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一、研究背景
少年兒童是民族復興的希望,培養(yǎng)合格、優(yōu)秀的少年學子是小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很痛心地看到,仍然有很多小學校只看重成績而忽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兒童的道德行為是個體道德成長的基石,目前已有的兒童道德教育范式尚存在很多不合理現(xiàn)象。
二、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選取以四川省為代表的西部地區(qū)的少年兒童為研究對象。西部地區(qū)的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德育課程相對單一。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地區(qū)的少年兒童有很大比例都是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溫暖和父母的言傳身教。這對于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不利的。
三、研究意義
百行德為首,立德育為先?!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是綱要戰(zhàn)略主題的首要目標……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nèi)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是利用少先隊課程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作者本人從事班主任工作,少先隊課程和德育課程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普通的班主任工作也是一種研究的過程,每一堂課的實踐都是一次探索和研究。
(二)文獻查閱法
課題研究離不開前人的工作成果和相關的理論指導,在本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作者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掌握了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在充分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本文。
(三)觀察法
從事班主任工作以來,通過觀察學生的道德行為,作者收集了很多一手材料。這些材料為作者從事該研究提供了最真實的案例和研究內(nèi)容。
(四)經(jīng)驗總結法
通過收集和學習近幾年有關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從前人的經(jīng)驗中獲得啟發(fā),讓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加明晰,研究內(nèi)容更加充實。
五、研究現(xiàn)狀
(一)學生在道德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暴露的問題較為嚴重
在學校中,常??梢钥吹健案叻值湍?,高分低德”的現(xiàn)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中這樣指出“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我們一直熱衷于搞道德教育課,把道德教育文學化、大綱化,其實,這樣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蒼白無力的?!?/p>
(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受到高度重視,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鑒
作者本次選擇的研究課題,針對學生的實際,重點研究通過少先隊課程來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內(nèi)容、途徑以及方法。開展一系列適應小學生年齡特點、具有實效性的教育活動,使在校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逐步科學化、系列化、規(guī)范化,使在校學生從知道要這樣做的起點上逐步升華到自己應該這樣做,使學生的修養(yǎng)更高、行為更規(guī)范、成為有良好教養(yǎng)的學生,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礎,達到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較大提高的目的。
六、利用少先隊課程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具體方法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睂W校少先隊應該將播種良好習慣,收獲美好人生,作為少年兒童良好道德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宗旨。本著“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針對各年齡段少先隊員的身心特點,構建了由大化小、由小化細、由易到難、先急后緩、有形到無形、校內(nèi)到校外的縱向呈系列、橫向相關聯(lián)的邏輯上升的立體網(wǎng)絡。采用無痕教育方式,利用隱性少先隊課程,促使少先隊員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具體方法如下:
(一)通過讀書引領來播種習慣
多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引領少年兒童在書的海洋中尋找習慣、學習習慣,而且可以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讀書不應局限于教材,擴充少年兒童的課外讀物,開闊他們的眼界,是小學校圖書館運行的初衷之一。多讀書、讀好書對少年兒童的道德培養(yǎng),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了這些優(yōu)秀的資源,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借閱館內(nèi)書籍,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促使少年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通過環(huán)境渲染來影響習慣
學校少先隊應該致力于打造精品校園文化,通過優(yōu)化環(huán)境培養(yǎng)少先隊員美化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愛惜環(huán)境的責任和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在校園內(nèi)外的圍墻上,可以張貼或涂畫宣傳標語或卡通漫畫等,內(nèi)容可以包羅萬象。在教室和走廊,可以懸掛名人名言,渲染學習的氛圍。少年在這美的環(huán)境中感受著美的熏陶,影響著自己的行為,在環(huán)境熏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通過榜樣激勵來引領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兒童的本能決定著他們的模仿性,遠到偉人、英雄、楷模,近到教師、家長、伙伴,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隊員們模仿的對象。為了讓孩子們易于模仿,樂于學習,學校應該積極引領隊員們走近英雄、走近楷模、倡導師道尊嚴、樹師德之風,組織開展向英雄人物學習以及各項小標兵評選的活動,樹立身邊榜樣。少年兒童在人與人的切身交往中相互學習,在榜樣的引領下不斷前行,以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為約束,體驗成功和快樂。
(四)通過個性張揚來積淀習慣
讓每一個少年兒童都能找到自我,讓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有自己的位置,讓每一個少年兒童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少年兒童在校園中都能快樂、幸福的成長,這是學校少先隊工作的方針。通過開展音樂比賽、體育競賽、才藝比拼等活動,在這樣多彩的校園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中,少年兒童的個性得以張揚,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在無形中得以積淀。
(五)通過活動體驗來踐行習慣
在實踐中不斷成長,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培養(yǎng)兒童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潤物于無聲,這是最好道德教育形式。在特定的活動體驗中讓隊員們自行設計、自主投入、自我探究、自行悟理、習慣于自成。不怕犯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通過開展義務募捐,在捐助活動中將習慣升華,播種愛的種子;通過創(chuàng)辦校園小廣播,傳播好人好事,展示少年們良好道德行為習慣;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切實的踐行和鞏固;通過開展動手制作比賽,培養(yǎng)兒童的動手能力,讓多種習慣的火花相互碰撞和激蕩。
(六)通過多元評價來落實習慣
在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時,科學的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多元性評價能夠更好地評價每一位少年兒童。結合少先隊課程,從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對少先隊員進行評價,并通過“頒章”等多種形式對少先隊員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進行表彰。里面各學科的過程性評價、活動性評價、成長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以及學期、學年末的綜合評價一應俱全。對于評價和表彰的對象也沒有限制,不限名額、不限類別、范圍廣泛。表彰的隊員不一定全面發(fā)展,只要有一方面突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獎章都會舉行隆重的獎章頒發(fā)儀式。對突出的中小隊也給予評價表彰,使少先隊員的良好道德習慣養(yǎng)成落到實處,具有連續(xù)性和實效性。
(七)通過家校聯(lián)動來鞏固習慣
班主任老師是少年兒童親密的朋友,是幫助少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一些重要思想意識的有力引導者和推動者。他們的影響能更好的幫助少先隊員們樹立正確學生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樹立教師良好形象。處處為隊員做出表率,事事在潛移默化教育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需要家庭教育來培養(yǎng)和鞏固。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積極與家長配合,利用隊員不在學校的時間,對孩子的道德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
七、結語
好雨知時節(jié),潤物細無聲,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在無形中播種到隊員們的心靈深處,也在無形中促進了班主任和老師的成長、學校的發(fā)展。在國家處于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祖國利益受到威脅的危急時刻,我們更應該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于提高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的殷切希望。面對嚴峻的社會形勢和復雜的家庭關系,身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深感肩上的擔子之重。
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利用少先隊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是要為少年兒童的終身發(fā)展服務,從小習慣培養(yǎng)入手,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習慣決定命運,細節(jié)決定成敗。
參考文獻:
[1]朱曙來.利用校本課程為少先隊活動注入活水[J].小學科學:教師,2011,(9)
[2]陳晉旭.新形勢下推進學校少先隊工作幾點思考[J].青年與社會,2013,(9)
[3]謝金飛.將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農(nóng)村特色少先隊活動中[J].青春歲月,2013,(10)
[4]董偉紅.少先隊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整合[J].青年文學家,2009,(6)
[5]戴雅娟,蔣曉.挖掘新課程內(nèi)容中的教育因子,開展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8,23(2)
(作者單位: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紅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