 18:48:08
      廣西圖書館學會2013年年會暨第31次科學討論會在貴港舉行
      圖書館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45
      沿河| 青岛市| 镇平县| 昌邑市| 南陵县| 青冈县| 张北县| 饶阳县| 无极县| 巴楚县| 南郑县| 开鲁县| 辽阳县| 曲阜市| 南安市| 香港| 红河县| 武冈市| 湖北省| 时尚| 德安县| 龙井市| 东山县| 盐津县| 湖南省| 独山县| 银川市| 轮台县| 巴里| 涡阳县| 紫云| 葫芦岛市| 株洲县| 新乡县| 沙坪坝区| 大荔县| 手机| 大埔区| 盈江县| 临洮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