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英久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沈陽 110122)
?
現(xiàn)代大學文化建設內涵發(fā)展的對策探究
喬英久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沈陽 110122)
現(xiàn)代大學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文化傳承和文化育人的使命。本文分析了大學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從“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和層次、構建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和發(fā)揮文化傳承作用等方面做了探究。
大學;文化建設;內涵 ;對策
大學文化建設的內容涵蓋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等。它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文化傳承和文化育人的使命,更是文化傳承與傳播、文化培育與創(chuàng)新、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正面臨轉折和變革,現(xiàn)代大學文化建設也要不斷推陳出新。強化現(xiàn)代大學文化的內涵建設,才能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1.1精神文化內涵建設水平不高
大學精神文化主要指大學精神、辦學理念、價值追求等。目前有些大學精神文化建設仍停留在校歌、校訓之類的層次上。大學精神不是未明確提出就是流于形式,辦學理念趨同,價值追求目標缺乏特色。在大學文化實踐過程中,雖然很多大學都會提到自己的大學精神、辦學理念,但是從其具體內容上來看,過于空洞,缺乏內涵,沒有自身的特點,以致缺失對發(fā)展戰(zhàn)略的詮釋。從大學文化價值追求來看,一些大學沒有符合自身價值目標的定位,從而導致了對學生價值培養(yǎng)的缺失、滯后。由于缺乏對人才的內涵培養(yǎng),導致社會對大學生的認同感下降。
1.2物質文化建設缺乏特色和創(chuàng)新
我國高校的物質文化建設普遍過于偏重校園環(huán)境、設施等實體建設,而人文內涵和個性特色卻沒有同步跟上。很多大學物質文化建設內容繁雜,忽略了學校辦學歷史的沉淀、辦學特色的融入。大學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外在體現(xiàn)不夠,盲目追求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感,規(guī)劃的合理性和功能的體現(xiàn)并不突出。不注重人文和個性文化氛圍的營造。
1.3行為文化建設的特征缺失
大學行為文化建設是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在教學、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一方面,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從學生角度來看,行為、言談失宜失態(tài),精神和心理空乏貧瘠、缺乏正能量等問題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從教師隊伍角度來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示范作用沒有得以顯現(xiàn)和充分發(fā)揮。很多教師仍停留在只是教的層面,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大學精神的傳承,創(chuàng)新治學,如何關注學生心理、開啟學生心智、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品位等,這才是教師應該關注和研究的。
2.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明確文化建設目標
一是在文化建設中充分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尊重師生員工的權利和個性,考慮其正當利益和合理要求,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以人為本”的理念。二是大學文化建設應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無論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或是文化活動,都要注重人性化,充分體現(xiàn)出理解人、尊重人的人文關懷,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師生共同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三是傾力構建風格獨特、設施優(yōu)良、文化底蘊豐厚的校園環(huán)境,努力營造尊重人才的輿論氛圍、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民主活潑的學術氛圍、舒適幽雅的生活氛圍。
2.2突出頂層設計和創(chuàng)新,提升大學文化品位和層次
一是立足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fā)展前沿,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汲取世界各民族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chuàng)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堅持突出個性。根據(jù)學校辦學歷史、特色和具體環(huán)境,進行具體設計定位,堅持創(chuàng)造能突出自己個性的大學文化風格,彰顯本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發(fā)展理念。三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學生課余學術、科技、藝術、體育及社會實踐等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注重特色建設、多層次建設、創(chuàng)新建設。
2.3大膽實踐,完善大學文化建設的管理運行機制
一是大學在文化建設中必須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各高校應該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成立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一領導學校文化建設各項工作。按照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從學校各部門抽調工作人員并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做好大學文化的建設實施工作。二是形成科學的領導機制。要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以學校黨委為核心,充分發(fā)揮各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理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職責和任務,形成相互理解與信任,支持與配合的文化建設工作格局。
2.4重點建設軟環(huán)境,發(fā)揮文化傳承和積淀作用
一是大學在文化建設中首先要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充滿良知和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平等、尊重、關心基礎上的愛,使受教育者自我內化,把道德視為內心的需要。二是切實加強校風、學風和教風建設。要抓好大學各級領導班子作風建設,提高構建和諧校園的能力,做到密切聯(lián)系群眾、遵循辦學規(guī)律、科學決策、注重效率、科學民主,全心全意為學校發(fā)展和師生員工服務,帶動校風的和諧。三是加強教風學風建設。提倡教師精益求精、治學嚴謹、以身作則、熱愛學生,以良好的作風來教育、感染、陶冶學生,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文化建設是提升現(xiàn)代大學核心競爭力、彰顯大學特色的重要動力。特色領先、富有內涵的現(xiàn)代大學文化對于提升社會文化建設的質量和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是當前大學領導者和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1]馬寒.多元視野下的大學文化建設探析[J].教育與教學究, 2011(10):43-46.
[2]張磊.新形勢下高校文化建設探究[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2(4):286-287.
[3]謝秀蘭.略論現(xiàn)代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理念[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4):72-73.
[4]陳瀟.現(xiàn)代大學的文化建設與傳承芻議[J].西安翻譯學院學報,2011(4):4-7.
(編輯馬海超)
Explorat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QIAO Yingjiu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Shenyang 110122, China)
Univers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It has the miss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this article makes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areas: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enhanc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and level; building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howing the role of cultural heritage.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notation; countermeasure
2016-03-27
喬英久(1979-),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市場化教育教學。
G642
A
1672-0601(2016)06-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