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40例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觀察
孫靜
目的探索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氯氮平組和利培酮組,每組40例。氯氮平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單純的氯氮平進行治療,利培酮組在常規(guī)治療上加服利培酮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氯氮平聯合利培酮進行治療,觀察三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治愈6例,顯著進步22例,進步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0%;利培酮組治愈4例,顯著進步16例,進步7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67.5%;氯氮平組治愈5例,顯著進步17例,進步6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利培酮組、氯氮平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利培酮組、氯氮平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組均發(fā)生輕微的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惡心1例,靜坐不穩(wěn)1例,頭昏2例,困倦2例,錐外系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氯氮平組出現惡心2例,靜坐不穩(wěn)2例,頭昏2例,困倦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利培酮組出現惡心1例,靜坐不穩(wěn)2例,頭昏2例,困倦1例,錐外系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較單純采用氯氮平或單純采用利培酮治療臨床療效更佳,可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安全可靠。
精神分裂癥;氯氮平;利培酮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一種遷延難愈的致殘性疾病,需要長期的藥物維持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氯氮平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其藥代動力學檢測的研究對指導該藥在臨床上的安全使用有著實際意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盡管藥物治療是治療精神分裂癥并預防復發(fā)的主要方法,但仍有25%~40%的有效服藥患者飽受殘留精神癥狀的困擾。本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癥的患者,將其分成三組進行對比研究,觀察其各自臨床療效,擬探尋精神分裂癥治療的最佳用藥方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納入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29.1±8.0)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氯氮平組和利培酮組,每組40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首次發(fā)病,未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且入院前心電圖在正常范圍內;②入院前至少1周內未服用過任何藥物;③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④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分≥40分。排除標準:①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③其他疾病引起的體重及血糖升高的患者;④對藥物過敏或不耐受的患者;⑤精神分裂排除偏執(zhí)型和未定型以外的其他型。
1.3 方法 三組患者均給予患者常規(guī)治療。氯氮平組給予單純的氯氮平口服50~300mg/d,1~2次/d;利培酮組給予單純給予利培酮口服2~6mg/d,1~2次/d;觀察組氯氮平口服50~300mg/d,1~2次/d;給予利培酮口服2~6mg/d,1~2次/d。三組療程均為1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根據BPRS評定療效;②根據副反應量表(TESS)評分對不良反應進行評定其安全性;③根據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療效[3],臨床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傆行?治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愈6例,顯著進步22例,進步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0%;利培酮組治愈4例,顯著進步16例,進步7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67.5%;氯氮平組治愈5例,顯著進步17例,進步6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利培酮組、氯氮平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利培酮組、氯氮平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后各組均發(fā)生輕微的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惡心1例,靜坐不穩(wěn)1例,頭昏2例,困倦2例,錐外系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氯氮平組出現惡心2例,靜坐不穩(wěn)2例,頭昏2例,困倦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利培酮組出現惡心1例,靜坐不穩(wěn)2例,頭昏2例,困倦1例,錐外系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理主要是腦內遞質出現異常,導致腦內存在病變,而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過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是兩者相互作用共同導致精神分裂癥的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人類的生活質量。患者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傳統(tǒng)的抗精神藥物易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患者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幾率。由于過度鎮(zhèn)靜會導致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降低了服藥的依從性,影響治療的繼續(xù)進行[4]。本文從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應用藥狀況角度出發(f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利培酮作為一種抗精神病藥物,依從性好,不良反應少具有獨特的多巴胺D2受體和5-HT2均衡抗拮抗作用,我國已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上,氯氮平和利培酮是目前國內使用最廣泛的第2代精神病藥物[5]。氯氮平是屬乙胺類抗抑郁藥物,據報道具有雙重抑制去甲腎上腺素(NE)和5-羥色胺(5-HT)的攝取的作用,抑制多巴胺(DA)再攝取,對治療抑郁癥有良好的療效。氯氮平對多巴胺(DA4)(DA1)具有較強的阻滯作用,還具有抗組胺,抗β-腎腺素受體及抗膽堿的作用。
綜上所述,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較單純采用氯氮平或單純采用利培酮治療臨床療效更佳,可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1]金曉忠,呂文標.利培酮與氯氮平維持治療精神分裂癥三年隨訪對照研究.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3(4):280-281.
[2]趙婧,邢洪源,劉純巖,等.精神分裂癥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7):1217-1220.
[3]李原海.利培酮與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依從性對照分析.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2,12(1):20-21.
[4]秦霞,劉順發(fā).利培酮與氯氮平門診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觀察.華夏醫(yī)學,2002,15(1):60-61.
[5]廣建昆,蘇衛(wèi)華.分析利培酮與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3,13(20):194-1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4
2016-09-05]
117019 本溪市康寧醫(yī)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