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玉
(北京市海淀區(qū)東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口腔科 北京 100192)
先天性缺牙是指先天性牙齒數(shù)量缺失。相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該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高達10%左右[1]。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多數(shù)學者均認為該病的發(fā)生主要與患者存在胚胎期牙板發(fā)育障礙或牙板斷裂等因素有關。該病雖然不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但卻影響其外形美觀及咀嚼功能、語言功能,同時也會增加其罹患其他口腔患病的風險。為了探討用口腔修復法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guī)定的先天性缺牙的診斷標準。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視聽功能及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其年齡為16~48歲,平均年齡為(32.01±2.26)歲。在這些患者中,有缺牙類型為Ⅰ型的患者30例,為Ⅱ型的患者19例,為Ⅲ型的患者9例。其中,缺失1顆牙齒的患者有20例,缺失2顆牙齒的患者有18例,缺失3顆牙齒的患者有10例,缺失4顆牙齒的患者有7例,缺失5顆及5顆以上牙齒的患者有3例。
我院對這58例患者均使用口腔修復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口腔檢查與評估,包括為其拍攝口腔全景X線片和側位X線片,并獲取其上下頜的模型。然后使用固定矯正器對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對其扭轉、錯位或傾斜的牙齒進行矯正,調整其上下頜的關系、牙齒的間隙及其基牙的位置,確保其牙齒排列整齊、覆蓋正常。完成正畸治療后,對患者進行排齦、備牙及取模,制備適合患者的義齒,同時使用臨時冠橋對其基牙及缺牙的間隙進行維持和保護。最后為患者佩戴義齒,并仔細檢查義齒的邊緣與其兩側健康牙齒的密合程度。
我院根據(jù)以下6個條件對這58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①患者的第一恒磨牙成功建立,且達到或接近中性咬合度的水平。②患者的語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均恢復正常,其牙齒的咬合關系穩(wěn)定。③患者的牙齒排列整齊。④經X線檢查顯示患者的牙根平行,未出現(xiàn)根尖吸收的情況。⑤患者的修復體舒適、美觀、自然,且其咬合功能恢復正常。⑥患者在佩戴保持器12個月內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象。痊愈:患者經治療后滿足以上全部條件;顯效:患者經治療后滿足以上任意5個條件;有效:患者經治療后滿足以上任意4個條件;無效:患者經治療后未滿足以上任意4個及4個以上條件。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①我院使用自制的咀嚼功能和語言功能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咀嚼功能和語言功能進行評價。這兩個量表的分值均為0~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咀嚼功能和語言功能越佳。②我院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這58例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為81~100分表示其對治療效果滿意,得分為61~80分表示其對治療效果比較滿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對治療效果不滿意??倽M意率=(滿意例數(shù)+比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這58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治療結果為痊愈的患者有30例(51.72%),為顯效的患者有14例(24.14%),為有效的患者有12例(20.69%),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3.45%),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高達96.55%(56/58)。
這58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語言功能、咀嚼功能的評分均明顯高于接受治療前,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這58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的比較(±s)
表1 這58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的比較(±s)
時間/例數(shù)語言功能評分(分)咀嚼功能評分(分)治療前(n=58)5.12±0.836.09±0.85治療后(n=58)8.25±1.148.29±1.17
這58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對治療效果感到滿意的患者有30例,感到比較滿意的患者有25例,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有3例,其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高達94.83%(55/58)。
先天性缺牙是臨床上常見的口腔疾病。該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牙槽骨萎縮、牙齒脫落及咀嚼功能減退等情況,從而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黃魁、戴東曉[3~4]等學者在論文中指出,用口腔修復法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語言功能,恢復其牙齒的美觀性。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口腔修復法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語言功能,且能提高其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
[1]馮海蘭.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復治療Ⅲ.先天性缺牙的修復治療原則[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46(5):306-310.
[2]張會敏.口腔修復療法對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作用和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28):12-13.
[3]黃魁,吳麗娟.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療效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5,28(39):190-190.
[4]戴東曉,李創(chuàng),王毅等.口腔修復對先天性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5,17(11):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