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英
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在腦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陳杰英
目的探討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在腦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80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運動功能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干預后不同時間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別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不同時間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分別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在改善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及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方面療效顯著,值得借鑒。
腦梗死;急性期;康復護理;心理護理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殘率較高,此類患者可存在負性心理情緒,影響到臨床治療和康復效果。護理干預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康復和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觀察康復護理及心理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運動功能障礙改善情況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同時排除腦出血所致腦梗死、合并有嚴重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不能和醫(yī)護人員正常語言交流以及不能完成實驗過程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平均年齡(66.4±3.9)歲,女18例,平均年齡(65.1±4.5)歲;病程最短3.1年,最長8.9年,平均病程(5.4±2.1)年;文化程度:大學及大專文化14例、中專及中學文化21例、小學及文盲5例。對照組男23例,平均年齡(65.1±4.3)歲,女17例,平均年齡(64.2±3.9)歲;本組患者病程最短3.5年,最長9.1年,平均病程(5.5±2.7)年;文化程度:大學及大專文化13例、中專及中學文化22例、小學及文盲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腦梗死急性期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病情改變情況、用藥指導、簡單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①心理護理干預。腦梗死發(fā)生后,患者因為病情及軀體相關功能障礙,存在心理負性情緒,同時害怕和擔心家人對其置之不理等,導致患者心理壓力程度增加。所以,對急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要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況,并對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干預。首先患者所在病房環(huán)境保持清潔干凈,定期消毒。培養(yǎng)患者相關興趣,利于長期緩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緒。教會患者放松心情,緩解患者心理負性情緒。②康復護理干預。首先在責任護士的帶領下,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和肢體功能障礙情況為其制定有計劃的康復護理計劃。在急性期康復護理干預下進行康復訓練:發(fā)病后的第1周,護理人員和主治醫(yī)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康復護理干預,包括正確擺放肢體、對患者進行按摩、定期變換體位等,15~30min/次,2次/d。發(fā)病后2~3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進行康復鍛煉,如床上單雙橋訓練、訓練患者的排便、翻身等動作,對患者的起、坐、站等動作進行訓練,1~2次/d,30~40min/次。而后根據(jù)患者具體功能鍛煉情況,制定進一步改善其運動功能的功能鍛煉計劃。
1.3 觀察指標 采用腦梗死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對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1、2、3周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情況進行評分。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1、2、3周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干預前和干預后1、2、3周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30.11±3.69)、(22.91±2.14)、(18.19±1.87)、(15.63± 1.04)分;對照組干預前和干預后1、2、3周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30.23±2.01)、(26.69±2.71)、(22.39±2.17)、(20.69±1.56)分。干預前觀察組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不同時間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別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不同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干預前和干預后1、2、3周的Fugl-Meyer量表評分分別為(15.23±2.58)、(26.98±3.11)、(32.94±2.34)、(46.62±4.61)分;對照組干預前和干預后1、2、3周的Fugl-Meyer量表評分分別為(15.44±2.69)、(19.63±3.32)、(22.64±3.04)、(30.17±5.14)分。干預前觀察組的Fugl-Meyer量表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不同時間的Fugl-Meyer量表評分分別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急性期除了藥物治療外,護理干預在其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加強護理干預是改善此類預后的關鍵[1,2]??祻妥o理干預在急性腦梗死功能恢復方面必不可少。對于腦梗死急性期患者來說,心理情緒改變常常存在,改善此類患者心理情緒對提高其康復效果起到促進作用。康復護理在此類患者功能鍛煉中起著協(xié)調、協(xié)助及督促作用,是此類患者實施康復鍛煉的前提和康復鍛煉計劃的制定及實施[3]。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觀察組干預后不同時間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不同時間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減少情況優(yōu)于同期的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所以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在改善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及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方面具有顯著護理效果,值得借鑒。
[1]楊文郁,趙玉蓮.急性期腦梗死藥物治療中的護理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113.
[2]劉華麗.152例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藥物治療的護理.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30):124.
[3]王瑩.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變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4,10(17):24-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65
2015-08-24]
473000 河南省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監(jiān)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