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
中國神話有“新神”和“舊神”之分,先秦的神仙形象大多帶有原始部落色彩,外貌都是人獸雜交的粗獷風,身體強度也沒有明顯優(yōu)勢,經(jīng)常一不小心就死了,比如被毒死的神農(nóng)、淹死的精衛(wèi)、沒頭的蚩尤……隨著朝代變更,“人心不古”,舊神逐漸被遺忘,勢力龐大的新神崛起,少數(shù)老派神被轉(zhuǎn)職融入新神體系。
西王母就是一個典型:從早期“狗尾”、“虎齒”、與猛獸為伍的昆侖山兇神,到戰(zhàn)國時期與周天子有說不清道不明關(guān)系的女神,再到漢代時掌管長生不老藥的絕世美人,逐漸轉(zhuǎn)變?yōu)榈澜膛芍祝o西王母整容的,就是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越來越文明化的想象力。
《封神演義》是明朝人許仲琳所作,取材自民間神話,構(gòu)架了這樣一個世界:盤古開天辟地,天地之間分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有三位大佬: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元始天尊管的闡教和通天教主管的截教是此間兩大勢力。而三界則是玉皇大帝管的天庭、女媧管的妖界和人間帝王統(tǒng)治的人界。
總體來看,封神的故事脈絡(luò)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手下面臨不升職就是死的難題,但又苦于沒有地方掙KPI,于是只能到人間搶地盤。在這次火拼中,元始天尊勉強算戰(zhàn)勝了通天教主。然而,我們永遠不知道誰能笑到最后……在《西游記》里,最后的贏家反倒似乎是一直沒有存在感的玉皇大帝以及悄然入駐的“外企”佛教,老派神似乎被架空了。而且,《山海經(jīng)》里記載的諸多妖獸也紛紛成了這個神仙那個佛祖的坐騎……真是世道無常啊。
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和北宋《太平廣記》都記錄了大量民間流傳的神仙、妖怪、道士傳聞,其中一些是“今天抓了一條魚精很好吃”這種富有我吃貨國特色的捉鬼故事,但也不乏人鬼戀和人妖戀,比如“同床三年才知對方下半身都有枯骨了”。當然,雖然蒲松齡曾自謙“才非干寶,雅愛搜神”,但論起妖鬼類作品,《聊齋志異》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IP。
文獻記載的奇人中除方士、術(shù)士之外,還有一類匠人,擅長機關(guān)術(shù)。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和魯班的“木鵲飛鳶”都是傳說中不用動力就能運動的奇巧之物?!读凶印珕枴愤€記載了“中國人工智能之父”的故事:周穆王西巡途中,有一名叫偃師的匠人向他進獻才藝。偃師造的木甲人會跳舞唱歌,還會向周穆王的妃子們拋媚眼。天子大怒,認定是有人穿著木片服裝來騙自己,于是一劍劈開木甲人,只見里面竟然都是零件。這應該是中國最早關(guān)于機器人的記載。
混沌初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
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
神農(nóng)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lián)
——《封神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