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本論文以對比兩堂普通的歷史課為案例,通過對《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中火燒圓明園這一片段的反思,找出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并加以修改,力圖通過這兩個課堂片段的對比來說明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性和難點,并展示出在實踐中摸索出的在歷史課堂上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方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火燒圓明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32-01
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中最讓人感到頭疼的是有關“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材上的歷史已經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了,如何幫助學生從教材的寥寥數(shù)語中體會時人的感受,從而幫助他們進一步的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一度讓我束手無策。
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史實簡單,但如何讓學生深入了解一百多年前中國人面臨的處境、真實地體會到時人的情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民族情感。這個問題我一直感覺發(fā)掘得不到位。
思考再三,我決定從眾,從一個片段入手,將整個鴉片戰(zhàn)爭中列強無恥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情感賦予火燒圓明園這個學生耳熟能詳?shù)氖录小?/p>
為了增強學生的感觀體驗,我在網絡上搜集了幾張圓明園的復原圖片,畫面很唯美,仿若仙境一般。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久久地轉不開眼。為了增加課堂的活躍度,我還特意安排了一個口才很好的學生扮演導游,帶領我們一起參觀圓明園。
我自認為設計得十分合理且比較新穎,信心滿滿地等待上課。但事與愿違,這堂課不僅沒有朝預期的效果前進,甚至可以說非常失敗。
當唯美的圖片展現(xiàn)時,學生們的確被吸引,不少人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但當導游開始介紹這些圖片是圓明園的復原圖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xiàn)了,“假的!”其他學生疑惑地看著他。我不悅地看了他一眼,是班上一個十分活躍的男孩兒??吹阶约罕魂P注,男孩兒更是洋洋得意地說,“圓明園我去過,根本不是這樣的!這些圖片太假了!……”看他越說越起勁兒,我立馬“強有力”地制止了他。之后導游接著介紹,但很明顯,班上大部分學生已經不在狀態(tài)了。這堂課的最后結果是完成了課標要求的知識,但所謂的情感體驗幾乎是半點都沒有。
我仔細回顧這堂課,缺點實在太多:
第一,我忽略了90后的學生們都是在電子產品的包圍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這個事實。他們對于網絡的接觸比我這個老師要精通太多,他們可以一下子辨別圖片是真實的還是網絡制作的。而歷史需要的是真實的體驗,不真實的圖片只能得到不真實的體驗。
第二,情景設置本來應該是出彩的地方,但由于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有限,導游的介紹僅僅來自于教材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句描述,無法將同學們帶入情境中,著實成了敗筆。
第三,最失敗的是,當質疑的聲音出現(xiàn)時,我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以教師的權威將學生的發(fā)言制止了。如果當時我積極的引導,讓質疑的孩子來說說他對圓明園的所見所聞,也許會看到孩子們從他們自己的角度理解的圓明園。但可惜的是,我扼殺了這個孩子的發(fā)言,同時被我謀殺的還有他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帶著對那個孩子的無限歉疚,我重新整理了這堂課。
為了得到最真實的體驗,我利用假期時間去了北京,用了整整兩天時間來參觀和理解圓明園。
上課了,我合上課本,宣布:“同學們,今天我們不上課,老師帶大家去旅游?!痹捯魟偮?,教室里一片歡騰!“我們今天要去的是一個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圓明園。有同學去過嗎?”同學們搖了搖頭?!鞍パ?,那太可惜了”,我表示了極度的惋惜。“那可是一個美麗又明媚的地方!”“老師,你給我們講講吧?!庇袑W生經不起誘惑了。“好吧,我講講我看到的圓明園?!蔽倚闹懈`喜,學生上鉤了?!艾F(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隨我的腳步一起走進圓明園。讓我們一起用心來感受它?!?/p>
頓了頓,我開始講訴。
“我初識圓明園是在去年盛夏。早上六點半,我穿過靜寂的游廊,來到了湖邊。湖中是漫天的蓮。清晨的霧還未完全散去,遠遠近近的荷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一朵朵蓮露出羞怯的嬌顏;漫天的蓮葉一直散開,直到天的盡頭。輕輕地閉上眼睛,撲鼻的清香中彌漫著蓮的香氣,沁人心脾。我的思緒也在這美妙的盛宴中慢慢蔓延……”。
“時間飛逝,正午來臨。毒辣的陽光狠狠地刺在皮膚上,可惡的知了沒完沒了地嘶叫著,人的心情糟糕透了!這時,小船駛入了一條狹窄的水道。兩岸高大的柳樹直直地垂入水中,將湖水映得碧綠碧綠的。微風吹過,燥熱在一點點消散。這時,一座小橋闖入眼中。橋很小,幾步就可跨過。但令人吃驚的是,整座橋居然是通透的白色大理石砌成,橋墩和欄桿上雕刻了無數(shù)條飛龍!雖然歷經滄桑,但飛龍英姿勃發(fā),幾乎飛振上天!……“
“小船繼續(xù)在狹窄的水道里穿行,拐過一個灣,世界變了。遠遠的,沒有恢宏的建筑,沒有艷麗的花圃。有的只是一人多高的野草在瘋長。野草背后,是一塊塊冰冷的石頭,無聲無息地躺在那里。我知道,我要找的地方到了?!?/p>
“即使有開闊的水域,船夫仍然將船緊貼著岸邊行駛。我伸出手去,觸摸到了冰冷是石頭。那是怎樣的感覺啊,刺骨的冰涼立刻直達心臟。我禁不住顫抖著。面前時怎樣的景象啊!精致的雕像不復存在,潔白的大理石柱上依稀可見煙熏火燎的痕跡,一只殘破的石獅跌落在空寂的泥潭里,眼神空洞。(幻燈片展示我自己拍攝的圓明園一角的殘跡,一直殘破的石獅。)舉目望去,皆是殘破如斯的景象。如果剛才的經歷是仙境,現(xiàn)在身處的就是地獄!“
“是誰毀圓明園?”
“英法聯(lián)軍!”學生們憤怒的聲音響起?!?/p>
沒有炫目的課件,沒有花哨的圖片,有的只是一個普通的歷史老師用心將她的感受講訴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她的感受。
這樣一堂課,在一千位老師眼中會有一千種看法。成功與否見仁見智,但我收獲了更多:我看見孩子們的表情隨著我的講訴不斷的變換,我看到孩子們臉上那心痛與憤恨的表情,我看見孩子們眼中氤氳著的水汽在蒸騰。
我想,圓明園已經在他們心里扎下根,同時生長的,還有歷史這棵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