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
摘 要: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然而,現(xiàn)階段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效果較差。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尋找適合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學概述
1.有效教學內涵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進步或發(fā)展,其主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研究表明,探索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學習,對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有效教學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進行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學習。物理學研究的主體是物質運動最一般的規(guī)律和基本結構,這門學科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與有效教學的理念十分吻合,因此,將有效教學運用到初中物理課堂十分有必要,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國相比西方發(fā)達國家而言,物理學發(fā)展起步較晚,學生初中才開始接觸物理學。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沒有得到改進、學校用于物理實驗的硬件設施缺乏、教師水平有限、學校領導不重視等問題。例如,某一農村初中,教師在進行物理課堂教學時,涉及要做的物理試驗,受設備限制無法進行,因此學生不能動手操作,難以對物理現(xiàn)象有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沒有發(fā)生變化,仍是以授課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又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問題的探討,這樣既沒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效率。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的高中教學,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筆試的成績成為評價學生的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對初中物理教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施策略
1.教學前的分析準備工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才具有意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物理學的普遍應用和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得學生對物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由于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之間的物理學水平也有著很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僅憑客觀想象對學生施教,要對學生進行深刻的分析。對學生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生活閱歷的分析、學生認知水平的分析、學生日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愛好分析。通過這些分析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和興趣愛好,進行課堂教學前的準備。在進行課堂教學前的準備時,要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愛好出發(fā),結合初中物理教材,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
2.制訂教學計劃
課堂教學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時間要求和具體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因此,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制訂教學計劃。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首先要對整個初中物理教學的內容、順序和教學時間進行統(tǒng)籌計劃,可以根據(jù)初中物理的整個課程進度,明確課程目標,確立教學內容,理清教學順序,把握教學時間。還需針對每一個課時制訂相應的課時計劃,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材和教學評價等。
3.轉變教學方式
影響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老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沒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也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因此為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教師要轉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活躍課堂氣氛,組織學生展開針對性問題的討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它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提高,為學生在以后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科目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沈亮.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