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璇,何林濤
(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浦東新區(qū)201306)
《公共組織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陳璇,何林濤
(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浦東新區(qū)201306)
文章首先指出了在現(xiàn)有公共組織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特別是,結合“慕課化”管理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方法的特點,給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這些教學方法的建議。
公共組織會計;教學改革;教學
公共組織會計是以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為目的,以預算管理為中心,適用各級政府、各級各類行政單位和事業(yè)單位的一種專門會計。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yè)單位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由于以上會計主體的特殊性,預算會計跟企業(yè)會計有較大差異,屬會計的另一分支。學習本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企業(yè)會計基礎理論和方法應用于非營利資金的管理領域。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政府職能和政府預算管理體制的了解。
(一)定位不準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將該門課程定位為專業(yè)選修課程。筆者所在學校將該門課程設置為2學分,32學時,且全為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課程設置在大學三年級下半學期開設。
(二)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實踐教學
目前《公共組織會計》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方法,一般還是以任課教師“填鴨式”地講授為主,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發(fā)掘不夠,對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缺乏鼓勵和引導。因為政府、事業(yè)單位的特殊性,加之會計學生數(shù)量眾多,高校很難和這些單位安排實習基地,所以導致這門課程在課堂教學之外,通常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對學生針對公共組織會計實務操作和訓練的指導。
(三)成績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最重要的參與者,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從學生角度來看,該門課程一直處于學科邊緣化狀態(tài)。會計專業(yè)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之前學習的是企業(yè)會計知識,沒有接觸過政府財政系統(tǒng)的相關業(yè)務,同時課程考核也是以卷面成績?yōu)橐罁?jù)。
(一)改革課程體系設置
《公共組織會計》和“財務會計”共同組成我國會計的綜合體系,但是在課程設置上一般將這門課設置成專業(yè)選修課。要強調《公共組織會計》這門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yè)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把這門課程在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改為專業(yè)必修課。其次,在開設的時間方面,也應該有所提前,開設在大二下學期,在“財務會計”同時,在選修課程上要開設財政學,讓學生對國家預算管理體制,預算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二)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
任課教師可以引入多主題研討式教學[1],根據(jù)最新的研究熱點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每一章節(jié)都在課前給學生若干個主題展開研討,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通過抽簽來選擇研討的主題,給學生1周左右的時間查資料、分析問題、做幻燈片,以小組為單位,對研究成果以演講的形式介紹給全班同學,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外,還應引入實驗和實踐環(huán)節(jié)[2],高校應該利用自身作為事業(yè)單位的優(yōu)勢,和本校財務處充分溝通,把一個完整會計期間的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整理收集出來,作為學生實驗環(huán)節(jié)的真實資料。另外其他事業(yè)單位、政府財政部門、行政單位的數(shù)據(jù),可以用模擬數(shù)據(jù)來代替,讓學生不僅對相關業(yè)務處理流程有感性的認識,而且能夠提高對實際業(yè)務的操作能力。
(三)引入“慕課化”管理
在“慕課化”管理模式中[3],微視頻內容的選擇應該是每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這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熟練把握與精巧設計。視頻的時間控制在5到15分鐘之間,爭取一個視頻解決一個知識點。如“財政直接支付”與“財政授權支付”的應用,由于該知識點貫穿本課程各個模塊,因此,教師應作為重點內容錄制視頻。同時對于“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的使用,事業(yè)單位凈資產核算等知識點,學生容易遺忘與混淆,都應錄制獨立視頻進行輔助學習。
(四)借助微信群等方式與學生互動答疑
慕課在每個視頻旁邊都有一個對應的討論區(qū)或論壇,供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互動來獲取知識。答疑的過程不由教師主導,而是集體式、開放式。借鑒慕課經驗,通過新型的社交軟件、即時通訊工具等方式,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如通過創(chuàng)建微信群的方式,教師和學生都加入該群。借助微信群等方式教師布置拓展材料閱讀、進行在線作業(yè)提交、階段測驗等。
(五)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
“慕課化”管理模式下,課程通過網上學習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因此最終考核成績也是由網上評價和筆試兩部分組成[4]。教師可依據(jù)視頻觀看進度、提問的難度、解答問題的參與度、精準度、拓展資料學習進度、作業(yè)的完成等情況,對學生在線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考查,從而確定學生在線學習成績。筆試成績則是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卷面上所取得的成績。
[1]李歲江.預算會計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5(12): 27-28.
[2]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 61-64.
[3]艾賓.高校圖書館“3+2+1”慕課化信息服務模式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6(5):25-30.
[4]許廣元.高職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9):83-84.
[責任編輯張敬亞]
G64
A
1673-9132(2016)34-0018-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08
陳璇(1976-),女,四川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