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曉琳
(中共達州市通川區(qū)委黨校,四川 達州 635000)
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需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
皇甫曉琳
(中共達州市通川區(qū)委黨校,四川 達州 635000)
長征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凝練與升華,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萬里長征的偉大勝利生動地展現(xiàn)了鐵一般干部隊伍創(chuàng)造的不朽業(yè)績,彰顯了共產黨人信仰、信念、紀律、擔當?shù)膫ゴ罅α俊iL征精神為新時期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提供了最為深刻的精神內核和信念支撐。在培養(yǎng)造就新時期“四鐵”干部的過程中大力弘揚長征精神,既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信念、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也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長征精神;“四鐵”干部;目標要求
80年來,每每回望長征那段崢嶸歲月,總能給人們帶來太多的心靈震撼。長征,造就了一支鐵一般的隊伍,錘煉了一種催人奮進的革命精神。長征是以萬里為計的人類奇跡,由此而形成的長征精神也成為中華民族最為珍貴的精神遺產。在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著重指出:要“培養(yǎng)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shù)母刹筷犖椤保?],對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重在“鐵”字上下功夫,即信仰、信念、紀律、擔當都要像鐵一般堅定、鐵一般堅硬。長征精神是造就鐵一般干部隊伍的文化典范,其所蘊含的無比忠誠、無比堅定的政治立場,心系群眾、革命為民的政治追求,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政治忠誠,不怕困難、勇于犧牲的政治品格,是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的精神源泉,長征精神所包含的堅定信仰、執(zhí)著信念、嚴守紀律、勇于擔當?shù)囊馓N與當前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的目標追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培養(yǎng)造就新時期“四鐵”干部的過程中大力弘揚長征精神,既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信念、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也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撤離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0月,毛澤東、周恩來率領的紅一方面軍歷經千難萬險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先后到達甘肅會寧縣城、靜寧縣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合。至此,中國工農紅軍的萬里長征勝利結束。長征歷時兩年,轉戰(zhàn)14個省份,進行大小戰(zhàn)役600余次,爬過約40座山脈,渡過24條河流,走過600里人跡罕至的草地。長征隊伍里,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zhàn)斗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0歲(其中14到18歲的戰(zhàn)士至少占40%)。按兩萬五千里的征程計算,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個紅軍戰(zhàn)士犧牲。1936年10月,各路紅軍陜北大會師的時候,周恩來強調,我們一刻也不能丟掉長征精神。自此,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視角探討長征精神的內涵、啟示等,但無論怎樣理解和表述,信仰、信念、紀律、擔當都已成為長征精神永恒的主題詞。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長征精神體現(xiàn)為堅如磐石的理想、正義必勝的信念,體現(xiàn)為救國救民的擔當、無怨無悔的犧牲,體現(xiàn)為獨立自主的勇氣、實事求是的品格,體現(xiàn)為顧全大局的胸懷、團結一心的素養(yǎng),體現(xiàn)為人民至上的情懷、植根群眾的作風。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了長征的偉大意義和精神內涵,生動闡釋了長征精神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
鐵一般的干部隊伍是長征勝利以及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國際國內面臨的風險與困難前所未有,這些都給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嚴重挑戰(zhàn)。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暗潮涌動,一些黨員干部忽視理論學習,理想信念動搖,黨性意識弱化,宗旨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渙散,工作思想消極,不作為、不會為、不善為,起不到先鋒模范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會階層變化而形成的利益沖突、價值取向多元等原因,使黨的執(zhí)政基礎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從以“八項規(guī)定”狠剎“四風”問題開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強調管黨治黨一刻都不能松懈,“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zhí)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2]。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提出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將好干部的標準概括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3]。鐵一般干部隊伍的建設,需要以新的黨建思想理論為指導,也需要弘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形成的革命精神,尤其是長征精神。為此,我們要以時代發(fā)展為坐標,以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為核心,深入挖掘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以長征精神鍛造新時期的黨員干部,把革命前輩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
黨員干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骨骼”,是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起關鍵性作用的人。中國共產黨的干部不同于任何剝削階級的官吏,它具有以無產階級思想為指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特質。自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使用“干部”一詞后,“干部”就被賦予了人民群眾公仆和黨的事業(yè)骨干的角色意義。黨的干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是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干部隊伍建設歷來是我們黨的中心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歷史時期,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是對新形勢下干部隊伍建設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
1.鐵一般的信仰強調黨員干部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信仰是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科學的信仰不是來源于人們內心自發(fā)的樸素情感,而是建立在對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深刻認識之上的思想能力,是對世界的一種能動的把握。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人們在困難和抉擇面前,堅守最初的夢想并努力為之奮斗。鐵一般的信仰要求黨員干部自覺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認識與實踐,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本色和政治方向。
2.鐵一般的信念強調黨員干部要有執(zhí)著的政治定力。信念是人意志行為的基礎,是對個人理想及社會目標必將實現(xiàn)的篤定,有了堅定信念的支撐,就能激發(fā)出個人最大的積極主動性。在信念的鼓舞下人的意志會變得堅強、行為會變得堅決,并且始終不渝。信念是信仰的支撐,是對信仰的踐行。信念是具體的,是對實現(xiàn)階段性目標持有的觀念和態(tài)度。鐵一般的信念要求黨員干部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有深刻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心,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追求。
3.鐵一般的紀律強調黨員干部要有絕對的政治忠誠。紀律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而要求全體成員必須遵循的規(guī)章和準則。嚴明的紀律是一個組織發(fā)展壯大的必要條件,也是對組織成員的基本要求。組織紀律的嚴格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特點,是鞏固和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基礎。鐵一般的紀律是實現(xiàn)崇高信仰和堅定理想信念的根本保障,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不僅能保證信仰、信念的順利實現(xiàn),而且能確立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和行為底線,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自覺和政治操守。
4.鐵一般的擔當強調黨員干部要有鮮明的政治品格。擔當是一種個人品質,是獲得個體及群體認同的重要標準。勇于擔當、善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內在要求,是黨員干部的使命所系、職責所在,是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政治素養(yǎng),是黨的事業(yè)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如果黨員干部缺乏擔當意識,那么,信仰、信念就無法實現(xiàn),紀律的規(guī)范性和約束性也將失去意義。鐵一般的擔當要求黨員干部腳踏實地、努力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使命。
萬里長征的偉大勝利生動地展現(xiàn)了鐵一般干部隊伍創(chuàng)造的不朽業(yè)績,彰顯了信仰、信念、紀律、擔當?shù)膫ゴ罅α?。長征精神為新時期培養(yǎng)造就“四鐵”干部提供了最為深刻的精神內核和信念支撐。
1.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信仰的干部需要秉承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一種無比忠誠、無比堅定的鐵一般的信仰。毛澤東講:“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保?]這里的主義就是一種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有了信仰,才會有目標和方向,奮斗才有動力和價值。這種信仰,于國家、民族而言,起著引領方向、凝聚人心的作用;于個人而言,起著思想篤定、凈化心靈的作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追尋,是長征精神的核心與靈魂。正是在這種對馬克思主義鐵一般信仰的支撐下,中國工農紅軍克服了艱難險阻,化解了圍追堵截,從最初革命失利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成功召開了遵義會議,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轉折,在關系生死存亡的緊要時刻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信仰的干部需要秉承長征精神,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列寧說:“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xiàn)先進戰(zhàn)士的作用?!保?]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指導,并不斷結合中國實際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同時也提醒我們必須始終保持理論清醒,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原著,系統(tǒng)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透徹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掌握其精髓要義及思想實質,不斷提升理論素養(yǎng),真正使信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信念的干部需要秉承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一種心系群眾、革命為民的鐵一般的信念。信念的基礎在于信仰,這種信念是由堅定信仰催生出來的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狀態(tài),是實現(xiàn)理想的動力之源。有了信仰之堅定,才有信念之堅強,才能產生強大的意志力和積極性,進而把信念轉化為實踐的動力。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信人民當家作主的革命理想一定能夠實現(xiàn),在數(shù)倍于我們的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前,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勇敢戰(zhàn)斗、敢于犧牲,樂觀面對革命形勢??梢哉f,長征的勝利是天下大義、崇高理想的偉大勝利,也是革命必勝、堅定信念的偉大勝利。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信念的干部需要秉承長征精神,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堅定共產主義必定實現(xiàn)的最高目標。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革命伊始就把革命的旗幟、目的、主張向世人宣示,堅信共產主義能夠實現(xiàn),堅信革命一定能夠勝利?,F(xiàn)階段,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實際、胸懷理想,加強黨性鍛煉,堅決與各種錯誤思想做斗爭,堅定執(zhí)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心系群眾、服務為民,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3.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紀律的干部需要秉承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一種顧全大局、團結協(xié)作的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紀律是革命隊伍行動一致的根本保障,也是展現(xiàn)革命隊伍精神狀態(tài)的重要體現(xiàn)。鐵一般的紀律造就鐵一般的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深刻地揭示了打鐵的人必須是鐵打的人,鐵打的人源自鐵一般的紀律做后盾和保障。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秘而不宣,紅軍戰(zhàn)士堅決執(zhí)行上級指示;路過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嚴守宗教民族政策,坦誠相見、同心同德;面對張國燾分裂紅軍的圖謀,全黨全軍團結協(xié)作。正是這種鐵一般的紀律使紅軍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戰(zhàn)勝了各種困難并最終取得勝利。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紀律的干部需要秉承長征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發(fā)揚顧全大局、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古人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政治規(guī)矩和紀律意識,把紀律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黨同志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思想和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這是政治規(guī)矩的重申,也是對紀律意識的強化,充分彰顯了鐵一般紀律對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是黨員干部隊伍在行動上、步調上取得一致的根本保證。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紀律意識,自覺遵守黨章黨規(guī),自覺把全面從嚴治黨貫徹到一言一行中,嚴格執(zhí)行“四個服從”,增強“四個意識”,始終保持自身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確保全黨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
4.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擔當?shù)母刹啃枰虚L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一種不怕困難、勇于犧牲的鐵一般的擔當。擔當是責任,也是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字好干部的標準之一就是敢于擔當。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戰(zhàn)斗敢上前,這種革命的英雄主義是對長征精神的真實寫照。在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沒有退縮,無論是領導還是士兵都以自己超人的毅力和勇氣同一切艱難困苦做斗爭,展現(xiàn)了革命者的擔當情懷。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不畏艱險、敢于獻身的鐵一般的擔當舉世罕見。培養(yǎng)造就鐵一般擔當?shù)母刹啃枰虚L征精神,勇挑重擔、敢于碰硬,在困難面前不推諉、在矛盾面前不回避,樹立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以天下為公的胸懷謀事、以勤勉敬業(yè)的精神為民。“敢于擔當,就是要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6]。一個具有鐵一般擔當?shù)暮酶刹课ㄓ凶⒅馗脑熳约旱闹饔^世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品格陶冶,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底線思維觀察與分析問題,主動學習各方面知識,拓展眼界和視野,才能提高服務社會和服務群眾的本領。
[1]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01(01).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4.
[3]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30(01).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1885.
[5]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意識形態(tài)[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5.
[6]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編寫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干部讀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25.
[責任編輯 陳 靜]
D261.1
A
1671-6701(2016)06-0026-04
2016-10-20
皇甫曉琳(1988— ),女,山西左權人,碩士,中共達州市通川區(qū)委黨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