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鳳 孫成林
作者單位:110024 沈陽,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普外一科通訊作者:孫成林,Email:scl9999@163.com
?
大隱靜脈內翻剝脫聯合Trivex旋切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體會
劉宗鳳 孫成林
作者單位:110024 沈陽,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普外一科通訊作者:孫成林,Email:scl9999@163.com
【摘要】目的 探討大隱靜脈內翻剝脫聯合Trivex旋切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2010年2月—2015年2月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收治的232例應用大隱靜脈內翻剝脫聯合Trivex旋切術治療的大隱靜脈曲張病人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術后5例(2.16%)患肢小腿部切口出現感染,經抗炎治療5~7 d后治愈;10例(4.31%)患肢出現感覺異常,觀察3~6個月后逐漸消失;213例(91.81%)患肢出現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與淤斑,1個月內均吸收消失;術后隨訪6~12個月無1例復發(fā)。結論 應用大隱靜脈內翻剝脫聯合Trivex旋切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療效顯著,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美觀、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大隱靜脈曲張;手術治療;內翻剝脫術;Trivex旋切術;療效
大隱靜脈曲張是普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手術是治愈的唯一方法。隨著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的進步,其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院于2010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大隱靜脈曲張內翻剝脫聯合Trivex旋切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232例,取得了較好療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32例大隱靜脈曲張中,單側216例、雙側16例;男118例、女114例;年齡34~75歲,平均(55±5.6)歲;術前按CEAP分級[1],C2級46例、C3級41例、C4級88例、C5級33例、C6級24例。所有病人術前均行下肢血管彩超檢查及深靜脈通暢實驗,證實深靜脈均通暢、深靜脈瓣膜功能基本良好。全部病人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病人術前取站立位,用紅色記號筆標記患肢的曲張靜脈。
1.2.2 手術材料 采用美國Smith-Nephew公司的Trivex系統(tǒng),包括主機、Trivex動力旋切刀、冷光源及加壓注水系統(tǒng)。麻腫液由生理鹽水1 000 mL+腎上腺素2 mL+2%利多卡因40 mL配制而成。
1.2.3 手術方法 病人均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巾。大隱靜脈主干處理:取患肢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1.5 cm斜切口,找到大隱靜脈,距股隱靜脈交界0.5 cm處切斷大隱靜脈,近心端結扎,各屬支無需結扎,遠心端扎于剝脫器上。一助手同時于內踝前方0.5 cm橫切口,切斷并結扎大隱靜脈起始端,經大隱靜脈遠端向上插入剝脫器至大隱靜脈根部,自上而下完整內翻剝脫大隱靜脈主干,壓迫大隱靜脈走行區(qū)止血,絲線縫合上下切口。曲張靜脈處理:接好旋切儀器,關閉手術燈。在曲張靜脈附近選擇切口(長約3 mm),切口可交替使用。將帶灌注液的冷光源通過切口插入曲張靜脈下方約3 mm,注入麻腫液,以顯示曲張靜脈。通過另一切口插入旋切刀,切割、打碎并吸出曲張靜脈碎片,隨后盡可能擠出積液及積血,切口不用縫合,直接貼切口小貼。
1.2.4 術后處理 術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患肢;術后6 h囑病人下床活動;術后3 d換藥,切口愈合良好者出院;術后繼續(xù)彈力繃帶包扎2周;2周后改穿彈力襪3個月;術后隨訪6~12個月。
所有病人手術均順利完成,每條患肢平均手術時間(30±6.5)min;平均住院時間(5±1.5)d;麻腫液平均用量(1 000±307.5)mL;所有病人曲張靜脈團及酸脹感均消失;有皮膚改變者均獲明顯改善;有皮膚潰瘍者均治愈。術后5例(2.16%)患肢小腿部切口出現感染,經抗炎治療5~7 d后治愈;10 例(4.31%)患肢出現感覺異常,觀察3~6個月后逐漸消失;213例(91.81%)患肢出現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與淤斑,1個月內均吸收消失;術后隨訪無1例復發(fā)。
大隱靜脈曲張是普外科常見的外周血管疾病,以左下肢多見,雙側下肢可先后發(fā)病[2],常影響到病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需要手術治療。本病的傳統(tǒng)手術方法為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3],具有切口多且長、創(chuàng)傷大、手術時間長、恢復慢、影響美觀等缺點。近年來,微創(chuàng)技術迅速發(fā)展,大隱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腔內射頻閉合術、電凝術、硬化劑注射、Trivex旋切術等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符偉國首先在國內開展并推廣Trivex旋切術,手術適應證廣,適用于深靜脈通暢的全部靜脈曲張病例[4]。我院采用Trivex旋切術聯合大隱靜脈內翻剝脫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心得體會如下。①大隱靜脈曲張后,血管壁變硬變脆,因此在手術剝離過程中容易被拉斷,術中出血量大;大隱靜脈內翻剝脫術采用剝離器內翻剝脫大隱靜脈主干,解決了大隱靜脈血管壁自身抵抗力強度差所致斷裂問題[5-6];而且內翻抽離過程中,可減少對周圍組織及神經的損傷;因此,病人術后出現疼痛及感覺異常的幾率降低。本組中有10例術后出現感覺異常,觀察3~6個月后逐漸消失。②Trivex旋切術切口選擇:Trivex旋切術切口僅為3 mm,切口小且少,術后恢復快,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切口的選擇要以最大程度去除曲張靜脈、有利于手術操作并盡量減少切口為目標,可交替使用切口;切口選擇在曲張靜脈附近,避開病變區(qū)域皮膚,否則易造成切口不愈合。③盡量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旋切刀在旋切過程中應避免大面積分離周圍組織,僅需將旋切刀插入皮下,沿曲張靜脈走形進行旋切,將曲張靜脈打碎吸出即可,切勿插入過深,旋切范圍無需超過靜脈邊緣。④降低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術后強調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一般為術后平躺6 h即可下床活動;彈力繃帶纏繞2周后改為穿彈力襪;術后可應用活血化淤的藥物,對于靜脈血栓高風險的病人可以抗凝治療。本組無1例出現靜脈血栓。⑤減少皮下血腫與淤斑:皮下血腫與淤斑一般與術中未將淤血與麻腫液擠干凈、術后未纏彈力繃帶或纏得不結實有關。因此,術中應將組織內淤血擠干凈,用麻腫液反復沖洗創(chuàng)腔直至液體顏色較淺,并盡量將麻腫液擠干凈;術后應加壓纏彈力繃帶。本組213例(91.81%)患肢出現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與淤斑,1個月內均吸收消失。⑥減少切口感染:對于術前既有靜脈炎及感染的病人,應先控制炎癥,待好轉后再行手術治療;對于術后出現切口感染者,應用抗生素治療效果滿意。本組5例(2.16%)患肢小腿部切口出現感染,經抗炎治療5~7 d后治愈,預后好。
綜上所述,我院采用大隱靜脈曲張主干內翻剝脫術聯合Trivex旋切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療效滿意,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美觀、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柏根.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與CEAP分類系統(tǒng)[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5,10(1):1-3.
[2] 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614.
[3]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中冊)[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16-1221.
[4] 陳茂林,李智.Trivex旋切去除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92例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3,35(2):132-134.
[5] 周瑞耀,張海峰,曹高建,等.帶藥紗布血管床填塞改良大隱靜脈內翻剝脫+Muller術臨床應用觀察[J].現代實用外科,2014,26(2):152-154.
[6] 張喜,鄧鏡龍,鄧建國.Braun靜脈剝脫器與傳統(tǒng)剝脫器治療大隱靜脈曲張對比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3(1):69-70.(
臨床經驗薈萃
收稿日期:2015-08-29)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1-0059-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27
【中圖分類號】R6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