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對手 ——《極速風流》
好萊塢動作大片《極速風流》于2015年12月11日登陸中國大陸。影片集結(jié)了包括奧斯卡金像獎導(dǎo)演、曾執(zhí)導(dǎo)《達·芬奇密碼》、《美麗心靈》、《阿波羅13號》的朗·霍華德(Ronald William Howard),奧斯卡最佳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最佳攝影安東尼·多德·曼妥(Anthony Dod Mantle),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以及演員“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和《維基解密》中的丹尼爾·布魯赫,陣容可謂豪華。
影片講述上世紀70年代F1黃金時代的一段賽車傳奇。車手尼基·勞達天賦極高且風格穩(wěn)健,對手詹姆斯·亨特為人不羈生性風流,兩人不但在賽道上競爭,這種對抗關(guān)系還延展到他們的私人生活之中。兩人因彼此的存在而更加激發(fā)出自己對F1的狂熱,認清了自己為何而戰(zhàn),并獲得了一生都尊重的對手。
此前,《極速風流》在德國F1大獎賽前夕的試映,獲得了包括F1賽車手和車隊老板在內(nèi)的所有觀眾長時間起立鼓掌致敬。
公路狂想曲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瘋狂的麥克斯》是一部1979年的澳大利亞反烏托邦動作片,當年最賣座的澳大利亞電影,并持有最賺錢電影的吉尼斯紀錄長達數(shù)十年,開拓了澳大利亞新浪潮電影的國際市場。
雖然《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下稱《瘋狂的麥克斯4》)距離第三部已經(jīng)有30年之遙,但與之前的作品有著基本相同的設(shè)定,飛車追逐、末日世界、不屈的流浪者等,還有同樣的導(dǎo)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
本質(zhì)上來說,《瘋狂的麥克斯4》是一部時長兩小時的公路飆車大電影,除了令人膜拜的攝影、故事節(jié)奏和分鏡控制,這片子還充斥著蒸汽朋克(柴油朋克)、廢土美學、末日未來、女權(quán)主義、油電混合動力、重型搖滾等等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里的汽車設(shè)計實在是酷炫。本片藝術(shù)指導(dǎo)柯林·吉普森為全片設(shè)計了超過150款的改裝車型,款款腦洞開到爆燃。每一輛車都獨一無二,古怪而侵略性十足。
行走在生死邊緣 ——《攀登梅魯峰》
身背200多磅的食品和器材,連續(xù)20天的攀爬,夜里在零度以下的氣溫里將自己像一件行李一樣掛在近乎垂直的花崗巖峭壁上,同時還要面對隨時可能致命的雪崩,這種瘋狂的挑戰(zhàn)對于普通人來說完全不可思議。然而,金國威(Jimmy Chin)、Conrad Anker和Renan Ozturk三人冒著生命危險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成功登頂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難爬的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梅魯峰(Meru)。
他們將這一過程拍成紀錄片,讓觀眾隨著鏡頭一起體驗在夜空里身處2萬英尺懸崖的感覺,感受自然的浩大,人類的渺小,突來的風雪,無情的災(zāi)難,伙伴離開的痛苦,離勝利百尺的后退以及鯊魚鰭上美妙的星空。梅魯峰海拔21850英尺,頂端1500英尺幾乎完全是花崗巖的垂直懸崖峭壁,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眾多登山者都試圖爬上這座山峰,但都以失敗告終。這座山峰的中間一座山頭因形狀像是直立的鯊魚鰭,多年來被國際登山者們視為終極挑戰(zhàn)。
影片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一上映便獲得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的大獎,如今也被視為角逐下一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熱門影片。
人性的判官 ——《罪惡之家》
大概是因為改編自在倫敦西區(qū)常演不衰的話劇劇本之故,這部不到90分鐘的電影充滿了古典卻又狂野的戲劇魅力,直抵靈魂深處的侵略性讓人欲罷不能。
故事發(fā)生在1912年春天的一個晚上。英國北部內(nèi)地工業(yè)城市布倫利,資本家、法院推事、即將被封為爵士的伯令家的餐廳里,正在舉行女兒的訂婚慶祝晚宴。
大衛(wèi)·休里斯(David Thewlis)飾演的探長突然登門拜訪,前來調(diào)查一個年輕女工的自殺案件。探長以步步緊逼的調(diào)查方法,證明伯令一家每一個人都要對這個女工的死負責。
一戰(zhàn)前夕表面富麗堂皇實則千瘡百孔的英國社會情狀,通過一個家庭的罪惡暴露無遺,而無數(shù)底層民眾的命運則和那個神秘、美麗、可憐的女孩一模一樣。
這部作品是對人性的全部丑惡——虛偽、怯懦、貪婪、殘忍的終極詰問,而探長則是高于我們每個人的存在,他是仁慈的死神,他是冷酷的上帝,他是人性的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