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秋
【摘要】 目的 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實驗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的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在疾病相關(guān)知識了解、自我保護能力、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給予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路徑, 可促進患者的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guān)鍵詞】 護理路徑;腦梗死;效果評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61
腦梗死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 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1], 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患者為中心, 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 為患者制定的護理計劃。給予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路徑, 可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 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本文主要對2014年3月~2015年3月50例腦梗死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作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腦梗死患者, 均經(jīng)相關(guān)檢查確診, 且均無精神疾病史以及智力障礙, 隨機將腦梗死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實驗組年齡41~77歲, 平均年齡(60.25±8.69)歲, 男32例, 女18例。對照組年齡45~81歲, 平均年齡(62.01±8.02)歲, 男30例, 女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腦梗死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以臨床護理路徑, 具體措施如下。
1. 2. 1 患者入院第1天 為患者建立相關(guān)病歷資料, 幫助患者整理床鋪, 為患者留置導尿管, 對患者的血糖、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等進行檢測。同時, 護理人員告知患者相關(guān)注意事項, 包括檢查項目、飲食指導(凌晨后禁食)、用氧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清潔, 保持患者皮膚的干燥。
1. 2. 2 患者入院第2~3天 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觀察, 定時幫助患者叩背、翻身等, 給予患者氧氣治療、心電圖檢測、進行相關(guān)化驗。同時對患者導尿管的暢通情況進行觀察, 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式。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每天保持飲水量在1000~2000 ml/d, 并指導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zhì)的食物。
1. 2. 3 患者入院第4~10天 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觀察, 通知患者進行相關(guān)的化驗。停止給氧和心電圖監(jiān)測。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如何預防靜脈血栓, 幫助患者進行相關(guān)的康復訓練, 包括床邊活動指導、床上移動、被動運動、主動運動等。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指導, 并對患者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進行預防。
1. 2. 4 患者入院第11~20天 此時患者已經(jīng)基本可以出院,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辦理出院的相關(guān)手續(xù), 并對患者的飲食、疾病預防等進行指導, 告知患者定時來院復查血脂、血糖、血壓等。
1. 3 觀察指標[2] 對兩組腦梗死患者經(jīng)護理后的疾病相關(guān)知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進行比較分析。同時對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這3個等級, 總滿意率=十分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實驗組疾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度為96.00%(48/50), 自我保護能力較好率為88.00%(44/50);對照組疾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度為68.00%(34/50), 自我保護能力較好率為66.00%(33/50)。實驗組在疾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度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好率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3.05±2.85)d, 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7.52±2.45)d。實驗組住院天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實驗組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8.00%, 其中十分滿意率為70.00%(35/50), 一般滿意率為28.00%(14/50), 不滿意率為2.00%(1/50)。對照組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0.00%, 其中十分滿意率為52.00%(26/50), 一般滿意率為28.00%(14/50), 不滿意率為20.00%(10/50)。實驗組在護理總滿意率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穎的護理模式, 其具有較強的實效性[3]。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住院時間, 為護理服務制定相關(guān)的計劃。護理人員在接觸患者之后, 可根據(jù)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 以此提高護理的質(zhì)量。
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 使患者對相關(guān)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 這樣使得患者更加積極的配合相關(guān)治療工作, 增加其自我保護的能力。醫(yī)療部門通過臨床護理路徑, 可以使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更加的規(guī)范、科學、標準[4]。護理人員通過臨床護理路徑, 可以在確保護理質(zhì)量的基礎上, 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臨床護理路徑有效提高了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對治療工作的參與性[5], 這樣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
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 給予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驗組腦梗死患者, 在疾病相關(guān)知識了解、自我保護能力、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護的能力, 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 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任慧, 王敬榮.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 28(10):23-25.
[2] 何靜, 王霞, 宋桂香, 等.臨床護理路徑對首次腦梗死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山東醫(yī)藥, 2012, 52(21):96-97.
[3] 李曉蕓.腦梗死介入溶栓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1, 30(12):1828-1830.
[4] 趙楠.品管圈聯(lián)合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3):661-663.
[5] 李慧萍, 李惠琳.行為護理對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8):31-32.
[收稿日期: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