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鳳(云南大理州南澗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5700)
?
1例高齡腦梗死患者健側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jié)置換的護理體會
楊 鳳
(云南大理州南澗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5700)
【關鍵詞】偏癱;健側股骨頸骨折;護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水平提高,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增加。而腦血管意外后遺留肢體偏癱,活動不靈便,繼發(fā)骨質疏松導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偏癱側肌肉力量的不足和骨質疏松較對側明顯,所以髖部骨折多發(fā)生在偏癱側[1],而健側骨折的較少,相關文獻報道也比較少,但是由于日?;顒佣嗫拷龋坏┙裙晒穷i骨折患者的活動及心里壓力則非常巨大,術后的護理及功能鍛煉也比較困難?,F(xiàn)就我院收治的1例85歲腦梗死患者健側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經(jīng)過精心的治療及護理,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85歲。兩年前腦梗死后右側肢體遺留偏癱,扶拐行走。因跌倒致左側髖部疼痛伴功能障礙1天X線片示“左股骨頸骨折”入院。入院時查左髖關節(jié)外旋短縮畸形,髖部壓痛,末梢血運感覺正常。右側肢體活動受限,BP 170/90 mm Hg。入院后行患肢持續(xù)皮牽引,第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側骨水泥型股骨頭置換術,術后經(jīng)抗生素預防及對癥治療于術后14 d拆線出院。隨訪3個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能借助手拐行走。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存在著普遍的焦慮抑郁以及恐懼心理,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狀況[2]。該患者由于年齡偏大,有腦梗死病史,記憶力和理解力均下降。擔心手術失敗再也不能站立行走,同時害怕家人嫌棄,緊張、焦慮情緒明顯。我們根據(jù)患者及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詳盡的個性化護理方案。首先站在患者的角度,充分理解老人的處境,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并通過真誠熱心的服務、高效嚴謹?shù)淖o理操作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賴。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后才能進行有效溝通,鼓勵患者表達情緒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干預。鼓勵患者家庭成員參與幫助患者應對不良情緒,充分發(fā)揮家庭及社會的支持系統(tǒng),最終幫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撐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2.1.2 預防壓瘡:每2 h翻身一次同時按摩骨突處,鼓勵患者利用左側上肢、肩背部、枕部的力量及右側肢體盡力輔助做收腹抬臀動作;同時加強基礎護理工作,保持患者床單被褥及病服的清潔、干燥、平整最終患者未發(fā)生壓瘡。
2.1.3 一般護理:保持皮牽引的有效性,鼓勵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預防便秘,多喝水防止泌尿系感染,按時服用降壓藥密切觀察血壓變化使血壓控制在手術安全范圍內。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24 h內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心電監(jiān)護,每小時監(jiān)測血壓,待病情平穩(wěn)后改為每天監(jiān)測血壓一次。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及患肢血運情況,置外展墊于雙腿間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負壓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色、質、量,切口敷料有滲血時及時更換保持切口干燥。
2.2.2 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①下肢深靜脈血栓:人工髖關節(jié)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在40%~70%[3]。同時由于該患者右側肢體偏癱,極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術后1~4 d密切觀察下肢的血運、運動及皮膚是否發(fā)紅有無疼痛、腫脹、發(fā)紺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麻醉消失后即進行患肢的主動股四頭肌收縮練習,在護士和家屬的幫助下做踝關節(jié)的背伸跖屈運動。同時鼓勵患者活動偏癱側肢體,必要時協(xié)助其完成。指導患者家屬按摩下肢肌肉促進血液回流。在護患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沒有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②髖關節(jié)脫位:髖關節(jié)脫位是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在術后搬運患者回病房時即可發(fā)生。我們在搬運時采用三人搬運法,雙腿間夾枕將患肢平抬平放。臥床后雙腿間置外展墊,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翻身時雙腿間墊12 cm軟枕,各項操作需搬動時,將患者整個髖部及下肢抬起,動作需輕柔不要過快過猛。出院時指導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中雙腿不可交叉、不坐矮凳、不彎腰撿東西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維持體位的重要性。③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發(fā)生。
2.2.3 功能鍛煉: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目的:一方面是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避免臥床時間過長導致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原伴發(fā)疾病的惡化;另一方面是恢復肢體的功能[4]。對于腦梗死且健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與否至關重要。術后的康復鍛煉應根據(jù)個體差異,以主動為主被動為輔采用漸進性、全面性原則。該患者由于高齡、腦梗偏癱等不利因素,康復進程相對緩慢。根據(jù)患者情況我們和醫(yī)師一起制定了詳盡的功能鍛煉計劃,手術當天即行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及幫助行踝關節(jié)的背伸跖屈運動,術后第2天鼓勵其主動運動踝關節(jié)并幫助屈膝運動,第3天行直腿抬高運動,第4天則下床行走。該患者由于對側肢體癱瘓,活動不靈便同時害怕跌倒恐懼心理明顯,針對此問題我們首先采取雙人攙扶幫助其行走,然后單人攙扶行走,待其消除心理障礙后逐漸過渡到扶拐行走。
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高齡腦梗偏癱患者股骨頸骨折治療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圍術期護理及術后康復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成敗和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有效綜合護理和正確功能鍛煉是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并發(fā)癥、縮短臥床及住院時間的重要保證[5]。該患者由于存在高齡、腦梗,一側肢體偏癱另一側肢體股骨頸骨折等不利因素,因此我們在護理中密切觀察病情,發(fā)現(xiàn)護理問題及時制定詳盡的護理措施應對;做好心理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制定個性化的功能鍛煉措施使其順利度過手術難關,借助手拐站立行走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尚希福,方詩元,郝永強.腦中風偏癱患者股骨頸骨折治療方法探討[J].臨床中老年保健,2003,6(3):164-165.
[2] 張慧枝,曾慧,趙海霞.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現(xiàn)狀[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5,29(3):232-233.
[3] 朱通伯,戴克戎.骨科手術學(上冊)[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635-636.
[4] 劉雅克,徐華,劉璠,等.三中術式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9,11(4):322-326.
[5] 劉聯(lián)群.骨傷科專病護理路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170.
中圖分類號:R473.6;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