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瑤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暨“學派意識與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研討會內容綜述
李斯瑤
6月25日上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暨“學派意識與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研討會在中南大學召開。近20位與會學者共同學習了習總書記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圍繞“學派意識與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于習總書記5·17的講話以及中國倫理學的學科發(fā)展,學者們主要是圍繞了兩個方面做了發(fā)言。一是中國倫理學如何在這次哲學社會科學的“春天”到來時,更好地抓住機遇;二是目前中國倫理學所在學科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長江學者、中南大學李建華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上個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于哲學工作者來說是振奮和鼓舞,把哲學社會科學正式提升到和自然科學同等重要的地位來對待。這也是過去數十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專門的哲學社科座談會并發(fā)表長篇談話。正是在這次會上,習近平為哲學社科鼓勁打氣,并號召學術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湖南師范大學王澤應教授對比了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他認為當代的中國哲學應該關注建構中國所需要的倫理體系。習總書記5·17的講話不僅僅是代表“春天的到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也到了播種的季節(jié),要抓住這次機遇。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倫理學學科體系、教材體系和話語體系。
湖南師范大學張懷承教授認為目前倫理學的研究缺乏理論創(chuàng)新,對西方尊崇度過高,研究不夠深入,話語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要想真正建設和發(fā)展倫理學,就必須要建立學科的話語體系。
關于形成學派意識對倫理學發(fā)展的重要性,學者們一致認為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有內部的學術爭鳴,形成不同學派,要有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批評對象和獨特的話語體系,只有通過不同觀點、觀念的學術交流,相互的學術批評,才能形成“中國倫理學”。
湖南城市學院羅成翼教授認為倫理學的發(fā)展不能一味地只是看到自己本土的理念,還需要把眼光放長遠點,同時哲學研究、倫理學研究要符合現實需求,落到實處??梢酝ㄟ^學習國外的優(yōu)秀經驗,如制度設計的倫理導向、文化心理等,構建符合現實需求的倫理學派。
中南大學周瑾平副教授則從話語體系入手來談學派問題,他認為學派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個話語體系問題,而學術的話語體系一定是規(guī)范的、具有排他性。第一點就是要形成相似的主題,主題圍繞一個共識性的基礎。第二也是范式,形成學派,是達成共識。
湖湘文化歷經了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湘?zhèn)惱韺W的研究應當要具有自身特色,形成學派意識,建設湖湘?zhèn)惱韺W派。
中南大學左高山教授認為湖湘?zhèn)惱韺W應當具有地域特色,但同時也要超越地域性,立足點還是放在中國倫理的核心內涵上。打造湖湘?zhèn)惱韺W派要注重歷史的傳承,深入挖掘、繼承、弘揚湖湘學者的倫理思想;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對重大現實問題有共同的、集中的研究;同時要研究重大基礎理論問題。
如何建設湖湘?zhèn)惱恚亢蠋煼洞髮W向玉喬教授認為,湖湘?zhèn)惱韺W最為重要的是需要“形成標志,構建機制”。要形成湖湘學派,肯定要形成標志,形成很多領域,同時各領域形成重大范疇,對于湖湘?zhèn)惱硌芯渴裁?,有指定選題和自主選題。他也提出湖湘?zhèn)惱韺W派的發(fā)展要增強范式觀念,注重時間積累,對倫理學的基本概念、觀點要有不同的理解,形成學派話語體系。
長沙理工大學陳萬求教授和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毛新志教授均提出湖湘?zhèn)惱韺W既是湖南的,也是民族的,它是開放的,要從機制上做到開放性,不僅僅是關注湖南,還應該把湖北包含其中,更要看中國和世界。研究過程中要注重創(chuàng)新,注重湖湘?zhèn)惱淼闹黧w性、特征、范式的把握,形成一套湖湘學派的體系。
本次研討會緊扣時代精神,通過與會專家和學者的探討,不僅總結了當前中國倫理學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zhàn),而且也有助于厘清未來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方向,發(fā)揮“學派意識”在倫理學發(fā)展中的作用,大力構建湖湘?zhèn)惱韺W派。
(李斯瑤,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