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排名的守望與超越

      2016-02-19 01:58方澤強
      關鍵詞:辦學大學指標

      方澤強

      (1.云南師范大學 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2.云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

      大學排名的守望與超越

      方澤強1,2

      (1.云南師范大學 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2.云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高等教育;大學排名榜;大學排名功能;核心競爭力

      大學排名近年來頗受學界和社會各界熱議。大學排名具有突出辦學績效和質量、引導大學積極發(fā)展等正向功能,也具有忽略非量化指標、無法考量過程性發(fā)展等問題。理性對待排名的態(tài)度是,大學應堅守排名關注質量與績效、突顯大學共性使命和責任等方面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應超越排名的限度來發(fā)展:要在堅持共性中打造個性和特色;在追求質量和績效時重視過程性發(fā)展;遵循量化指標亦關照文化內涵向度;守護國際標準時亦秉持本土特色;注重工具價值時兼顧主體價值。

      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有兩個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對高等教育質量和績效的關注持續(xù)升溫;二是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國內大學主動關注國際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共性話題。在這種背景下,注重質量和績效的大學排行榜(大學排名)由國外一經介紹進入國內,便吸引眾多大學的“聚焦”?!按髮W排名,是指用一套共同適用的指標體系將一定范圍內的大學按照分數(shù)高低的順序進行排列?!薄?〕隨后,我國學者自行研發(fā)了各類大學排行榜(大學排名)。代表性的有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的排名、網(wǎng)大的排名、武漢大學科學評價中心的排名。最近,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團隊發(fā)布了大學“國際化”專項排名?,F(xiàn)實中,社會各界對大學排名褒貶不一,爭議頗多。有的高聲贊美大學排名,有的則反對。歐洲大學協(xié)會2011年曾發(fā)布報告,抨擊全球九個著名的大學排行榜〔2〕。還有學者用“愛與恨之間的一條細線”〔3〕來表述。那么,如何對待大學排名才是理性的、合理的呢?筆者認為,持守望與超越的理性態(tài)度才是應為之道。守望,意味著對大學排名的正向功能應予以守護;超越,意味著對大學排名的負面功能予以突破。下文將對大學排名的功能、限度以及對大學排名的守望、超越這幾個基本問題進行闡述。

      一、大學排名的功能

      目前,大學排名版本多樣,發(fā)達國家?guī)缀醵荚陉P注大學排名。從國際上看,最早的且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排名可能要數(shù)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當時,該新聞機構發(fā)布美國大學排名只是為了服務學生選讀高校,以提高雜志銷售量。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該排名后來竟成為頗具國際影響力的排名。在亞洲,香港《亞洲周刊》于1997年開始發(fā)布亞洲大學排名。在我國大陸地區(qū),上海交通大學2003年發(fā)布了“亞洲大學學術排名”。在歐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2004年開始發(fā)布世界大學排名,德國的《明鏡周刊》、《時代周報》隨后也發(fā)布排名。此外,加拿大《麥克林雜志》、意大利《共和報》、波蘭《共和國報》、日本《鉆石周刊》、澳大利亞墨爾本研究所等也相繼發(fā)布排名??傮w來看,無論何種大學排名,都具如下正向功能:

      第一,排名突出對辦學績效和質量價值的重視。從國際范圍看,20世紀60年代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黃金年代。二戰(zhàn)后,經濟社會的重建、經濟的恢復以及教育民主化浪潮,客觀上推動了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張,因此全球高等教育發(fā)展呈欣欣向榮的發(fā)展狀態(tài)。進入70年代后,經濟發(fā)展速度放緩,特別是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各國政府逐漸減少了高等教育撥款。與此同時,政府加強對大學的績效評估,以提高高等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在這種情況下,大學排名一經產生,便引發(fā)關注。因為大學排名關注大學辦學成績,契合了績效主義的旨歸,是一把評估大學辦學優(yōu)秀與否的標尺。各類大學排名均使用一套反映質量和績效的指標體系,一般可分為輸入指標、過程指標和輸出指標三大模塊,涉及初始特征,教學和學術的人財物投入,教學產出和成果,科研的影響、聲譽等。通過這些可量化、可測度的指標,政府、社會和大學能夠關注到大學的辦學效能、明確大學的投入——產出績效,故而,大學排名日漸成為大學質量建設和保障體系的補充機制,得到政府、社會和高校的認可。

      第二,排名引發(fā)大學競爭,助推大學積極發(fā)展。在市場經濟時代,競爭法則盛行于各個領域,高等教育領域也是如此。綜觀當前任何國家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內部,大學間都存在競爭。不論在面向政府爭取各種教學、科研經費方面,還是在爭奪市場資源和企業(yè)捐贈等方面,競爭都或明或暗地存在。如果說,大學排名出現(xiàn)以前,競爭一般是通過大學的“聲譽”“傳統(tǒng)”“歷史”等不可測量的杠桿或其他公共性不強、共識度不高的指標來評價的話,那么現(xiàn)在,大學間的競爭往往更多地使用具有較強公共性、較高共識度及關注“量化”指標的大學排名作為依據(jù)。現(xiàn)實中,為了在競爭中獲取優(yōu)勢,多數(shù)大學領導人十分關注年度的大學綜合排名或單項排名,以此來判斷其所在的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的地位,從而采取措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推動自身的建設和發(fā)展。從這一角度上說,大學排名已成為世界范圍、區(qū)域范圍或者國家范圍內的大學“競技舞臺”。

      第三,排名為大學利益相關者提供了了解大學的工具。在現(xiàn)代經濟社會,大學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學的功用越來越大,它已成為經濟發(fā)展和國家生存絕對不可缺少的事物?!薄?〕這種“作用越來越大”“不可缺少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著大學利益相關者逐漸增多,并且,各種利益相關者出于自身的利益和立場,關注的是大學不同層面的問題,會產生多元訴求和多樣要求。如用人單位關注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社區(qū)關注大學對當?shù)氐奈幕蘸蜕鐣?,校友關注大學的聲譽、美譽度等。大學排名的出現(xiàn),滿足大學利益相關者的這些多元訴求。在一些國家,企業(yè)家、校友借助大學排名來決定對大學捐贈和資助的額度,一些企業(yè)和公司通過大學排名了解大學的科技實力進而來選擇合作伙伴,一些銀行、基金會通過大學排名來決定借貸和捐贈的額度??梢姡髮W排名為大學利益相關者提供了觀察、了解和走近大學的“窗口”。

      第四,排名推動大學信息公開,強化大學的公共性。學者富奇斯指出,大學“學術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三個支點:認識的、政治的、道德的”〔5〕。就道德合理性來講,一定程度上是指大學應具有公共性、責任性、道義性,對政府、社會以及高校內的師生員工負責。這種對公眾的負責就包括公開各種理應公開的大學信息,擔負起應盡的公共責任。在國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政府就出臺了法律法規(guī),要求大學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jiān)督。我國政府在2010年也發(fā)布《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要求大學對外公開信息。特別是最近幾年,政府要求大學對外公布“人才質量年度報告”,接受社會公眾監(jiān)督。大學排名,既是一種推動信息公開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又是信息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制于大學排名,有的大學主動公開信息,讓社會了解自身的發(fā)展;有的大學被動向排名機構提供各種數(shù)據(jù),一定程度上倒逼大學的政務公開??梢哉f,大學排名逐漸使大學由自我獨立和自我掌控的“自由王國”轉變?yōu)閷娯撠?、對社會公開信息的“公眾機構”,強化了大學的公共性。

      第五,排名為國際或區(qū)域高等教育競爭力比較和發(fā)展提供平臺和參照。大學排名不僅為高校提供比較和競爭的維度,而且也為區(qū)域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比較和提高提供了坐標。從大學的屬地性來看,當?shù)卣话阃ㄟ^大學排名來了解所在區(qū)域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及不足,并了解競爭對手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制定高等教育發(fā)展政策和戰(zhàn)略。近幾年,我國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措施重點扶持一些地方高校的發(fā)展,如廣東在21世紀初啟動省內“小211工程”,云南近年來實施區(qū)域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為了提高區(qū)域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戰(zhàn)略舉措。而這些的背后,或多或少就是受大學排名的影響。哈澤爾科恩認為,盡管大學排名不是唯一的參照標準,但對許多國家的政策制定有著很大影響,政策制定者往往會將大學排名與精英高等教育、全球競爭力聯(lián)系在一起〔6〕。區(qū)域高等教育如此,國家層面的高等教育發(fā)展也是如此。“從全球高等教育系統(tǒng)來說,大學排名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競爭的象征之一”〔7〕。我國“985”、“211”工程建設皆有受世界大學排名影響的影子。簡言之,排名為大學和高等教育的比較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大學排名的限度

      第一,排名關注可量化指標,對非量化指標無法兼顧。無論是大學綜合排名,還是大學學科、專業(yè)、國際化等單項排名,使用的評價指標都是量化指標。QS“世界大學排名2011”運用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雇主滿意度評價、師生比例、教師平均科技論文引用率、國際化程度這些指標來開展評價;《泰晤士高等教育》“2011世界大學排名”用教學環(huán)境、科研能力、科研質量、產業(yè)收入、國際化等指標來評價;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使用獲獎校友、獲獎教師、高引用教師、論文數(shù)、高質量論文比例、科研經費6個指標進行評價;西南交通大學《大學國際化排名(2014)》使用學生國際化、教師國際化、教學國際化、科研國際交流、文化傳播交流、國際顯示度、國際化保障7個指標進行。不難發(fā)現(xiàn),大學排名是通過可量化數(shù)據(jù)的收集、分析、解讀來評價大學實力,并最終進行排位。而在其中,大學的歷史與傳統(tǒng)、特色、校園建設、文化建設、大學生活學習環(huán)境質量等非量化指標均無法被涉及。事實上,這些非量化指標對于大學而言卻是十分重要的,然排名無法用之進行操作,以致被忽視了。

      第二,排名重視“投入—產出”,無法考量“過程性發(fā)展”。“投入—產出”公式是經濟組織使用的基本活動法則,是考量人財物是否合理使用的標準。在現(xiàn)代大學,“投入—產出”法則的應用既必要,也有可能。大學雖是公共機構,但也要講經營性,同時,更應向納稅人負責任地交代各種資源的使用情況。大學排名的指標體系的設計和操作應用“投入—產出”法則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即用此可對外展現(xiàn)大學的發(fā)展成績及其效益。但該法則也存在無法測量和評價大學發(fā)展的過程性價值問題,即排名無法說明大學辦學過程中人們在情感、價值等層面的收獲。舉例來說,某些大學教師的科研成果發(fā)表的期刊雜志級別不高、影響力不大,但該校大學教師熱衷于開展科學研究活動,享受其中帶來的探索樂趣;雇傭者對學生的評價可能不高,但學生享受在校的學習生活,自我評價收獲較大。而這些,排名是關注不到的。這就好比,從比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數(shù)據(jù)的角度而言,某國排名很高,但并不能由此推論國民都具有很高的幸福感,因為民眾幸福感的保障除了有充足的物質收入外,還牽涉其他一些情感方面的因素。就上述而言,過程性發(fā)展對大學來說很重要,但大學排名無法考量。陳平原先生就警告說:“大學評價不能重物輕人?!薄?〕因此,有必要注意大學排名這一方面的不足。

      第三,排名容易導致高校同質化發(fā)展,高校個性及特色易被忽視。大學排名指標客觀上勾勒出大學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共同任務和目標,因此,可以引導大學向既定的目標前行。所有大學只要按照大學排名中的指標來辦學、來發(fā)展,那么,大學再怎么辦都不會偏離大學的核心活動。然而,與大學質量評估活動一樣,大學排名雖然可以保障、督促大學重視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然而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學辦學的同質化,千校一面、萬校相同的現(xiàn)象可能出現(xiàn)。特別是,現(xiàn)有大學綜合排名使用的科研指標普遍是理論研究導向、知識發(fā)展導向的,這極其容易使有些應用技術大學誤入歧途,陷入辦學誤區(qū),最終辦得如研究型大學一般。更重要的是,作為大學,就本質而言,應是自由的、個性的、獨特的。而大學排名容易使大學偏離這些方向,過于重視普遍性、一般性,忽略對個性和特色的追求和彰揚,淪為平庸的大學。

      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對擇業(yè)的要求首先是“工作穩(wěn)定有保障”,這種陳舊落后的思想仍然有較大的市場;其他“收入高待遇好”、“有發(fā)展前途”等選擇系數(shù)也都超過了1。

      第四,排名可能造成高校“懶政”,關注“面子”忽視“里子”。大學排名為大學發(fā)展提供導引,這種導引運用得好,可以使大學辦學重點明確;運用得不好,則易導致大學“慵懶”。眾所周知,現(xiàn)代大學是科爾所說的“多元巨型大學”,組織機構眾多、學術和行政事務煩雜,且具有典型的“有組織無政府狀態(tài)”特點。此種背景下,即便是職業(yè)化大學校長,也勢必要依靠校情和條件設立目標、制定規(guī)劃,竭盡全力推動大學改革和發(fā)展并督促執(zhí)行,如此大學歷經數(shù)年經營,才能有些許成績。大學的辦學畢竟需要“沉淀”和“積累”,也需要“設身處地”和“量力而行”。大學排名的出現(xiàn),可能會使一些人(特別是高校領導)忽視校校不同的特點,無視鉆研該校特殊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要性,而只顧照方抓藥,依章(指排名)辦學,采取一些“麥當勞式”的短期發(fā)展行為。如不顧自身條件和需要盲目地大量引進教師、擴充專業(yè)數(shù)量等,只為滿足大學排名的師生比指標、學生指標,提升高校的排位。這種以排名指標為中心的辦學行為雖然表面上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排位,但對辦學內涵的提升則不能起到多大的促進作用。泰希勒就指出,許多高等教育機構為了在大學排名中取得更好的名次而根據(jù)現(xiàn)有的排名方法發(fā)展自己,導致了大學排名的更加不合理〔6〕??梢?,過于重視大學排名的“表面功夫”無助于大學的發(fā)展。

      第五,排名強化中心—邊緣主義,助長馬太效應與依附心理。大學排名起到標識作用,可對某個國家和地區(qū)高校的辦學實力進行排序并予以確認。由于辦學歷史、辦學基礎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等原因,某些大學無論在何類機構的大學排名中,都占據(jù)領先地位。美國的哈佛、耶魯,英國的牛津、劍橋,中國的北大、清華,無論依照何種機構的何種大學排名,其位序都居本國大學前列。相反,對于某些地方大學而言,由于辦學歷史和辦學資源等原因,其排序總在排名靠后位置。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大學排名,對某些知名大學而言,都在逐年強化其領袖地位;對某些地方大學而言,則在逐年強化其弱勢地位。結果,中心—邊緣主義顯性或隱性出現(xiàn),中心越來越強,邊緣越來越弱,分別形成了馬太效應和依附心理。馬太效應的結果是,政府和社會各界進一步加大對知名大學的資源投入和支持,使其辦學實力越來越強;依附心理的結果是,地方大學有意無意地在模仿知名大學。正如有學者指出,“大學排名的另一消極影響是加劇大學間的同質性,排名落后的大學試圖通過模仿排名靠前的大學來提高自身的排名次序”〔6〕。最終,地方大學的辦學陷入辦學定位不明、特色發(fā)展不鮮明的“泥塘”。

      三、大學排名的守望

      辯證地看,大學排名具有優(yōu)劣,它并非百分之百的好,也并非一無是處。從大學排名歷史看,曾經出現(xiàn)過抵制排名的行為。如1997、1998年,《亞洲周刊》發(fā)布亞太地區(qū)大學排名,到1999年就遭到中國和日本一些大學的抵制,最終,排名活動終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大學青睞大學排名,可能的原因是對于一些大學而言,它們把排名作為宣傳的工具,以獲得政府資源并吸引優(yōu)秀的學生;對于另一些大學而言,它們更愿意把大學排名作為大學發(fā)展的風向標。筆者認為,雖說現(xiàn)在的大學排名存在不足,但排名所折射的價值追求和指向具有合理性,理應守護。

      第一,堅守質量與績效意識。大學質量是大學發(fā)展的生命線。這一觀點在20世紀70年代后不斷得到強化。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放緩,各國政府都十分關注大學績效。在今天,質量和績效成為大學發(fā)展的主題和基調。大學排名的背后,正是質量和績效的價值論在發(fā)揮作用。譬如,對于大學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評定,有的大學排名用學生自我評判作為標準,有的則用用人單位評定作為標準。質量標準有異,但相同的是對大學質量的追求。對于績效主義,大學排名則用師生比、科研投入產出的指標等進行衡量,引導大學樹立科學的經營理念,成為講績效、講效益的組織。因此,對大學排名這種突顯質量和績效的價值,理應守護。

      第二,堅守共性使命和責任。大學排名具有正向導引作用,它所用的指標反映了大學的共性使命和責任,如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用高引用教師、論文數(shù)、高質量論文比例、科研經費等指標來導引大學開展高質量的科研工作?!短┪钍扛叩冉逃酚脟H化程度指標引導大學辦學注重“國際性”。事實上,對大學而言,這些排名指標就是它們作為大學理應開展的工作和應承擔的責任。在當今社會,大學應承擔的共性責任和職能有哪些?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皆是。不同之處是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高校在承擔這些使命和工作的方式、重點有所不同、有所側重而己。大學排名把這三種責任和使命用指標的形式進行細化,使之具有操作性和方向性。因此,大學排名為大學履行應盡責任提供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和“奮斗目標”的這種引導價值也值得守護。

      第三,堅守公共性和服務性。如果中世紀大學很大程度上屬于教會獨有,近代大學屬于民族國家所有,那么,現(xiàn)代大學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公眾所有、社會所有。之所以如此,有兩點最簡單但最充分的理由:一是現(xiàn)代大學的資源越來越多樣化,不僅來源于政府,而且來源于社會和公眾的數(shù)額在增多,在一定意義上講,大學的經費既不是完全來自公立部門,也非完全來自私立部門,把其視為超越公和私的第三部門機構更為合適,就此而言,作為第三部門的大學必須重視自身的公共性;二是與中世紀大學、近代大學不同,現(xiàn)代大學在現(xiàn)代社會扮演軸心機構作用,與經濟社會各方面形成緊密聯(lián)系,為此大學的公共性倍受關注。大學排名的出現(xiàn),給大學公共性的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空間和平臺。具體而言,大學排名收集并公開各種大學數(shù)據(jù),使高校之外的機構都可以清楚了解大學的主要發(fā)展情況,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對大學辦學如何更好履行公共職責和提供公共服務施加影響。如果有的大學不愿向排名機構提供數(shù)據(jù),則排名機構會以數(shù)據(jù)缺失進行處理。這對該大學的社會形象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最終,無論大學喜好如何,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向排名機構、向社會公布各種信息?,F(xiàn)實中,也正是由于大學排名具有公共性的功能,人們才認可大學排名的合理性和價值。

      第四,堅守“打造核心競爭力”的追求。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這曾是學界熱議的話題。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大學充分履行應盡責任,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向提高質量和特色的方向發(fā)展。大學排名使用的指標在一定意義上闡述和說明了大學的責任,也為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指明方向。任何大學只要在大學排名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指標上很好地履行職責,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并逐步在這些方面不斷夯實基礎,不斷提高,那么就有了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正所謂“萬丈高校平地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之后,大學因地制宜、量身打造,辦出高校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那么,其核心競爭力就容易形成。就此而言,大學排名中突顯核心競爭力這一價值導向需要守護。

      四、大學排名的超越

      第一,在堅持共性中打造個性和特色。大學排名顯然是在大學發(fā)展過程抽象出可比較、可量化的要素作為指標。這一過程中,會忽略大學的個性和特色的指標,這類指標不具可比性,不能作為排名的評價尺碼。對此,大學應有清醒的認識,并要學會在堅持大學辦學共性目標的基礎上,依據(jù)自身的辦學條件和優(yōu)勢來凝煉辦學特色、個性和目標,如此才可能“知名”、“一流”。事實上,對于那些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正是在大學共性辦學基礎上塑造特色,才取得輝煌成就的。世界上只有一所哈佛、一所普林斯頓,只有一所牛津、一所劍橋,只有一所北大、一所清華,而絕不會有相同的兩所大學。而那些辦學辦得一樣的大學、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大學,很少聽說是優(yōu)秀的大學。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平庸的大學都是一樣的,而優(yōu)秀的大學則各有各的優(yōu)秀?!薄?〕總之,立足大學排名的基礎上自我型塑個性和特色的大學,才是優(yōu)秀的、卓越的大學;而不具有自我探索和個性塑造,一切圍著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來轉的大學,只能產生平庸的大學。

      第二,在追求質量和績效時重視過程性發(fā)展。關注質量和績效是當前大學應自覺履行的職責,也是外界對大學的要求。大學排名凸出并承載著這種期望和要求。然而,大學排名最終關注的是量化數(shù)據(jù)所呈現(xiàn)的終結性、絕對性的質量和績效,對于過程性質量并不關注。但大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絕對性的學習結果、教師絕對性的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而且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否有相對的成長、教師教學技能是否有少許提高、大學的發(fā)展從縱向看是否有相對進步,哪怕這種成長、提高和進步并非那么顯著,但也是一種進步。舉例子來說,學生的考試成績達到90分、100分當然是好,但學生如果只考了60分,而他原來只考了20分、30分,那么,這種過程性成長、相對的成長也是應肯定的,而不能視之無物,認為考了60分很差。故而,大學應關注師生的過程發(fā)展、相對成長,而非緊緊盯著絕對性成果。否則,就是短視的行為。

      第三,遵循量化指標亦觀照文化內涵向度。大學排名中的量化指標為大學發(fā)展提供發(fā)展的指引。然而,這種指引作用有一定限度。舉例來說,為提高大學排名的科研指標排位,有些大學可能不惜重金從國外引進優(yōu)秀學者,專攻SCI、SSCI論文的發(fā)表工作,這樣,對于大學來說,短時間內在科研評價指標和綜合排名上是提高了,但是,這類學者引進來后,假如“水土不服”,不善于團結國內學者共同建設學科、專業(yè),打造研發(fā)平臺和團隊,那么,除發(fā)表論文外,這種人才引進的意義顯然不大!現(xiàn)實中,不少高校顯然考慮太少,偏愛這種不顧一切地引進外來學者的做法,而實際上,這種注重表面形式忽視文化內涵的作為于學校的長遠發(fā)展而言是無益的。所以,大學發(fā)展應警惕過度重視形式的務虛行動,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這種建設包含學科專業(yè)建設、隊伍建設、科研方向凝煉、學術風氣營造等眾多內涵。推動這方面的建設發(fā)展才是大學發(fā)展的核心所在。

      第四,守護國際標準時亦秉持本土特色。大學排名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國際活動,美國、德國、英國、中國等圍繞大學排名已共同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并多次召開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因此,大學排名越來越趨于具有“國際標準”,且有時“國際標準”就是“歐美標準”,因為歐美國家具有話語主導權。在這種背景下,大學在關注排名時需要秉持特有的本土特色,切不可無原則、無底線地去迎合所謂的國際標準。舉例來說,大學排名中的學科排名,如涉及中國文學、中國美學、中國文化等學科,我國高校的成果就完全沒有必要以發(fā)表在他國的SSCI刊物上來證明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在這方面我們完全有信心建立成果評價標準。我國的標準就是國際標準。而不能堅持用歐美的標準來套死自己,唯歐美是從,這是沒有必要的??傊髮W在關注排名時要特別注重堅持和保持本土特色。

      第五,注重工具價值時兼顧主體價值。如果說大學關注排名的位次是一種工具價值追求的話,那么,除此之外更應該關注大學內師生員工精神面貌、主體情感之類的主體價值。畢竟,從本質上說,大學辦的好與壞、是否有持久的競爭力,從根源來看還是決定于大學人的價值追求。如果大學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用西班牙學者奧爾托加的話來說,保持著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則大學辦成優(yōu)秀大學并非難事;如果大學缺乏良好的精神風氣和“競技狀態(tài)”,那么,即便有大量的教授、學者、辦學資源,這些充其量只會變成一種統(tǒng)計意義的器物,對于成就優(yōu)秀大學的作用不會太大。所以,在追求大學排名的工具價值時,不應忘卻關注主體價值。大學應想想如何激發(fā)自身的競技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志存高遠,且扎實行動。如此,實現(xiàn)建設優(yōu)秀大學、一流大學的目標就不遠矣??傊?,大學在辦學過程中應把追求工具價值和主體價值兩者很好地統(tǒng)一起來。

      五、結語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曾有這么一句經典臺詞: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對于大學排名,豈非也是如此的存在。哲學上有一句話,叫“存在就是合理的”。既然大學排名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的地方。因此,現(xiàn)實中對待大學排名應“見”它而非“不見”它,并在“見”它時采取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分清其優(yōu)劣何在,利弊如何,并對其采取合適之對策!如此才為正確之道。對于大學排名的未來,筆者認為,只要大學排名機構能夠堅持嚴格的學術標準,科學設計指標體系,通過可靠的途徑來收集準確的數(shù)據(jù),實施分類評價,且保持排名的公正性、公共性,避免受到金錢、權力等的影響和腐蝕,那么,大學排名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充分發(fā)揮引導和評價功能,成為助推高等教育健康發(fā)展的利器。

      〔1〕亞歷克斯·埃舍爾,馬斯莫·薩維諾.差異的世界:大學排名的全球調查〔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5):1-10.

      〔2〕EuropeanUniverstiyAssociation:EUAreportonRankings2011〔EB/OL〕.(2011-06-15)〔2015-06-10〕.http://www.eua.be/pubs/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their impact.

      〔3〕Jamil Salmi,Alenoush Saroyan.作為政策工具的大學排名〔C〕∥劉念才,程 瑩,Sadlak.大學排名:國際化與多元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3-34.

      〔4〕阿什比.科技發(fā)達時代的大學教育〔M〕.滕大春,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39.

      〔5〕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鄭繼偉,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6.

      〔6〕芭芭拉·科姆.大學排名對歐洲高等教育體系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3):24-34.

      〔7〕Hazelkorn E.TheImpactofLeagueTablesandRankingSystemsonHigherEducationDecisionMaking〔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ant and Policy,2007,19(2):87-110.

      〔8〕陳平原.大學排名、大學精神與大學故事〔J〕.教育學報,2005,(1):58-67

      〔9〕黃達人,等.大學的治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4.

      (責任編輯:陳艷艷)

      Attention to and Transcendence of University Ranking

      FANG Ze-qiang1,2

      (1.College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650092,China; 2.The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rankings; university ranking function; core competitiveness

      University ranking is a popular topic in the academic circle and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On the one hand, university ranking has advantages in prompting universities to focus on quality and in guiding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disadvantages such as ignoring the non-quantific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considering process development impossible, etc. Rational attitude towards university ranking i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common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ranking, and more importantly, university should ignore ranking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2015-12-04

      2014年云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師教育專項課題“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育轉型與發(fā)展研究”(GJZ1419);2014年云南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項目“云南高校面向東南亞、南亞國際合作交流研究”(SYSX201409)

      方澤強(1981-),男,廣東惠來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論、政府治理與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E-mail:fangzq1981@126.com。

      G640

      A

      1009-4474(2016)03-0078-07

      猜你喜歡
      辦學大學指標
      一類帶臨界指標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留白”是個大學問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wǎng)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wěn)提升
      最新引用指標
      台北县| 淮北市| 长丰县| 牡丹江市| 正蓝旗| 文昌市| 天津市| 和龙市| 五家渠市| 白银市| 叶城县| 巫溪县| 哈巴河县| 靖边县| 元江| 绥德县| 新田县| 五华县| 西乡县| 花莲市| 牟定县| 扶沟县| 随州市| 永定县| 庄河市| 武义县| 白朗县| 涡阳县| 临武县| 剑川县| 黎川县| 西贡区| 安远县| 赞皇县| 桦南县| 漾濞| 阳曲县| 晋中市| 石家庄市| 泽州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