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紅
198例Ⅰ類切口手術(shù)中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
彭正紅
目的 對Ⅰ類切口手術(shù)患者的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以期為本院合理用藥管理的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提供參考。方法 198例實施Ⅰ類切口手術(shù)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統(tǒng)計分析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情況,包括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使用種類與頻次以及使用合理性。結(jié)果 198例患者中,術(shù)前30min使用抗菌藥104例(52.5%);術(shù)后使用抗菌藥94例(47.5%)。應用的抗菌藥主要有:頭孢西丁、克林霉素磷酸酯、青霉素、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頭孢曲松及頭孢替唑;不合理用藥情況79例(39.9%)。結(jié)論 本院Ⅰ類切口手術(shù)中抗菌藥物的應用與國家標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管理,從而為本院合理用藥管理的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做出貢獻。
Ⅰ類切口手術(shù);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調(diào)查分析
Ⅰ類切口手術(shù)過程中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有效預防術(shù)后切口感染及全身感染,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質(zhì)量及生活質(zhì)量[1-3]。為進一步加強本院抗菌藥物的應用管理,本研究抽取了本院骨一科、骨二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普外科以及心胸甲乳外科實施的Ⅰ類切口手術(shù)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共198例為研究對象,分析本院Ⅰ類切口手術(shù)中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本院實施Ⅰ類切口手術(shù)共1550例,其中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556例,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率為35.9%。本研究以骨一科、骨二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普外科以及心胸甲乳外科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了采取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患者共198例,其中骨一科62例,骨二科40例,泌尿外科17例,耳鼻喉科8例,普外科49例,心胸甲乳外科22例;男102例,女96例,年齡1~78歲,平均年齡42.5歲。
1.2 方法 對抽取的198份患者的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包括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使用種類與頻次,以及合理用藥情況。
1.3 評定標準 合理用藥情況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
2.1 抗菌藥物預防應用使用時間 術(shù)前30min使用抗菌藥:骨一科34例,骨二科24例,泌尿外科13例,耳鼻喉科1例,普外科23例,心胸甲乳外科9例,合計104例(52.5%);術(shù)后使用抗菌藥:骨一科28例,骨二科16例,泌尿外科4例,耳鼻喉科7例,普外科26例,心胸甲乳外科13例,合計94例(47.5%)。
2.2 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種類與頻次
2.2.1 骨一科62例患者中,41例(66.1%)應用頭孢西丁,8例(12.9%)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2例(19.4%)應用頭孢他啶,1例(1.6%)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骨二科40例患者中,14例(35.0%)應用頭孢西丁,15例(37.5%)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例(2.5%)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6例(15.0%)應用頭孢曲松,2例(5.0%)應用頭孢替唑,2例(5.0%)應用頭孢呋辛;泌尿外科17例患者中,2例(11.8%)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13例(76.5%)應用頭孢替唑,1例(5.9%)應用頭孢呋辛,1例(5.9%)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耳鼻喉科8例中,3例(37.5%)應用青霉素,3例(37.5%)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1例(12.5%)應用哌拉西林,1例(12.5%)應用頭孢他啶;普外科49例患者中,8例(16.3%)應用頭孢西丁,6例(12.2%)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4例(8.2%)應用青霉素,4例(8.2%)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2例(4.1%)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1例(2.0%)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4例(28.6%)應用哌拉西林,9例(18.4%)應用頭孢替唑,1例(2.0%)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心胸甲乳外科22例患者中,7例(31.8%)應用頭孢西丁,2例(9.1%)應用頭孢曲松,4例(18.2%)應用頭孢替唑,5例(22.7%)應用頭孢呋辛,3例(13.6%)應用頭孢他啶,1例(4.5%)應用左氧氟沙星。
2.2.2 198例患者中,應用抗菌藥物頭孢替唑19例(9.6%),頭孢西丁70例(35.4%),頭孢呋辛17例(8.6%),克林霉素磷酸酯29例(14.6%),青霉素7例(3.5%),頭孢哌酮舒巴坦鈉7例(3.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5例(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例(0.5%),哌拉西林15例(7.6%),頭孢曲松8例(4.0%),頭孢他啶16例(8.1%),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例(2.0%)。
2.3 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合理用藥情況 198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藥情況共79例(39.9%),其中包括預防用藥時間>24 h 19例,選擇藥物不適宜43例,單次用藥劑量不適宜13例,給藥實際時機不適宜4例。
Ⅰ類切口手術(shù)是指手術(shù)不涉及炎癥區(qū)、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體與外界相同的器官。國衛(wèi)辦2015年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以下簡稱指導原則)規(guī)定:Ⅰ類切口手術(shù)部位一般無污染,通常不需要預防用抗菌藥,但手術(shù)時間長、范圍大、涉及重要器官、存在高危因素等情況時可考慮預防用藥。本研究調(diào)查顯示,本院Ⅰ類切口手術(shù)中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率為35.9%;198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Ⅰ類切口手術(shù)中抗菌藥物應用主要以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西丁和頭孢呋辛為主,總占比43.9%,基本符合國家相關(guān)規(guī)定。其次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總占比15.6%;198例中不合理用藥率為39.9%。指導原則還顯示,Ⅰ類切口手術(shù)應以預防金黃色葡糖球菌為主,藥物以一代和二代頭孢菌素為主,不建議使用廣譜抗生素,而本院抗菌藥物應用主要集中在二代和三代頭孢菌素以及青霉素類,且抗菌藥物選擇合理性也較差。本調(diào)查結(jié)果雖然與國內(nèi)Ⅰ類切口手術(shù)普遍用藥情況相比較好[4],但與國家標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管理,從而為本院合理用藥管理的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做出貢獻。
[1]張振龍.46例胸外科圍手術(shù)期使用抗菌藥物的療效分析.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5(15):22-23.
[2]李兵,林鳳.136例膽結(jié)石手術(shù)期抗生素的應用分析.貴州醫(yī)藥,2014,38(5):427-428.
[3]張麗,翟所迪.Ⅰ類切口圍手術(shù)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的調(diào)查.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9,25(1):70-72.
[4]李仲群,趙明聰.我院I類切口手術(shù)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diào)查分析.當代醫(yī)學,2013,19(7):96-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19
2016-03-10]
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