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繼
(青海省共和縣切吉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青海共和 813099)
共和縣切吉鄉(xiāng)牛羊衣原體病血清學調查
高繼
(青海省共和縣切吉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青海共和813099)
共和縣切吉鄉(xiāng)是一個以牛羊養(yǎng)殖為主的牧區(qū),近年來,部分牛羊發(fā)生流產現象,嚴重地影響到了當地畜牧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導致流產的原因主要是布氏桿菌病和衣原體病,但是通過對牛羊進行布氏桿菌病血清學調查,結果全部為陰性,于是筆者懷疑是衣原體病導致的牛羊流產,為了掌握共和縣切吉鄉(xiāng)牛羊衣原體病的感染情況,2014~2015年,應用間接血凝試驗(IHA)對牛血清300份、羊血清200份進行了衣原體病血清學檢測,檢出牛血清陽性12份,陽性率為4%,羊血清陽性18份,陽性率為9%.結果表明共和縣切吉鄉(xiāng)牛羊群中有衣原體病感染,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牛羊衣原體病血清學調查
共和縣切吉鄉(xiāng)位于共和盆地西南部.東鄰塘格木鎮(zhèn),西界海西州都蘭、烏蘭兩縣,北接黑馬河、石乃亥兩鄉(xiāng),南與興??h毗鄰.面積4175.02km2.地勢平坦遼闊,平均海拔3000~3500m,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50mm,無霜期60d,農作物生長季為145~165d.切吉鄉(xiāng)是一個以牧為主,農業(yè)為輔的鄉(xiāng),現有耕地3127.87hm2,可利用草場面積33.71萬hm2.全鄉(xiāng)轄8個村民委員會,24個社和1個社區(qū).2015年底,全鄉(xiāng)各類牲畜存欄467466頭、只(匹),其中羊434527只,牛29823頭,豬970頭,馬1700匹,駱駝38峰,其它畜禽408只(羽),牛羊占總牲畜的99.3%。
衣原體病是由鸚鵡熱親衣原體引起牛、羊等多種動物的傳染病.臨診病理特征為流產、肺炎、腸炎、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和腦炎。
鸚鵡熱親衣原體是衣原體科、親衣原體屬的成員.衣原體成球形或卵圓形,大小為0.2~1.0μm,革蘭氏染色陰性.生活周期各期中其形態(tài)不同,染色反應也不同,姬姆薩法染色,形態(tài)較小、具有傳染性的原生小體被染色成紫色,形態(tài)較大、無傳染性的繁殖型初體被染色成藍色.受感染的細胞內可查見各種形態(tài)的包涵體,主要由原生小體組成,對疾病診斷有特異性.衣原體在一般培養(yǎng)基上不能繁殖,在雞胚和組織培養(yǎng)基中能夠增殖.小鼠和豚鼠具有易感性.鸚鵡熱親衣原體抵抗力不強,對熱敏感,感染雞胚卵黃囊中的衣原體在-20℃可保存數年.0.1%福爾馬林、0.5%石碳酸、70%酒精、3%氫氧化鈉均能將其滅活.衣原體對青霉、四環(huán)素、紅霉素等抗生素敏感,而對鏈霉素有體抗力.對磺胺類藥物,沙眼衣原體敏感,而鸚鵡熱親衣原體則有抗藥性。
鸚鵡熱親衣原體可感染多種動物,但常為陰性經過.家畜中、牛較為易感,禽類感染后稱為"鸚鵡熱"活"鳥疫".許多野生動物和禽類是本菌的自然貯存宿主.患病動物和帶菌動物為主要傳染源,可通過糞便、尿液、乳汁、淚液、鼻分泌物,以及流產的胎兒、胎衣、羊水排出病原體,污染水源、飼料及環(huán)境.本病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及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感染;也可通過交配或用患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而感染,子宮內感染也有可能;蜱、螨等吸血昆蟲叮咬也可能傳播本病.本病一般呈散發(fā)性活地方性流行,密集飼養(yǎng)、營養(yǎng)缺乏、長途運輸或遷徙、寄生蟲侵襲等應激因素可促進本病的發(fā)生、流行。
3.1材料和方法
3.1.1材料
(1)待檢血清.采自共和縣切吉鄉(xiāng)加什科、祁加、喬夫旦、莫合、東科、塔秀6村牛血清300份,羊血清200份。
(2)診斷試劑.每年所用衣原體標準抗原,標準陰性、陽性血清。
(3)儀器.96孔110°V型血凝板,微量振蕩器、恒溫箱、微量加樣器等。
3.1.2方法
(1)加稀釋液.在96孔110V型血凝板上每孔加稀釋液75μl。
(2)稀釋待檢血清.用微量加樣器取待檢血清25μl,加入第1排第1孔,并將塑咀插入孔底,右手拇指輕壓彈簧1~2次混勻(避免產生過多的氣泡),從該孔取出25μl移入第2孔,混勻后取出25μl移入第3孔,混勻后從第3孔取出25μl丟棄.此時第一排1~3孔待檢血清的稀釋度(稀釋倍數)依次為:1:4、1:8、1:16.其他待檢血清、標準陰性、陽性血清均按此法稀釋。
(3)加抗原.被檢血清各孔、陰性對照血清各孔、陽性對照血清各孔、稀釋液對照孔均各加衣原體血凝抗原(充分搖勻,瓶底應無血球沉淀)25μl,血凝板置于微量振蕩器上1~2min,然后將血凝板放在白紙上觀察各孔血紅球是否混勻,不出現血球沉淀為合格.蓋上玻板,37℃恒溫箱靜置1.5~2h判定結果,也可延至翌日判定。
(4)判定標準.在陽性各稀釋度完全凝集,陰性、空白對照不發(fā)生凝集,試驗成立;對照成立的前提下,被檢血清1:16孔出現"++"以上者為陽性,1:4孔出現"+"者為陰性,1:4孔"++"、1:16孔"+"以下者為可疑。
3.2結果
2014年檢測牛血清共150份,陽性數4份,陽性率為2.67%,檢測羊血清共100份,陽性數7份,陽性率為7%;2015年檢測牛血清共150份,陽性數8份,陽性率為5.33%,檢測羊血清共100份,陽性數11份,陽性率為11%(見附表)
3.3討論
3.3.1檢測結果表明,共和縣切吉鄉(xiāng)牛羊群中存在衣原體病的感染,從2014~2015年牛羊衣原體病血清學檢測結果表中明顯看出,陽性率逐年上升,而且羊的平均陽性率(9%)高于牛的平均陽性率(4%).因此我們畜牧獸醫(yī)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廣大牧民群眾應該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重視對該病的防治工作。
3.3.2防治(1)加強飼養(yǎng)、衛(wèi)生管理,消除各種誘發(fā)因素,防止寄生蟲侵襲,避免羊群、牛群與鳥類接觸,杜絕病原體傳入. (2)平時加強對引進種畜禽的隔離檢疫,嚴格防止病原侵入. (3)定期開展流行病學和血清學調查,及時淘汰檢出的陽性畜,切斷病原傳播途徑。(4)發(fā)生本病時流產母畜及其所產犢牛、羔羊,應及時隔離,流產胎盤及排出物應予無害化處理,污染的畜棚、圈舍、場地等環(huán)境用2%氫氧化鈉溶液、5%來蘇爾溶液等進行徹底消毒。(5)在衣原體病流行地區(qū)制定疫苗免疫計劃,定期對母畜和種公畜進行預防接種,同時做好免疫抗體檢測工作。(6)治療,可肌肉注射氟苯尼考5~10mg/kg,每天一次連用一周;或肌肉注射青霉素,每次160~32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d.也可將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混與飼料連用1~2周。
[1]魏有梅.共和縣牛羊衣原體病血清學調查[J].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5,(2):49-50.
[2]謝昌元,王光華.青海省羊衣原體病綜合防治措施[J].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2013,(3):39-40.
[3]陳懷濤.牛羊病診治[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0:194-195.
[4]張宏偉.動物疫病[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