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流行音樂的音樂美學價值研究
吳紅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 要:本文對流行音樂的音樂美學特質進行簡要闡述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jù)深入剖析流行音樂的音樂美學價值,指出了現(xiàn)今存在的問題以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流行音樂;美學;特質;價值
流行音樂最早從西方國家起源,20世紀初隨著西方文化流入到我國,起步之初爭議頗大,因此起步慢。但是流行音樂不斷升華自身的美學價值,并且抓住了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機遇,最終成功得到大眾的喜愛,流行音樂顯現(xiàn)了它獨具一格的美學價值。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方面都有了孑然一新的面貌。在此背景下,流行音樂崛起,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音樂流派。
(一)演唱風格的獨特性。流行音樂在經過長期的實踐后,有了自身演唱的特色,演變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例如,21世紀領銜初亞洲流行樂壇最具影響力歌手之一的周杰倫,他注重結構和節(jié)奏的融合,rap部分隨意自然,其咬字也大膽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意十足,模仿難度極高。周杰倫屹立歌壇多年,其演唱風格對流行音樂歌壇影響頗大,如后來崛起的鳳凰傳奇組合、后弦、胡彥斌等,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加入不少“周杰倫”色彩。
(二)表演形式的多樣化。伴隨流行音樂的不斷發(fā)展,其表演形式也表現(xiàn)出多樣化,有柔情蜜意的情歌,豪邁灑脫卻風情萬種的搖滾,朗朗上口的鄉(xiāng)間民謠,節(jié)奏感十足的B-BOX以及獨具西藏風格的天籟等。表演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是順應大眾各階層對音樂的需求的表現(xiàn),同時也展示了流行歌曲不同藝術風格的魅力。
(三)題材內容的人性化。任何時段的流行音樂都是基于人性化而創(chuàng)作的,例如在文革期間,流行音樂打破傳統(tǒng)的禁錮和革命所帶來的束縛,使得藝術教育的形而上學、個人的價值取向等同集體信仰目標的生存背景都得到了淡化。
流行音樂在起步之初及發(fā)展階段中都是備受爭議的,被歸為“亞文化、次文化”的行列,但是隨著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如今流行音樂已是全新音樂的理念和風格,它的音樂美學價值也在不斷深入到大眾的心目當中并對大眾產生影響。
(一)大眾文化的美學價值體現(xiàn)。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大眾文化,其無論在節(jié)奏、歌詞還是旋律上都符合人們的傳統(tǒng)審美觀念,現(xiàn)如今人們對流行的熱愛和追捧源于人們對音樂的認知。流行音樂發(fā)展的近幾十年里,向大眾展示出了藝術性和趣味性,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將人們的情感表現(xiàn)及訴求融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引起人們的共鳴;用特有的形態(tài)把握生活的藝術審美流行音樂的美學精神和內涵普遍的帶有時代性和民族性,流行音樂代表著帶動著大眾的美學價值。
(二)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音樂的美學價值給人們主觀上帶來審美享受,從而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而并非依靠外力強加實現(xiàn)。音樂是一種最有情感和想象空間的藝術形式,它強烈深入的進入人們的內心,使人熏陶在情感氛圍中,精神的世界同時會發(fā)生某些程度變化,流行音樂對人們的影響是長遠且深刻的。例如,在一些流行音樂中出現(xiàn)的歌詞,曲調等都深入人心,廣受推崇。人們通常會把某個時段里流行歌曲用作手機、電話或鬧鐘鈴聲,看似再平常不過,實則也是人們受流行音樂的熏陶后生活方式在逐漸改變的縮影。流行音樂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是循序漸進的,人們只有領悟它的美學價值和之后才會接受它,從而更加享受生活。
(三)提升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傳統(tǒng)的音樂審美中,大眾總是墨守成規(guī)的扮演聽眾的角色,伴隨著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大眾對音樂的審美也悄然的發(fā)生了改變,不再單純的欣賞音樂,更多時候是借助音樂發(fā)表內心的想法和感情,從而將自身與音樂融合在一起。音樂審美方式的變化使人們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了音樂之中,擁有自己對音樂審美形式、價值、指向和作用的判斷、評價和選擇。
流行音樂貫穿我們生活的始終,它本身代表著積極向上。但是流行音樂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在關注其美學價值的同時也要看到其不足的地方。
(一)商業(yè)與藝術的失衡。流行音樂具有商業(yè)價值,它所帶動的商業(yè)市場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流行音樂與商業(yè)脫不了干系。例如,目前許多音樂與企業(yè)或廣告贊助商有合作,因此音樂被蒙上了一層“商業(yè)”的氣息,使其原本的藝術氣息被掩蓋。例如,許多歌星通過出賣身體、“走后門”或過度包裝等低俗方法使自己上位,因勢利導使得某些音樂喪失了藝術的尊嚴,進而拉低整個流行音樂流派的檔次。
(二)通俗與庸俗錯位。流行音樂面向大眾為審美對象,整體需求并非全部為積極,有些內容也是處于消極、頹廢邊緣,這正好迎合了某些低俗的內容融入其中。例如,網絡中涌現(xiàn)的低劣歌曲、加入低俗內容的“情歌”等,這使得流行音樂偏向低俗、庸俗一方,被人所不齒,不值得提倡。
流行音樂不管是生命、生活需求,還是美學需要,我們都要注重它們的原創(chuàng)性和個性化。對于現(xiàn)階段流行音樂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正確、客觀的對待,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注重烘托其美學價值。多創(chuàng)作健康、積極的音樂供人們娛樂、消遣。在文化的趨同、多元背景下,使流行音樂發(fā)揮它獨具的美學品質和內涵,讓更多的人受到音樂美好的美學價值熏陶,更好的提升生活品質和質量?!?/p>
[參考文獻]
[1] 楊秀敏.論當下中國流行音樂的新趨勢[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 李紅梅.流行音樂美學價值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0,30.
[3] 肖迪晨.論流行音樂的音樂美學價值[J].青年文學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