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弘 張京華 周 欣
(湖南科技學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學術論壇·
周敦頤著作在日本的傳播*
陳 弘 張京華 周 欣
(湖南科技學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周敦頤,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宋代湖南永州道縣人,著有《太極圖說》和《通書》,中古之際以其卓越的思想學說,開創(chuàng)了宋代儒家的新形態(tài),號稱“理學開山”、“道學淵源”。理學思想影響中國社會近千年之久,文教被于四海,遠播朝鮮、越南、日本、琉球,有所謂“同文同倫”、“文明五國”之稱。周敦頤的思想光芒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整個東亞世界。文章對周敦頤著作在古代日本的傳播作了詳細梳理。
周敦頤 理學 濂溪學 著作傳播
日本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收藏了周敦頤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國古代刊刻本,大陸、臺灣、香港出版的古籍影印本,以及現(xiàn)代點校、校注整理本。中國古代刊刻本如:
《周子通書訓義》,元保八撰,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中華再造善本》線裝仿古印本。
《太極圖說述解》,明曹端撰,臺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影印本。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和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有曹端《月川先生遺書》10卷,別題《重編靖修曹月川先生文集》,道光十二年刊本,內(nèi)有《太極圖說述解》、《通書述解》、《西銘述解》。
《周子通書·榕村通書篇》,清李光地著,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jù)《榕村全集》鉛印本。
《周濂溪先生全集》13卷,清張伯行編,同治七年(1868)福州正誼書院《正誼堂全書》刊本;楊浚校,左宗棠重校,同治五年(1866)重刊本。
《濂洛關閩書·周子全書》,張伯行集解。
《周子全書》22卷,清董榕編,光緒二十九年(1903)濂溪后裔刊本。
《滿漢合璧性理》4卷,內(nèi)容為:《大極圖》,周子作,朱子注;《通書》,周子作,朱子注;《西銘》,張子作,朱子注。清墨華堂刊本,有雍正十年(1732)序。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圖書館藏,今西春秋博士舊藏本,有“今西春秋圖書”鈐印。
《新刊性理匯解大全合參》6卷,清王熙祖纂集,楊芝田鑒定,清武林書坊刊本,有康熙四十年(1701)序。內(nèi)容為:《太極圖》,周濂溪撰,朱紫陽注;《通書》,周濂溪撰,朱紫陽注;《西銘》,張橫渠撰,朱紫陽注;《正蒙》,張橫渠撰。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圖書室館藏。
日本收藏的中國古籍,有幾種價值較高,值得注意。
一為《濂溪周元公全集》11卷,明琴川周木編。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圖書館藏。四周雙邊,每頁9行,每行17字,注文雙行,單魚尾。卷1濂溪周元公遺像、濂溪周元公世譜、濂溪周元公事實,卷2濂溪周元公年表,卷3-11濂溪周元公全集,卷12歷代褒崇禮制。此書國內(nèi)有藏,比較珍貴,僅存兩套[1]。據(jù)收藏者稱,系弘治刊本,二函十二冊,與明萬歷四十二年周與爵刻十卷本、明天啟四年李嵊慈刻十三卷本,內(nèi)容不同[2]。琴川周木刊書較富,日本翻刻尚有朱熹編《延平李先生師弟子答問》,周木校正,風月莊左衛(wèi)門正保四年刊。有《延平答問補錄》,后學琴川周木謹編。書有弘治乙卯夏四月既望后學琴川周木《序》,又有正德癸酉歲春正月吉十四世孫李習《跋》。
二為《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10卷、《周元公世系遺芳集》5卷,明周與爵輯。萬歷三年(1575)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內(nèi)閣文庫、宮內(nèi)廳書陵部館藏。單魚尾,四周單邊,每頁10行,每行20字,注文雙行。有王會《敘》,丁懋儒《敘》,黃廷聘《序》,及周與爵萬歷三年《序》。卷1-9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卷10-12周元公世系遺芳集。其中宮內(nèi)廳書陵部藏本五冊,原為德山籓主家藏,有“德籓藏書”鈐印。明治九年由籓主毛利氏獻贈給宮內(nèi)?。?]。
三為《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13卷,明天啟四年(1624)李嵊慈刊本。內(nèi)閣文庫、東洋文庫館藏。內(nèi)閣文庫本鈐印“內(nèi)閣文庫”“淺草文庫”“林氏藏書”“弘文學士館”朱色方形,“昌平阪學問所”黑色長形鈐印。昌平阪學問所原為林羅山家的私塾,淺草文庫與昌平阪學問所同在湯島。昌平阪學問所即后來東京大學的前身。
四為《周子全書》6卷,清鄧顯鶴編,彭洋中??乐蒎ハ驹?。大阪大學附屬圖書館總合圖書館藏。卷1《太極圖》、《太極圖說》朱子注,《遺書》。卷2《通書》,朱子注。卷3詩文。卷4贈答。卷5-6文征。有學者稱收錄遺文“最全的是鄧顯鶴本”[4],“最為翔實全面”,“在宋以后的所有版本中內(nèi)容最為豐富、編輯最有條理”[5]。鄧顯鶴,字湘皋,湖南新化人,主講邵州濂溪講院,著有《南村草堂詩鈔》二十四卷,《南村草堂文鈔》二十卷,編《沅湘耆舊集》二百卷等,對湖湘文獻作有重要貢獻。
五為《濂洛風雅》兩種。其一金氏《濂洛風雅》6卷,宋金履祥輯。一種光緒十三年(1887)鎮(zhèn)海謝駿德補刊,《率祖堂叢書》之一,婺郡東藕塘賢祠義學藏板。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左右雙邊,下粗黑口,雙黑魚尾,每頁10行,每行20字。有雍正十年四月戴锜《序》。一種光緒三年胡鳳丹校刊,《金華叢書》之一,退補齋藏板,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藏。四周雙邊,單魚尾,每頁11行,每行23字,注文雙行。其二張氏《濂洛風雅》9卷,清張伯行編訂,魏麐徵劍峰校。書首題“康熙次戊子夏季儀封后學張伯行題于榕城之正誼堂”。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坐春風文庫》館藏。其書另有《正誼堂全書》本,日本多家館藏?!跺ヂ屣L雅》先后有金履祥、張伯行兩種編選本,遂開創(chuàng)“理學詩選”一派,近人錢穆遂有《理學六家詩鈔》(臺灣中華書局1974年出版)。金履祥本“選錄周子、程子以至王柏、王偘等四十八人之詩,而冠《濂洛詩派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書有古代朝鮮刊本,及韓國法仁文化社1988年影印本,與《五賢風雅》合刊。張伯行本“編輯周子、二程子、邵子、張子、游酢、尹焞、楊時、羅見素、李侗、朱子、張栻、真德秀、許衡、薛瑄、胡居仁、羅洪先十七家之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書有民國二十四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鉛排本、臺灣藝文印書館1968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本、臺灣中文出版社1973年《近世漢籍叢刊·思想編》影印本。
日本學者編注、訓點的周敦頤著作,首先有一種《周子書》,山崎嘉編。內(nèi)容為《太極圖》、《太極圖說》朱熹注、《通書》朱熹注、朱熹《記通書后》、朱熹《通書后錄》、朱熹《周子太極通書后序》。有延寶八年(1680)壽文堂刊本,四周雙邊,黑口雙花魚尾,每頁9行,每行17字。牌記為“延寶八年庚申林鐘吉辰壽文堂梓行”,跋文署款“正保丁亥五月四日山崎嘉”。又有天保十四年(1843)河內(nèi)屋萬助風月莊左衛(wèi)門刊本,亦四周雙邊,雙魚尾,每頁9行,每行17字。后序書名《周子太極通書》,跋文署款“正保丁亥五月四日山崎嘉”,卷末牌記“河內(nèi)屋萬助藏板”,“延寶八年庚申林鐘吉辰壽文堂梓行”。其中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坐春風文庫》藏本,扉頁內(nèi)側有澤田一齋、山口菅山題識:“右以紫墨書入者,借澤田奚疑齋之書而寫之也。安永九己亥季秋奧野篤之謹寫。”“澤田一齋曰:右之‘書入者,借強齋先生之書而寫之者也’云云,書入中曰五云者,未知為誰云云。”山崎嘉,號闇齋。澤田一齋,號奚疑齋,又號奚疑主人、奚疑塾主人。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另有一種《碩水文庫》藏本,有楠本碩水“碩水藏書”鈐印。延寶八年(1680)山崎嘉編《太極圖說解》,有壽文堂刊本,別題《周子太極通書》,內(nèi)容為《太極圖》、《太極圖說》、《通書》、《通書后錄》,似為《周子書》的重版。
又有一種《周張全書·周子全書》7卷,朱子注,明徐必達校正,日本真佑訓點。延寶三年(1675)武村新兵衛(wèi)、田中長左衛(wèi)門刊?!吨軓埲珪穬?nèi)有《周子全書》7卷、《張子全書》15卷。此書有臺灣中文出版社1972、1979、1981年《近世漢籍叢刊·思想編》影印本,廣文書局印行,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今井宇三郎解題。徐必達此書《四庫全書總目》列為儒家類存目,提要云:“周子書自《太極圖說》、《通書》而外,僅得詩文,尺牘數(shù)首,附以年譜、傳志及諸儒之論為七卷。張子書《正蒙》、《理窟》、《易說》而外,兼載語錄、文集,其散見于《性理》、《近思錄》、《二程書》者,搜輯薈粹,別為拾遺附錄,通十五卷。”徐必達,字德夫,號玄丈,浙江嘉興人,一作秀水人。著《南州詩說》六卷,《南京都察院志》四十卷,編《二程全書》、《邵子全書》?!端膸烊珪偰俊啡寮翌惔婺苛碛小墩舍尅匪木恚芭f本題明高攀龍集注,徐必達發(fā)明”?!吨軓埲珪反蚱屏恕八挝遄印钡目蚣?,將周敦頤、張載二人的著作合編為一書,但周子、張子二人并無師承,思想系統(tǒng)也不接近,其書在中國并無影響,在日本卻有學者作訓點、提要,需要引起注意。
又有一種《曹月川先生集》,明曹端著,清張伯行訂,內(nèi)有《太極圖說述解》、《通書述解》、《西銘述解》。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有二種日本寫本,標題“曹月川先生集,儀封張伯行孝先甫訂,受業(yè)羅源陳紹濂尚友、平和汪奇猷嘉仲仝校”,扉頁題“曹月川集,張大中丞訂,正誼堂藏板,康煕四十九年鐫”,序末署款“康煕四十九年庚寅孟秋谷旦,儀封后學張伯行題于姑蘇之正誼堂”。一種寫本為安政七年(1860)楠本碩水寫本,《碩水文庫》編號16003132005008336,內(nèi)有識語云:“右《曹月川集》一部,原書即昌平黌所藏,而亦系寫本。安政七年庚申仲春中澣寫畢校讀,佐左孚嘉記。”另一種寫本為明治二十二年(1889)楠本正翼寫本,《崎門文庫》編號147005132007003874,卷末識語云:“右《曹月川集》一部,原書即昌平黌所藏,而亦系寫本。安政七年庚申仲春中澣寫畢校讀,佐左孚嘉記”,“明治二十二年己丑孟春楠本正翼記”。楠本端山、楠本碩水兄弟同為幕府末期的日本儒者,楠本碩水,字孚嘉,楠本正翼為楠本端山之子、楠本碩水之侄。由楠本碩水、楠本正翼的識語可知,此前《曹月川集》已有昌平黌寫本流傳。
就古籍形式而言,周敦頤著作的一大特點是篇幅精簡,《太極圖說》僅三百余字,《通書》三千余字,《愛蓮說》119字。如祁寬所說,《通書》“字不滿三千,道德、性命、禮樂、刑政悉舉其要”。因而在刻版印制上,很難單獨成書。除了全部著作加上朱子的注解刻為《全書》之外,重要篇章《太極圖說》、《通書》、《愛蓮說》在國內(nèi)往往附于《近思錄》、《古文真寶》等選本中,少有單本。但在日本則有不少濂溪著作的單行本,《太極圖說》一篇的單行本尤其常見,因之成為傳播濂溪學術的重要載體。
3.1 《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的單行本,目前所見最早為寬文四年(1664)村上平樂寺刊本《太極圖說》。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四周雙邊,小黑口雙花魚尾,每頁9行,每行17字,注文雙行,牌記題“寬文四歲甲辰初冬開刋,村上平樂寺”。御茶水女子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別題《濂溪先生太極圖說》,扉頁題“濂溪先生《太極圖說》,村上平樂寺繡梓”。四周單邊,中黑口雙魚尾,每頁7行,每行15字,注文雙行,有“松元藏書”鈐印。另有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上越教育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
繼而有延寶六年(1678)熊谷立閑“首書”刊本《太極圖說》。題名《鰲頭評注太極圖說》,牌記為“延寶六戊午歲三月谷旦,高辻通雁金町,京御幸町御池南書林菱屋孫兵衛(wèi)開板”,卷末有“了庵熊谷立閑跋”。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藏中有“善竜寺藏書”鈐印本。關西大學圖書館藏中有“讃岐國分密寺”舊藏本。熊谷立閑,字靖甫,號荔齋,又號了庵。
繼有山崎闇齋門人淺見絅齋、三宅尚齋的二種《大極圖說筆記》。淺見安正(1652-1711),又名淺見十次郎,號絅齋,為闇齋門人“三杰”之一。三宅重固(1662-1741),號尚齋,亦為山崎闇齋門人。
淺見絅齋《大極圖說筆記》作于天和元年(1681)。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坐春風文庫》所藏《太極圖說筆記》寫本,題為“淺見絅齋講述,上原正福校合加點”。卷末題:“正德癸巳三月朔謄寫訖,同日校合加朱點,文集語類及諸儒說闕朱點者,俟他日以本書校正云?!本砟┠R云:“右《太極圖說筆記》一冊,蓋絅齋先生所筆也。后書曰辛酉,是天和元年,而先生齡三十歲,則后來應有所増損改定矣。今得澤田一齋所寫之本而重寫之云,以朱者依舊,以綠者記正福所考。后學上原正福謹識?!闭鹿锼葹檎氯辏?713)。
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所藏另有題名《淺見先生太極圖說筆記》的寫本,書末識語:“享保十八癸丑年正月寫之?!标P西大學圖書館亦藏有《太極圖說筆記·西銘集說并講義》寫本,二冊合訂一冊。書末有片峰諒識語:“片峰諒曰:此筆記者,吾之友人彭君關氏東武而所得也。然原本有脫文誤字而頗多不可為讀者,予出于《文集》《語類》《讀書錄》諸書志則考證而改之,出《韓文大全》者未得考改,候他日耳。只恨先生自語有不可參考者,希欲他日得寫先生之真書合考之而改焉尓。文政四年辛巳五月廿七日記?!逼逭徚碛小督N齋先生近思錄筆記》寫本。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碩水文庫》另有《淺見絅齋先生太極圖說筆記》寫本,有“碩水藏書”鈐印。
三宅尚齋《太極圖說筆記》作于享保十九年(1734)。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有三宅尚齋識語寫本二種,均乾坤二冊,序末識語:“享保十九年甲寅三月十四日,尚齋識?!薄跋肀J拍昙滓鷼q,為諸生講說《太極圖說解》,因舊日所筆記,其誤者不少,再改錄如此。多事紛紜中,不深致思于文義間,況其奧義。更潛玩,若有所見,候他日錄之云。尚齋識?!倍N寫本,其一無鈐印,其一有近藤惺舊藏“畏齋藏書”鈐印。
三宅尚齋《太極圖說筆記》另有二種寫本。一為片峰諒《周子書尚齋先生太極圖說筆記》,寬政三年(1791)寫本一冊,關西大學圖書館藏。二為葛山賢孳《太極圖說筆記》,文化十五年(1818)寫本,題“尚齋三宅先生講,久米先生辨”,卷末題:“原本享保二十年乙卯閏三月九日夜開講,同十五日畢,尚齋三宅先生時七十四歲?!薄霸驹娜煳缯露蝗臻_講,久米先生?!睍┳R語:“文化十五戊寅五月,于遠州濱松城下大工街油屋,寫本書在中泉綠竹堂,葛山賢孳?!标P西大學圖書館藏。久米先生即久米順利,號訂齋。
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巖垣氏遺著及舊藏書”中,收藏有《太極圖說筆記》巖垣松苗親筆題識本。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碩水文庫》中,收藏有池田義時《太極圖說解筆記》2卷,寶歷十二年(1762)寫本,乾坤二冊。題識“寶歷十二年壬午八月八日,操筆于里中書齋可責軒,池田義時敏勤寫”。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名古屋大學附屬圖書館收藏有文化三年(1806)朝倉儀助刊本《太極圖說解》,牌記“文化三丙寅歲再刻,皇都書林風月莊左衛(wèi)門,朝倉儀助”。以上三種未知為淺見絅齋所講,抑為三宅尚齋所講。
此后有合原余修《太極圖說資講》,寶永六年(1709)寫本,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碩水文庫》藏本,上下2卷一冊。跋文署款“寶永己丑之秋”“合原余修謹識”。
伊藤東涯《太極圖說管見·太極圖說十論》,享保十三年(1728)山本好信寫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藏,題簽“太極管見”“伊藤氏學”,書末識語:“享保十三戊申年春三月十四日,大坪氏以本寫之,山本好信書之?!睍鴥?nèi)有“山本氏”“好信之印”“渡部文庫珍藏書印”。又有《周易傳義考異?讀易私說·周易義例考·太極圖說管見》寫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藏本,有“池田家圖書”、“島田氏雙桂樓收藏”、“南葵文庫”鈐印;《太極圖說管見》,關西大學圖書館藏寫本,識語云:“寬政壬子初秋念三日,就東所先生本校正,無一字誤。”伊藤東涯(1670-1736),名長胤,字源藏、元藏,號慥慥齋,世稱紹述先生。
宇井默齋《太極圖說講義·太極圖解講義》,關西大學圖書館藏明和八年(1771)寫本,題“宇井默齋述,萩原筆記,千手興欽寫”。
中村蕃正《太極圖說解私考疑議》,名古屋大學文學圖書室藏寬政元年(1789)本,識語云:“寬政己酉首夏ヨリ冬初ニ至テ太極圖說ヲヨミ往年ノ講義ヲ反復推尋シテ?!敝写遛?,號習齋。
大多數(shù)外國留學生對于形聲字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這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師開展形聲字的教學。首先應當讓留學生們了解形聲字的相關知識。形聲字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這句話中。通過對前人的研究總結,得出當今學術界對形聲字的定義是:形聲字是由形符和聲符構成,形符示義,聲符示音,它在表示一定意義的同時,還表示一定的讀音。
稻葉正信《太極圖說解筆記》2卷,關西大學圖書館藏寬政三年(1791)寫本,上下二冊,卷末識語云:“右默齋先生為鈴木恭節(jié)所講也,寬政三年正月十九日開卷,二月十四日終,凡十會,后論二會,鈴木氏歸后為吾輩講之?!钡救~正信(1732-1799),號默齋。除此書外,稻葉正信又有《默齋先生太極圖說講義》寫本,又題《稻葉默齋先生講義》,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題“筱原惟秀錄”;又有《太極圖說講義》寫本,題“稻葉默齋講義,惟秀錄”,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藏本,有“今井介清”“島田氏雙桂樓收藏”“南葵文庫”鈐印。
久米順利《訂翁太極圖說講義》,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圖書館藏寶歷十一年(1761)寫本,有“訂翁”題簽。書內(nèi)標題:“《圖》、《圖說》、《后論》、《太極圖》、《太極圖解》、《太極圖說》、《太極圖說后論》。”
大槻清準“訓點”《太極圖說》1卷,文化八年(1811)刊本,左右雙邊,單魚尾,每頁8行。題“仙臺府學讀本”“文化辛未鐫,養(yǎng)賢堂藏”“折澤公翼校字”。大槻清準(1773-1850),號平泉。大槻清準文化九年(1812)又刊《通書》。
大澤鼎齋《太極圖說解詳說》,嘉永四年(1851)寫本。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文末識語云:“嘉永二年己酉臘月望,借山岸莞兄本而寫焉。大澤鼎齋?!本砟┳R語云:“右借大澤氏本而辛亥春謄寫?!贝诵梁ゼ醇斡浪哪辍4鬂啥S(1812-1873)另撰有《近思錄詳說》。
山口重昭《菅山先生太極圖說講義》,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碩水文庫》藏本,有“碩水藏書”“山存家藏”鈐印。書內(nèi)有識語:“菅山先生姓山口名重昭……”,但無年月。山口菅山(1771-1854),又名山口重昭、山口重明、山口貞一郎,號近齋,曾為《闇齋先生年譜》撰跋。
河口光遠《太極圖說解筆記》,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碩水文庫》藏本,題“河口光遠校閱”,上下二卷一冊,有“碩水藏書”鈐印,但無年月。
《通書》的單行本,目前所見最早有寬文六年(1666)鈴木太兵衛(wèi)刊本。四周雙邊,無魚尾,每頁7行,每行14字,注文雙行,牌記“寬文六年孟春吉旦,鈴木太兵衛(wèi)新刊”。又題“周子通書”。有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大阪大學附屬圖書館、關西大學圖書館、筑波大學附屬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藏本。又有淡海屋治郎吉刊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御茶水女子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無年月。牌記“平安書鋪淡海屋治郎吉”,四周雙邊,無魚尾,每頁7行,每行14字,注文雙行。又有伏見屋佑七刊本,京都大學法學部圖書室藏本,四周雙邊,每頁7行,每行14字,注文雙行,無年月。又有文化九年(1812)養(yǎng)賢堂刊本。關西大學圖書館藏本,題“大槻清準?!薄梆B(yǎng)賢堂藏”,有“伊達邦宗藏書”“林通文房之寶”鈐印。
3.2 《愛蓮說》
《愛蓮說》在日本翻刻本《古文真寶》,日本學者編纂的《先哲遺著》,各種文章選本如《古文鈔》、《文章裁錦》、《文章精美》、《美文記事文》,及各種漢文教科書中,屢屢可見,同時也有多種單行本刊行。
《愛蓮說》的單行本多為書法作品,有楷書、行書、草書各體?;驗榭荆驗槭掏乇?,如:
《古文四本》本,分為《獲麟解》、《愛蓮說》、《草書并和歌》、《東銘》,元亨利貞四冊,享保十一年(1727)河內(nèi)屋宇兵衛(wèi)刊本。
《歸去來辭·愛蓮說》本,廣澤左漁書,享保二十年(1735)西村源六,西村市郎右衛(wèi)門刊本。跋云:“廣澤先生所書《愛蓮說》及《歸去來辭》”“享保二十年乙卯之冬”。
萩原秋巖(1803-1877)書《真書愛蓮說》,東崖堂刊本。
大沼蓮齋書《蓮齋書愛蓮說》,草書,明治十三年(1880)掃云閣刊本。
雪柯修書《行書愛蓮說》,安政元年(1854)寫本,名古屋大學附屬圖書館藏寫本,書末題“甲寅春三月廿八日書,雪柯修”,有“松田修印”“天爵圖書”“來田氏家藏”“神宮皇學館大學圖書之印”朱印。
石井潭香書《潭香先生書愛蓮說》,行書拓本,卷末題:“明治壬申初夏,辱知生松浦武四郎志,萬庵河三兼書”,“鷗香館上石”,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藏拓本。卷大任書《愛蓮說》,行書拓本,卷末題“翰香館上石”,明治間拓本。卷大任,字致遠,號弘齋,一號菱湖。
(來稿時間:2016年5月)
1.粟品孝.周敦頤文集三個版本的承續(xù)關系[C]//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文化研究:第二十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302
2.韋力.拍賣得書瑣談:明弘治周木本《濂溪周元公全集》[J].收藏·拍賣,2005(7)
3.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7:1510
4.劉小琴.周敦頤文集版本考略[C]//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四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27
5.周建剛.周敦頤研究著作述要[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59
The Spread of Zhou Dunyi’s Works in Japan
Chen Hong Zhang Jinghua Zhou Xin (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r Zhou Dunyi was the author of Dai Ji Tu Shuo and Tong Shu.His excellent theories created a new form of Confucianism in the Song Dynasty.Zhou Dunyi was born in Hunan.He was one of the best local talent.Neo Confucianism has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that culture and education spread in the four seas,as Korea, Vietnam, Japan and Ryukyu.Zhou Dunyi’s thought light, like a beacon, lit up the East Asia.The spread of Zhou Dunyi’s works in ancient Japan i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Zhou Dunyi Neo Confucianism Lianxi theory Works spread
B244
格式〕 陳弘,張京華,周欣.周敦頤著作在日本的傳播[J].圖書館,2016(9):30-34
陳弘,男,管理學博士,湖南科技學院教授,黨委書記;張京華,男,湖南科技學院教授,濂溪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會長,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學術史;周欣,女,湖南科技學院濂溪研究所講師,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秘書長,研究方向:宋明理學。
* 本文系湖南省湘學研究院重點委托項目暨湖南省社科基金單列項目“儒家思想何以在兩宋獲得更新——周敦頤學說的思想資源與現(xiàn)代意義”(項目編號:15XXYH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