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涵
遼寧理工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研究
田一涵*
遼寧理工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教育工作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培養(yǎng)國家未來建設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如今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期,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教育工作越來越得到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群體的重視?;诖?,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當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而剖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改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育;留守兒童;問題;對策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促進了我國城鎮(zhèn)化進度的提速,越來越多的農民群體進入到城市里尋求就業(yè)崗位和發(fā)展機會,隨著城市勞動力的不斷豐富,一方面在給城市生產生活帶來新鮮動力的同時,在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些列的社會問題。這其中,外出務工群體所帶來的子女管理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對于孩子的教育來說,父母是孩子這一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對孩子生活、學習、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引導責任。然而,對于常年外出務工的人員來說,他們家中的孩子則相比于其他有父母陪同成長的孩子,在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有著特殊的特點,有一些孩子甚至在性格方面以及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出現了扭曲。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當對留守兒童加以關注,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為他們提供完善的教育,促進他們成人成才、全方面發(fā)展。
一、當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存在一定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大多和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者親戚等長輩在一起生活,由于與父母的溝通交流有限,因而許多的留守兒童在內心情感出現問題的時候,缺少直接可以傾訴情感的對象,一些兒童也由此尋求外界的其他渠道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極易產生孤僻的心理,不愿意與他人交談,甚至出現了消極悲觀的心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自卑、敏感以及焦慮心理,這些都影響著兒童的心理健康,并直接影響著兒童的行為。
(二)學習積極性降低
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大多依靠學校而開展,因此,學校教育和教師管理的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在農村,農村的教育條件十分有限,加之教師隊伍資源欠缺,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長期以來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學校開展的活動較少,導致了這些兒童獲取新知識的機會有限,長久之,這些兒童的學習興趣不同程度的會出現降低的現象,無法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三)道德意識存在淡漠現象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是三個重要的內容,其中家庭教育對于兒童形成優(yōu)良品德起著直接的作用。然而,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家庭教育這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在這方面缺乏約束和正確的引導,因此,在一些道德失范現象的影響下,留守兒童極易出現偏激行為,甚至表現出道德冷漠,沒有公德心,沒有愛心、打架斗毆,逃學曠課等現象,以致最終將自己的前途荒廢。
二、導致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家庭父母意識不到位
留守兒童家庭中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回家的時間大多集中在過年過節(jié)等日子,回到家后與孩子交流的機會也很少,有很多的家長因此認為,教育孩子應當是學校的事,將孩子的學習全權交給了學校教師。這種思想認識上的不重視,以及自身工作的繁忙是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和學習教育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孩子的教育工作在父母心中是缺位的這一根本,必須要切實轉變。
(二)學校教育管理存在不平衡
如上文所述,大多數留守兒童位于農村,教育設施和教師隊伍的缺乏是農村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同時,由于這一客觀現實,使得農村教育更重視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的自身心理素質、交流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這方面的教育工作,成為學校教育管理中相對薄弱的部分,這種教育的不平衡性是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問題的又一大原因。
(三)社會資源支持不足
教育工作的有效進行,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門的指導,另一方面還離不開社會資源的有力支持。社會資源在環(huán)節(jié)教育經費壓力、提高教育資源分配效率等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育管理中,社會資源往往很難調動起來,對留守兒童提供的幫助也十分有限。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山區(qū)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亟待我們引起重視和加以改善。
三、改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對策思考
(一)家庭層面
首先,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只顧工作,忽略孩子成長。為此父母應當做到,在生活中給予孩子關愛,在學習上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這是最真實有效的教育。若父母一方甚至雙方缺席,都會在孩子的人格上形成某種障礙,影響他們今后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成員。因
此,隨著流動兒童在城市受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外出務工父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來彌補親情的缺失。同時要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教育,盡量經常的與孩子交流各方面的情況,積極營造完整、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學校層面
學校具有教育資源集中的特點,因此,學校應當既重視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也要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要通過教師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給家長及孩子監(jiān)護人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技能和方法。為此,可以通過印制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剪貼各種有關家教的資料等,使家長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喚醒對子女全方位教育的責任,在可能的情況下常回家看看,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家庭的溫暖。同時,學校應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擔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系,建立起學校與監(jiān)護人的溝通渠道。此外,要針對留守學生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定期開展思想、情感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工作。
(三)政府和社會層面
要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政府和社會也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首先,政府要加強學校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特別是要加強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盡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較好的生活、住宿、學習條件。以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其次,重新制定合理的教師編制標準,要增添專職生活輔導教師的配置,并整合社會力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村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民工子弟學校。最后,還要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將解決農村留守學生問題與城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地結合起來,從制度上保障留守兒童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權利。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133-02
*作者簡介:田一涵(1994-),女,漢,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