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之適用關系

      2016-02-01 10:25:44
      法制博覽 2016年13期
      關鍵詞:工傷保險

      尹 竹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 401120

      ?

      論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之適用關系

      尹竹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401120

      摘要: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適用競合的情形日益顯著。因我國相關立法欠缺,對相關法條的理解也是眾說紛壇,實踐中兩者的適用更顯困難。本文主要借鑒了國外對兩者適用關系所采取的模式,對我國的立法與司法現(xiàn)狀以及今后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工傷保險;民事人身損害賠償;適用模式

      勞動雇傭關系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本屬侵權法調整的范疇,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勞動雇傭關系逐漸產業(yè)化、復雜化,社會保險被引入社會勞動關系領域。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實際上為勞動者提供了雙重救濟途徑,兩者之間如何適用這一問題亟待解決。因我國法律規(guī)定模糊,地方立法也有沖突之處,法學理論界頗有爭論,立法和司法領域對這兩者適用關系的處理方式也較為混亂,這給和諧勞資關系的構建增加了困難。本文意在通過引入國外相關理論并結合我國實踐,尋找適合國情的解決途徑。

      一、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概論

      (一)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shù)母拍?/p>

      工傷保險賠償是工人職員因公負傷、殘疾乃至死亡或患職業(yè)病,國家和企業(yè)為其提供的一定物質幫助。工傷保險制度這一社會保險制度于1951年在我國確立。此之前,在西方歷史上,如何負擔工傷賠償這一問題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雇主責任制度①的建立實現(xiàn)了從過錯責任向無過錯責任的轉變,該轉變體現(xiàn)了保護勞動者的傾向。雇主管理指導雇員的工作,也是其勞動的既得利益者,如狄驥所說:“倘若團體直接受到利益,那么將所有個人與其他團體為實行這種活動而蒙受的危險都由他負責,是很公平的?!盵1]可見社會公平逐步進入工傷責任分配的視野。由雇主責任制度發(fā)展為工傷保險制度,企業(yè)定期繳納工傷保險費,發(fā)生事故時國家和社會在一定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則是為了避免在企業(yè)破產時勞動者不僅無法得到賠償,且會喪失基本生活來源,也為了避免讓企業(yè)獨自承擔賠償,負擔過重,不利于其生產經營。工傷保險制度旨在保證勞動者得到相應賠償?shù)耐瑫r,給予企業(yè)充足的發(fā)展空間。由此可見,工傷保險屬于社會立法的范疇,其功能在于實現(xiàn)社會利益的最大化。民事人身損害賠償則是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向賠償義務人請求賠償?shù)呢敭a損失和精神損害。[2]民事人身損害賠償?shù)呢熑位A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目的都在于使被侵權人從侵權人處得到相應賠償,保護被侵權人的私法權利。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shù)母拍詈凸δ鼙緫h分明,但因其在事故發(fā)生時提供了兩種并行的救濟方式,便出現(xiàn)了如何在雙重救濟之間進行選擇的問題。

      (二)國外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適用關系的主要模式

      通過工傷保險獲得賠償,通常只需經過工傷鑒定,之后向行政機關提出請求。該程序與必須經過訴訟方式進行請求的民事人身損害賠償相比較,節(jié)省了訴訟所需的時間和財力。據英國皮爾森委員會估計,將一美元轉化為受害人的賠償金,通過侵權行為法要花費85美分,而通過社會保險計劃只需要不到10美分。[3]同時,針對工傷事故中的侵權訴訟,幾乎所有國家都采取了過錯責任原則,工傷保險程序則解決了勞動者證明企業(yè)方存在過錯的舉證困難的問題。由此可見,工傷保險保證了勞動者快速且穩(wěn)定的得到相應賠償,且免受基于侵權人償還能力的侵權賠償帶來的風險。然而,另一方面,國家給予的保險賠償通常不足以彌補勞動者所有的損失,通過侵權訴訟勞動者則有機會獲得更優(yōu)質的補償。國外各國通過對這兩種救濟方式的利弊衡量,并結合己國國情,采取了不同的適用模式。

      1.選擇模式,即勞動者有對采取何種救濟途徑的選擇權,勞動者可以且只能選擇工傷保險賠償或民事人身損害賠償中的一種方式獲得補償,選擇模式根據勞動者自己的選擇排斥了另一種救濟方式的適用。這種模式給以受害者本人最大的自由權,由其自己選擇承擔侵權訴訟的高風險以爭取優(yōu)質賠償,還是接受數(shù)額較小但穩(wěn)定的工傷保險賠償。然而其并未真正解決兩種賠償之間的競合問題,只是從應用層面尋求了一種較為簡便的方式,而且將選擇權完全交給勞動者,也不利于對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的保護。英國及英聯(lián)邦國家早期的雇員賠償法采取這一模式,但現(xiàn)已基本廢止。[4]

      2.取代模式,又名免除模式,即勞動者只能利用工傷保險尋求救濟,完全免除侵權行為人的責任。采取這一模式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法國,瑞士和挪威。這一模式是效率原則優(yōu)先的結果,工傷保險程序較侵權訴訟簡易而快速,節(jié)省了訴訟資源。但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公平原則,剝奪了勞動者請求完全補償?shù)臋C會,且對企業(yè)的過度保護也不利于勞動者今后的工作環(huán)境與安全。

      3.兼得模式,即勞動者可同時主張工傷保險賠償和侵權損害賠償,允許勞動者受領“雙重利益”。即使受害職工已經從工傷保險中獲得了全額賠償,仍然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反之亦然。采取這一模式的國家甚少,因為這種方式雖然有利于勞動者的利益保護,但也極大加重了雇主的責任。在某種程度上,兼得模式是向雇主責任制度的倒退,不符合由雇主責任制度變?yōu)楣kU制度的平衡職工與雇主利益的改革目的,也不利于公司的發(fā)展和社會利益的最大化。英國1948年實施的國民保險法中規(guī)定采取兼得模式,但這一選擇是基于英國勞工本身負擔了接近半數(shù)的保險費的國情,兼得模式不適合于由企業(yè)承擔全部保險費的國家。

      4.補充模式,其與兼得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補充模式也允許勞動者同時主張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但職工所得賠償數(shù)額不得超過其實際遭受的損害數(shù)額。勞動者往往可通過工傷保險得到及時性補償,若金額不足,再通過訴訟尋求全額賠償。在我看來,補充模式兼顧了效率與公平,較前三種模式更具可行性。

      二、工傷保險及民事人身損害賠償立法現(xiàn)狀分析

      (一)國家立法、法規(guī)、規(guī)章及司法解釋解析

      在我國針對工傷保險和民事人身損害賠償?shù)膯为毩⒎ǎ纭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民法通則》及《侵權責任法》中,都未對兩者之間的適用關系進行規(guī)定。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以及《關于審理人身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簡要規(guī)定,但對這些條文的理解可謂眾說紛壇??v觀有關工傷保險與侵權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可見我國采取了按照侵權人的不同劃分為兩種情形的態(tài)度。一是用人單位造成工傷②的情形,二是第三人侵權③時兩種救濟方式競合的情形。

      1.用人單位造成工傷情形下有關規(guī)定—《安全生產法》第53條、《職業(yè)病防治法》第59條、《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第一款

      2014年修改實施的《安全生產法》第53條規(guī)定:“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yè)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shù)臋嗬?,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痹撘?guī)定肯定了受害職工同時享有工傷保險賠償和侵權賠償?shù)恼埱髾?,但對于兩者的具體適用有兼得模式和補充模式兩種理解。主張兼得模式者認為,這一條文的目的在于否定原《企業(yè)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中拒絕給予受害者“雙重利益”的規(guī)定,通過肯定勞動者并存的兩種請求權,最大限度的保護勞動者。[5]主張補充模式者則認為,從業(yè)人員的診療康復費用可在工傷保險范圍內得到滿足,用人單位不再負擔,受害者家屬為照料其誤工費等不在保險賠償范圍之內的費用則可以向侵權人主張。

      2011年修改實施的《職業(yè)病防治法》第59條也有類似規(guī)定:“職業(yè)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shù)臋嗬?,有權像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睂υ摋l文的理解爭議與上述關于《生產安全法》的爭議相似,此不再贅述。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第12條第一款規(guī)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tǒng)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處理?!彪m在《工傷保險條例》之前的1996年頒布的《企業(yè)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④中采取了補充模式,《工傷保險條例》卻并未采納,而是選擇回避了這一問題,因此此條的適用余地非常有限。筆者認為,在原《企業(yè)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對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shù)倪m用關系問題有明文規(guī)定的情況下,《工傷保險條例》既未沿襲,也未做出新的解釋,實為刻意。除對該問題本身復雜性帶來的立法難度高的考慮之外,也消極地表明立法者并不鼓勵增加企業(yè)壓力使職工獲得“雙重利益”。所以我認為在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之下作補充模式的解釋更為合理。原最高院副院長黃松有在公布該解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做出的解釋為,“用人單位通過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方式承擔責任”,有采取取代模式之意。

      綜上所述,我國對于用人單位造成工傷情形之下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lián)p害賠償適用關系的規(guī)定極為模糊且有矛盾之處,造成了適用困難。

      2.第三人侵權有關規(guī)定—《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有關答復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第二款規(guī)定:“因用人單位之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睂τ谶@條的理解,學界仍存在“兼得模式”還是“補充模式”的爭論。2006年,最高院就新疆高院建設兵團分院的請示做出答復,則肯定了其“因第三人侵權賠償與工傷賠償保險機制目前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一個屬于私權范疇,一個屬于公權范疇,二者不能混用,也不能相互替代”的傾向建議。在2011年對“統(tǒng)一第三人侵權工傷賠償案件裁判標準”問題的答復中,認可了受害人可以獲得雙重賠償?shù)脑瓌t。由此看來,我國對于第三人侵權之下工傷保險與侵權賠償?shù)倪m用態(tài)度是具有連續(xù)性的,其意為采取兼得模式。

      (二)地方的補充規(guī)定

      縱覽各地地方規(guī)定,普遍只對第三人侵權的情形進行了細化闡釋,而未涉及爭議較大的用人單位造成工傷的情形。對于第三人侵權,主要有補充模式和先行支付模式兩種規(guī)定,與最高人民法院的理解有所矛盾:[6]

      1.補充模式—以重慶市為例

      重慶市勞動保障局《關于貫徹執(zhí)行〈工傷保險條例〉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第12條、第13條規(guī)定:“不論是由于上下班途中機動車事故引起的工傷,還是其他因第三人侵權引致的工傷,工傷職工必須先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有關規(guī)定請求民事賠償。只有在交通事故賠償或其他傷害賠償?shù)目傤~低于工傷保險待遇時才由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補足差額。”重慶市采取了狹義的補充模式,侵權賠償在先,工傷保險加以補充。

      2.先行支付模式—以上海市為例

      上海市2012年通過的《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45條規(guī)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的,由第三人支付工傷醫(yī)療費用。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y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社保經辦機構有權按照規(guī)定向第三人追償。由用人單位或者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的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等其他工傷保險待遇的費用,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在獲得第三人賠償后,應當予以相應償還?!毕刃兄Ц赌J讲煌趥鹘y(tǒng)的適用關系模式,其旨在讓侵權第三人承擔責任,而由工傷保險先行支付以保證受害人及時得到賠償,彌補了通過訴訟耗時難執(zhí)行的不足。

      各地方的補充規(guī)定基于地方經濟水平,勞資關系狀況以及司法實踐等多方面的考慮而制定,這造成不同省市以及地方與最高院各持其說,而標準的統(tǒng)一對案件公正審理非常有必要。筆者建議采取上海市的先行支付模式,第三人基于過錯承擔責任,在無法確定第三人或第三人沒有能力支付時,工傷保險先行賠償,從而與第三人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可通過追償機制解決。

      三、工傷保險及民事人身損害賠償司法現(xiàn)狀分析

      雖然在中央和地方法律規(guī)定中都尚無對傳統(tǒng)用人單位而非第三人造成工傷情形下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人身生損害賠償適用關系的明確規(guī)定,但通過法院對實際案件的裁判,其該類案件采取的態(tài)度尚可略知一二。

      (一)張某與某集裝箱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二審判決[7]

      上訴人為原審被告某集裝箱有限公司。原審查明,被上訴人張某是該公司員工,于2007年3月因“雙耳耳鳴一年、頭暈、氣緊”住院治療,于2007年7月認定為工傷,鑒定為傷殘六級。在案件審理期間,張某已收取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8228元。原審法院確定本案爭議焦點之一是張某訴請的工傷及人身損害賠償、精神撫慰金有無法律和事實依據。原審法院認為因職業(yè)病工傷的特殊性,職工受到傷害較大,工傷保險的金額難以完全賠償,張某在依法享有工傷保險之后仍可就差額部分請求民事賠償。一審法院對《職業(yè)病防治法》第59條的規(guī)定,采取了補充模式的理解,確定了項目賠償原則為“1、工傷保險待遇有該項目而侵權損害賠償沒有的,應計賠。2、工傷保險待遇沒有該項目而侵權損害賠償有的,應以侵權損害賠償計賠。3、工傷保險待遇有該項目,而侵權損害賠償也有的,應以計算多的計賠?!痹摴旧显V雖認可一審法院對《職業(yè)病防治法》做補充模式的解釋,但認為項目比較而非總額計算⑤的賠償原則錯誤,因有項目名稱不一樣,但功能卻相同,如此計算會產生重復計賠,不符合我國的實際賠償制度。二審法院延續(xù)了一審的方法,將職業(yè)病作為特殊工傷處理,為最大限度保護勞動者,引起企業(yè)對職工工作環(huán)境及保護的重視,認為一審法院適用法律正確。

      該案件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學界對于《職業(yè)病防治法》第59條采取的是補充模式還是兼得模式的爭論,明確了補充模式的適用,但不足之處在于二審法院并沒有對公司的上訴請求做出正面回答,沒有給出補充模式下具體何種計算方法應當適用,使該問題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但根據其判決書的論證,可見二審法院解決問題的角度是充分保護勞動者,允許其得到雙份賠償,且有懲罰未盡到應盡注意義務的用人單位之意,同時也并沒有明確否認一審判決中的計量方法,因此大致可以推斷其對一審確立的項目賠償原則采認可態(tài)度。但在實踐中的確存在項目計賠法帶來的重復計賠問題,這一方法的公平性還有待考量。正如公司在上訴請求中所說,企業(yè)繳納工傷保險金是為了分散在工作過程中一些因素給勞動者帶來人身損害的風險,最初設立工傷保險制度而非雇主責任制度的目的也在于減輕雇主的責任,由社會共擔風險,筆者認為項目計賠法適用不當則會走向兼得模式,與前面采取的補充模式相矛盾,該公司在上訴中提出的總額計算法有可采性。

      (二)胡某與重慶市某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工傷保險待遇糾紛[8]

      再審申請人胡某系被申請人重慶市某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員工。胡某于2007年8月因職業(yè)性聽力中度損傷被認定工傷,于9月向重慶市榮昌縣人民法院起訴公司,要求其支付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共計195544.40元。在案件的二審期間,胡某與該公司自愿達成“由重慶市某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于簽收調解書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支付胡某治療工傷產生的門診藥費及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共計17426.40元,至此,胡某與公司之間就工傷待遇所涉及的權利義務了結”的調解協(xié)議,該調解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且經該公司履行完畢。2012年胡某基于聽力損傷這同一事實,以公司未為其購買工傷保險為由,提起侵權之訴,再次請求賠償,重慶市五中院做出重復起訴的裁定。胡某申請再審認為,依職業(yè)病防治法規(guī)定,職業(yè)病人除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依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權利的,可向用人單位請求,可見胡某申請再審的依據為對《職業(yè)病防治法》第59條做兼得模式的理解。而再審法院認為,2007年的調解書中對工傷保險賠償達成的協(xié)議已經解決了職業(yè)病賠償?shù)膯栴},以重復起訴為由駁回了再審申請。重慶市高院并未將工傷保險與侵權賠償作為兩個訴由來對待,而是將兩者都歸入職業(yè)病賠償這一起訴理由,裁判邏輯為其中之一項賠償已經使受害人基于職業(yè)病這一事實得到了完全賠償,就不可再重復請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重慶市高院否定了兼得模式在用人單位造成工傷的情形下的適用,但其采取的到底是補充模式還是取代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由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法院對于用人單位侵權中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賠償適用關系問題,是通過補充模式來解決的。

      四、對我國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適用的法律建議

      (一)出臺相關立法,建立全國統(tǒng)一秩序

      目前,我國對于工傷保險與民事侵權賠償關系的具體適用問題尚無全國性立法的明確規(guī)定,在實際審判中只能訴諸于《安全生產法》等特別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或者各省市出臺的地方性法律。這使得案件審理結果缺乏連續(xù)性,會帶來類似于“同案不同判”的問題,有損于法律的公正性。隨著社會生活日趨復雜,工傷保險賠償及第三人侵權等問題也越來越多,通過全國性的法律對工傷保險與民事侵權關系這一問題予以明確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有第三人參與的工傷案件涉及到侵權法上的問題,但適用模式的選擇著重解決的還是如何使勞動者得到恰當?shù)馁r償,我認為該問題應在有關工傷保險的立法中進行規(guī)定。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工傷保險進行單獨立法,在德國和法國,工傷保險都是由國會制定的法律加以規(guī)定。[9]而我國工傷保險立法主要是勞動部頒布的法規(guī),立法層級較低,這也是工傷賠償執(zhí)行方式不一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這里建議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出臺工傷保險立法,并在其中規(guī)定工傷保險與民事人身損害賠償?shù)倪m用模式。

      (二)兼顧利益衡平與效率原則

      將適用關系在工傷保險立法中進行規(guī)定,是從社會法的角度對其加以理解。與用人單位相比,勞動者可謂“勢單力薄”,所以在適用模式的選擇中無疑要把使勞動者得到完全賠償考慮在內。同時,用人單位作為工傷保險費用的繳納者,也不可使其負擔過重,以實現(xiàn)勞資雙方利益的平衡。在第三人侵權的案件中,還要根據第三人的過錯程度使其承擔責任以衡平三方主體的利益。兼得模式可以很好的實現(xiàn)勞動者利益的最大化,但其使職工獲得“額外利益”的同時不合理地加重了用人單位的責任,不利于公平原則的實現(xiàn)。

      在實現(xiàn)利益衡平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效率原則的要求。侵權訴訟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不能解決受害者的燃眉之急,因此工傷保險的及時補償功能是極其重要的。取代模式將受害職工尋求救濟的渠道限制在工傷保險,無疑有利于其快速解決問題得到賠償,但對于損害嚴重的工傷,小額的保險賠償并不能滿足勞動者的需求。效率原則還要求司法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兼得模式也是對法律資源的重復耗費,也無益于效率最大化。

      對利益衡平原則和效率原則進行綜合考慮,在傳統(tǒng)用人單位造成工傷的案件中,建議采取補充模式,工傷保險先給以賠償,不足部分受害者可再通過侵權訴訟像用人單位主張。對于第三人侵權的案件,由于工傷保險的目的是幫助用人單位分散風險,而不是免除第三人的責任,所以建議采取工傷保險先行支付模式,再由第三人基于過錯對工傷保險進行歸還及補充賠償受害人。

      (三)規(guī)范追償權的行使

      第三人侵權案件中采取先行支付模式的,對于工傷保險支出后如何得到補償問題,有地方例如上海市規(guī)定,由社會經辦機構向第三人追償或者受害人在得到第三人賠償后向工傷保險償還。該規(guī)定同時賦予社會經辦機構與受害者追償權,這會帶來兩者權利行使的糾紛,產生受害人是否得到了第三人的賠償?shù)呐e證問題,使程序復雜化,不利于案件的及時解決。又因為較受害人而言,工傷保險機構作為政府機構,更具有實力向過錯第三人追償,所以筆者建議在立法中規(guī)定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后,工傷保險機構為追償權行使的唯一主體,并對該權利行使程序予以明確和規(guī)范。

      [注釋]

      ①雇主責任制度:“職業(yè)危險原則”,凡是利用機器或雇員體力從事經濟活動的雇主或機構,無論其對發(fā)生的意外事故是否存在過失,都應對雇員進行賠償,賠償金是企業(yè)所承擔的一部分管理費用.

      ②用人單位造成工傷: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工作過程中未盡到注意保護義務使勞動者受到傷害,構成侵權行為;經過工傷認定,出現(xiàn)用人單位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賠償?shù)母偤?

      ③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因用人單位之外的第三人的侵權行為受到傷害,經過工傷認定,出現(xiàn)第三人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賠償?shù)母偤?

      ④<企業(yè)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8條規(guī)定:“(一)交通事故賠償已給付了醫(yī)療費、喪葬費、護理費、殘疾用具費、誤工工資的,企業(yè)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不再支付相應待遇(交通事故賠償?shù)恼`工工資相當于工傷津貼).企業(yè)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先期墊付有關費用的,職工或其親屬獲得交通事故賠償后應當予以償還.(二)交通事故賠償給付的死亡補償費或者殘疾生活補助費,已由傷亡職工或親屬領取的,工傷保險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或者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不再發(fā)給.但交通事故賠償給付的死亡補償費或者殘疾生活補助費低于工傷保險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或者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由企業(yè)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補足差額部分.”

      ⑤總額計算方法:先計算出損害賠償?shù)目傤~,再計出工傷保險賠償?shù)目傤~,然后做出比較,損害賠償數(shù)額減去工傷保險賠償總額,差額部分為用人單位應承擔的賠償額.

      [參考文獻]

      [1]孫樹菡,張思圓.工傷保險的歷史沿革[J].勞動保障通訊,2003.6.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3]呂琳.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適用關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03.55-56.

      [4]黃朝娟.淺議工傷保險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法律適用問題[Z].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2015.

      [5]曹艷春.工傷保險與民事侵權賠償適用關系的理性選擇[J].法律適用,2005.

      [6]賀冬紅,蔣雅琴,韓利鵬.工傷保險責任與民事侵權責任的競合[Z].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法院,2011.

      [7]廣東省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張珍國與新會中集集裝箱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二審判決書[EB/OL],中國裁判文書網,2014-06-29.

      [8]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胡高華與重慶市榮昌縣長橋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工傷保險待遇糾紛[EB/OL].中國裁判文書網,2013-12-17.

      [9]徐冬梅.論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侵權賠償之間的適用關系[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0.

      作者簡介:尹竹(1997-),女,漢族,江蘇南京人,西南政法大學,本科生在讀,指導老師:龐子淵,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063-04

      猜你喜歡
      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法律問題三則
      公民與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5:04
      淺析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
      放棄部分工傷保險待遇的約定無效
      學校將食堂違法轉包后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圖解《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
      工傷保險繳費不實 待遇有爭議怎么辦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36
      漫畫
      商業(yè)保險和工傷保險可以同時享受嗎
      勞動保護(2019年3期)2019-05-16 02:38:30
      一起工傷保險先行支付案例引起的思考
      論工傷保險補償與民事侵權賠償競合處理之立法完善
      湖湘論壇(2016年1期)2016-12-01 04:22:07
      闵行区| 三亚市| 佛冈县| 广安市| 五寨县| 阿瓦提县| 甘德县| 广宗县| 江安县| 巴东县| 安达市| 安溪县| 北辰区| 西贡区| 宝兴县| 云阳县| 江津市| 卢龙县| 柳河县| 色达县| 台江县| 麻江县| 凉城县| 灵武市| 慈利县| 张家口市| 建昌县| 宜春市| 武隆县| 肇州县| 滨海县| 增城市| 雷波县| 泰来县| 喜德县| 商南县| 滦平县| 郧西县| 虞城县| 沂水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