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睿穎
內(nèi)容摘要:其實,閱讀,就是要抓關鍵地多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機地融合思考、想象、感悟與表達。只有通過多讀,通過學生的整體感悟、不斷積累和合理運用,才能讓他們學到有用的語文,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 人生 關鍵
前兩天到村小了解一位新分配教師教學情況。她告訴我:不知道語文怎么教,特別是閱讀教學。每篇文章都那么長,從哪里講起?是啊,一個大學生,她雖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理論,但缺少專業(yè)教育教學經(jīng)驗,所以面對一幫農(nóng)村小學生,卻犯難了。
于是,我就簡單地談起了閱讀教學。前幾年,我曾寫過一篇名為《閱讀教學重在讀》的心得體會,談到了將“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一讀準確,解決生字詞讀音;二讀通順,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三是讀得有感情,抓住重點語段,充分體會主人公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她聽后,似懂非懂,笑了。我知道,這樣太籠統(tǒng)了,對她沒多大用處。
針對她們中年級的情況,我臨時想了一招,便對她講:具體到一篇文章的話,我認為要抓住關鍵。那一篇文章中,哪些是關鍵的呢?
題目,即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因此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認真仔細的看標題,并且善于抓住其中關鍵詞,如《狼牙山五壯士》中的“五壯士”這個詞,突出了五位抗日英雄為掩護群眾和部隊轉(zhuǎn)移而英勇獻身的偉大壯舉?!对僖娏?,親人》中的“親人”這個詞,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而勝似親人”的偉大友誼。
在一篇文章中,我們要學會抓關鍵段落。所謂關鍵段落就是中心段或過渡段。如《密西西比河風光》的第一自然段: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這是一個中心段,寫出了作者對密西西比河的總體印象。《景德鎮(zhèn)的瓷器》的第三自然段:這里的瓷器不但色彩美麗,而且品種繁多,應有盡有。有配套的日用瓷器、禮品器、文具瓷,還有工藝精美的裝飾瓷和小巧玲瓏的旅游瓷等。這是一個過渡段,從上文的色彩美,寫到了下文的品種多。
在關鍵段落中,我們又要善于抓關鍵的句子。如《冬陽童年駱駝隊》中: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了胡須。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不由得動起來了。這個句子,形象逼真地寫出了一個孩子天真可愛的神態(tài)。《企鵝爸爸》中:快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要被愛,更要去愛;要獲得,更要給予。這個句子,讓學生從動物的舐犢之情聯(lián)想到生活實際,明白付出與給予的偉大意義。
在關鍵句子中,我們又要善于抓住關鍵詞。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中的第一、二句:紅軍不怕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其中“遠征難”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難;“只等閑”充分顯示了紅軍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氣概。如《暴風雨的啟示》中:有時,人們受到種種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體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其中的“局限”,指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我們從“暴風雨前、暴風雨中、暴風雨后那大自然的整體和諧美”得到啟示:對任何事物,我們都需從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從而獲得整體的認識。
我談到了“多讀”,談到了“抓關鍵”。其實,閱讀,就是要抓關鍵地多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機地融合思考、想象、感悟與表達。(當然,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師所提取到的“關鍵”是有差異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多讀,通過學生的整體感悟、不斷積累和合理運用,才能讓他們學到有用的語文,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是啊,閱讀要抓關鍵,我們?nèi)松灰踩绱嗣矗?/p>
人生,漫長的幾十年,我們會遇到許多事,但我們不可能平均用力地做每一件事。因為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我們要找準人生之“關鍵”。對于這些關鍵的事兒,我們就要用心地、投入地、努力地做,并且力求做得更好。何為人生之關鍵?我認為:學習、工作(事業(yè))、交友、結(jié)婚、教育子女和贍養(yǎng)長輩。當然,如果你有富有愛心和能力,還要盡可能多地做有意義的事。除此之外的,我姑且把它們稱作小事,常說一句話:順其自然。比如,吃喝,不必豐盛,只要安全衛(wèi)生;住行,不求豪華,只要舒適整潔;休閑,不隨潮流,只要健康快樂。平常事,我們不必事事在意;瑣碎事,我們也無需斤斤計較。糊涂的人常為小事絞盡腦汁,愚蠢的人常為小事輾轉(zhuǎn)反側(cè)。何必呢,很多時候傷了自己,還苦了別人。怎么做才算明智呢?把有限的智慧和精力用在人生的關鍵之處:做有意義的事,做值得做的事!
由此看來,從閱讀到人生,我們都得抓住關鍵。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陳毅希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