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神經外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
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觀察
裴艷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神經外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了解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臨床相關操作及治療效果. 方法:選取2012-01/2014-03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收治的垂體瘤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通過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方案治療,回顧性分析研究對象相關資料,歸納該治療方案的臨床價值. 結果:根據患者臨床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手術方式治療,未發(fā)生死亡事件及嚴重術中并發(fā)癥,平均手術時間為(40.2±6.8) min;對其進行平均1年的隨訪,患者相關癥狀均有所改善,無復發(fā)事件. 結論:對垂體瘤患者采取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方式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以及安全高效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普及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
0引言
垂體瘤是常見神經外科顱內良性腫瘤,在顱內腫瘤患者中所占比例約10%,近年來臨床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 對垂體瘤患者治療主要方法為手術,而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垂體瘤手術入路也有顯著完善,通過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優(yōu)點,現(xiàn)用回顧性方法對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近年收治接受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方式治療的垂體瘤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為以后該方案在臨床的應用提供數據參考. 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2012-01/2014-03收治的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治療的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 男12例,女18例;年齡24~62(平均32.4±1.8)歲;病程20 d~4年. 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以下臨床癥狀:視力/視野衰退、乏力、肢端肥大、頭痛、停經、性欲減退以及陽痿等. 患者內分泌檢查結果具體如下:13例患者泌乳素升高、5例患者生長激素提高、5例患者兩者均有所提高,其余患者無顯著變化. 患者CT增強檢查結果如下:8例患者為大腺瘤,22例患者為小腺瘤. 瘤體直徑在1 cm以下患者6例,在1~3 cm 之間19例,超過3 cm患者5例. 對患者進行垂體瘤分級,具體如下:Ⅱ級患者13例,Ⅲ級患者6例,Ⅳ級患者6例,Ⅴ級患者5例. 鼻內鏡檢查結果如下:11例患者鼻中隔偏曲,5例患者下鼻甲肥大,1例患者萎縮性鼻炎,其余患者無明顯異常.
1.2方法入院后對患者展開積極內科治療后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臥姿勢并頭部稍微后仰往一側偏斜,臉部和鼻腔常規(guī)消毒,選右側鼻孔持續(xù)使用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棉條對鼻粘膜進行壓迫,通過收縮鼻甲、鼻粘膜方式達到減少出血效果,對手術通道進行擴張. 在中鼻甲后部找到蝶竇開口,并在其上緣起1 cm 位置以弧形線條往后切開一側鼻粘膜,將蝶竇前下壁充分暴露出來. 使用電動磨鉆將打開的蝶竇開口進一步擴大,將蝶竇間隔磨除以便鞍底完全顯露,在此過程中需注重對視神經、頸內動脈等構造的保護措施[2]. 鞍底用電動磨鉆磨削并確認開放范圍直徑在1~1.5 cm間,鞍底硬腦膜穿刺后進行回抽,無血則表示無動脈性血液,確認安全后使用單極微手術電凝對硬腦膜做弧形切開,將腫瘤暴露后使用吸引器、刮匙、喚醒刮圈等將腫瘤分塊切除,殘腔探入神經內鏡進行檢查,確認鞍膈塌陷、腫瘤殘余情況,確保無腫瘤殘留后對瘤腔進行清洗,止血. 檢查是否存在腦脊液漏情況,如果有,則使用人工硬腦膜、生物膠等對鞍底進行修補,復位鼻粘膜.
2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其中23例患者接受腫瘤全切手術,5例患者接受次全切手術,2例患者接受部分切除手術,未發(fā)生死亡事件或者術中嚴重并發(fā)癥;手術時間28~61 (平均40.2±6.8) min,術后有1例患者出現(xiàn)短暫性尿崩,經處理后痊愈;對患者進行平均1年的隨訪,患者相關臨床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無復發(fā)情況出現(xiàn).
3討論
垂體瘤治療方案當前主要有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安全性相對較高,且療效顯著,隨著微創(chuàng)觀念普及,外科醫(yī)生也面臨著挑戰(zhàn),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已經發(fā)展的比較成熟,優(yōu)點如下:對手術入路創(chuàng)傷程度低,鼻粘膜損傷程度小,病灶顯露程度大,避免盲目手術的危害性[3].
手術過程需注意以下方面:術前需仔細閱片以確認腫瘤性質,蝶竇氣化、分隔情況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判斷手術適應癥,掌握鼻腔、鞍底、蝶竇等生理結構;經鼻蝶入路找尋蝶竇開口是該手術重要步驟,一般蝶竇于后鼻孔上方1~1.5 cm 位置,如難以確定的則術中用C型臂X線輔助確認;手術操作應注意不要損傷鼻粘膜[4].
本研究結果提示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能夠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且具有簡便、安全高效的優(yōu)點,同時也要求術者擁有熟練的手術技巧,與內鏡器械相配合,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臨床療效和術后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忠, 蘇寧, 吳日樂,等. 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切除垂體腺瘤[J]. 中國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4,13(3):276-278.
[2] 沈鳥松,劉惠祥,徐中,等. 經鼻孔蝶竇入路神經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42例臨床分析[J]. 江蘇醫(yī)藥,2014,40(22):2755-2756.
[3] Paris A, Mantz J, Tonner PH, et al. The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on perinatal excitotoxic brain injury are mediated by the alpha2A-adrenoceptor subtype[J]. Anesth Analg,2006,102(2):456-461.
[4] 張燁,樸浩哲,姚冰. 全麻下神經內鏡引導經鼻蝶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8):41-43.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36-02
收稿日期:2016-01-04;接受日期:2016-01-20
作者簡介:裴艷軍. 碩士,主治醫(yī)師. 研究方向:神經外科. Tel:0476-8364456E-mail:yanjun5952@126.com
【中圖分類號】R616;R736.4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