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峰 王西路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汪溝鎮(zhèn)中心小學)
以信息技術之優(yōu)勢,開啟小學數學之門
◆劉 峰 王西路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汪溝鎮(zhèn)中心小學)
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小學數學帶來了更多靈動的氣息,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將很多施教內容更為形象化地傳達給學生,也能夠將受教者探究數學知識的情趣激發(fā)出來,進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著眼于小學數學課堂和信息化教學相整合的內涵,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了兩者予以整合的相應措施,以期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開啟小學數學知識之門。
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內涵 措施
人類的聰明才智將更多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先進文明成果呈現在大眾視野,這些文明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助推學校教育的有效元素,其中就包含信息技術。作為小學數學教育者自當著眼于時代的變化,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措施,探尋出有利于教學水平提升的施教措施,進而將教學成效水平不斷提升。而今,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便是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具有遠見卓識的小學教學機構則應當充分利用身邊的施教資源,并有效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效用,進而將小學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起來。
小學數學同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新型教學的方式之一,是在新知的教授活動中,用信息的先進技術,豐富資源、多樣方法對授課內容靈活加工處理,在交互整合中實現教學目標。該種教學的本質是以新教育理論為導向,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加以運用,使學生的認知更自主自能化,興趣情感被有效激勵激發(fā),而教學情境也更加色彩紛呈。同時,在數學新知傳授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對各個教學所需的資源、要素,信息技術合理組構、交互整合,將會實現整體上的優(yōu)化聚集效應,進而促進了教學模式的革新,教學中心的轉換,突出了學生的中心性,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實踐力、綜合力都大幅提升。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將良性授課情境創(chuàng)設,繼而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有著顯著的自身特質,在教學中更應將信息技術科學的融合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小學生更愛玩、好動手、愛做游戲,因而教學設計可以此為出發(fā)點組構新穎有趣、靈活多變的多媒體動手課、游戲課件等,使小學的數學教學在信息技術的高效整合中成效卓著。如對大數字的繁瑣計算方法教學中,可針對該課程所需掌握的數學計算,設置多種多樣、趣味興趣強的計算機或課件的游戲,像“疊加”游戲,讓學生對結果多次的疊加計算,體會加法中的數位對齊等數學算理,這樣會讓課程難點輕松突破,并在計算中感知到疊加的數學意義,即學會了新知也對生活中的數學有很好認知。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活化數學授課資源,增設相關知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提及,隨著知識存儲量的增加,學生所探究的知識會更為抽象及復雜,這就需要將更多的結論及規(guī)則存儲于大腦當中,與之相關的知識范圍就應更為廣闊。教師可以將小學數學相關的課程資源予以梳理,上傳到校院網站、文件夾中讓學生瀏覽、查用;也可引導學生自主梳理、采集教師給定網址中的學習資源,在搜索引擎中查閱各種學習資信,使教學累積、知識儲備非常豐厚,進而對小學生的認知提升及數理理解有較高的促進效用。
例如,小學數學中的四邊形知識的復習授課中,可先讓學生課前采集各種關聯資料。教師可創(chuàng)立數學專題學習網頁,將所需資信如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梯形的圖形、面積公式、周長推導計算;各個圖形間的關聯、差異比對、從屬關系等都歸總到“專題資料庫”中,便于學生自能自主化的查閱和學習。同時,也創(chuàng)設同生活關聯密切的數學活動,如“取一根8米長的繩子,你能圍成正方形嗎?長方形呢?你能技術出所圍圖形的面積嗎?小組內將計算圖形和數據匯總后你有什么發(fā)現嗎?”等等,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運用中提升實踐、操作、計算等能力。而且教師還可設計“基礎題”“鞏固題”“提高題”為課后的測試來加深學生的認知。當然,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可選擇網絡內容,以“自主自能學習”或“教師引導學習”來掌握新知,并在測算中驗查新知的掌握實情。這樣在分層的測算試題中,即讓部分學優(yōu)生可選擇“提高拓展”來深入了解知識,也讓學困生在基礎鞏固中牢牢掌握新知。
綜上所述,著眼于信息技術手段下的小學數學授課模式,可以令小學生置身于一種靈動的數學授課氛圍之中,緊隨教師的講授,感知眾多的數學資源。這一授課形式,打破了小學數學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下的文本授課模式,令整個知識的傳輸更兼具一種開放式的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當中,班級中的學生在靈動化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便可以依據自我對知識的需求范圍獲得多樣化的知識內容,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授課的質量水平。
[1]陸新成.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J].學科教學,2007,(08).
[2]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08).
[3]譚兆亮.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案例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1).
[4]王仁榮.探究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踐方法.中國校外教育,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