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波+吳佩佩
齊讀是朗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朗讀教學法中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齊讀有利于鞏固重點知識,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語感。齊讀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體驗感情色彩,領(lǐng)略文章的韻味。齊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課堂氣氛。在學生疲勞時,齊讀就會發(fā)揮警醒和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整齊、洪亮的聲音使低迷的課堂活躍起來,使學生疲憊的思維活躍起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效率。齊讀是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朗讀方法的過程。在恰當?shù)臅r機讓學生齊讀能使學生感情迸發(fā)、深化認知,獲得一種心照不宣、默契的交流。齊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霸谌鄬W生的情緒達到激奮之時,恰當引導全班學生進行齊讀,在烘托課堂氣氛,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自信心”[1]。
但是在實施齊讀教學的實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教師在讓學生齊讀時,過度追求整齊劃一的聽覺效果,重視朗讀的速度和節(jié)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整齊的速度上,讀完之后對文章內(nèi)在意蘊知之茫然,忽視了品讀理解的目的,同時容易形成唱讀的壞習慣。又由于學生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讀完一整篇文章,而有的學生對語言把握不準,只能磕磕絆絆甚至有錯誤地讀,根本無法與其他學生按照相同的語速或一致的節(jié)奏來讀課文,為了照顧集體,就產(chǎn)生了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這樣教師也很難根據(jù)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也有一些教師沒有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進程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隨意地讓學生齊讀,這樣齊讀的教學效果就較差。齊讀過程中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問題,是因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沒有把握住齊讀的教學原則?;谝陨戏治觯旅娣治稣Z文閱讀教學中進行齊讀應該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因人而異的原則
齊讀要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齊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與階段有差異,男生女生也有由于生理原因的差異而導致的語言表達效果的差異性,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并加以利用。
(一)注意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的差異
教育必須以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特別是認知發(fā)展的水平為依據(jù)。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認知能力有著巨大差異。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齊讀能夠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多使用齊讀的教學方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特別是高中生,他們的理性思維迅速發(fā)展,閱讀能力顯著提高,閱讀量更加豐富,閱讀范圍更加寬廣,他們多追求對課文的深入理性理解與鑒賞。豐富多彩的語文課文活動以及課外閱讀讀物,要求學生能夠采取多樣性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靈活運用默讀、朗讀、精讀、略讀等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效率。而齊讀只是朗讀教學法中的一種,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在高年級學生中選擇性使用。
(二)充分發(fā)揮男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理、心理特點等因素的差異,在朗讀的表意效果上會有所不同。在齊讀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男女生的差異性,靈活使用齊讀教學方式。對于那些柔美、麗雅的文章和段落,可以讓女生來齊讀。女性那種細膩、敏感的特質(zhì)會在齊讀中使文中的情感散發(fā)得芬芳四溢。對于那些聲律雄壯、情感熾熱、氣勢恢宏的文章和段落可以讓男生來齊讀,男生那種剛強的性格、響亮渾厚的嗓音能更好地表達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分小組進行齊讀
朗讀教學中也可以進行小組齊讀,讓各個學習小組依次齊讀整篇文章的各段或者幾個段落或者某段中的幾個層次。還可以讓各組分別齊讀同一篇課文或者同一段落,這樣在對比中找出差距,互相競爭,互相學習。也可以分角色齊讀,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特點,選擇適合的學生組成幾個小組,各組分配適合的角色進行齊讀。這些齊讀的方式適用于中低年級段的學生,在教師組織下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
二、因文而異的原則
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以文質(zhì)兼美為標準,但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齊讀,也不是課文的全部內(nèi)容都需要齊讀,在教學實踐中齊讀需要貫徹因文而異的原則。
(一)情感熾熱或句段整齊的課文適用齊讀
情感熾熱、聲勢雄壯或者句段整齊反復的課文才能將齊讀的效果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比如說課文中一些有氣勢有感情的散文和詩歌通過的齊讀,能使作品的情感、氣勢和音律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如教課文《海燕》和《雷電頌》時,通過齊讀能把那種澎湃的氣勢和洶涌的感情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一般的古詩文和韻散相間、句式整齊的文言文都適合齊讀,如《木蘭詩》、《陌上桑》、《師說》、《燭之武退秦師》等,語言整齊,節(jié)奏感強。只有在齊讀的過程中,才能深入地體會這些課文深厚情感與優(yōu)美語言的統(tǒng)一,品味出其音韻和諧流暢之美。
(二)精彩段落和重點段落適合齊讀
大段大段地甚至是長篇齊讀,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疲勞,耗時費事。只有那些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那些需要重點強調(diào)學習的語句和段落,才應該引導學生齊讀。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散步》一文中,我們不需要學生齊讀全文,只需要讓學生齊讀那些感受到親情美、生命美的語句或者優(yōu)美的語言,如齊讀“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大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讓學生在齊讀中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蓬勃生命力。
(三)字詞的學習需要齊讀
齊讀具有重復性和強調(diào)性,字詞的學習可以采用齊讀的朗讀方式。齊讀有助于強化積累。經(jīng)由眼耳心口多個器官組合刺激的齊讀,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豐富詞匯。通過反復的齊讀,反復的強化記憶,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學習更多的詞匯。
三、因時而異的原則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開始上課整體感知課文后,就馬上讓學生齊讀全部課文或部分課文,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因為這個階段,有的學生連字詞都不一定能讀正確,句子不一定讀順暢,更不要說讀出感情了,這種情況下齊讀很難進行下去。
(一)齊讀要在深入理解課文后進行
齊讀的材料一般是精彩的段落,是需要重點學習的地方,深入理解是齊讀的前提。若在不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把握情感的情況下齊讀,這樣的齊讀很有可能造成唱讀和濫竽充數(shù)。教師應該把齊讀放在課堂教學程序的后面,屬于閱讀教學的練習鑒賞階段。齊讀應在學生對文本準確深入地感悟、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在進行了范讀、個人自由朗讀、指名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以后,再進行齊讀。學生的齊讀若不能建立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chǔ)上,不能做到讀與思的結(jié)合,就只是一種機械的行為操練。葉圣陶先生說過,“必須理解在先,然后才談得到傳出情趣與暢發(fā)感性”[2]。只有對文章的內(nèi)容充分了解,對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學生才能帶著自信和充沛的感情進行準確、流利的齊讀。如董兵兵老師在《我愛這土地》這篇詩歌中進行了如下的朗讀設(shè)計步驟:“學生自讀——教師指讀——教師范讀——總結(jié)(節(jié)奏——停頓恰當、重音——有一定起伏、語速——緩慢、感情基調(diào)——憂郁)——練讀——聽讀——美美地讀——配樂齊讀(情感高潮)”[3]董老師以讀為本,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方式,使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蘊美、圖畫美、語言美;體味詩人所表達的鄉(xiāng)愁,增強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guān)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最后通過配樂齊讀,使學生的情感抒發(fā)達到高潮,整個課堂回蕩著濃烈的愛國之情。
(二)教師要善于抓住齊讀的契機
教師要善于抓住齊讀的契機創(chuàng)設(shè)適合齊讀的教學情境。閱讀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抓住需要激情品讀、強化認知以及烘托氛圍等時機,創(chuàng)設(shè)激發(fā)動機的情境,讓學生在審美的情境中齊讀,使學生沉浸在審美對象中,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和感情的理解和鞏固,營造出震撼人心的課堂氛圍。江蘇省特級教師祝禧執(zhí)教的《開天辟地》一課中,使用了三次齊讀,做到了因時而異。“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她讓學生齊讀課題《開天辟地》,學生聲音洪亮,興致盎然,注意力非常集中。在這節(jié)課的中間,她讓學生齊讀‘口中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云,發(fā)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學生的齊讀抑揚頓挫,剛勁有力。不但渲染了課堂氣氛,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還讓課堂充滿了活力,增強了大家的向心力。在下課前的幾分鐘,祝老師再次讓學生齊誦《盤谷歌》,學生神情專注,非常投入,這次齊讀不僅給教學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而且有余音繞梁之功效,讓大家久久沉浸在神話故事給人帶來的美好想象之中?!盵4]總之,在恰當時機選擇齊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在對朗讀進行指導和訓練后齊讀
齊讀應該在對朗讀方法與注意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訓練后進行。要充分利用音頻材料、教師、優(yōu)秀學生的示范作用,在低年級要多采用范讀和領(lǐng)讀,對朗讀水平低的學生要逐人逐句地指導。朗讀時首先做到讀準字音,不丟字、添字,不反復回讀。還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準確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確定好朗讀節(jié)奏、語氣和重音。只有全班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朗讀水平提高了,齊讀才能發(fā)揮出功效。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以上闡述的齊讀原則,把握恰當?shù)臅r機,正確選擇齊讀材料,實時引導學生進行齊讀,使齊讀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張龍君.淺談語文教學中的齊讀策略[J].語文教育,2012,(12).
[2]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所院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曹志平,王友才,錢加清.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案例選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4]周林.齊讀之我見[J].小學教學,2010,(03).
(周春波 吳佩佩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