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陽
(商丘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淺析《阮玲玉》中徐帆的表演層次感
趙 陽
(商丘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話劇《阮玲玉》中,徐帆的表演在各個階段具有不同的心理活動、語言色彩及外部動作。本文主要分析話劇《阮玲玉》中徐帆的表演層次感,說明表演具有層次感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的表演中怎樣使自己的演出具有層次感,使刻畫的人物生動、鮮活、立體。
表演;層次感;演員
表演是一門藝術(shù)。舞臺上的人物塑造要求演員的動作生活化,也要求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外化出來。這就需要通過豐富的臺詞、靈動的眼睛、面部的表情及外部的形體動作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塑造人物時,熟讀劇本,體會人物性格、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及命運變化,才可使表演具有層次感,使人物生動、活潑、立體。層次感對于表演具有重要作用,在話劇《阮玲玉》中徐帆的表演有著極為鮮明的層次感,無論是表演的眼神、肢體動作、語言色彩還是心理活動的體現(xiàn),都將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將觀眾帶到了阮玲玉的世界,體會她的悲慘和苦楚。
(一)什么是表演中的層次感
“層次感指演員在創(chuàng)作中通過計劃、有步驟地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展現(xiàn)其性格特征?!睂哟胃械难莩鲆笱輪T在塑造角色時,要了解角色本身的生活狀態(tài)、命運變化、心理變化、社會背景等。羅曼·羅蘭曾指出:“沒有行動與幻想的結(jié)合,就沒有偉大的藝術(shù)?!泵绹鴳騽〖邑惪艘仓赋觯骸皠幼魇羌て鹩^眾情感最迅速的手段,一個行動者與一個思考者,誰最受歡迎?舉世公認的信條是‘行動比言語更響亮’。戲劇家懂得,最能表現(xiàn)一個人性格的不在于他自己意識到自己想了些什么,而在于他身處危難之際如何本能地、自發(fā)地行動。對于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動作在戲劇中處于首要地位?!蔽覈鴳騽±碚摷易T霈生也明確提出:“戲劇是動作的藝術(shù)。劇本,乃是動作的提供者;演員,乃是動作的直接體現(xiàn)者和完成者;而導演,則是動作的組織者。”動作與層次感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動作揭示人物層次,層次來自于劇本中所寫的人物成長變化——心理、形體。
(二)在表演中體現(xiàn)層次感的方法
了解了層次感的含義,就要找到體現(xiàn)層次感的方法。層次感來自對劇本的分析、對人物的綜合把握、對規(guī)定情境的理解。層次感分為內(nèi)部層次和外部層次。內(nèi)部層次包括:1.人物心理動作線,稱為情感線或情緒線;2.表現(xiàn)人物成長的心路歷程。方法:1.人物小傳;2.體驗人物的每段臺詞、每幕戲的心情。外部層次包括:1.人物的動作線;2.表現(xiàn)人物各個時期的外部動作變化,包括語言、聲音的變化。方法:深入劇本,把握規(guī)定情境,了解最高任務(wù),掌握貫穿動作。
(一)阮玲玉在青澀時期的動作、語言層次
動作具有兩大特征:一是由意志產(chǎn)生的,一切動作都產(chǎn)生于意志與愿望;二是有一定目的,任何動作都有它的目的,而目的則是為了改變動作的對象。話劇《阮玲玉》中,徐帆表演的眼神、肢體動作、語言色彩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體現(xiàn)。第一幕,阮玲玉出場時,步伐輕快、跳躍,語言活潑,站在母親后面身體左右搖擺,青澀而美麗,雖然生活貧苦身為傭人的女兒卻天真純潔。阮玲玉對于張夫人的惡語相向倍感委屈,張四達的解圍相勸與援助,不僅使其成為阮玲玉的恩人,也成為她在演藝事業(yè)上的引路人,讓青澀懵懂的她心生愛意卻不敢表達。在對話過程中,阮玲玉推了他一下,立馬跑開,純真而青澀的戀情即將開展。當張四達向她表達愛意時,她羞澀地問:你說什么?張四達送上紅寶石耳環(huán)時,她激動地捧在手里,也投入了他的懷抱,成為了他的女人,他也成為了舞臺明星的男人。節(jié)奏貫穿于人的整個生活,也貫穿于演員的創(chuàng)作。在這個階段,阮玲玉語言的速度與節(jié)奏都顯得輕快、緩慢,符合她當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夢想的追求,還有那爽朗而甜美的笑聲,都表現(xiàn)出她少女般純潔的心靈。為了夢,她走上了舞臺,成為了一個大明星。一個影迷送的蛇皮包,為后面茶商唐文山的出現(xiàn)埋下了伏筆。演員的表演是需要技巧的,要獲取藝術(shù)上的信念和真實,演員必須在創(chuàng)作中,通過心靈想象出有魔力的、創(chuàng)造性的“假使”:假使我現(xiàn)在處在一個純真的年齡;假使我出身在很貧窮的家庭;假使我現(xiàn)在很愛張四達……通過“假使”,演員不僅產(chǎn)生信念,而且產(chǎn)生了熱情和激情,信念是演員必備的素質(zhì)。
(二)層次感在外部動作中的體現(xiàn)
話劇《阮玲玉》采用倒敘的方法,先在話劇開頭設(shè)置了懸念,通過穆大師和紅孩兒的對話將情節(jié)展開。這樣便于我們多方位了解劇情與人物。阮玲玉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穆天培,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卻始終懷有大男孩的心態(tài),缺少擔當?shù)臍飧?,給不了阮玲玉想要的安全感,阮玲玉也始終沒有勇氣和他結(jié)合。但無論是從哪些方面,兩人都是極為相通的。阮玲玉和穆天培在一起時,表現(xiàn)得十分放松。他們在“海邊”時,阮玲玉隨即坐下,這一動作是情感的捕獲器,是情感的誘餌。阮玲玉的大喊、大笑,一起探討藝術(shù),一起作詩,這些無論是青澀初戀的張四達,還是出名后選擇的唐文山都無法給予。和穆天培在一起,阮玲玉不似從前般青澀,更像是一個靈魂知己,一個明日之星。在穆天培眼中,她是潔白的圣女,更似精靈,舞臺上的精靈,她性格鮮明,富有靈氣,這些都深深地吸引牽動著穆天培的心。
表演藝術(shù)與演員的最終任務(wù)是在舞臺或銀屏上塑造完整鮮明的、活生生的具有獨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如果說張四達給了阮玲玉當演員的機會,成為其夢想的引路人;穆天培給了阮玲玉精神上的藝術(shù)追求,成為其靈魂知己;那么茶商唐文山的出現(xiàn)則給了所有女人需要的房子、車子、票子,還有浪漫,使她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滿足了她作為女人所有的虛榮感。但是這些并不代表著他是因為愛而選擇這樣做的。
(三)層次感在語言色彩中的體現(xiàn)
在普陀寺,阮玲玉拜菩薩的時候,跪在地上雙手合一,將心理動作轉(zhuǎn)變?yōu)樾误w動作,更加凸顯心理活動。這時唐文山出場,一身白衣,以“天使”的身份出現(xiàn),一朵紅玫瑰,浪漫且富有情趣,溫文爾雅。通過馬大哥引出了他的身份背景。與此同時初戀張四達的出現(xiàn),丟了工作、欠了賭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唐文山作為阮玲玉生命中出現(xiàn)的第三個男人,第一次與穆天培、張四達以“影迷、同事、老鄉(xiāng)”的身份同臺,他們之間的戰(zhàn)爭開始了,世界的戰(zhàn)爭也開始了。交流,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與對手之間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動作等相互傳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阮玲玉去香港之際,與張四達的對話:“阿玉,隨我去鄉(xiāng)下,我姨媽那,安全!”“不行,我得去香港拍片,一個明星的生命是藝術(shù)?!薄澳菦]了生命,藝術(shù)還有什么用?”“如果整日里借債當當、賭馬、賭鳥、賭蟋蟀,有一個錢就去吸鴉片,這樣的生命不要也罷?!薄澳闶窃诹R我嗎?”“覺得委屈嗎?”這是阮玲玉的思想,語氣都發(fā)生了改變,情感層層遞進。她在說這些時,眉頭緊皺,抱著孩子,目光在孩子身上,語言犀利,語氣強硬、不滿、憤怒,她再也不是之前的阮玲玉了,而此時的張四達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可以給她依靠的男人了,但是她依然堅信,這個男人可以與她共度一生。整部戲,段落層次分明,層層遞進的思想感情,引出阮玲玉生命中的三個男人,也展現(xiàn)出她成長的過程。在每一個階段,阮玲玉語言色彩的變化,都賦予了人物生活化、個性化,使人物具有層次感,立體而生動,觸動人心,與之前的性格形成對比,向觀眾展現(xiàn)出不同的精神面貌。洛小姐的命運也給阮玲玉帶來了心靈上的觸動,她的手放在胸口,迷茫而感同身受。阮玲玉作為那個時代的代表,塑造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
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指出: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張四達身穿藍色衣服、人不人鬼不鬼地出現(xiàn)向阮玲玉要錢時,阮玲玉面無表情,目光堅定,沒有心疼也沒有惋惜,拒絕并轉(zhuǎn)身離去。這時張四達硬搶并扇了她一巴掌,阮玲玉的吶喊,表現(xiàn)出她對張四達的失望,感情層層遞進,也意味著兩人的關(guān)系徹底破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論述表演時強調(diào)指出:任何一個動作都會遇到反動作,而且后者總是會刺激和加強前者。一個“離”、一個“搶”、一個“扇”、一個“喊”,都刺激著阮玲玉。在經(jīng)歷了這些之后,穆天培邀請阮玲玉出演自己寫的劇本,演繹“新女性”,用生命維護自己的女性,這也是阮玲玉在藝術(shù)上的一個新階梯。她張開雙臂向穆天培奔去,一個吻使其陷入尷尬,而穆天培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成功化解了尷尬的氣氛,兩人開心地暢聊起來,一個“拉鉤”的動作足以看出兩個人的關(guān)系親密程度。背景音樂的節(jié)奏與兩個人交流的節(jié)奏,是整個生活的基礎(chǔ),不同的情調(diào)、情緒感覺都要有不同的節(jié)奏。這個片段的節(jié)奏,輕快而靈氣。而唐文山出現(xiàn)時立馬改變了背景音樂,跳舞時阿玉的眼神盡顯嫵媚也更加成熟而有女人味。
唐文山利用小報的形式使阮玲玉心底的防線漸漸崩塌,唐文山表白時,阮玲玉沒有曾經(jīng)在張四達表達愛意時的羞澀喜悅,取而代之的是無奈,更多的是只想過安定的生活,在沒有退路的時候選擇和他在一起。原本以為以后的生活會安定,卻沒有想到是更大的風波。張四達的進入,揭示了唐文山的虛偽,他并不是真的愛阮玲玉,而是為了他的茶生意,他也有家室,這徹底打破了阮玲玉的心理防線,她癱倒在地,跟著瘋笑起來,此時她已經(jīng)慢慢地失去生活的信念與勇氣,一步步走向死亡。如果說戲劇中人物的自殺,絕大部分是沖動性行動,一般都是身處逆境或絕境,遭受重大打擊之后,生的意志消滅,毀掉自己生命的沖動支配著人物的結(jié)果,那么演員表演這些行動時,既要分析感受角色的內(nèi)心沖動,設(shè)想出這種或那種沖動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又要在表演中讓觀眾感到它是一時沖動而發(fā)出的。阮玲玉最后由跪在地上到癱倒在地,這一系列的行動使心理活動外化出來,聲音顫抖,體現(xiàn)出她內(nèi)心崩塌,情感層層遞進,包括最后和阿媽的對話“我是該好好地睡一覺了”。她是一個女人,害怕流言蜚語,最終找不到活下去的信念與勇氣,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徐帆飾演阮玲玉這一角色,25歲的青春年少,哭過笑過,貧窮過也擁有過,將這些都向觀眾傳達得淋漓盡致;最后選擇自殺,或許是對人性的失望,或許是對尊嚴的維護,不論是怎樣都給觀眾留下惋惜。最初青澀天真的她,一步步踏上舞臺,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功,也一步步走向死亡。徐帆層層遞進地為觀眾展現(xiàn)了阮玲玉的一生,層次感鮮明,表演真實,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將人物塑造得立體化。在表演過程中,演員要做到三個統(tǒng)一:演員與角色的統(tǒng)一、藝術(shù)與生活的統(tǒng)一、體驗與體現(xiàn)的統(tǒng)一。真正高超的表演藝術(shù)可以使演員與角色高度統(tǒng)一,達到“我就是”的藝術(shù)境界。話劇《阮玲玉》中徐帆飾演的這一角色很好地詮釋了演員的表演層次感。富有層次感的演出,才能真正打動觀眾,使藝術(shù)更具深度。
J824
A
1007-0125(2015)11-0013-02
趙 陽(1990-),女,回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師范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臺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