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茂
(云南省蘭坪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怒江 671400)
?
蘭坪縣高寒山區(qū)蕎麥高產栽培技術初探
李根茂
(云南省蘭坪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怒江671400)
文章從蕎麥種植的種子處理、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論述了蘭坪縣高寒山區(qū)蕎麥高產栽培技術,謹供參考。
高寒山區(qū) 蕎麥 高產栽培 技術
蕎麥食品是蘭坪縣傳統(tǒng)食品之一,在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蘭坪縣蕎麥常年種植面積1 495 hm2,平均產量92 kg。由于受生產投入低和特殊的氣候(播種時低溫、陰雨、寡照)等條件的限制,蘭坪縣的蕎麥的生產還處于廣種薄收的局面,科技推廣措施不到位,栽培管理環(huán)節(jié)薄弱,產量低而不穩(wěn),制約著蕎麥生產的發(fā)展。
2.1 選擇適宜的土壤,合理安排輪作
蕎麥最適宜在pH值為6~7的稍酸性的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蕎麥根系淺而不發(fā)達,子葉不易出土,幼苗生長細弱、頂土能力較差。所以,種植苦蕎應選擇耕層土壤深厚,耕作層深厚的田塊。特別是苦蕎葉片比甜蕎大,蒸騰系數高,中、后期怕旱,宜選擇地塊較濕或濕潤的陰坡地種植。
2.2 播前預處理,精選種子
蕎麥種子不耐貯藏,陳舊的種子生活力明顯降低。蕎麥高產就要選用飽滿整齊的良種,從而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為培育壯苗打下基礎。
蕎麥播前預處理主要分為曬種、浸種和拌種3個步驟。曬種是將選擇好的種子在播種前2~3 d曬1 d時間。浸種要將種子放在35℃左右的溫水中浸種10~15 min時間,之后將種子均勻攤開,及時進行晾曬,晾干后才能進行播種。拌種是利用藥劑拌種從而達到防治地下害蟲和蕎麥病害的效果。選擇濃度5%的甲胺磷乳油溶液中悶3 h,然后將種子攤開晾曬,可以有效防治蕎麥病蟲害。
2.3 適時播種
蕎麥高產栽培技術的關鍵是播種期的選擇。在蘭坪縣高海拔地區(qū)蕎麥種植的最佳時間是在4月上旬,隨著海拔的不斷降低,播種時間可以相應的向后延長。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因素對蕎麥產量造成的不利影響。
2.4 確定播種量,合理密植
蕎麥的產量受播種量及合理密植的影響較大,應掌握肥地稀播,瘦地密植的原則。中小粒的蕎麥播種量控制在2~2.5 kg/667 m2,大粒蕎麥的播種量控制在2.5~3 kg/667 m2。保有基本苗15萬株左右/667 m2,充分發(fā)揮蕎麥多花多籽優(yōu)勢,達到高產目標。
2.5 科學施肥、精心管理
蕎麥生長期短,生長速度快,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較其它谷類作物需磷、鉀較多,施肥要氮、磷、鉀配合。施肥應以“基肥為主、種肥為輔、追肥為補”。
(1)基肥:蕎麥播種之前,結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層。以有機肥為主,也可配合施用無機肥?;适鞘w麥的主要肥料,占總施肥量的50%~60%。
(2)種肥:采用播前以肥拌籽、或結合“種子包衣”等。種肥能彌補基肥的不足,以滿足蕎麥生育初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并能促進根系發(fā)育。傳統(tǒng)的種肥是糞肥。近年來用無機肥料作種肥成為蕎麥高產的主要技術措施。常用作種肥的化肥有過磷酸鈣、鈣鎂磷肥、尿素等。以每667 m2施30 kg磷肥作種肥定為蕎麥高產的主要技術指標。
(3)追肥:蕎麥現蕾開花后,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此時補充一定數量的營養(yǎng)元素,對蕎麥莖葉的生長,花蕾的分化發(fā)育,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以5~8 kg/667 m2為宜。此外,在有條件的地方,用硼、錳、鋅、鉬、銅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產效果。
2.6 加強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蕎麥是異花授粉作物,主要通過昆蟲或風來傳粉,昆蟲主要是蜜蜂,花期放蜂,可以提高蕎麥的結實能力。在蜜蜂少的地方,可以采取人工授粉來提高結實率。可在上午8~10時,用長竹竿或柔軟的布條,2人各拉一頭,在露水干后順風向把布條從蕎麥的花部輕輕拉過,或用竹竿趕花粉,使蕎麥搖晃抖動,促使相互傳粉。每隔2~3 d趕粉1次,可使蕎麥增產20%以上。
2.7 及時防治病蟲害
高寒地區(qū)蕎麥的常見病害有輪紋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粘蟲、草地螟和鉤刺蛾。蕎麥病蟲害的防治應以農田防治為主,輔助以藥劑防治。在生產上應合理輪作,清潔田園,實行深耕,以減少病蟲來源。同時,通過精耕細作,培育壯苗和加強田間管理以增強幼苗的抗病和抗蟲性。防治蕎麥輪紋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等病害可采用多菌靈拌種。用40%樂果乳劑防治3齡以前的粘蟲;用2.5%的溴氟菊酯4 000倍液噴霧防治3齡以前的草地螟蟲;用90%敵百蟲2 000倍液噴霧除治鉤刺蛾幼蟲,均有良好效果。
2.8 適時收獲
蕎麥為無限花序,開花期較長,籽粒成熟不一致。成熟的種子易脫落損失,當蕎麥全株籽粒有2/3出現黑褐色或黃褐色時,趕陰天或晴天早晨進行收割,收割時應輕割輕放,收割后堆放幾天,促其后熟,再脫粒曬干儲藏。
[1] 王莉花,葉昌榮,肖卿.云南野生蕎麥資源地方分布的考察研究.西南農業(yè)學報,2004,17,(12):156~159
[2] 林汝法.中國蕎麥.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