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麗
赫哲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現(xiàn)有4 245人,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個民族鄉(xiāng)。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后,統(tǒng)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
赫哲族生活在山青水秀,河汊縱橫地區(qū),為漁獵經(jīng)濟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環(huán)境。過去民間所說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就是對赫哲人民浪漫生活的真實描繪。現(xiàn)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漁業(yè)為主,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捕魚好手,以漁業(yè)經(jīng)濟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
捕魚技術(shù)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赫哲族人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捕魚經(jīng)驗。他們對魚的生活習(xí)性非常熟悉,知道什么季節(jié)在什么水域用什么方法可以捕到什么魚,且魚具之多分工之細,可以說在世界各民族中占有領(lǐng)先地位。
冬季捕魚又別具一番情趣。赫哲族漁民先在江面冰上建一小屋,在屋中鑿一個直徑1 m的冰窟窿,關(guān)起門來,屋暗而冰下清亮,魚游到冰洞處很容易看到并叉中。過去魚多的時候,漁人就坐在冰洞旁用笊籬向外舀魚。半日工夫就可捕獲上噸鮮魚;后來又發(fā)明了打“咕咚網(wǎng)”,下“鈴鐺網(wǎng)”等捕魚方法。打“咕咚網(wǎng)”是在下網(wǎng)的冰窟窿上游再鑿一個冰眼,從這個冰眼里來回推拉“咕咚耙”,使之發(fā)出很大的響聲,驚動遠處的魚群,將它們驅(qū)趕進入漁網(wǎng)。而“鈴鐺網(wǎng)”則是魚撞在冰層下面的漁網(wǎng)后,牽動冰上的鈴鐺發(fā)出響聲,通報有魚上網(wǎng)的消息。聽到鈴聲,漁民則立即起網(wǎng)收魚。
赫哲漁民在冬季捕撈,需在冰封的江面上連續(xù)鑿幾個,甚至十幾個冰眼,然后將一根拴著石頭的線繩垂到江底,再將一根帶鉤的長竿從前面的冰眼里把線繩撈上來,沿冰眼一個接一個傳遞下去,此謂穿水線。把水線穿完,從頭一個冰眼把漁網(wǎng)拉到冰下,捕撈的多是哲羅、細鱗、花鯰魚(江鱈)、雅巴沙、狗魚等冷水魚,要是在冬天打拉網(wǎng),則什么魚都能捕撈上來,一網(wǎng)撈上500多千克,甚至到5 000多千克鮮魚都不足為奇。利用天然冷凍,裝箱運往各地。
鉤捕的方法多用于春秋冬三季。捕不同的魚用不同的鉤。有種被稱為“快鉤”的漁具,是在40~50 m的釣繩上拴有300來個魚鉤,每鉤一次,就可獲得一串活魚。
網(wǎng)捕的收獲量最大。每當(dāng)漁汛來臨,赫哲漁民便家家戶戶備干糧補魚網(wǎng),作好捕魚準(zhǔn)備。他們一般使用長10~15 m,寬2~5 m的片網(wǎng)捕魚,在水域?qū)掗煹牡胤?,有時將10多片網(wǎng)連接在一起使用。碰上好運氣一網(wǎng)就能捕到5 000多千克魚,這時如有客人登門,熱情的赫哲人一定會讓你品嘗他們的美味“魚宴”。
美食生魚
赫哲族有吃生魚的習(xí)慣。從魚皮、魚籽到魚肉、魚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最常見的是“拌菜生魚”。其做法是將活魚肉剔下切成絲,拌上野生的姜蔥、野辣椒、加上醋和鹽就可食用。沒有醋時,可把野櫻桃搗成漿汁拌上,味道十分可口;赫哲族有一些獨特的魚、肉類風(fēng)味食品,可以分成:生食和熟食。生食有生魚干、生肉干和新鮮生魚。新鮮魚的吃法較多,主要是拌菜生魚。還有一種冬季食用的凍魚片,如果尊貴的客人來了,有一盤凍魚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鮮美涼爽,現(xiàn)在仍然備受人們的歡迎。熟食如加工好的鱘、鰉、鮭魚子,其營養(yǎng)價值較高。也可將魚片和瘦肉蒸、烤、煎、燉、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魚松每餐必不可少。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魚,赫哲人叫“剎生魚”;半生不熟的特色烤魚,赫哲人叫它:塔拉哈(哈讀四聲重音)魚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鰉魚宴
魚宴中的鰉魚宴是用黑龍江出產(chǎn)的鰉魚烹制而成,滿桌沒有其他魚。鰉魚宴以鰉魚肉、鰉魚筋、鰉魚翅、鰉魚唇、鰉魚腹、鰉魚皮、鰉魚肚、鰉魚腸和鰉魚子等為主料,配以其它材料,經(jīng)過煎、炒、烹、炸及冷凍等各種不同的烹飪方法烹制成的口味各異的特色魚類菜肴。這其中又以鰉魚鼻、鰉魚翅、鰉魚筋和鰉魚唇等最為名貴。后來鰉魚宴經(jīng)過名廚的反復(fù)推敲和潛心研究,成了宮廷的御宴,專供皇族和部分朝廷大臣享用。
滿清時候,松江省道臺迎接京城來的官員等重要客人到哈爾濱,道臺府多設(shè)鰉魚宴招待。那時,不僅黑龍江有鰉魚,在松花江也能捕撈到鰉魚。漁民們捕撈到鰉魚,官府要登記備案。為了不使捕撈上來的鰉魚死掉,還在松花江岸邊建造了“鰉魚圈”,這便是哈爾濱“鰉魚圈”地名的由來。
“鰉魚圈”在江邊的入水口設(shè)有柵欄,圈旁蓋有房屋,設(shè)專人看管把守。等到入冬后,他們破冰將養(yǎng)在里面的鰉魚捕撈上來,凍硬后抬上平板牛車,先送到道臺衙門,然后按照指定的時間、地點押送京城。
逢魚宴必有酒,無酒不成席。無論何時到赫哲族人家做客,飯桌上肯定有酒相待,沒酒不成敬意,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赫哲人一般以白酒為主,有時也有他們用采集的稠李子、篤柿等野果釀制的果酒,其味酸甜,口感亦好。宴席上有一道菜必不少,那是一整條紅燜鯉魚,上菜時魚頭必須要朝著客人擺放,以示敬意,主人要請客人先舉箸品嘗,然后其他人才能動筷分享。吃整條魚,將一面魚肉吃光,要吃另一面,切忌說“翻過來”,要說“劃過來”,因為整年劃著漁船漂泊在江上的民族,最忌諱聽到“翻”字。。
赫哲族人喜歡吃“拉拉飯”和“莫溫古飯”?!袄垺笔怯眯∶谆蛴衩仔≡幼龀珊艹淼能涳?,拌上魚松或各種動物油即可食用。“莫溫古飯”是魚或獸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鹽而成的稀飯?,F(xiàn)在與漢族相同,絕大部分人家均吃饅頭、餅、米飯和各種蔬菜。
赫哲族春節(jié)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歡樂的節(jié)日。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熱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擺下“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fēng)味的“踏拉長”(生魚)、味香酥脆的 “炒魚毛”和透明鮮紅的大馬哈魚籽,味道十分鮮美。令人尊敬的民間詩人(依瑪堪)在新春佳節(jié),用詩歌把美好的祝愿獻給大家。老人們向他敬酒,聽他講故事,盡興而歸。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迷戀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項比賽。到處是歡歌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