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蟬
(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zhèn)第十小學)
論小學音樂課堂中“律動”教學的應用
◆陳 蟬
(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zhèn)第十小學)
在音樂課堂中關于“律動”的教學工作,主要是為了把音樂這門課程的學習和身體的動作有效地進行綜合結合,通過利用身體所富有的具有一定韻律的動作來對音樂進行感觸和探索,尤其是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應用,能充分帶領學生準確而深刻的對音樂進行感受,尤其是在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旋律特點以及情感內涵等方面。主要探討了小學階段中音樂課堂“律動”的教學應用。
小學音樂課堂 律動教學 應用
通過借助“律動”教學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在音樂課堂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提供準確而全面的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把握以及對音樂情感內涵的掌握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和提升作用。
1.通過借助體態(tài)律動來帶領學生感受音樂要領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中,最重要的學習部分是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這種音樂理論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生的自我實踐來完成,所以作為教學的主導教學者,必須有意的帶領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唱、讀、聽、寫來體驗和感受其中的旋律。通過律動活動的教學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直接、主觀的來對音樂中的節(jié)奏、節(jié)拍以及強弱和音色進行詳細的認識和學習,通過這種律動教學應用,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對音樂的相關基礎知識得到良好的把握,并同時能夠感受到多方面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2.在律動中對節(jié)奏、節(jié)拍以及音色進行感受學習
在音樂課堂中,教學者通過帶領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并呈現(xiàn)出音樂的節(jié)奏特質,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一種良好的節(jié)奏感。例如,平時人們在聽到一段具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時,會不由自主的帶動身體進行搖晃,其實這個表現(xiàn)就是人們對音樂最初的自然反應,體現(xiàn)著人們對音樂的認識和感受,所以對于這種律動教學是作為音樂律動的本源和根本,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基礎。在音樂課堂上,教學者可以根據(jù)需要設計一些具有良好的音樂節(jié)奏感和節(jié)拍的律動課堂活動,并讓學生與之產生互動,可以讓學生與教學者提供的音樂根據(jù)節(jié)奏、節(jié)拍進行互動接觸,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認識,逐步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節(jié)奏感,通過這種律動教學,能夠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這種音樂節(jié)奏的感受中來,并通過這種功能活動讓學生逐步激發(fā)學生的感覺經(jīng)驗,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的方式來收獲音樂節(jié)奏感的建立,并逐步對音樂的相關概念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教學者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身體律動來感受如何進行小節(jié)重拍,教學者可以用小鼓進行勻速的敲擊,指示學生根據(jù)鼓聲進行姿勢的準備向前跑,如果聽到教學者敲擊到重音時作一個擊掌的動作,而教學者也可以從這種互動學習中不斷的從不規(guī)則的重音到規(guī)則重音,知道每一個小節(jié)有一個重音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音樂節(jié)拍、節(jié)奏感。
3.通過律動建立高音概念
通過律動來建立學生的高音概念的認識和學習,需要具有音高的指揮動作,并運用到教學中,通過教學者的“教”和學生的學習變得融合而具體,教學者在一開始可以根據(jù)小學低年級的較為簡單容易的音高辨認引導性的學習逐步帶入比較細致的音的聽辨,通過不斷重復的高音概念的律動學習,并逐步延伸到“DO”到“La”這些音,并帶領學生利用身體本身自然的律動來對音高進行表現(xiàn),并逐步過渡到科爾文手勢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從一開始的不認識的原始階段漸漸過渡到比較成熟的思維過程,也為粗放的高低音辨別過渡到更為細膩的音高聽辨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1.通過在律動中建立演唱的良好狀態(tài)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教學者一定要帶領學生通過身體肌肉的運動反應來,來與個人內心的音樂感受相結合,從而逐步形成學生個人自己的音樂感受。所以作為教學者,在課堂上要把律動教學作為重點穿插安排在音樂歌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步從唱歌的技巧漸漸過渡到熟悉階段,并學會自己演唱,讓學生通過演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充分發(fā)揮律動教學的廣泛應用作用來進行全面的音樂教學工作。在課堂上建立良好的演唱狀態(tài),教學者需要注意不要進行專業(yè)化的傾向,同時也要注意對其進行適當?shù)淖饔眠\用,把發(fā)聲練習、呼吸訓練等充分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逐步帶領學生從個人的審美因素穿透到音樂的技能訓練中去,并結合音樂演唱的情境和體態(tài)律動來進行發(fā)聲練習,這種律動培訓,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演唱狀態(tài)的重要性,同時能夠指導學生在進行演唱發(fā)聲時的狀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這種律動教學,對學生的音樂潛力有效的挖掘出來。
2.通過律動教學挖掘歌曲的內在美
通常情況下,演唱一首歌都必須帶有一定的情感進行演唱,因為只有通過情感的激發(fā)來對一首歌曲進行演唱,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對于不同風格的歌曲有著更為深刻和明確的了解和體會,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音樂時,利用情景化的提示性語言進行教學,能更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歌曲情感的把握度,并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通過自己真實的情感來進行“唱”和“情”的統(tǒng)一。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是通過教學者的帶領,帶領學生在演唱歌曲時進行的歌曲節(jié)拍感的表現(xiàn),并在演唱過程中幫助學生準確的把握,在帶領指導的同時也需要對歌曲的復雜的情感變化進行指導和指揮。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律動”教學工作,需要教學者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從而讓學生有效地對音樂知識有著更為透徹和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1]裘飛鋆.“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M].教學園地,2011,(03).
[2]王欣.小學音樂課堂中“律動”教學的應用分析[M].考試周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