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志梅(通化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吉林 通化 134000)
?
細致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觀察
欒志梅
(通化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摘要】目的 觀察及研究細致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程度。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20例和觀察組(細致健康教育組)20例,然后將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情緒狀態(tài)以POMS量表進行評估,并比較兩組健康教育前后的評估結(jié)果。結(jié)果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POMS量表評估結(jié)果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健康教育后觀察組各個方面的評估分值均好于對照組,P均<0.05,兩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 細致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更為積極,為患者以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接受治療奠定了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細致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情緒狀態(tài)
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不僅僅治療干預措施對其治療效果影響較大,且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對其影響也極大,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干預的過程中,其情緒狀態(tài)也是重要的干預方面[1]。本文中我們即就細致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觀察研究,研究結(jié)果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20例和觀察組(細致健康教育組)20例。對照組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40~77歲,平均年齡(64.6±7.8)歲,其中下壁梗死13例,其他部位梗死7例;文化程度:小學和初中11例,初中以上9例。觀察組的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4.8±7.7)歲,其中下壁梗死14例,其他部位梗死6例;文化程度:小學和初中12例,初中以上8例。兩組患者的上述基本情況數(shù)據(jù)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因此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以常規(guī)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包括進行疾病知識、治療知識、注意事項及其他方面的健康教育。觀察組則以細致的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包括對常規(guī)健康宣教細致進行細節(jié)方面的劃分,即將每個步驟進行細分,然后對患者的需求進行評估,并將患者的需求融入到對每位患者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當中,并根據(jù)患者的理解能力選取合適的溝通方式進行教育,另外,將宣教的方式進行多樣化處理,如以板書、圖冊、多媒體及其他多種形式進行表現(xiàn),以使患者感受到重視程度的提升,對于內(nèi)容也更易于理解及記憶。然后將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情緒狀態(tài)以POMS量表進行評估,并比較兩組健康教育前后的評估結(jié)果。
1.3 評價標準:POMS量表中包括對疲乏、緊張、慌亂、抑郁、憤怒及精力、自尊感的評估,其中前五項為負性情緒,后兩項為正性情緒,其表達程度與分值成正比[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中的檢驗軟件及檢驗包括SAS5.0、t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健康教育前對照組的POMS量表中疲乏、緊張、慌亂、抑郁、憤怒及精力、自尊感評分分別為(62.56±5.93)分、(70.84±6.54)分、(67.38±6.28)分、(72.32±6.55)分、(60.15±5.97)分及(41.51 ±3.96)分、(35.85±4.12)分,觀察組的疲乏、緊張、慌亂、抑郁、憤怒及精力、自尊感評分分別為(62.58±5.91)分、(70.89± 6.49)分、(67.40±6.24)分、(72.34±6.50)分、(60.20±5.92)分及(41.53±3.89)分、(35.89±4.09)分。
健康教育后對照組的疲乏、緊張、慌亂、抑郁、憤怒及精力、自尊感評分分別為(55.46±5.20)分、(60.53±6.10)分、(58.28 ±5.73)分、(64.38±5.87)分、(50.28±4.68)分及(50.65± 4.34)分、(43.76±4.34)分,觀察組的疲乏、緊張、慌亂、抑郁、憤怒及精力、自尊感評分分別為(45.68±4.54)分、(48.28±5.34)分、(50.17±5.42)分、(55.56±5.25)分、(41.33±4.19)分及(60.27 ±4.68)分、(52.70±5.18)分。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POMS量表評估結(jié)果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健康教育后觀察組各個方面的評估分值均好于對照組,P均<0.05,兩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僅僅存在身體上的不適感,心理情緒方面的異常也極為突出,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情緒方面的改善也是極為重要的方面。而較多研究顯示,心理情緒方面的不良波動也是影響其病情及治療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不良情緒方面的緩解更為必要。
本文中我們即就細致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觀察研究,并與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患者進行比較,結(jié)果顯示,細致健康教育對患者的POMS量表評分改善作用更為突出,這不僅僅說明患者的心理情緒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也說明患者的治療信心得到了有效的提升[3]。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細致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更為積極,為患者以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接受治療奠定了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鄧萍.多元文化護理理論對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14,12(10):908-911.
[2] 丁小琴,顧曉燕,吳冬琴,等.品管圈管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yīng)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7):119-120.
[3] 陳麗華,錢紅繼,陳志芳.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yīng)用效果比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3): 458-459.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2-02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