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玲 姜述穎
前臂掌側淺靜脈改良留置針穿刺法探討
馬永玲 姜述穎
目的探討改變進針角度及留置針送管方法在前臂掌側淺靜脈穿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00例住院時間>15 d、手背手腕血管穿刺困難的二次手術患者,采用奇偶對照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改良組,各50例。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進針方法,改良組采用改良進針方法。比較兩組穿刺效果。結果常規(guī)組穿刺成功40例,成功率為80%;改良組穿刺成功47例,成功率為94%,改良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前臂掌側淺靜脈穿刺中,采用改良穿刺法能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
靜脈穿刺;進針送套管方法;前臂掌側淺靜脈;成功率
手部嚴重損傷患者,因一側手部外傷,需長期在健側手部進行輸液治療,部分住院時間較長的復合傷患者,由于長期反復多次的靜脈穿刺,在前臂背側靜脈穿刺困難時,前臂掌側淺靜脈成為靜脈輸液的備選靜脈[1]。本研究選擇選取住院時間>15 d、手背手腕血管穿刺困難的二次手術患者100例,采取兩種進針方法進行前臂掌側淺靜脈穿刺,比較穿刺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時間>15 d、手背手腕血管穿刺困難的二次手術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入選標準:長期反復多次靜脈輸液的二次手術患者;手背靜脈叢及前臂背側常用的中粗周圍靜脈發(fā)生硬化,靜脈穿刺困難;選取前臂掌側表淺靜脈進行穿刺;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奇偶對照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改良組,各50例。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進針法,改良組采用改良進針法,靜脈穿刺操作由同一人獨立完成,根據患者血管粗細及暴露長度選用貝朗安全型20-22號靜脈留置針。常規(guī)組進針方法:按照操作要求,在所選血管的近心端常規(guī)方法扎止血帶,常規(guī)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操作者左手拇、食指繃緊進針處皮膚,右手持針柄與皮膚呈20°在血管上方,針頭斜面向上直接進針穿刺,見回血后進針0.2~0.5cm退后針芯送入套管。改良組進針方法:采用前臂掌側淺靜脈改良留置針穿刺法,按照操作要求在所選血管的近心端常規(guī)方法扎止血帶[2],常規(guī)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操作者左手拇指繃緊血管下方2~3cm處皮膚,右手持針柄與皮膚呈5~10°在血管下方0.2~0.3cm處進針,穿過皮下后放低進針角度,與皮膚接近平行緩慢進針,見回血后右手不動,然后左手固定針芯,右手緩慢送套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判斷標準:穿刺時見回血,套管送入順利,用輸液敷貼固定,觀察30min,不發(fā)生腫脹,液體滴注良好為穿刺成功。穿刺針未刺入靜脈血管或刺入靜脈后未植入套管為穿刺失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常規(guī)組穿刺成功40例,成功率為80%;改良組穿刺成功47例,成功率為94%,改良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長期輸液的患者應從四肢遠心端靜脈開始穿刺,逐漸向近心端移動,有計劃的選擇靜脈穿刺部位。上肢常用的周圍靜脈輸液部位有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手背靜脈網[2]。長期反復靜脈輸液的住院時間較長的復合傷患者及手部嚴重損傷患者,常用靜脈遭受破壞,而前臂掌側靜脈由于不常用,比較表淺易于顯現(xiàn),成為靜脈穿刺困難患者行靜脈輸液的備選血管。采用常規(guī)進針法,直接在靜脈上方進針,由于血管表淺,往往破皮就直接進入血管;前臂掌側血管細而短,回血后血管的充盈度迅速下降,使再進針困難,極易穿透對側血管壁,套管針送入困難,使穿刺成功率減低。改良進針法,在血管下方先破皮,后進血管,避免回血外溢現(xiàn)象;5~10°進血管,避免因角度過大而刺破對面血管壁。良好的靜脈血管充盈度是保證一針見血的關鍵,扎止血帶前先讓患者手臂下垂,增加前臂血管的血液潴留,使血管更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時,左手拇指按壓血管下方,增加血管內壓力,也有利于血管充盈;見回血后不再進針,而是左手固定好針芯,右手輕送套管,外套管外又有針芯支撐可順利通過皮膚[3],增加套管送入的成功率;扎止血帶時間過長,導致靜脈淤血,皮膚顏色加深,不利于觀察靜脈,應盡量縮短扎止血帶時間,以上各項均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臨床實踐中兩組不同進針法對穿刺成功率有影響,改良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
使用靜脈留置套管針能減輕反復穿刺而造成的血管損傷和疼痛感,減少患者的痛苦,并且能較長時間的維持靜脈通路[4]。同時又能夠減少護士穿刺操作次數(shù),提高工作效率 ,靜脈穿刺時的疼痛與穿刺時皮膚所承受的壓力、進針角度、皮膚血管神經分布與皮膚結構有關。常規(guī)組以20°針頭斜面向上直接進針[5],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接觸面積相對較大,皮膚受損范圍大,痛覺明顯。改良組選擇5~10°進針,進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覺,留置針不是每天穿刺,相對來說穿刺成功率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在前臂掌側淺靜脈穿刺中,采用改良穿刺法能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
[1]蔣麗君,甘永梅,趙玉芳,等.無壓脈帶負壓式靜脈穿刺在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患兒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3):47-49.
[2]岳春華.改良后留置針穿刺方法在高齡患者中的應用.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4(1):179,181.
[3]趙士琴,宋江艷,崔靈靈,等.Y 型留置針替代改良賽丁格穿刺技術在 PICC 置管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4(10):20-21.
[4]余麗娟,魏素萍,王國蓉,等.安全型留置針在改良塞丁格法穿刺失敗后的替代應用研究.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9): 1099-1101.
[5]張海霞,馬曉靖,蔣榮猛,等.安全型留置針穿刺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應用.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4):514-5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78
2016-02-15]
264000 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