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茹(鐵嶺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治療信心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王宏茹
(鐵嶺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目的 分析及研究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治療信心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鐵嶺市中心醫(yī)院的75例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采用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進行評估,然后將其中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社會支持程度者的評分進行比較。結(jié)果 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的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評分較低,且其中年齡較低、男性患者、文化程度較高及社會支持程度較高者的評分及≥26分者比例均高于年齡較高、女性患者、文化程度較低及社會支持程度較低的患者,P均<0.05,各個分類之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 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治療信心較低,且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社會支持程度均是對此類患者治療信心影響較大的因素。
腦梗死;康復(fù)期;治療信心;影響因素
腦梗死作為臨床危害極大的一類心腦血管疾病,其早期治療后,康復(fù)期的治療干預(yù)也極為重要,此階段的治療時間較長,且難度較大,因此患者中較多因此表現(xiàn)出治療信心低下的情況[1],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信心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價值較高。本文中我們就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治療信心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本院的75例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60歲者29例,≥60歲者46例;文化程度:小學和初中35例,中專和高中25例,高中以上15例;社會支持程度:較高者41例,一般者20例,較低者14例。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積極配合研究。
1.2方法:將75例患者均采用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進行評估,然后將其中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社會支持程度者的評分及≥26分者比例進行比較。
1.3評價標準: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包括10個與自信心相關(guān)的問題,將10個問題均進行改良,設(shè)定為與治療相關(guān)的問題,本量表總分范圍為15~4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信心越高,≥26分表示自信心較高[2]。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檢驗方面采用軟件SPSS16.0,研究中需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的數(shù)據(jù)僅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分析,檢驗水準α=0.05。
75例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的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評分為(25.12± 2.68)分,評分及≥26分者35例,所占比例為46.67%。
40例男性患者的自信心評分為(30.56±3.10)分,評分及≥26分者24例,所占比例為60.00%,35例女性患者的自信心評分為(21.84± 2.34)分,評分及≥26分者11例,所占比例為31.43%。
29例<60歲者的自信心評分為(29.48±3.05)分,評分及≥26分者18例,所占比例為62.07%,46例≥60歲者的自信心評分為(20.84± 2.40)分,評分及≥26分者17例,所占比例為36.96%。
35例小學和初中者的自信心評分為(18.38±2.20)分,評分及≥26分者7例,所占比例為20.00%,25例中專和高中者的自信心評分為(24.96±2.59)分,評分及≥26分者14例,所占比例為56.00%,15例高中以上者的自信心評分為(30.69±3.14)分,評分及≥26分者14例,所占比例為93.33%。
41例社會支持程度較高者的自信心評分為(31.35±3.23)分,評分及≥26分者25例,所占比例為60.98%,20例一般者的自信心評分為(25.85±2.73)分,評分及≥26分者8例,所占比例為40.00%,14例較低者的自信心評分為(19.40±2.35)分,評分及≥26分者2例,所占比例為14.29%。
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的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評分較低,且其中年齡較低、男性患者、文化程度較高及社會支持程度較高者的評分及≥26分者比例均高于年齡較高、女性患者、文化程度較低及社會支持程度較低的患者,P均<0.05,各個分類之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腦梗死的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在我國的發(fā)病具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對其重視程度也進一步提升,而腦梗死急性期后的康復(fù)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而這對于患者的治療信心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且較多患者的康復(fù)效果呈現(xiàn)較為緩慢,因此對此類康復(fù)期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治療信心的建立是必要的基礎(chǔ)前提。而要達到較好的提升患者治療信心的目的,對于治療信心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掌握是必要的基礎(chǔ)[3]。本文中我們就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治療信心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及研究,結(jié)果顯示,腦梗死患者的知心信心較低,且其中年齡較低、男性患者、文化程度較高及社會支持程度較高者的質(zhì)量信心均高于年齡較高、女性患者、文化程度較低及社會支持程度較低的患者,說明上述因素均對患者的治療信心有較大的影響,因此也提示我們應(yīng)加強對這些因素的重視及干預(yù)。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腦梗死康復(fù)期患者治療信心較低,且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社會支持程度均是對此類患者治療信心影響較大的因素,應(yīng)給予這些方面以針對性的干預(yù)。
[1] 吳英報,李斌.針對性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康復(fù)治療依從性及效能感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7):131-132.
[2] 管新妹,沈敬敬,丁愛萍,等.自我效能護理干預(yù)在輕中型顱腦損傷患者康復(fù)期的應(yīng)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 (12):137-138.
[3] 呂勇,陳愛秋.護理干預(yù)對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認知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的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43(19):2349-2352.
R743.3
B
1671-8194(2016)23-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