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喜民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28
?
彩禮的法律屬性研究
梁喜民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保定071028
彩禮作為一種婚嫁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曾在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法律未對彩禮的法律性質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彩禮也未引起法學界的充分重視,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由彩禮引發(fā)的糾紛越來越多,只靠道德的約束難以應對現(xiàn)實中復雜的糾紛,因此彩禮的法律性質越來越得到法學界的重視。
彩禮;法律屬性;婚約;贈與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彩禮的價值也就隨之水漲船高,與彩禮有關的糾紛層出不窮??墒乾F(xiàn)行法律對彩禮的法律屬性沒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學者們在學術研究上對彩禮的法律屬性的定性上也存在很大的分歧,然而彩禮的法律屬性的確定對解決司法實踐中的糾紛具有很大的幫助,這就需要對彩禮的相關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所謂彩禮,是指中國古代婚禮程序之一,又稱為財禮、聘禮、聘財?shù)?。我國自古代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約初步達成后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此種聘金、聘禮俗稱為“彩禮”。作為民間習俗的彩禮具有大致以下幾種特征:
第一,給付彩禮是以締結婚姻關系為目的。彩禮與婚約是相伴隨而出現(xiàn)的,男女雙方婚約成立是彩禮給付的基礎,彩禮的給付也是婚約成立的標志。
第二,彩禮是根據(jù)當?shù)孛耖g習俗而給付的。表面上看彩禮的給付大都是出于自愿,但實際上給付彩禮是迫于當?shù)亓曀椎膲毫Γ诰哂薪o付彩禮習俗的地方,如果訂立婚約或者婚前沒有給付彩禮,那么婚約或婚姻關系就沒有成立。
第三,彩禮習俗在不同的地區(qū)存在著很大的地域差異。雖然給付彩禮的現(xiàn)象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存在,由于地域的差異,彩禮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在彩禮給付的方式、時間、數(shù)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
關于彩禮的法律性質,我國法學界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所有權轉移說。這種學說認為“婚約是男女雙方完全自愿訂立的,一方明知道自己沒有向對方給付彩禮的義務,仍然主動給付對方彩禮,這是一種合法有效的贈與行為,對方一旦接受了彩禮,彩禮的所有權就發(fā)生了轉移,給付彩禮的一方不得以婚約解除為由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1]這種觀點認為彩禮的交付也就意味著彩禮所有權的轉移,如果婚約解除或者婚姻關系沒有締結,接受彩禮的一方也就沒有義務返還彩禮。
第二種觀點是將給付彩禮看做是婚姻關系的從契約。彩禮的給付是一種贈與契約,它是婚約的從契約。如果婚約被解除,婚姻關系便不能成立,則從契約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依據(jù),接受彩禮的一方就應該以不當?shù)美颠€所接受的財物。
第三種觀點是證約定金說。這種學說認為訂婚時一方向另一方給付財物,主要是用來證明婚約的成立,其作用類似于合同法上的定金?;榧s一旦被解除,接收彩禮方則有義務返還所接受的財物。[2]這種觀點把婚約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契約,而彩禮則被看做是婚約的定金條款,交付彩禮的一方若不履行婚約則沒有要求返還彩禮的權利,接受彩禮者不履行婚約則應該承擔雙倍返還彩禮的責任。
第四種觀點是附義務的贈與說,受贈人負有義務與贈與人締結婚姻。此觀點認為若男方給付彩禮后,女方接受彩禮,就有義務與男方締結婚姻,若沒有履行締結婚姻的義務,也就允許男方撤銷贈與。
第五種觀點是目的贈與說。此學說認為給付彩禮是一種有目的的贈與行為,若贈與人所要達到的目的沒有實現(xiàn),則贈與人有請求受贈與人返還贈與物的權利。如果男女雙方的婚姻關系最終沒有締結,贈與目的最終沒有達到,則贈與彩禮的一方有要求接受彩禮的一方返還彩禮的權利。[3]
目前,關于彩禮的性質,學界大多數(shù)學者認可彩禮是附解除條件的贈與,此種理論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附條件的贈與有兩類,即附生效條件的贈與和附解除條件的贈與,二者具有很大的不同,附生效條件的贈與在條件未成立之前是未生效的,附解除條件的贈與在解除條件未成就之前是成立的。
目前,關于彩禮的性質,學界大多數(shù)學者認可彩禮是附解除條件的贈與,但不以婚約的解除為條件,而以婚姻關系未成立為解除條件。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的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一般以是否辦理婚姻登記手續(xù)為彩禮是否返還的依據(jù),但是也存在特殊情況,即使辦理了婚姻登記手續(xù)仍然要返還彩禮,這就與把婚約未成立作為解除條件不符了。
婚約訂立的目的不僅僅是締結婚姻關系,最終還是以維持婚姻關系共同生活為目的,彩禮的給付也同樣具有這樣的目的,如果男女雙方的婚姻關系沒有成立,即使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xù),彩禮解除條件也已成就,彩禮也應該返還。這種說法也是與現(xiàn)實中的做法相一致。
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又不平衡的當下彩禮問題日益凸顯,彩禮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為了有效適用法律就有必要對彩禮的法律性質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應該說,現(xiàn)在將彩禮的給付定性為附條件的贈與是合乎法理和現(xiàn)實需要的。但在司法實踐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今后研究婚姻法律的重要課題。
[1]黃娟.彩禮返還的基礎及規(guī)則探究[J].工會論壇,2006(5):53-56.
[2]胡亞麗.婚約及婚約財產(chǎn)的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9:9-10.
[3]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0.73.
D923.9
A
2095-4379-(2016)21-0246-01
粱喜民(1990-),男,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