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超越自由的選擇
      ——《貴婦人畫像》的存在主義解讀

      2016-02-13 05:31:36
      關(guān)鍵詞:存在主義自由選擇

      陳 瑩

      (安徽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

      【文學(xué)】

      超越自由的選擇
      ——《貴婦人畫像》的存在主義解讀

      陳瑩

      (安徽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說《貴婦人畫像》中,主人公伊莎貝爾向往自由,積極地選擇自己的婚姻。雖然自己選擇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她最終仍然承擔起自由選擇的后果,重新回到羅馬。伊莎貝爾的崇尚自由、婚姻自主選擇、承擔責(zé)任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類生存的思考。以薩特的存在主義理論為指導(dǎo),從自由、選擇、責(zé)任三個方面對伊莎貝爾的生存現(xiàn)狀及其回歸進行解讀,從而反映她的選擇不是放棄了自由,而是在坦然面對中重獲自由。

      [關(guān)鍵詞]貴婦人畫像;存在主義;自由;選擇;責(zé)任

      亨利·詹姆斯(1843—1916)被視為20世紀“意識流”文學(xué)的先驅(qū),其主要作品是小說,此外也寫了許多文學(xué)評論、游記、傳記和劇本?!八男≌f最基本的主題是由美國人與歐洲人之間的對立與碰撞所顯現(xiàn)出的新世界(即美國)的天真與舊世界(即歐洲)的世故。”[1]376

      《貴婦人畫像》講述了女主人公伊莎貝爾因向往歐洲文化、渴望體驗人生百態(tài)而跟隨她的姨媽杜歇夫人去佛羅倫薩的種種經(jīng)歷,它以伊莎貝爾對婚姻的自主選擇經(jīng)歷為中心展開文本的敘述。近年來,學(xué)者們主要從寫作技巧、意識流、國際主題、歐美文化碰撞與融合、倫理道德等方面對其進行解讀。其中,對伊莎貝爾重返羅馬的原因進行探討分析的學(xué)者較多。然而,不管是探析伊莎貝爾那段婚姻悲劇所產(chǎn)生的原因,還是探討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道德問題,或是分析歐美文化沖突,它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貴婦人畫像》這部作品包含著作者對人類生存現(xiàn)狀的思考。因此,本文將以薩特存在主義理論為指導(dǎo),從自由、選擇、責(zé)任三個方面分析伊莎貝爾在歐洲的生存現(xiàn)狀及其回歸,從而反映她的回歸是一種超越自由的選擇。

      一、崇尚自由

      在薩特對存在主義理論的論述中,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自由。存在主義所要論述的主要是人類本身的存在意義以及如何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中保持自由的問題。其實,存在主義是對自由的解說,一個真正存在著的人是一個自由的人。薩特在這里所論述的“自由”不是生活中的那種無拘無束;這里的“自由”是從哲學(xué)的角度闡發(fā)的,指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意識活動,這種意識活動帶有一種主觀能動性和跨越性的特點,表現(xiàn)了人類對自身獨立存在以及如何保持尊嚴的深刻思索。在薩特看來,人是自由存在的,人類的自由存在意味著人類要不時地作出自由的選擇。薩特曾說:“在談?wù)撊耸欠袷莿e的任何事物之前,人最基本的狀態(tài)是存在,人首先是一個努力前進,走向未來并且感受到自己正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的東西。”[2]131這里所說的“存在先于本質(zhì)”也是薩特存在主義思想中的一個基本觀點。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質(zhì),而存在又是一種對自由的解說。因此,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質(zhì),并且通過不斷進行自由的選擇使得人的本質(zhì)有實現(xiàn)的可能,追求自由以及自由的選擇使人的存在具有意義。

      在小說《貴婦人畫像》中,主人公伊莎貝爾不斷地追求自由,對歐洲文化心馳神往,渴望到大洋彼岸的歐洲經(jīng)歷人生百態(tài),體驗不同的生活。在她的姨媽杜歇夫人來訪后,“她躁動不安,激動不已,甚至有時身子還在發(fā)抖。所發(fā)生的一切比表面上看起來的重要得多。她的生活真真切切到了轉(zhuǎn)折點”。[3]28在伊莎貝爾被她的姨媽杜歇夫人帶到歐洲之前,她的表哥拉爾夫收到了一份來自他母親杜歇夫人的電報,這封電報首次提到了伊莎貝爾。電報里說他的表妹伊莎貝爾“相當獨立自主”。[4]9正如這封電報所說的那樣,伊莎貝爾是一個非常自立的女孩,她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不依附于他人而生活。伊莎貝爾隨杜歇夫人來到歐洲,當拉爾夫在和她聊天時無意說是杜歇夫人收養(yǎng)了她時,伊莎貝爾“盯著他,臉紅了,并且感覺到一絲痛苦,這讓對方感到驚慌”[4]17。拉爾夫隨口說出的半開玩笑似的話讓伊莎貝爾感到自己仿佛是依靠別人而存在,因而自尊心很受打擊,她立刻表示出她的反對,“不,她并沒有收養(yǎng)我,我也不是誰可以收養(yǎng)的對象”[4]17。在伊莎貝爾看來,姨媽杜歇夫人喜歡照顧別人,但這并不代表她被收養(yǎng)了,伊莎貝爾十分珍視自由,她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喜歡受到束縛。

      在《存在與虛無》中,薩特詳細論述了存在的兩種形式,一種是“自在的存在”(being-in-itself),它指的是一種無意識的存在、一種物質(zhì)的存在;另一種是“自為的存在”(being-for-itself),它指的是自身依照個人的意愿不斷發(fā)展自我而能動地存在著。那么,“自為的存在一方面向著自在的存在自我超越,一方面又把自己當作異己的他物來自我認識。這樣,自為的存在的規(guī)律——也就是作為意識的本體論基礎(chǔ)的存在的規(guī)律就是:在面對自我在場的形式下成為自身?!盵5]115伊莎貝爾想成為真正的自我,不愿受人牽制,也不愿被任何其他事物所代表,她積極地追求自我,成為自身。她對自我存在的肯定表現(xiàn)在她與梅爾夫人的談話中。伊莎貝爾在姨媽家與梅爾夫人初次相遇,便被梅爾夫人自身所展現(xiàn)出的魅力所吸引,她們漸漸成了親密的朋友并且經(jīng)常在一起交談。有一天,她們談?wù)摰搅藗€人存在的問題,梅爾夫人認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不能脫離于他人而存在,梅爾夫人認為人是通過其他事物所體現(xiàn)出來的,例如一個人的衣服、房屋、家具等可以代表一個人。然而,伊莎貝爾并不贊成她的觀點。伊莎貝爾認為,“我不知我是否已成功地把自身表現(xiàn)出來了,不過,我所確定的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將我表現(xiàn)出來。沒有什么事物能夠決定我的存在……我的衣服可以表現(xiàn)我的裁縫,但它們表現(xiàn)不了我?!盵3]203在伊莎貝爾看來,她的存在是一種自為的存在,她并不是無意識地存在著,而是按照自己的欲望來確認自我,追求自由。

      二、婚姻自主選擇

      人是自由存在著的,人的自由存在意味著人要不斷地進行選擇,人的選擇也是自由的。薩特所說的自由選擇是一種絕對自由的選擇,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地位高還是低,人人都可以自由地選擇?!白杂芍窙]有什么捷徑,人類要想真正地存在著就要不斷地前進,不停地進行自由選擇,如果不積極選擇應(yīng)對則會陷入自在存在的漩渦中難以自拔?!盵6]140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十分肯定地說:“自己要求成為什么樣,自己則會成為什么樣,除了他所要求成為的那樣之外,他什么也不是。”[7]22所以,人要趁著在世時不斷地進行選擇,在未來漫漫長路上不斷向前進,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及欲望,把自己塑造成自己認為其所是的樣子。

      在伊莎貝爾自己看來,她是自由的,“我可不是少不更事的小女孩——我能做我選擇的事——我完全屬于獨立的一類……我試著為自己作出判斷,我想即使是判斷錯了也比聽天由命光榮些。我不想做一只溫順的小綿羊。我想選擇自己的命運”[3]161。她要依據(jù)自身的要求進行自由的選擇,自己選擇自己的未來。因此,在面對不同的追求者時,伊莎貝爾沒有聽從他人的勸告,只是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選擇認為適合自己的婚姻。小說中有三個男性先后向伊莎貝爾求婚,然而沃伯頓勛爵以及戈德伍德的求婚都被伊莎貝爾拒絕了,她最后欣然同意嫁給奧斯蒙德。沃伯頓勛爵是一位英俊瀟灑的紳士,并且擁有議會席位。沃伯頓勛爵向伊莎貝爾求愛時說:“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讓你以比較舒適的方式度過平常人平常的一生。”[3]130然而伊莎貝爾覺得嫁給沃伯頓勛爵則意味著陷入一種安逸的、一成不變的舒適生活。因此,她拒絕沃伯頓勛爵的理由是:“如果我嫁給你了,我就是在試圖躲避命運……那不是指一般意義的放棄。嫁給你我能得到——得到——得到很多東西,但同時也放棄了其他機會?!盵3]129“沃伯頓所代表的是貴族階層和政府,他的身份不是由他自身,而是由他背后的社會體系所定義的?!盵8]81如果接受沃伯頓勛爵,則意味著她將被這些爵位以及政治地位所代表,這是伊莎貝爾所無法容忍的。戈德伍德是波士頓一位年輕有為的棉紡織廠廠主的兒子,他從美國追隨伊莎貝爾來到歐洲,伊莎貝爾認為他的到來擾亂了她的生活,“他似乎要剝奪她的自由,這對她有部分影響,他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給她一種不愉快的強大壓力,一種生硬感”[3]111。在伊莎貝爾看來,“他將自己的欲望與意圖表現(xiàn)得過于露骨,不知加以掩飾”[3]114。她覺得與戈德伍德在一起仿佛被他監(jiān)視一樣,她非常喜歡自由,不愿受到戈德伍德的占有、束縛。

      沃伯頓勛爵與戈德伍德在伊莎貝爾的眼中都不是自由的,而奧斯蒙德與他倆相比卻是自由的,選擇與奧斯蒙德在一起就相當于邁向了自由。奧斯蒙德一無所有,沒有正經(jīng)的職業(yè)、沒有社會地位,無法與沃伯頓勛爵以及戈德伍德相比。然而,他的一無所有在伊莎貝爾看來卻是自由的體現(xiàn)。伊莎貝爾從梅爾夫人那里知曉有奧斯蒙德這樣一個人存在著?!皼]有事業(yè),沒有名聲,沒有地位,沒有財產(chǎn),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什么都沒有?!盵3]198奧斯蒙德沒有什么社會地位,因此在伊莎貝爾看來,他可以不受外界因素的束縛,是自由的。正是奧斯蒙德這種無依無靠、沒有身份地位的境況讓伊莎貝爾認為奧斯蒙德什么也不是,只是他自己,不依附于任何外界事物,可以按照自身欲望不斷塑造著自己。他的身份不是由任何外在的社會因素而是由他自身來定義的,因此,他是一個自由的人。

      奧斯蒙德沒有什么身份地位,他就是他自己,那么伊莎貝爾與他在一起也就表明她仍然是她自己,沒有被其他人或事物所代表,她仍然是自由的。“奧斯蒙德同社會的脫離,他的社會身份的缺失,都變成了他的優(yōu)勢?!盵8]82雖然伊莎貝爾同意嫁給奧斯蒙德的舉動受到了親朋好友的極力反對,但她并沒有改變她的選擇,她認為與奧斯蒙德在一起不是落入束縛的牢籠,而是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繼續(xù)前進。她在自己作出自由的選擇,不受制于他人。

      三、責(zé)任使然——重返羅馬

      既然伊莎貝爾自己選擇了自己的婚姻,那么她想用自己獲得的遺產(chǎn)來幫助奧斯蒙德,助他事業(yè)起步,然而奧斯蒙德當初的高尚、修養(yǎng)、紳士卻都是偽裝出來的,“之前的高尚、優(yōu)雅消失殆盡,他的自私、世俗完全暴露出來了,就像一條含有劇毒的毒蛇隱藏在美麗的花叢中”[3]452。奧斯蒙德追求伊莎貝爾是為了得到她的那筆財富,他表面上淡泊名利,實則唯利是圖。面對這樣一個道貌岸然者,伊莎貝爾開始陷入痛苦之中,她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薩特曾說:“一個人無論選擇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還是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責(zé)任,只有承擔責(zé)任,除此之外,別無他選?!盵2]152所以,人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人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zé),不管最終結(jié)果如何,都是自己選擇的,即使結(jié)果是痛苦的也要承擔起責(zé)任來。

      伊莎貝爾看清奧斯蒙德婚前的所有偽裝后,雖然內(nèi)心很痛苦,但她并沒有一蹶不振?!皩σ辽悹杹碚f,痛苦是一種積極的感受,它引起的不是沮喪、麻木,也不是絕望,它促使她思索、反省,對每一種壓力都做出反應(yīng)?!盵3]447此外,“拉爾夫的短暫來訪像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她和他坐著談了有一個小時,她為自身感到的痛楚變成了為他的即將逝去而痛苦……在拉爾夫的談話中,他的微笑,甚至僅僅他呆在羅馬這件事本身,讓伊莎貝爾生活的那個該詛咒的圈子豁然開朗起來。他讓她感覺到這個世界仍然是美妙的,讓她覺得生活本來可以是另一個樣子”[3]456,希望的火花在伊莎貝爾的心中慢慢點燃,她不再逃避自由選擇后所要承擔的責(zé)任。得知表哥拉爾夫即將去世的消息后,伊莎貝爾不顧奧斯蒙德的反對去花園山莊看望拉爾夫,并且向拉爾夫坦白自己婚姻的不幸。盡管拉爾夫去世后,戈德伍德又來到花園山莊,請求伊莎貝爾不要回到羅馬并再次向伊莎貝爾表達愛意,但伊莎貝爾仍然拒絕了他,“她掙脫了他的擁抱……她一直不知道到哪里去,但是現(xiàn)在她知道了。一條康莊大道就在她的面前”。[3]630

      伊莎貝爾再次拒絕戈德伍德選擇重返羅馬,作出這樣的決定首先是因為她要為自己當初不顧眾人反對,堅持自己選擇承擔責(zé)任。在存在主義者看來,既然人是自由的,那么他就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zé)任。“一個人享有自由并不代表他可以任意妄為,也并不表明這種自由脫離存在而存在著,一個人一旦來到這個塵世中,則意味著他是孤立的,他不能被任何事物所代表,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自由的選擇,自己把握方向,自己塑造自己。”[6]154伊莎貝爾認為任何事物都無法代表她,她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婚姻。既然她選擇了與奧斯蒙德在一起,選擇了這段痛苦的婚姻,她就要自己承擔起自由選擇的后果,她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zé)。正如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談?wù)摰模骸叭思热淮嬖谥?,不論自己是好是壞,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zé)任,責(zé)任存在于行動之中。”[7]8其次,伊莎貝爾選擇回歸羅馬是因為她對帕茜做出了承諾,她必須遵守諾言,帕茜需要她的幫助,她要對帕茜的未來負責(zé)。在伊莎貝爾準備動身前往花園山莊看望快要去世的表哥拉爾夫之前,她去看望了帕茜,“她看見那目光里流露的主要是祈求的意味,祈求別人能寬厚地待她”[3]592。帕茜希望伊莎貝爾可以留下來,她懇求道:“啊,奧斯蒙德夫人,你不要丟下我!”[3]臨別前伊莎貝爾對帕茜說道:“我不會拋棄你的?!盵3]593她的話語暗示了她還是會回來的。在她看來,帕茜純潔無瑕,溫柔有禮,舉止優(yōu)雅,令人贊賞不已。帕茜年紀雖小,但是長得端莊賢淑,態(tài)度溫和,待人接物很有禮貌,她希望伊莎貝爾可以留下來指引她,伊莎貝爾也很喜歡帕茜,并且希望幫助帕茜找到一個好歸宿。雖然最初的選擇并沒有帶來原本想要的結(jié)果,但既然選擇了,哪怕是痛苦的也要承擔起責(zé)任,在承擔責(zé)任中磨練自己,提升自我價值,繼續(xù)自由之路的追尋。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主人公伊莎貝爾一直向往自由,珍視自由,渴望在歐洲體驗隨心所欲的生活,不愿受外界事物及他人的束縛,積極地進行自由選擇。在婚姻的自主選擇中,她拒絕了來自英國的紳士沃伯頓勛爵以及來自波士頓的青年戈德伍德,兩人對她來說都是對她的自由的限制,而她認為與奧斯蒙德在一起是正確的選擇。雖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選擇最終是錯誤的、痛苦的,但她沒有退縮、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化痛苦為動力,勇于為自己的自由選擇承擔責(zé)任;帕茜還在等著她回去,她不會拋棄帕茜。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伊莎貝爾重新回到羅馬似乎意味著她的自由被套上了枷鎖,但實則是她在履行責(zé)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她對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她不是放棄了自由,而是在承擔責(zé)任中重獲更具深遠意義的自由。

      [參考文獻]

      [1]劉炳善.英國文學(xué)簡史(新增訂本)[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薩特.超越生命的選擇[M].陳宣良,等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3]亨利·詹姆斯.貴婦人畫像[M].洪增流,尚曉進,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

      [4]James,Henry.The Portrait of a Lady[M].New York:Bantam Dell,1983.

      [5]薩特.存在與虛無[M].陳宣良,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

      [6]杜小真.薩特引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

      [7]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周煦良,湯永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8]陳麗.伊莎貝爾的自由觀——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2(1).

      【責(zé)任編輯馮自變】

      [收稿日期]2016-04-16

      [作者簡介]陳瑩(1992-),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在讀研究生。

      [文章編號]1672-2035(2016)04-0086-04[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Choice Beyond Freedom ——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from Existentialism

      CHEN Ying

      (SchoolofForeignStudies,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In Henry James’s novel The Portrait of a Lady, the heroine Isabel yearns for freedom and chooses her own marriage actively. Although her marriage is unhappy, she still bears the consequences of her own free choice, returning to Rome. Isabel’s yearning for freedom, free choice of marriage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reflects the author’s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existence. This paper, based on Sartre’s existentialism, interprets Isabel’s existence and her return from freedom, choice, responsibility, thus reflecting that her choice does not mean that she gives up freedom, but regains freedom by taking things as they come.

      Key words:The Portrait of a Lady; existentialism; freedom; choice; responsibility

      猜你喜歡
      存在主義自由選擇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我國新材料產(chǎn)業(yè)技術(shù)創(chuàng)新方向的選擇探討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新聞采訪教學(xué)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1:16
      飛機燃油系統(tǒng)對多路輸入信號源選擇的方法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5:53:02
      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及應(yīng)用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7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義解讀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北流市| 阳城县| 静安区| 蓝山县| 浦县| 定远县| 太湖县| 三明市| 城步| 田阳县| 广水市| 汉中市| 蛟河市| 新竹市| 鹰潭市| 泸州市| 江川县| 汉源县| 东乡族自治县| 会同县| 丹江口市| 邮箱| 哈密市| 鄯善县| 铜鼓县| 噶尔县| 长顺县| 子长县| 招远市| 阿拉善左旗| 华坪县| 包头市| 平昌县| 长葛市| 通海县| 博湖县| 远安县| 沁源县| 台南市| 措美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