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言華,吳正陽,趙 欣
?
先天性脊柱側彎患者發(fā)生乳腺惡性葉狀腫瘤1例
唐言華,吳正陽,趙欣
[關鍵詞]乳腺;惡性葉狀腫瘤;脊柱側彎
病例女,49歲,因左側乳腺腫物切除8年,再發(fā)3個月入院。8年前因患者發(fā)現左側乳腺乳暈下方有一腫物,約“乒乓球”大小,就診于我院,經查閱病歷,臨床診斷為“左側乳腺纖維腺瘤”,行左側乳腺纖維腺瘤切除術,術中、術后均未行病理切片檢查。3個月前患者發(fā)現左側乳腺原手術切口區(qū)可觸及一約“雞蛋”大小的包塊,無疼痛,無發(fā)熱,無乳頭溢液等;因無疼痛,未引起患者的重視,未到醫(yī)院就診,也未行任何處理。近半月來患者感覺包塊有逐漸增大趨勢,遂于2013年8月就診于我院。患者既往有先天性脊柱側彎病史,脊柱呈側彎畸形,雙下肢畸形,有輕度的活動障礙,能扶拐活動。查體:雙側乳腺對稱無畸形,乳頭無凹陷,乳腺皮膚無破潰及橘皮樣改變,左乳內下象限乳暈旁見一長約5 cm的弧形陳舊性手術瘢痕,瘢痕下方可捫及一大小約5.5 cm×5.0 cm腫塊,呈分葉狀,質地硬,表面不光滑,與皮膚及胸壁無粘連,可推動,無壓痛;雙側腋窩均未觸及腫大的淋巴結。胸腰椎側彎明顯,脊柱嚴重畸形,雙下肢畸形,下肢肌肉萎縮,能扶拐行走。行胸片、腹部CT等檢查,肝肺骨無異常,在局麻下行左側乳腺腫瘤切除術+術中冰凍病理。術中見有4個灰白色、橢圓形、質地硬、邊界清、包膜不完整的實性腫瘤,腫瘤間彼此融合呈分葉狀,腫瘤基底與胸大肌筋膜無粘連,未侵犯胸肌。冰凍切片病檢示:左側乳腺分葉狀腫瘤,間質細胞增生活躍,最終診斷待石蠟切片確定。石蠟切片病檢示:左側乳腺惡性葉狀腫瘤(核分裂象>10個/10 HPF),腫瘤細胞免疫組化:Vimentin+++、P63-、CD34-、S-100-、CK(L)-、CK(H)-、CK20-、EMA-、CD10-、CK19-、CD117-、CK5/6-、ER-、PR-、SMA-,Ki67陽性率約為20%。擇期在全麻下行左側乳腺全切除術。因患者脊柱側彎畸形,布繃帶加壓包扎不牢固,術后第5 d出現皮下積液,經換藥及換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處理后痊愈出院。術后未行放、化療。術后隨訪1年,患者未出現局部復發(fā)和遠處器官的轉移。討
論乳腺惡性葉狀腫瘤臨床較為少見,病因不明,認為來源于小葉內或導管周圍間質,或者由纖維腺瘤直接
作者單位:550001貴陽,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一病區(qū)發(fā)展而來,表現為無痛性乳房腫塊。通過冰凍病理檢查確診惡性葉狀腫瘤難度較大,需依賴于術后石蠟病檢,據報道,術中冰凍病理檢出率為30%[1]。本病例8年前曾在我院手術,經查閱手術記錄,術中所見腫瘤呈現纖維腺瘤樣表現,行纖維腺瘤切除術,但術后未行病理學檢查,存在缺陷。8年后術區(qū)再次出現腫瘤,經病檢確診為乳腺惡性葉狀腫瘤。本次腫瘤的發(fā)生與上次的“纖維腺瘤”有什么關系,是否是其復發(fā)或惡化,由于沒有病理切片對照,無法判定。根據乳腺惡性葉狀腫瘤術后局部復發(fā)率高、有類乳腺纖維腺瘤樣的臨床表現,以及可能由纖維腺瘤直接發(fā)展而來的特點,我們考慮8年前可能存在誤診,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本次為初發(fā)或由乳腺纖維腺瘤直接發(fā)展而來。由此提示,由于乳腺惡性葉狀腫瘤與乳腺纖維腺瘤在臨床特點及大體標本上類似,如不行病理檢查,單憑臨床醫(yī)師經驗判斷極易誤診。在臨床上,對于切除的腫瘤組織應行常規(guī)病檢,除了術中行冰凍切片外,還應行石蠟病理切片證實。本病例術中冰凍切片未能確診良、惡性,就是很好的證明。
由于該病主要通過血行轉移,腋窩淋巴結轉移罕見,可選擇廣泛的局部切除或乳房切除術,一般不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放、化療對本病不敏感。對本例采取了左側全乳房切除術,術后未行放、化療,隨訪1年未出現轉移及復發(fā),效果良好。
此外,本例存在先天性脊柱側彎畸形,給術中麻醉體位及術后切口護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因脊柱側彎,術后布繃帶加壓包扎不牢固,易松動,術后出現皮下積液,后經抽吸積液,換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處理后痊愈出院。提示對于此類患者,術后可考慮選擇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切口,可有效避免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減少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吳軍召,楊鐵健.乳腺惡性葉狀腫瘤2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5):58-59.
收稿日期:(2014-08-20)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6.02.049
中圖分類號R 73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0188(2016)02-封四-01